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

上海佛學書局印行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一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卷二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一)

上海佛學書局印行

目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品目..................................一

華嚴大經處會品目卷帙總要之圖..................................四

序..................................一

前言..................................一

卷一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七

卷二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一四二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眞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品目

如來名號品第七

卷一至卷五四聖諦品第八

世主妙嚴品第一卷十三

卷六光明覺品第九

如來現相品第二菩薩問明品第十

卷七卷十四

普賢三昧品第三淨行品第十一

世界成就品第四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卷八至卷十卷十五

佛藏世界品第五賢首品第十二之二

卷十一卷十六

毗盧遮那品第六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卷十二須彌頂上偈頌讚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卷十七卷二十二

梵行品第十六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卷二十三

卷十八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

明法品第十八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卷十九卷二十四之三十三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卷三十四之三十九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十地品第二十六

卷二十卷四十之四十三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十定品第二十七

卷二十一卷四十四

十通品第二十八卷五十之五十二

十忍品第二十九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十通品第二十八卷五十之五十二

十忍品第二十九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卷四十五卷五十三之五十九

阿僧祇品第三十離世間品第三十九

壽量品第三十一卷六十之八十

卷四十六之四十七品目終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卷四十八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卷四十九

普賢行願品第三十六

華嚴大經處會品目卷帙總要之圖

分四

分信

分四

周果因信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淺釋

唐於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第一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世主妙嚴品第一

世就是世界,主就是主人。世界上的主人就是佛。他不但是世間主,而且還是出世間主。世間主就是一切轉輪聖王,也就是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輪王。這四輪王只能為世間主,而不能為出世間主。「妙」就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一言,也就是想不到說不出的意思。「嚴」就是莊嚴。這種莊嚴,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所能看見。「品」就是品類。這一品是講世間主何出世間主種種微妙不可思議的莊嚴境界、莊嚴國土、莊嚴佛剎。「第一」就是開始的意思,這一品是屬於第一品,所以叫世主妙嚴品第一。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凡是佛經開始的時候,都有這四個字。用「如是我聞」四個字作為經首,有六種的意義:

①異外道;就是和外道不同。因為外道德經首是用「阿嚘」二字,阿是無,嚘是有。講法不是有就是無,所以用阿嚘二子代表經首。佛法不是這樣。佛法是非有非無,非無非有,不落於有,不落於空,外道認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空,這是二邊。佛法是不落於二邊,所以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代表經首。

「如是」二字是指法之詞,「我聞」二字是領納之羲。怎叫指法之詞?「如是」就是這個法,不「如是」就不是這個法。這個法是什麼?就是中道了羲的法。怎叫領納之羲?「我聞」就是聽法的阿難尊者,親耳聞這個妙法,領受接納法羲如是的意思。

②息諍論:「諍」就是勝負心。與道相連背,並生出我相、人相、生相、壽者相這四種心,由何能得到三昧!諍什麼?爭第一,一般眾生都想爭第一,所以有諍論。「如是我聞」這四個字,表示這部經不是阿難尊者自己說的,是從佛那裡聽來的。因為這是佛說的,所以大眾無話可說,這樣就沒有諍論了。

③離增減:在「如是我聞」之後,一時,佛在某地方,與大眾若干人?說什麼經?這樣,一切弟子不敢更改,不能潤色。就是說經文不能增一字,也不能減一字。

④斷眾疑:因為阿難尊者在大眾裡邊,他是最年輕,但是佛將法藏傳授於他,教他結集經藏,是護藏人,阿難尊者升坐的時候,大眾忽然生起三個疑惑。(A)疑惑釋迦牟尼佛沒有入湼槃?又來給我們說法。因為阿難尊者也有三十二相,和佛一樣的莊嚴,只是比佛身矮一點而已。(B)疑惑十方諸佛來說法?(C)疑惑阿難尊者在突然間證得佛果?因為他相好莊嚴。等阿難尊者開口說「如是我聞」時,這些大羅漠的頭腦才清醒過來,不迷惑了。

