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2011年元月
昆明開示第五集
海雲繼夢和上
昨天我們大概跟各位提了一下這個語言模式當中經文結構的部分,你要怎麼讀經,絕對不是一般的消文解意就算了,他的文字結構裡頭就蘊含著很深的意義。
我們看過稱讚如來的部分,那我內容還不講,心法還不講,現在先看看第三大願,廣修供養。「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
這個就是所,你要供養什麼?供養這個範圍。所以你在讀經的時候,尤其像華嚴經,他的思想理路是非常清楚的。而你以一般的那種民間信仰來讀,那有讀沒讀差不多了,我們不是在批判你,但是你自己要看看,身為一個知識分子,你具備了這個警覺性沒有?這個叫疑情,學佛學著覺悟,你連警覺性都沒有,你怎麼覺悟呢?
為什麼叫我們誦經,誦什麼?以前的人是文盲,不識字,那你你又不是文盲,又不是不識字,那你來讀經誦經幹嗎?你看一遍兩遍就懂了嘛,可是你還不懂,為什麼?因為他的文字意義很深,絕對不是你講的太平洋有多深,滇池有多深,洱海有多深的那個深度,其實他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你解開以後,那就很簡單了,有什麼深不深,本來就這樣嘛!
所以我們叫入法界,我們不叫往生,往生都是死後才去的,你死後去的。
所以我跟各位講你不要窄化佛法,窄化佛法就破佛毀法,佛法本來那麼浩瀚,怎麼搞到最後就變成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那你完全錯了,你都不知道這樣念阿彌陀佛對不對,是不是很痲煩?
但是我們對於一般老百姓,我們告訴他念阿彌陀佛就好,念「阿彌陀佛」比「阿門」比較好,因為念「阿門」兩個字,「阿彌陀佛」四個字,功德加一倍。
民間信仰的老太太這樣就可以了,他只求一個心安。但是你不是要心安,所以你不要來這裡說保佑你怎麼樣,這裡不保佑你的,要使你自己保佑你自己,你自己那個生命的本能竄起的時候,那你就知道你是怎麼樣了不起,佛要給你的是這個。
佛菩薩不是慈悲救濟大隊,不是。對那些貧困的他會救濟他,可是你是個知識分子,聰明才智大哲,應當扶千萬人之物。那匹夫匹婦,他沒有辦法幫助別人,他甚至於要人家要去幫助他,佛菩薩會幫助他。
因為叫你去,你也不願意,你很高貴,你很高尚,對那些在垃圾桶裡面撿東西吃的人,你根本就不願意去幫助他,渾身臭兮兮的,你怎麼會呢?這個你要留意到。
所以佛教他分這兩個方面看,基層的還有高階的。高階的講真理,那你要怎麼樣子求得真理,甚至於怎麼樣把他兌現出來,這叫生命改造工程,那麼這個地方首先跟各位提到這個部分,我相信各位可以在這裡感受到經文他的一定的模式。
好,我現在跟各位解說這個部分,「所」以外,要供養的是這些,心量那麼大。
再來呢,你的供養的態度,這三個要件都在,「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有沒有?這就是修行態度。那我告訴各位,一般修行都沒有這種態度,不要說普賢行願力,真實力都沒有。真實力都沒有那你怎麼起深信解呢?你完全是意識形態,自以為是,那個不行。
那普賢行願力你可以多一點可以少一點,我們一般來講,要入華嚴這個法界大門,要有八十五分以上,沒有的話,你就要趕快充實這些資糧。
好,那技術上是怎麼樣呢?就「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你要供養,你要表達你的誠意。我們很多人都發生這種情況。我要供養,你怎麼供養?我們俗話講說插花插在前頭,不要插在屁股,你怎麼表達?「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那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那什麼叫「上妙」?所以我們通常所有供養的東西要真,真花、真果,不用假花、假果,而且要買最好的。不要買香蕉有一塊錢一籮筐的,也有一塊錢只買一根的,那你買一根就好,買一籮筐買回來以後沒有一根可以吃的,你要怎麼供養佛?你要最好的,你一塊錢買一根就一塊錢買一根,因為你的能力是這樣,而你為了要多,那結果就爛,爛的話,你的誠意就不夠,所以你不要去爭那個多少的問題,你要以至誠心去做,所以「上妙諸供養具」。少不要緊,但是你一定要有誠心誠意。那你假如有而保留不願意供養,我買了以後先留一半,那一半拿去供佛,那就沒有上妙了。
