問:請問法師,法師一直在講重罪問題,必須至少懺一年,見好相為止。那麼如此說來,一個人犯殺業……
淨界法師答:對方有死亡嗎?對方死掉。那就重罪。
問:那犯後他每天不停地懺悔,殺人的念頭一次又一次在他心中再現,直至一年,那是不是又數數薰習了?
淨界法師答:我懂你意思了。請坐。謝謝。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謝謝你。他的意思我重複一下,就是我們今天已經犯了一個殺業,或者做了一個婬業或者偷盜的業,那你懺悔,你一定要把它給翻出來。那翻出來的時候,按照你的說法就是說,你又再數數薰習,對不對?
但是諸位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現在把你所做的行為翻出來的時候,你是用隨喜的心還是懺悔的心,這很重要!如果你是念念隨喜或者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那這個時候的懺悔就更糟糕,因為你沒有懺悔的心。但是如果你今天把這個現出來的時候,你的心是追悔的,這個力量就薄弱了。這就不一樣,那就懺悔了。
今天你這個影像已經做了,因為諸行無常,你造了業,這個已經變成種子了,那為什麼還要把它逼出來呢?因為你逼出來的時候,你用一個新的心態來面對它,就是我用後悔的心來面對它,那就不一樣了。這個種子變成被你破壞掉了。如果你把它逼出來以後,你再回憶的時候是念念地隨喜,那麼這個現行重新回到種子的時候,勢力是增加的。這樣講,你懂嗎?你把這個影像再把它調出來有兩種可能——讓它更大;第二個,讓它更小。如果你是用懺悔的心,就是「一切我今皆懺悔」,你是用這種訶責的心來面對這個影像,這個業力是減損的,力量是減損的。它一次一次地減損,一次一次地減損。
當然,最好你能夠安住空性,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更好,你這個問題就完全不是問題了。就是你本來沒有業障,這業障是後來因緣形成的。所以你用如夢如幻的懺悔,來對治如夢如幻的業障,這個最好。如果你有這個概念最好。站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一念心性來懺悔,就是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如果你有這樣的概念是最好,這業障的消除更快,而且更徹底。就像蕅益大師說,你有這種安住空性的概念,「滅業障如翻大地」。從大地上翻轉,不是從根拔起而已,就像那個推土機整個大地挖起來,這棵樹一點都沒有作用了。
所以你懺悔它是不是能夠很乾淨,某種程度除了你的用功以外,你的智慧水平,你的觀照力很重要,智慧力很重要。如果你是從業果的角度來懺悔——我造了罪業,所以我該懺悔,這也不錯,但是這樣子速度會比較慢。「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也不錯了,深信業果。但是,如果你從深信業果的基礎再知道「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那你這個懺悔的水平更高了。
就好像說,我們以前不小心種了一棵毒樹,這棵毒樹釋放出來的空氣很骯髒,已經影響到我的呼吸了。你要把毒樹移掉有兩個方法:第一個,你用鏟子去鏟;第二個,你找一個挖土機來挖。這兩個速度不一樣吧?這就是有理觀的人在修行上他占了很大便宜。不但是懺悔,你所有的事修,你有理觀,那以《楞嚴經》講,日劫相倍。
佛法的修學本來就有高低的,沒有高低的話,你就不需要判教了。那智者大師天台判教,華嚴宗也判教,如果每一個法門都一樣高的話,那就不需要判教了。那怎麼判?這教怎麼判?為什麼有圓教、別教?法門的確有高低。就是你用什麼方式去處理問題,它產生的效果會不一樣,會不一樣。我們待會兒會講到空性的問題。小乘用小乘的空觀來處理問題,跟大乘的空觀產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樣。我們相同的病吃不同的藥,效果不一樣。
你今天學教理花很多時間,但是從長遠來說你沒有吃虧。你雖然花很多時間,你看人家在那邊拜佛打坐,我來學教理,你沒有吃虧。當然,你現在吃虧。但是等到你懂了以後,你會看到——他先跑,但他是騎腳踏車在跑,而你這個車子一開的時候開得很快。學教理剛開始吃虧,但是你懂了以後,你從後面追,你一點都沒有吃虧。我保證你不會吃虧的!因為你處理問題比別人快又徹底。
當然我們感謝佛陀的說法,有佛陀的說法我們才有這樣傳承。要不然我們誰知道這個事情該怎麼做呢?所以大智慧的佛陀出世,歷代祖師的慈悲,代代相傳,慢慢開演,最後到末法時代,我們還有這個傳承可以學習,讓我們知道該怎麼處理我們過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