⑤生信:令一切眾生生信心,因為「如是」之法是可信的,不「如是」之法是不可信的。所以說「如是」是指法之詞。

⑥順同:順同三世佛的例子,因為三世諸佛所說的經典,在經首都用「如是我聞」四字,所以佛經在開始時,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

佛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將要入湼槃的時候,阿難尊者還沒有證果,也沒有斷欲去愛,所以痛哭流涕,悲哀到極點,把什麼事情都忘了。在這時候,天眼第一阿樓陀尊者就來到雙樹林,對阿難尊者說:「阿難!不要悲哀!佛把一切所有的法都傳授於你,你是將來結集經藏的人,守護法藏的人,責任重大,現在應該去請示佛,將來的事情怎樣辦理?」

阿難尊者聽到這番話之後,很不耐煩的說:「佛入湼槃了,將來會有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也沒有了。」這時,天眼尊者又說:「阿難!不要發孩子脾氣,將來重要事情是弘揚佛法。不要再不懂事,趕快去請問佛吧!」阿難尊者一聽,啊!佛法還要傳留於世,便問:「那麼,我要問佛什麼問題?」

阿樓陀尊者說:「有四個問題非常重要,非問不可。」

①佛住世時,我們依佛而住,佛入湼槃後,我們依誰而住?阿難尊者覺得這個問題很有道理,將來我們到什麼地方去住?這是應該問。

②佛住世時,我們依佛為師,佛入湼槃後,我們依誰為師?阿難尊者想,沒有佛又怎樣去修行?這個問題非問不可。

③佛住世時,惡性比丘,佛可以調伏,佛入湼槃後,由誰來調伏?怎樣調伏?阿難尊者感到這個問題嚴重,更應該問。

④結集經藏,在開始的經文用什麼文字來代表?阿難尊者一想,這也是一個問題,也應該請示於佛。

於是乎阿難來到佛的牀前,請問這四個問題。佛很慈祥和藹的告訴阿難說:「我入湼槃之後,依四念處為住。」這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入湼槃之後,依戒為師。」這是第二問題的答案。「我入湼槃之後,如有惡性比丘,不守戒律,默擯之(就是不和他講話,令其改過自新,變為善性比丘)。」這是第三個問題的答案。「結集經臧時,經首用如是我聞」。這是第四個問題的答案。

什麼是四念處?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依照這四種念處來修行,可以證果,可以解脫。

我們為什麼不能證果?為什麼不能解脫輪廻?就因為沒有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執著有個我,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房子是我的,土地是我的。等到一口氣不囘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是我的。所謂「魚在水裡躍,人在世上鬧,不知種善德,虧心把孽造,金銀堆成山,閉眼全都撂,空手見閻王,悔心把淚掉。」今將四念處大意解釋如下:

①觀身不淨:我們的身體是不清淨的,九孔常流不清淨的東西,如眼有眵,耳有垢,鼻有涕,口有痰,加上大小便等。知道身體不淨,是個臭皮囊,就不應該喜愛它、執著它。如果不執著,就得到解脫,不會再被身體所累。老子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無有何患?」他明白觀身不淨之道。

②觀受是苦:凡是所接受的都是苦,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什麼是三苦?就在於苦苦、壞苦、行苦。

(A)苦苦:就是苦中苦,苦上加苦。好像一個人,本來沒有房子住,又遇到下雨的天。本來沒有衣服穿,又遇到寒冷的天。本來沒有飯吃,又生病。生病沒有錢請醫生,這是窮人的苦中苦。

(B)壞苦:沒有錢的人有苦苦,有錢的人有壞苦。什麼是壞苦?富貴的人,所住的是高樓大廈,美麗的設備,不幸發生火災,將房子燒光了。有金銀珠寳,被人盜去。又發生意外的災害,如戰爭、風災、水災等,這都是壞苦。