所以我們在家裡供佛是很簡單的,買回來先供佛,那要吃的時候,再上個香再收下來再吃,那佛已經用過了。你可能會問了「要供多久」,供到你想吃為止。那就很自在!你要吃很顯然是要挑最好的,那佛托你的福,用最好的。你不要供佛一半,一半自己留著吃,不是,全部供佛。要等到早上買供了,晚上等大家回來了,那你收下來吃,中午回來了,就中午收下來吃,你有空想吃你就再上個香,禮個佛就收下來吃。供養就是這樣很簡單,儀式、技術上是很簡單,那你的誠意要有。
扭扭捏捏會產生種種是非,種種反射,那就都不是了,都不是。那麼供養的對象分四個,三寶一個(佛、法、僧),真正在供養的,其實際的對象實際在僧寶上面,你怎麼樣供養僧寶?這個是你表達的地方。
這個師父也不好意思講,講了好像師父一直跟各位要,還以為師父都沒有講,所以師父都不要,不要供了。所以我常在跟各位談說,你認為聽經值得嗎?你認為這樣子一會下來值得嗎?你知道總成本要花多少?你不知道。就只感覺每次來聽經都要包紅包就是了。不是,每一次來我都不是游泳來的,你知道嗎?都不是游泳來的,搭飛機每次都要買票,不然沒辦法,我不能游泳過來說,那就免費了,所以你要留意到這裡頭你的對應狀況,這個法對你來講有意義還是沒意義?你在無意義的前提之下,那這個法對你是不起作用的。
所以,我在跟各位講說,像前面剛才講的那個部分,那語言模式跟那個思維模式要怎麼解開的問題,你要是沒有真正的付出你不會去解他的。什麼叫語言模式?什麼叫思維模式?從來沒人講過,你也沒聽過,丟了就算了。你還是在那邊我夢到什麼了,阿彌陀佛好還是什麼好了,人家怎麼樣了,哪個法王怎麼修了,都是搞這些東西!你不懂得我們在教你,讓你做的是什麼!所以這個時候你就產生無意義狀態。
你要懂得說來這裡就像回家一樣,給你的是至真等正覺,那你有沒有心要?不要再比較了,你懂的人家都懂,現在講給你聽的是你不懂的,希望透過這個部分,讓你在菩提道上再往前邁進一大步,只有這樣的話,你來聽經才有意思。
不是說師父講的很幽默,長的又像劉德華,老是講不聽,是劉德華長得像我,怎麼我像他?你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包含的什麼意思你都不知道,那你知道你下面要怎麼修嗎?所以修來修去一定顛倒的,所以你會跟劉德華去修行,不會跟我修,因為你主賓之間的關係,「能」「所」沒有辦法弄清楚嘛,對不對,你自己慢慢想想看,所以這裡首先把這個部分給弄好了。
那麼供養哪些呢?「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這是古代,非貨幣經濟時代,把你家裡周遭的東西整理一下拿來供養佛,都可以。他「雲」的意思是告訴你,沒有固定的哪一個,都可以。香,各種香都可以,你自己會做香了,我常跟各位講說,你這個花供佛以後,把他乾燥,乾燥以後磨成粉末,知道嗎?你就可以點香供佛了,可是你的意識形態就又來了,花都供了,這同一個東西再供第二次好嗎?不然供了以後花怎麼樣,丟掉就好了,是嗎?你為什麼不會充分運用呢?這就是問題,就是問題啦!所以我們學佛人在佛門中來講,是最節約能源的,是最低碳生活的,可是你們現在卻把他弄得一塌糊塗,就是你不會供養。
「一一量如須彌山王」就是盡你的能力去做,不要有所保留。供佛以後,收下來有很多東西你可以用,因為佛不會給你吃掉。你什麼時候看到這有一尊佛,伸手給你拿個蘋果去吃?不可能呀,也沒有一尊佛走下來到餐廳跟你吃飯,沒有。他一個都不吃,但是呢,你要有那個心,因為到最後還是你在吃,不是他在吃,所以你在供養的時候,不要有分別心!這個是很重要的。那你知道你學佛,「如是因如是果」,你供養一百有一百的果,你供養一千有一千的果,不一樣的。你在哪個timing,關鍵時刻上供養的,跟那個跑龍套供養的又不一樣,所以我們說「請法者」,什麼叫「請法」,就是帶領大家一起來供養,一起來聽經,要一起來,不是他自己一個。
