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頌疏  


普賢行願品頌疏

將釋此頌,略開四門:一、釋名題;二、述緣起;三、敘傳譯;四、解文句。

釋名題者,遍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普賢行者,凡有六釋:約教則一乘之行;約義則方廣之行;約理則一真法界之行;約事則海印緣起之行;約因則普賢菩薩之行;約果則如來之行。於如是行誓願修學,名普賢行願品者梵雲跋渠,此謂義類相聚之意。

述緣起者,如《華嚴經》所說,文珠大士出善住樓閣,行化南方,教善財童子南行求法,歷事善友,遍求法門,遇五十三善知識,於最後至普賢菩薩處。微細觀察普賢之身,見一一毛孑乙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海,乃至於普賢一毛孔中所得法門,過前所見佛剎微塵數諸善友。往詣親近,積集智慧,佛剎微塵數倍,普賢菩薩為說所住自在神通因相已,廣贊佛德,然後為說此十大願,而得成就佛功德門。即此願也,經有長行,此但重頌。

敘傳譯者,《華嚴經》有二譯:初、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二、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其最後品名《人法界品》,說善財童子南行求法,至普賢菩薩廣贊佛德而止,無此十願之文。至唐德宗時,般若三藏重譯此品,名《大方廣佛華嚴經人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其最後卷說此十願,長行重頌,顯義方周。此頌文西域歷來別行,僧俗持誦,無間晨昏,是故單行。此頌凡有六譯:一、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名《文殊師利發願贊》;二、唐不空譯,名《普賢菩薩行願贊》;三、即前說唐般若譯《大本普賢行願品末卷》;四、唐失名譯,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王品》;五、唐失名譯,名《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六、近人湯薌銘譯,名《賢行願王》。今此所解即般若譯本重頌也。

解文句者,此頌大文有二:初、正示普因;二、顯德勸持。國中又二:初、別頌十願;二、總頌無盡。國中十願為十:一、禮敬諸佛。有二:一、總明。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初二句明所禮,後二句明能禮。言十方者,四方四隅及上下,是橫約空間。言三世者,過去未來現在,是豎約時間。人師子者,贊佛之辭,以無所畏故,威伏魔外故,示現人間故,喻如人中師子也。一一世界於三世中,各有無數如來出興於世,如是十方無邊世界、三世一切諸佛。今以清淨身、語、意三業至誠禮敬,無有餘遺。三業敬者,為顯如來有天眼通,以身業敬可見故;為顯如來有天耳通;以語業敬可聞故;為顯如來有他心通,以意業敬可知故。所言清淨身、語、意者,謂身無三惡,口離四過,意絕三非。三業淨故,禮敬諸佛,果中感得三輪:身業感神通輪,語業感教誡輪,意業感記心輪。

△二、別顯。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以此色身連心觀念,橫豎周遍,敬禮諸佛,未足為賢。要須深心信解,於境能見多佛,於自能現多身,以一身而禮多佛,以多身而禮一佛,一多無礙,盡帝網境,方為普賢行願禮也。言剎塵者,具足應言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即是無量數,亦是遍法界,亦是等眾生數也。

△二、稱讚如來。有二:一、所贊境。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塵數者,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如是塵數佛,一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一塵如此,無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塵中亦然。依於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現前知見也。

△二、能贊相。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以一身現剎塵身,一一身有無量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稱揚讚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剎那相續,無有間斷,乃至盡於未來一切劫海。

△三、廣修供養。有二:初、財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言最勝者,謂所有顏色、形相、香味莊嚴,無邊豐足,種類眾多,不可思議。以如是等妙華、華鬘、伎樂、塗香、傘蓋、衣服、天香、末香、燒香、燈燭,以及種種莊嚴具,謂幢幡幰帳宮殿寶座等,其量積聚,猶若須彌山王。由普賢行願力故,現前供養無盡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塵中一切剎數佛也。

△二、法供養。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勝解,謂於所緣境決定印持不可引轉。於前財供養中具此勝解而為供養,即是法供養。長行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客群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凡此七行即是普賢行,由此出生諸佛。於此生起勝解而修供養,即是普賢行願之供養。