(C)行苦:就是人從出生那天起,由少而壯,由壯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這就是行苦。在一生之中,雖然沒有苦苦,沒有壞苦,但有行苦。這種苦,任何人都要受的,誰也不能避免,釋迦牟尼佛在八十歲時,還要示現入湼槃。

什麼是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識盛苦。

(A)生苦:人在出生的時候,好像在兩山的中間被壓迫生出來,所以小孩生出時先哭,表示是苦,開始接受苦的折磨。

(B)老苦:人到老年的時候,四肢不靈活,行動不方便,眼花耳聾,頭髮白,牙齒掉,處處不自由,不聽指揮,所謂「心有餘力而力不足」。

(C)病苦:地水火風四大失調,就生病,病有種種難言的痛苦。

(D)死苦:病苦過去,死苦來了。到死的時候,好像活牛剝皮,鳥龜脫殼一般的痛苦。這種苦無法可形容。

(E)受別離苦:人生最大的苦,就是生離死別。因為有愛。愛是造業的淵藪,如果能斷欲去愛,業障就輕。要是有很重的情愛,業障就重,所謂「業盡情空是眞佛,業重情迷是凡夫。」凡夫就是迷著在情愛上,看不破情愛,放不下情愛,所以就有苦。

愛是最大一種執著,這種執著不容易放下,愛別離苦就是本來不想離開,但一定要離開,是被強迫而離開,這種情況多麼痛苦,如夫婦有夫婦的別離苦,子女有子女的別離苦,親友有親友的別離苦。總而言之,有愛,在別離時,就是苦。

(F)怨憎會苦:愛有苦,憎也有苦。討厭的人,偏偏又遇在一起,所謂「冤家路窄」,也是一種苦。

(G)求不得苦:求名得不到名,求利得不到利,求男女得不到男女,求富貴得不到富貴。總而言之,所希望的事情不能成功,也是一種痛苦。

(H)五陰識盛苦: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陰不空,就是苦。好像被五陰山壓住一樣,一點自由也沒有。沒有自由就是痛苦,這種苦好像火燒一般在心中作祟。

什麼是無量苦?上邊所講的三苦和八苦,要是詳細分析起來,在每一種苦裡邊有無量的苦,在無量苦的裡邊,又有無量的苦。苦是沒有窮盡的,所以叫無量苦。

③觀心無常:就是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了不可得,是為無常。也可以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沒有恆常不變的,所以叫無常。觀察人心是無常,眞心才是常。為什麼說人心無常?因為人心善變,好像波浪一樣,沒有停止的時候。這個心念生,那個心念滅,念念遷流、念念不停。又好像虛空中的微塵,忽上忽下、忽東忽西,沒有一定,這種心是無常。什麼是常?即使常住眞心,性淨明體。這是觀心無常的道理。

④觀法無我:就是觀察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法無我。假設有我,那就有我執,如果再去執著於法,那就有法執。這樣,就不自在、不解脫。若能觀法無我、觀人無我,這樣來觀察,二執皆空。人也無我,法也無我,也就破了人法二執。這是觀法無我的道理。

(A)色法:凡是能看見的形相,能說出的名字,一切的一切,都叫色法。這種法,若是看不破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這種色,有外色和內色。外色就是有形質。外邊的色既然有形質,裡邊就有個影子。

內色就是影子。有影子,就有色的妄想,就不能無我。你愛這個色,就因為有我,你執著這個色,也是因為認為有我。要是沒有我,就無所執著。無所執著,就沒有障礙,這就是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能放下,就得到自在。

(B)受法:凡是接觸外邊境界始有所領受。要是沒有我,就沒有觸塵。沒有觸塵,就得到自在。換言之,有我存在,就不能自在。

(C)想法:就是一種妄想。這種妄想的法,你為什麼不能對治?就因為有個我。要是沒有我,什麼妄想也沒有,便到無所想的境界。

(D)性法:就是遷流的意思。念念遷變、念念不停,川流不息。好像流水一樣,這是行蘊。要能把行蘊看破,就是無我。

(E)識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這八識也介於眞妄之間,一變就變成大圓鏡智,不便就是八識。轉八識成四智,就是無我。觀五蘊法能無我,就是觀法無我。