那麼隨喜贊助的人呢,就忉利天,忉利天天王。這只是這麼一會而已,當你一會一會都來的時候,你會發現福報累積有多大!光那麼一會就忉利天王,還不是釋提恆因那個位置,釋提恆因那個位置是發起人的位置,其他隨行的都33天,還有32個,所以你有很多機會,可以修福報。
有那個因緣你來發起,那有些天王是福壽短小,他有因緣,可是他不修福報,所以他就被阿修羅打敗了。各位老參,這個故事你都知道,這是我們自己在修,你懂得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你一定把這個東西給弄好,不是說大乘就沒有因果了,都是因果。
「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這是指相上的部分講。
下面講,「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有一切供養中,要比較的話,法供養是最大的,最殊勝的。剛才講,前面那些是事相,用我們現在的話講是叫做「現象界的供養」,你要盡力。
那麼這個地方講的這個法供養,其實是本體論的供養,是「本體界的供養」。這個本體界的供養他有七個,「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客群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七個其實就是七菩提分,因為你在修學中是以這個為核心來的。
所以,每一個事相的供養,你在初學當中,這七個要念一遍,要緣念,而不是把這七句話念一遍。緣念一下,也就是這個現象,事相一定跟本體有關,而你不懂,你現在邏輯不了解,不要緊,你帶著疑情,慢慢慢慢你就會穿透,那個你要弄清楚,不要問,你一定弄不清楚。哲學系也沒修過,主要的哲學方法論也沒修過,那哲學上講的本體論、現象論你都不知道,你現在問,三言兩語怎麼講的出來,對不對?可能還要進大學研究所,博士讀八年你才能弄清楚,所以在這個時候,你不要問,你帶著疑情,為什麼「法供養最」,「法供養是什麼」?當然這經文念過,你當然知道了,但是你根本就沒碰到,知道嗎?很多人很喜歡問,問答案,有答案也沒有用啊!因為你碰不到,所以我們說「知道不算,要能夠做到」!那各位看你要怎麼做到,關鍵是在這個地方。修行就是要讓你做到。
所以第一個從慧解脫跟各位講就是疑情,然後帶著疑情去摸索,摸索的過程里,有很多困難你要去解決它,不會解決(的話)108拜,一天三次就三個108拜,一天十次就10個108拜,告訴你不出三年,你一定大徹大悟!(但)你不願意呀!還有人跟我講說「師父,能不能21拜就好?」,我說可以呀,你要拜怎麼不好?「三年能不能大徹大悟」?那要三十年,你別討價還價,閻羅王說,三十年內死亡的話,照樣到奈何橋報到。
你要想,師父說三年,我照這樣做,我就五年,你肯定會大成就,師父說108,那我就150!200!你不是啊,師父說108,我21,三年,看能不能兩年就好,當你這種僥倖的心理產生的時候,你怎麼會成就呢,對不對?你的感覺是「我比較聰明」,是你比較笨蛋,不是你比較聰明。
我們有個同修,念珠不是108顆嘛,師父都說一百一萬,108我就給佛菩薩占了8顆的便宜,我把他拆掉,變成100顆,那1萬遍那不過念100圈,我就少被佛菩薩占了800次便宜。我告訴你,他再加100倍都不會開悟。當你存著這種心,你怎麼辦呢?
所以你要留意到:第一個,對三寶具足信心的供養;第二個,要對無上菩提的這四個要具足信心地供養,無上菩提就等於菩薩、菩提道,你要怎麼把菩提道做到所謂及格、佛菩薩認可?那這裡面從中觀論、義學上來講很簡單的講過去就好了,你要從禪觀來,那就不一樣了,講是這樣講,你聽懂了,慧解脫,而有沒有解脫還不知道。
摸索的這些過程你都是圓融道行法,因為慧解脫都是圓融道。那你要身解脫的話,那你一定要走次第道,禪觀一定要進行,那這個時候身心靈上面種種變化都會產生,那就不是你想像的,那你是沒辦法想像的。第一天進來你就嚇壞了,嗨,修行是這樣,就是這樣喔,不然怎麼樣,你是用你的想法在修,自以為是,一廂情願。不對,我們不主張這些。你要弄清楚!
