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12月04日
講別:第二十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上次我們說明到:「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也就是說:當您知道佛陀所說的有效辦法,就像有時用竹筏過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這安全有效的方法在當時已經屬於不適用時,就要換方法了,何況屬於危險、無效、會有後患的方法,就更不應該用。
各位佛友!我們從任何經典中學到的法門,都是要依這四句偈的教誨來運用。千萬別執著某一個曾經是有效的方法,以為這個方法可以適用於任何時候;也千萬別執著一定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適用於任何時候。因此,當這方法還是在安全、有效、無後患下時,就還是可以運用這方法的。但是,當我們所用的有效方法,時機一過,開始會造成危險、或造成無效、或造成後患時,我們就要立即換方法了。千萬別執著方法,而障礙住了聖道的修證。
同樣的,當一個人發了菩提心,朝向菩提道來修行,度眾生時,也是一樣。當他的方法,從有效變為無效時,就要立即換了。更何況明明知道是無效的方法,就別用了。
我們在第十九講時,最後講到:「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因為我們對「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有正確了義。這時,我們就可以對這句「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做正確理解其義。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這句經文,可以有很多角度的理解,而且這些理解,都是正確的。
一、「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依之前的如筏喻來理解,即是:所謂佛陀所說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當這方法的有效時機一過,就會變成不安全而無效的方法了。
二、「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依諸法不二體性來理解,即是:所謂諸佛所說無常之法,因為是永遠的,所以就是常住之法。也就是無常之法的本體,就是非無常之法。所謂諸佛所說生滅之法,因為是永遠的,所以就是不生不滅之法。也就是生滅之法的本體,就是非生滅之法。如此林林總總,請大家可以深入觀照,我就不多說了。
三、「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依鏡像喻來理解,即是:所謂諸佛所證悟的法,就像鏡子中所映現的所有的景像,都是在鏡子中,也同時不可以說有哪一個「鏡中相」是鏡子。同樣的,一切諸佛所證悟之法,都是心鏡中像,沒有一個是真的是心鏡。但是,這些心鏡中法,又沒有一個是離開過心鏡的。
因此,我說:如明鏡中像,非鏡不離鏡,如心鏡中法,非心不離心。
如此林林總總,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正確理解「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我就不多說了,請眾佛友們自行深入觀照,如實理解。
我要提醒大家!當您所理解的,在實際上沒有這樣的現象或道理時,您就要知道,您理解有誤差,那請您就要修正之了。
好了!我接著繼續講經文。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釋經】佛陀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到須陀洹果位時,他會作這樣的思念:「我得到須陀洹果位了」嗎?
【經文】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釋經】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須陀洹\』的意思是:預入聖流,而實際上並沒有入任何一法。當一個人,能不入色塵、不入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時,才有資格稱為證到『須陀洹\』果。因此,如果以為入須陀洹果位,就入六塵相,反而不是須陀洹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釋經】佛陀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到斯陀含果位時,他會作這樣的思念:『我得到斯陀含果位了\』嗎?」
【經文】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釋經】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斯陀含\』的意思是:再來人間投胎一次就能解脫。而實際上他的心已經證到本體無來無往,因此隨時安住本心,不再追逐生滅塵相了,才叫證得斯陀含,因此,如果有人還真以為有一個我會再來人間投胎一次,那就不是真地證得斯陀含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釋經】佛陀問:「須菩提!您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得阿那含果位時,會作這樣的思念:『我得阿那含果位了\』嗎?」
【經文】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釋經】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阿那含\』的意思就是:不再來人間投胎,而直接在五不還天中修行證得解脫。而實際上他已證知一切諸法本無來無不來,因此,才稱為證得阿那含果。如果修行人自以為真地有一個我不會來人間,那就不是真地證得阿那含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釋經】佛陀問:「須菩提!您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得阿羅漢時,會作如此思念:『我已證得阿羅漢道的果位了\』嗎?」
【經文】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釋經】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為什麼呢?『阿羅漢\』的意思就是不生,也就是不再投生。而實際上,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人,了解一切法,不是一定生,也不是一定會不生。所以才叫證得阿羅漢果位。因此,如果有修行人自以為真地有一個不生的我,那就不是真地證得阿羅漢了。
【經文】「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釋經】世間最尊貴的覺者,佛陀啊!如果有修行人,自以為證得阿羅漢,而又作如此的思念:「我得阿羅漢道的果位了」,那麼這個人就是:自以為真地自證到自己不再投生,自以為真地自證悟到自己不再投生,自以為真地有一個不再投生的境界可以被證,或被悟到,或自以為有一個不能被證被悟的,或不在自能證悟的範圍的那個不再投生的境界,而這些思念,都跟實際不合。
【經文】「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釋經】世尊!當佛陀說我:「得無諍三昧,而且是諸聲聞人中最為第一,是聲聞人中第一離欲的阿羅漢。」這時,我不作如此的思念:「我是離欲的阿羅漢!」世尊!我如果作如此的思念:「我得阿羅漢道!」則表示我根本沒有證到阿羅漢道,這時反而世尊就不會說:「須菩提是樂於在無諍處修行的人。」又正因為須菩提實際上已知道修行只是展現我們本自具足的而已,所以才說:須菩提是樂於在無諍處修行。
好了!今天就說明到此。下課。祝大家進步!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