佛為什麼教弟子以戒為師?因為戒是生善滅惡。依戒為師,就能生善。依戒為師,就能滅惡。如有不明白的規矩,到戒律里去找,它會詳詳細細地說明,令你明白,所以要依戒為師。

什麼是如是我聞?「如」是不變。「是」是無非。能以恆常不變為如,決定沒有不是為是。「如是」是指法之詞,如是法就是如是。不如是法就是不如是。如是定,如是慧。如是靜,如是動。就是定慧靜動,如是這種法是我阿難親聞於佛。

什麼是我?凡夫有個我的執著,執著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有。外道有個我,羅漢和菩薩由個假我,阿難尊者已經得到聖人之法,應該沒有我。這個我是假名為我,實際上不是我。為什麼要有假名的我?因為要說沒有我,那一切眾生就生恐怖心。他們想既然沒有我,有何必修行呢?修行什麼呢?就生出恐怖心。所以順著世俗說假名是我,這是阿難尊者的我。

「我聞」,我怎能聞呢?聞是耳朵聞,人的身體各有其名,頭有頭的名,手有手的名,足有足的名,每一個處所都有其名,但是找我是了不可得。現在為什麼又說有我呢?因為這個我,是一身之總,名為我。因為我是一身之總,所以我聞。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一時】:就是有這一個時候,這一時,是那一時候呢?是阿難尊者聞佛說法的時候。那麼,是在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時?為什麼沒有確實的日期?因為印度所用的曆書和中國所用的曆書不同,好像現在有陰曆和陽曆一樣,如果把印度的日期譯為中國的日期,那麼又要考證推算,需要時間,結果沒有多大用處。又因為佛說法時,有天人和十方世界眾生來聽法,更無法記載準確的日期。又因為這部經有時在人間說,有時在天上說,所以在經上不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而用「一時」來代表日期。

一時就是六種成就中的時成就。是那六種成就呢?①信成就、②聞成就、③時成就、④主成就、⑤處成就、⑥眾成就。

①信成就:如是為信成就。如是之法是可信,是正知正見。

②聞成就:我聞為聞成就。我阿難聞到這種佛法,依法修行,成就道業。

③時成就:一時為時成就。就是佛說法的時候。

④主成就:以佛為主成就。佛為說法主,在華嚴經有時是菩薩為說法主。

⑤處成就:道場為處成就。佛在菩提樹下說法,這是道場。

⑥眾成就:聽法為眾成就,諸大菩薩及大羅漢等,同聞佛說法。

佛在摩竭提國,佛是半梵音,具足音是佛陀耶,有叫布達耶。佛譯為覺者,佛覺有三義,就是自覺、覺他、覺滿,所謂「三絕圓萬德備」故名為佛。

自覺異於凡夫,凡夫雖有本覺,但是沒有覺悟,還是糊塗,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一生忙忙碌碌在名利裡邊混光陰,所以佛覺和凡夫的覺不同。

覺他異於二乘,二乘人能自覺而不能覺他,自己明白生死的道理,不去教化眾生,令眾生也明白生死的道理,所以和二乘的覺不同。

覺滿異於菩薩,菩薩能自覺,又能覺他,但是沒有覺滿。佛就能覺行圓滿,所以和菩薩的覺不同。

怎能覺行圓滿呢?所謂「三祗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佛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修慧,在一百個大劫里修相好的功德,所以佛的三覺圓滿,萬德具備,而能成佛。

摩竭提國在印度的東部,譯為無毒害,因為這個國家的人民,都有慈悲喜捨的精神,誰也不毒害誰,誰也不殺傷誰,都知道去惡從善,所以佛選擇這個地方來成佛。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阿蘭若譯為寂靜處,是沒有嘈音的地方。在山中叢林裡邊,是修行頭陀(苦行)行的道場,雖然住在叢林裡邊,也會打妄想。如果清靜,即使住在鬧市里,也沒有妄想,那就是阿蘭若處。