△四、懺悔業障。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言懺悔者,懺乃梵音,具雲懺摩,義謂請他容忍;悔為華語,義謂追悔過非也。頌中初句業體,第二句業因,第三句業具,第四句懺相。如是由貪、嗔、痴,發身、語、意,造諸惡業。若自作,若教他作,若見作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以清淨三業,面對十方塵剎佛前,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守護正法,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從二死海至三德岸,觀心無心,從顛倒起,悟罪性空,正念實相,如是懺悔,眾罪消除也。

△五、隨喜功德。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眾生者,謂六趣四生一切種類;二乘,謂聲聞緣覺;有學,謂三果四向;無學者,阿羅漢。如是六凡四聖一切功德,皆隨所見,如貧得寶,歡喜慶悅也。

△六、請轉*輪。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輪。

言世間燈者,謂諸佛世尊照滅世間一切衰敗,喻如世間燈也。如是十方三世一切剎塵中,一一各有塵數剎,一一剎中各有塵數佛,現成正覺,眾會圍繞。今以普賢行願力故,以身口意業現前勸請,轉妙*輪也。菩提者,翻雲覺,無上佛道之名,即正覺無上之真智也。*輪者,佛所說法,能拔眾生惡不善法,轉下眾生人上聖道,故以為輪;又如轉輪聖王輪寶,空中無礙,滅諸災害。如來*輪亦復如是,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一切邪見疑悔災害悉皆消滅。

△七、請佛住世。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涅槃,此雲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又雲圓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又雲滅度,滅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也。十方三世一切佛剎塵數如來,教化緣畢,將欲示現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般涅槃,常住在世,經於佛剎微塵數劫,利樂眾生。

△八、常隨佛學。有二:初、隨學因行。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回向眾生者,成熟有情也;回向佛道者,嚴淨佛土也;如是二者要積福德、善根而得成就。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此三即是福德;請轉*輪、請佛住世、隨喜功德、懺悔業障,此四即是善根。能生妙果,生余善故,以此善根福德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即是普賢圓滿之行。一切如來因中如是修習,我今亦如是隨學也。言回向者,迴轉所修善法,趣向所期,故名回向。

△、隨學果德。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言二切意樂皆圓滿者,謂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成正覺已,以神通變化現種種身,說種種法,隨其樂欲成熟眾生。我亦如是一切隨學,以自身資財善根三者,供養三世如來,以此善根速成菩提,廣度眾生也。

△九、恆順眾生。有三:初、總標;二、別顯;三、結成。國中又二:初、嚴淨佛土。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初二句明器世間嚴淨,謂一切剎土無有丘陵坑坎,荊棘瓦礫,諸惡眾穢,純以黃金為地,寶樹寶林八功德海,眾寶樓閣,無量百千珍寶嚴飾也。眾會圍繞謂眾生世間嚴淨,願一切有情悉聞正法,住正定聚不退轉也。諸如來謂智正覺世間嚴淨,於菩提樹下成無上道,具足大智慧,覺了一切法也。

△二、成熟有情。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離憂患者,謂離世間苦;常安樂者,謂得世間樂;獲深正法利者,謂得出世間樂;滅除煩惱者,謂離出世間苦。複次離憂患者謂斷集,常安樂者謂知苦,獲正法利者謂修道,滅煩惱者謂證滅也。願十方世界所有眾生鹹沾如是法益也。

△二、別顯。有四:初、妙菩薩行,即是戒學。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為菩提修行時者,謂自發菩提心已,為求自證等正覺位,廣利有情,於其中間遍至一切趣中,隨順遍行一切菩薩妙行,在在受生,憶念本生,恆不忘失菩提之心,遠離居家過患,恆趣出家。受持將戒,謂菩薩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無垢謂受得清淨,無破謂護持不犯,無穿漏謂生止行二善。

△二、無礙三昧,即是定學。

天龍夜叉鳩盤茶,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以三昧力故,普觀世間,隨諸眾生心之所樂,以種種方便,種種智慧,種種教化,種種調伏,隨其所應變化言音,種種差別而為演說,顯揚大乘法門。夜叉此雲捷疾鬼,鳩盤荼此雲瓮形,瞰人精氣鬼也。