法供養最是指本體論供養,那你怎麼去run,像昨天講的,撞進去、去體驗、去感受,那你感受多少就多少成就,你去撞進去嘛,我已經跟你講清楚了,現象界你怎麼做,本體界你怎麼做。我沒有欠各位了,這一會你光聽這一個就已經夠本了。你不做的話是你欠我的,你放心,因為這是因果的問題。
好,下面他講,「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這裡你注意,這個譬喻是講你所有的現象界供養,他不如本體界供養的千萬分之一,俗話講就是這樣,「優波尼沙陀分」就是無量無邊的意思。
現在要跟各位來講就是「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這句話是代表七句話,因為這是七句當中的第一句,那麼舉例,經文的語言模式都只舉一個,其他六個也一樣,不是他只有如說修行而已,那七個都是,「利益眾生供養,攝客群生供養」都一樣,那麼你我他任何一個人,對這個七個你對哪一個特別有興趣?那七個你背不起來,你就「如說修行」簡單嘛,「不離菩提心供養」,或者「不捨菩薩業供養」,有一個你喜歡的,經常,每次供養,「佛菩薩,慈悲偉大的佛陀,願我不離菩提心供養」,假如你是一直提這個問題的話,那你有這部分特別的「性德」,特別的「性格」,凡夫因地叫性格,菩薩成就叫性德。你會自然的在這邊成就你的性德,哪種性德你不要管,你不要想說我就是想要像觀世音菩薩那麼莊嚴,那個標的你現在不知道,因為你距離那個果地的標的還很遠,在因地你先去做,幾年後你自然就知道。所以每一個人修行以後的相應、標的都不一樣,在這一點,我希望各位弄清楚。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那一切供養不都在供養如來嗎,這裡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語,「要供養自性清淨海」,華嚴的術語叫做「供養毗盧性海」、「供養法界海」,你就入法界了,這樣供養,但你感受不到,你只要這樣想,這樣想,每天拜三拜我們都跟你講說,「早入法界」,早日進入法界裡,不一樣的。能夠這樣做本體論的供養,你就很快會入法界。「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這已經是前面講過的基本語言模式,我們就不再講了。
你看第四個「複次善男子,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你注意看看,這個是標的,這是「所」,「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修行的技術,「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還是四無盡境。
這個地方,他這個法跟前面三個不一樣,有沒有?他一個「能」不見了,沒有「能」,「能」的那個修行態度沒有提到,但是懺悔業障本身就是修行態度,也就是前面你三個,包括「稱讚如來、禮敬諸佛、廣修供養」,在進行的過程中,你常常會有挫折,會產生業相,有業會現前,當業相會現前一次,你拜108拜,108拜是我給你規定的,你要拜1080拜也可以,但是你一天不知道碰到多少,我想不用那麼急,108拜。一天有幾個業相,你就拜幾個108拜。尤其很多人說他命不好、運不好,對不對,老被人家欺負,自己都像個弱者一樣,老是要討好人家,那這個時候你要留意,你想討好人家一次,為什麼要討好人家?表示你比別人低,108拜。
你要是每天這樣反覆的進行,三年後你就不一樣了,因為你目前的業相叫做「業海」,業海就是地藏經上面講的業海,你要是不懺除,死後你就到業海去報到,你就等著人家來超度你。但是你現在開始拜,你就自己超度自己了,三年後你的業海就會填平,跟平地一樣,你的心性整個會轉變,那麼繼續再拜三年,你的業海不但填平還會隆起來,會有個高地,當高地產生的時候,你就能建設了,你要行什麼菩薩事業才有可能。
你現在還在業海中,不要行菩薩事業,煩惱比天上的星星還多了。你不做則已,一做煩惱就來。我們到這裡,現在講了多久?你看我們有幾個批次的幹部離開,那煩惱一直出現,叫他拜懺不拜,你不拜我也沒辦法,因為那是你的事呀!跟你講業相現前就108拜,他不是呀,沒有辦法。所以各位要留意到,這是絕對真實的,絕對真實呀!
所以你假如是真的這樣做,再過三年,菩薩事業的基礎就起來了,你走到哪裡,人家都會恭敬尊重你,而不是這樣跟人家哈腰啊、委屈啊、求全呀,老是要送禮給人家!