法是方法,是修寂靜的方法。要明白修行的方法,才不會被境界所轉,反而能轉境界。所謂「人能轉境界,境界不能轉人」,這就是阿蘭若法。

菩提場就是佛覺悟的地方。佛在沒有成佛以前,也是眾生。成佛以後,是大覺圓滿的眾生,所以說是覺悟的道場。是誰覺悟?是眾生覺悟。眾生覺悟的道場,所以成就佛,所謂「覺者佛也,迷者眾生」。

佛在雪山六年,一天只吃一蔴一麥。然後來到菩提樹下,發願如不成道,就坐在這裡不起身。靜坐四十九天,最後夜睹明星而悟道。悟的什麼道?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十二因緣法。當時三嘆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始成正覺。

這位佛修萬行的因華,成就無上的佛果。修因圓果滿,所以成佛。這位佛是誰呢?就是娑婆世界佛教的教祖釋迦牟尼佛。(釋迦譯為能仁,是佛的姓。牟尼譯為寂默,是佛的名。能仁表明善,能施行仁慈。寂默表明寂然不動。)佛成道之後,思維過去諸佛在成佛之後,先說華嚴經,現在諸佛在成佛之後,也是先說華嚴經;未來諸佛在成佛之後,也要先說華嚴經;總之,都是先說華嚴經大法,才能建立法的基礎,所以華嚴經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佛在始成正覺的時候,就說這部華嚴經,用二十一天的時間說完。說華嚴時是時成就,是成正覺是主成就,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是處成就。

其地堅固,金剛所成。

釋迦牟尼佛始成正覺的地方,是在摩竭提國的正道山菩提樹下。當時,菩提樹四周的土地都變成很堅固,這地不是土而是金剛所成。金剛石是最堅硬的東西。它有堅、明、利三種作用:①堅是堅固。表示人的志願要堅固,任何東西不能破壞。②明是光明。表示人的智慧要有光明。③利是鋒利。表示人的精進要迅速,像劍一般鋒利。

上妙寳輪,及眾寳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

有最上不可思議的寳輪,和很多瓔珞之類的寳華,又有清淨的摩尼寳珠來嚴飾道場。寳輪和寳華已經是非常美麗。再加上清淨摩尼寳珠,更為莊嚴。

諸色相海,無邊顯現。

摩尼是一種寳,他的顏色特別美麗,有萬紫千紅那麼多的色光,因為顏色太多相,象海一樣。五光十色,看起來非常莊嚴,特別漂亮,所以說諸色相海。這種顏色和這種莊嚴,無量無邊的顯現出來,莊嚴道場。

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恆出妙音,眾寳羅網,妙香華纓,周帀垂布。

用摩尼寳做成的幢(圓筒形的旗)蓋,因為是用摩尼寳所造,所以在每一個摩尼寳都放光明,不但能放出無量的光,而且又有無量的微妙聲音,這種光超過日月的光,這種妙音超過人間和天上一切的音樂。由很多的寳製成羅網來莊嚴菩提道場。這個寳羅網有妙香、妙華、妙纓,在道場的周圍向下垂布,令一切眾生聞到這種香,看到這種華和這種纓,都能種下菩提的聖因,為將來成佛的妙果。

摩尼寳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寳,及眾妙華,分散於地。

在眾寳羅網中有摩尼寳王,它想什麼有什麼,逐心如意,所以變現自在。又雨無盡的寳和雨無盡的妙華,分散於道場中。

寳樹行列,枝葉光茂。

眾寳所成的寳樹,很有次第的一行一行排列著,從四面來看,都是整齊的行列。這種寳樹是用金做的乾,用瑪瑙做的枝,用纓珞做的葉。眾寳的顏色有千萬種之多,眾寳的光明也有千萬種之多。這寳樹的枝和葉,不但放光,而且還很欣欣向榮,十分茂盛。