△三、無作方便,即是照有之智。

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波羅蜜者,此翻雲到彼岸,或略雲度,能到自乘所往圓滿功德彼岸處故,度諸法之廣遠,到涅槃之彼岸故,謂十度行。言勤修者,謂未知令知,已知不壞,復令展轉向上增長。言清淨者,謂以大悲為本,身心調柔。恆不忘失菩提心者,謂安住大乘種性,修學其行。滅除障垢者,障謂煩惱障業障報障,垢即煩惱異名,渭六垢等。一切妙行皆成就者,謂圓滿福德智慧二種資糧妙菩提行。

△四、普門般若,即達空之慧。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惑謂煩惱;業謂有漏三業,即善、不善、不動業等;魔謂四魔,即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是故魔境即是生死之境。今以平等心大悲心恆順眾生故,數數受生,行於世間道中,不為惑業魔境所累。言解脫者,謂作用自在,離系曰解,自在曰脫。不住生死,如蓮華出水而不著水;不住涅槃,如日月在空而不住空也。

△三、結成。有二:初、結行業。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

初句明大悲拔苦;次句明大慈與樂;三句明豎窮三世;四句明橫遍十方。

△二、結行果。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以能盡未來際恆順眾生故,即是恆修普賢行。以修普賢行故,而得圓滿菩提。

△十、普皆回向。有三:初、回向正行;二、回向至聖;三、回向淨土。國中又有十三:初、成就種姓,又二:初、得勝助伴。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為求薰習成就菩薩種性住,性自仁賢,性自成就菩薩功德,總持一切佛法種子故。願於在在受生一切時處得遇勝伴,互相友助,歡悅親附,以大殷勤,至極清淨身口意業,同普賢行,同普賢願,而正修行。

△二、得善知識。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善知識者,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願在在受生一切時處如理依止諸善知識,以悲愍心歡喜心,為我顯揚開示普賢行法。

△二、得勝解行。有四:初、供養如來。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圍繞,

於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以清淨心現前觀見十方諸佛,為諸菩薩眾會圍繞。我以陀羅尼力、三摩地力及神通力,興起廣大供養,盡未來劫,無有疲厭。

△二、攝持正法。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以興廣大供如來故,願得總持於佛所說十二分教、八萬四千法門,文句義理悉能攝持不忘,復能為他光顯開示菩提行法。若自若他如實修行普賢行道,究竟清淨,盡未來際,無有疲厭。

△三、獲無盡藏。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以得總持攝正法故,獲無盡藏。諸有中者,謂於欲有色有五色有中,流轉受生,隨所修行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無有窮盡。又約所行有四:一、定,謂攝心體寂不動;二、慧,謂悟人真性勝慧;三、方便,謂教化有情方便;四、解脫,謂如幻解脫。如是一一利益不空,舍惡離苦,如大藥樹王身,進善得樂,如如意寶身,名功德藏也。

△四、現見塵剎。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以得無盡功德藏故,遍於一切時處,求能益法,利樂眾生。

△三、趣人佛剎。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此下十二頌,約願則顯初地十願,約因則顯十地之行,約果則顯如來十種不可思議法。今初頌中顯佛受用身身密之相。此中所見佛及國土,與前諸頌所說眾會圍繞諸如來等不同,前者為三賢菩薩觀見勝化身土,今說初地菩薩觀見圓滿報身及莊嚴土相,謂盡十方無盡世界,一一毛端,皆有窮三世際無量諸佛莊嚴色身淨盡妙國土,我為修行菩提之行,趣人觀見,乃至經歷劫海心無疲厭。是即初地供養願,以清淨心常願供養一切諸佛故,亦是初地極歡喜住,由正願力見佛聞法,無倒受持,以四攝法成熟有情之行,亦是如來最勝身相不可思議。

△四、趣人佛語。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此顯佛受用身語密之相。如前所見諸佛,各以圓音轉妙*輪,於一一音具足一切音聲,隨諸眾生種類差別,種種心性,種種欲樂,如其各自言音相狀而得了解,如其希求而令趣人,我以淨信諦聞無礙。言辯才者,速疾應機名辯;言含文采曰才。分別有四:謂法義、辭、樂說、四無礙辯。此是初地受持願,受持守護諸佛正法故,即是二地增上戒住,四無量心普覆一切之行,亦是如來妙法音聲不可思議。

△五、趣人*輪。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人。

前頌言通達如來隨情方便辯才,此言通達如來隨智真實*輪,即顯佛受用身意密之相。三世一切如來恆常無間,於其無盡言音轉妙*輪,我以甚深廣大智力善巧通達無邊義趣。此是初地轉*輪願,觀請諸佛轉未曾有法故,即是三地增上心住,勝定相應通明鑑達之行,亦是如來最上大智不可思議。