今天報紙說是在哪裡,有一個人開車不小心撞死一條寵物狗,他主人跟他講要麼賠五千,要麼要跟狗跪一個小時,那幾個同車的朋友通通跪在那裡,你為什麼要跪在那裡?業相現前,對不對?人跟狗跪,他表示的是什麼?你看看現實社會裡有沒有這種情況。他人性不人性又一回事了,但是你現在就產生這種狀況在日常生活中。
所以跟各位講,你要是懂得為人處世的話,自己好好拜懺,這個是指你在這三個修行的前提之下,要是遇到挫折,你自己改造你的命運很快。我跟你講這個還叫做「拜拜看」,還不是真精進,真精進的隨時都要懺悔:我講這句話對嗎?我做這件事情對嗎?我看對方反應,嗯?怎麼跟我預期的不一樣,馬上就懺悔!到了晚上整理一下,記得幾個就拜幾個,那麼一天下來,可能幾十個,尤其很多人在面對民眾的時候,來來往往的人事很多,你根本記不了那麼多,但是你當下的懺悔,我跟你講,一年,你的命運就改變了。這個是大學之道。
中國的大學之道本身沒有提到如何改造你的命運。佛法的修行里,這個很清楚。古代不是沒講,古代沒有命運這個東西,可是有算命這個東西了,可見他就有改造命運的方法。所以,我們有改造命運的方法,不是不相信命運,是命運可以改造啊!那人家跟你算命,你也不信,傲慢,然後說我信佛,然後你怎麼信?你也不會修,那你怎麼改造你的命運呢?這個是跟各位講,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菩提道上,透過這個部分,他可以幫你清除一切業障,甚至於障道的部分都幫你清除掉,那你就好精進了,所以希望各位在這個學佛的過程里,堅壁清野,掃除你的業障,這是非常重要。
你不要到死後,你才會掉到業海裡頭去,等著婆羅門女、光目女這樣孝順的子女來給你超度,我看這時代大概很難了。你看清楚,這個是懺悔業障。
所以我們跟你講說這十個大願當中,主要三個是實體性的修法,這一個是補充性的修法,那麼下面的三個呢,「隨喜功德、常隨佛學、請佛住世」是補充,隨緣行非常重要了,所以你不要說我在這裡修,哪裡都不去,哪裡有人邀請,就隨喜功德,都是佛門的嘛,他的程度低呀、高啊,或者發生什麼事情了,那個不要緊,你只要隨喜功德就好。但是隨喜功德你要記得一個狀況,記得一個很重要的狀況,不要相怨。因為在這個時代裡,佛教術語叫末法時期,其實不是末法時期,我都不承認有末法,我永遠是正法,因為這個時代裡,有很多行銷專家,在做行銷工作,知道嗎?做行銷,這叫市場學marketing,不是很厲害嗎?連那個三氯氰胺毒品都可以推銷出去,而且還說多好多好,等到吃死人了以後再講,還沒有死人他賺錢。
所以現在在宗教裡頭,在佛教裡頭也有這一類的,從各位的立場來講,你不要理他,他真有,你隨喜功德。這個獅子身中蟲,還是吃獅子肉,他穿佛的衣服,吃佛的飯,住佛的家,不講佛的法,他講他自己的法,就靠佛吃飯,販賣如來,混飯三界。這種情況的話,你要能知道你就迴避,不知道我們就隨喜功德,隨喜就好,因為你沒有判斷的能力,你就隨喜。但是這種隨喜跟這裡的隨喜不一樣,這個經文他講的很清楚,你那種隨喜是屬於在這裡面的,從好的這一方面看最小的部分,還不是我們真正的、從本體論上來講的隨喜。
我們看一下這個經文「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你看他現在從這個地方開始,你就看不出來「所」跟「能」在哪裡。
他講「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一切諸佛,他是講他佛的內容,你去隨喜,這是第一個,最高檔的。那麼等而下之,不是說只有佛你才隨喜,其他不隨喜,其他因緣沒有你就修小一點的,隨喜功德,「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除了佛菩薩以外還有這些,「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你注意看,他只講隨喜,沒有能、所,以及修行態度跟修行技術,有沒有看到?這個經文就很清楚的列出來了。
所以真正修行在哪裡?我不是說我自己學華嚴,十大願王我怎麼說到只有三個,不是,你看他經文的結構,因為這裡沒有「能」的工程面跟技術面,沒有「能」的修行態度跟修行技術,他只講隨喜,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你看「言請轉*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這個時候有談到修行技術了,「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下面經文都一樣。你要有這種認知,請佛住世不是隨便講一下,「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你絕對不要用你現在社會的意識形態跟生活的模式來看,那你就沒有踏上華嚴法界的領域了,你就沒有進來了,你就還在世間,你要做的是要滿足你世間的部分,那不是,你要了解到經文上面所講的「請轉*輪。」
再來請佛住世,」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如是,虛空界盡….」,這個地方,他是講要入涅槃的,我怎麼樣勸他不要入涅槃,那佛菩薩是不是都不會死?給人家一勸,就不入涅槃了。這是你對涅槃不了解,佛入涅槃有沒有入涅槃?佛法還在世間流轉,這叫結集。
這個結集,佛法就不斷,因為結集完成以後,釋迦牟尼佛就由化身佛,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示現所以叫化身佛,當大藏經結集完成的時候,就不叫化身佛,因為是藏經在教化眾生,有沒有弄清楚?這個時候的釋迦牟尼佛是報身佛,知道嗎?