△六、趣人諸劫。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人。

此顯佛受用身事業方便之相,謂於一念普能趣人盡未來際一切劫中。所有如來廣大事業,未來如是,於遇去現在世亦然。此是初地修行二利願,順行菩薩正行故,亦顯四地覺分相應增上慧住,修行無邊菩提分法之行,亦是如來微妙光明不可思議。

△七、趣人佛境。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人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以於三摩地得自在故,善能趣人三世一切如來由諸靜慮神變,所興如幻事業。言佛境界者,謂諸佛自證真實境界,周遍法界不可思義,即是真諦;言如幻者,謂無自他性,假因緣有,即是俗諦;解脫者,不住生死,即是自利;威力者,不住涅槃;即是利他。此是初地成熟眾生願,一切器具足成熟故,即是五地諸諦相應增上慧住,修諸諦觀工巧技藝,起諸事業之行,亦是如來圓滿戒定,不可思議。

△八、趣入神足。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人而嚴淨。

如一極微塵中出現三世淨妙佛剎,如是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微塵亦復如是,我悉趣人承事。此與彼前偈一微塵中塵數剎等所說不同,彼謂觀見方便化土,此謂趣人莊嚴報土。此是初地承事願,一切世界悉能化現故,即是六地緣起相應增上慧住,深入緣生空無相願之行,亦是如來廣大神足不可思議。

△九、趣人佛事。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盡未來際,一切諸佛所有示現,或成正覺為世光明,或轉*輪覺悟眾生,或化緣已畢而般涅槃,如是八相,我以神力遍往禮敬,至誠勸請。此是初地淨土願,自淨佛土故,即是七地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出入滅定示現難量之行,亦是如來智力不可思議。

△十、成就智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人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以神通力念念相續,遍至一切佛前供養承事,安立有情成熟解脫,故云速疾周遍。以大乘力,於十方世界無邊有情,隨其種種根性樂欲,從一切門趣人大乘,故云普門遍人。以功德力真實成就利益有情,故云智行普修。以大慈力於諸十方世界普遍安樂一切有情,故云威神普覆。以勝福力念念相續,攝受無量福德積聚,故云遍淨莊嚴。以智慧力於諸工巧技藝世間諸論,菩薩學處通達無滯,故云無著無依。以威神力念念相續,恆處三味,游於法性,復能善巧成熟有情,故云定慧方便。以菩提力速能成就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故云普能積集。此是初地不捨一乘願,一切菩薩同一方便以大乘化故,即是八地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雙照二諦,摧伏魔怨之行,亦是如來無所畏不可思議。

△十一、成就賢行一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淨治一切善業悉成無漏,斷除一切煩惱習氣無有餘遺,蘊等四魔悉能降伏,以於惑業報三障對治無餘故,則能圓滿普賢行。此是初地利益不空願,利益眾生一切不空故,即是九地無礙解住,法明普見知眾生根,四無礙解演說無畏之行,亦是如來大悲心不可思議。

△十二、成就不共。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善能嚴淨當來成佛一切佛土,令其情器無有過失,莊嚴清淨;善能解脫一切有情生死涅槃二種怖畏;善以慧眼觀察分別一切諸法;善能趣人無量無邊盡所有相廣大智慧;善能清淨福德智慧二種菩薩行令無雜染;善能圓滿一切菩薩大願;善能興起普賢供雲,恆時供養十方諸佛,於上七種事業以精進力,經無量劫修行無倦。如是八種事業廣大無邊,不可思議不可測量,故云如海。此是初地成正覺願,一切世界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一切佛事故,即是十地最上成滿菩薩住,十力妙智之行,亦是如來不共法不可思議。

△十三、成就菩提。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三世如來最勝功德,皆依此願而得成就,我亦如是圓滿修學,依普賢行而成菩提,即是如來住具足功德之行。

△二、回向至聖,有三:初、隨學普賢,有二:初、約人。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回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言長子者,最勝故,又以遍法界故,稱一切如來長子。《華嚴經人法界品》,普賢菩薩告善財言:「我以如是助道法力、諸善根力、大慈樂力、修功德力、如實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佛威神力、大慈悲力、淨神通力、善知識力故,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淨法身,復得清淨無上色身,超諸世間,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為現形,為一切剎,遍一切處,廣現神通,令其見者靡不欣樂。」

△二、約法。

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身清淨者,一一微塵有塵數身,一一身量遍滿佛剎,禮敬諸佛,親近承事;語清淨者,一音具足一切言音;意清淨者,剎那剎那菩薩行海恆現在前;行清淨者,波羅蜜多行,靜慮行,三摩地行,一一剎那究竟清淨;剎土清淨者,依此如前四種清淨莊嚴佛土,器界情界廣大豐盛。普賢菩薩以般若力善巧方便,成就如是五種清淨,我亦興彼同等。

△二、隨學文殊,有二:初、約人。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文殊師利於往昔因地發誓願言:為一一眾生,誓盡未來際,受無量生死,而作大饒益,備修菩薩行,救諸眾生苦,乃至又我於菩提亦不願速證,當盡未來際,廣利眾生。廣如《大寶積經·文殊師利受記會》所說。

△二、約法。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我所修行一切菩薩廣大之行,實無有量,所獲身語意密一切功德亦無有量,以安住如是無量行故,於佛菩薩無量神通智照無滯。

△三、結成智行,有二:初、約人。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以文殊權實之智,證普賢深廣之行,智依行得,故曰勇猛,行由智起,故曰慧行。如是智行圓融遍周法界,如彼二聖云何修學。我今回向一切善根,願亦如彼隨學。《曼殊千缽經》云:「爾時眾生中菩薩摩訶薩一切有情,同修普賢曼殊行願,證人毗盧遮那十大慈佛心觀。」是故二聖法門相融不異也。

△二、約法。

三世諸法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如是文殊普賢二聖之行願,常為三世諸佛之所稱讚,我今以三輪無分別慧,合集所修一切善根善巧方便,回向普賢殊勝之行。

△三、回向淨土,有四:初、往生淨土。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願於臨命終時,盡除一切三障,所謂煩惱障、業障、報障,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大眾圍繞現在其前,由彼大悲及自願力,捨命無間,心無顛倒,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二、成就大願。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既得往生極樂世界已,願增上力,受得清淨意生身。如上所說十大願王一切願義,皆現在前,既現前已,於彼願義畢竟圓滿無有餘遺,乃至世間流轉未空,我於彼中一切有情,悉為成辦現前利益。

△三、受菩提記。

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見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長行云:「既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記荊,於當來世當得成佛。」

△四、普利眾生。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數百俱有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長行云:「得授記已,經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二、總頌無盡。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華嚴十地品》中,初地說大願已,有十五盡界。彼經云:「佛子!此十大願以十五盡句而得成就。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界盡、世界盡、虛空界盡、法界盡、涅槃界盡、佛出現界盡、如來智界盡、心所緣界盡、佛智所人境界盡、世間轉*輪智輪界盡。若眾生界盡,我願乃盡;若世界乃至世間轉*輪智輪界盡,我願乃盡。而眾生界不可盡,乃至世間轉*輪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無有窮盡。」

△二、願德勸持,有二:一、顯德,二、勸持。顯德又二:一、格量·功德,二、通顯行果。今初。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長行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二、通顯行果,有五:初、遠離惡友。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顯士用果。長行云:「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二、善得勝利。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此顯等流果。長行云:「此善男子得人生,圓滿普賢所有功德。」

△三、永盡業障。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此顯離系果。言五無間者,梵雲阿鼻旨,一受生無間;二壽命無間,以無中夭故;三身量無間,以身遍滿故;四受苦無間,無等流處所故;五受報無間,以決定順生故,由具上五義故名無間,隨造一業便招此報。所言無間業者,即忤逆罪,謂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此五隨犯一者,皆得逆罪,墮阿鼻獄,經一中劫,受無間苦,故名五無間業。又四重罪名近無間,其罪亦重,故名為近。除普賢願王及陀羅尼法威德力,無能除滅也。長行云:「若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

△四、果報圓滿。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鹹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此顯異熟果。長行云:「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又云:「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同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五、速成正覺。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此顯增上果。長行云:「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髮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二、勸持。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長行云:「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廣說有十法行,謂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受持、開演、諷誦、思惟、修習也。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長行云:「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普賢行願品頌疏終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