前面講種種方便,所以你要覺得這個法很好,那我就告訴你,你現在開始就要整理,每天聽完回去,你就要把這重點整理出來,你才能進入,才有深度,大概在200個小時之內,你整理的東西要弄好,這是很重要的,叫修法史。
假如你整理了以後又大家討論,然後再找一找原始經典,因為現在有學無學我就沒跟你講,什麼叫有學,什麼叫無學,有學有幾個,無學有幾個,你要去弄清楚,我在這裡不可能再講,再講就走回去了。那你就在華藏工程當中要把這些名詞名相給查出來,那這樣,告訴你兩百個帶子查出來以後,你就是個偉大的經師。你現在聽,聽不出來,聽的很好很好,這師父講的跟人家講的不一樣,就這樣子,然後一陣風一個是非,就把你給打死了,因為你都沒有深入,尤其華藏工程的基本要件是非常重要。
好,到這個地方我們看,這三個地方其實都是補充,他的行法不是前面那三個。行法那個嚴格的要求,他只是隨緣,但隨緣都以四重心,這叫「至誠供養三寶心」,知道嗎?要至誠供養三寶心。
那麼真正的還是供養僧寶,而僧寶呢是要走在無上大菩提上面,所以這個你就要弄清楚了。這些問題在哪裡?都在基礎佛教上面。各位把這個部分弄清楚。
到這裡有七個,應該來講是四個,就一個一般所謂能力不足,包括各方面,包括時間、身體健康、年紀歲數,或者是各方面不行的話,你修到這個地方就圓滿了,下輩子再來修學,你的善根絕對是第一的。但是你假如有意識形態去分隔的話,那就看你的那個大圓鏡智是怎麼破的。
所以我們一直跟各位講,不要意識形態,在修行的領域裡,不用任何的意識形態,跟各位講說,任何的雜訊,你在外面所聽所學的,你真的要在這裡修行,那些必須暫時放下,因為你不會用,一用那你就亂七八糟。所以暫時你不要用,等到這個基礎打好以後,那要怎麼用,我們再來講怎麼用,你現在沒有辦法,你會變成兩條船。
尤其我們跟各位講過,這是一乘法,這不是小乘法,也不是中乘法,也不是一般大乘法,也不是共通圓教法,他是不共別圓法,所以他的教法,包括你禪修的過程是怎麼來的,我們都有一定的標準在,因此你想投入這個地方修法,我們告訴各位,你這個條件一定要做到,200個小時的光碟一定要好好去整理,沒有為什麼,因為你現在的雜訊太多了。
你要是認為說,我這樣子參加華藏工程,要把這個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加以改造改造,有,那可以,慧解脫。我們很多同修有這種情況,他在生活中已經快死了,等死了,我相信在座各位一定有很多,活不下去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因緣,接觸到我們的法,叫他參加華藏工程,那個已經枯掉等死的生命,逐漸逐漸死灰復燃,現在就是生龍活虎一樣。
那我告訴各位,華藏工程就可以,但你對它的體驗是很重要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期望各位真的從修行上來講,那你要這樣就可以。可是他現在警醒以後,可不是華藏工程就好了,他還要再更進一步,應該參加禪觀禪修,關鍵在這裡。
所以我們期望各位,你真的想要進行的時候,那要有相當的心理準備,這沒有辦法投機取巧,這個是有關這個部分,我們跟各位提到這裡。
那下面這三個其實是一種擴大,在前面講過,原來圓滿就是十!現在他只有七個,我們就算圓滿,就是十的意思,那第八就加一個零,第九就再加一個零,第十再加一個零,他就變成萬。當他成為萬的時候,那就重重無盡了。所以這個在語言模式中,他有這種表法的意思,在思維模式里,他講到華嚴經的重重無盡,就在這個地方講。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沒有講重重無盡,他只講四無盡境,但是他在文章的結構裡頭,他已經排出那種重重無盡的狀況出來了,所以下面的經文跟前面兩段的經文也完全不一樣,怎麼樣不一樣?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跟各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