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

這種境界是佛的神通力量所成就的。佛的神通力量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樣多的寳網,這樣多的摩尼寳王,這樣多的寳樹,這都是佛在因地嚴持戒律,更絲毫不犯五戒。

戒殺:不但手不殺生,就是心也不生殺念,慈悲愛護一切眾生。

戒盜:不但身不去盜,而心也不起盜意,言行修持戒律。

戒淫:亦復如是,更不動淫慾之念,今生雖然結婚,不過,夫婦之名而已。

戒妄語:見之言見,不見言不見,知之言知,不知言不知,也不生妄語的念。

皆酒:凡是有刺激性的飲料,一概不喝,不單是酒。

佛守這五種基本大戒,所以才有這種神通力量,能用眾寳來莊嚴道場。佛的功德圓滿,才有這種神通力量令道場莊嚴而隆重。在這道場中影現出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其菩提樹,高顯殊特。

因為佛在這棵菩提樹下成佛,所以這棵菩提樹也變成很高很大,和一般的菩提樹不同,所以說高顯特殊。

金剛為身,瑠璃為乾。眾雜妙寳,以為枝條。寳葉扶疏,垂蔭如雲。

這棵菩提樹的身體是用金剛做成的。用琉璃寳來做菩提樹的乾。又用很多的妙寳來做菩提樹的枝條,樹的葉是眾寳所成,葉和葉之間,疏疏落落。樹脂向下垂著,樹葉成蔭,好像雲蓋在虛空中一樣。

寳華雜色,分枝布影。復以摩尼而為其果。含輝發燄,與華間列。

寳華有千百種的顏色,分出的枝所布的影也很美麗,又有摩尼寳做為菩提樹的果。這果含有一種光暉,發出光明的火燄。這光暉和火燄同華相間並列。

其樹周圓,鹹放光明。於光明中,雨摩尼寳。摩尼寳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

這棵菩提樹的四周圍,都放出佛的光明,在光明的裡邊,又有像雨一般的摩尼寳。在摩尼寳中,又有很多菩薩,好像雲那樣的多,在同時一起出現。

又以如來威神力故,其菩提樹,恆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

這種境界,有種種的光、種種的燄、種種的華、種種的顏色,配合起來,成為妙好華麗莊嚴道場,使道場殊勝。這是佛的大威神力的緣故。這棵菩提樹,不但高顯特殊,而且又能發出微妙的音聲,令人聞之,就得到種種的三昧。這棵菩提樹恆常發出這種妙音,在這種妙音里又說種種的法。沒有窮盡的時候,也就是沒有說完的時候。時時在說,刻刻在說,盡未來際不間斷在說法。

如來所處,宮殿樓閣,廣博嚴麗,充徧十方。

因為佛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所以稱為如來,也就是佛的十號之一。是那十號呢?①如來、②應供、③正徧知、④明行足、⑤善逝世間解、⑥無上士、⑦調御丈夫,⑧天人師、⑨佛、⑩世尊。說這部華嚴經時,如來現千丈盧舍那身,所居的宮殿,當然要有三千丈之高。這種境界是由如來大威神力所變化現出來。這宮殿的樓閣是非常寬廣博大,又莊嚴又美麗,不但充徧一方,而且也充徧十方。

眾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寳華,以為莊校。

這座宮殿的樓閣是用很多雜色的摩尼寳所造成。用種種的寳華來莊嚴這座宮殿。

釋迦牟尼佛成佛後,用大威神力來莊嚴道場,現千丈盧舍那身來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般凡夫俗人聽起來,覺得這種莊嚴道場,好像沒有什麼重要似的。實際上這種莊嚴,都是表法,表示佛在因地修種種的行門,行種種難行的苦行。現在成佛,才能有這種種的莊嚴。

諸莊嚴具,流光如雲。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無邊菩薩,道場眾會,鹹集其所。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摩尼寳王而為其網。

所有莊嚴的寳華,所放出的光,好像種種的寳雲,從宮殿有空間的地方,聚會這種流光的影,成為寳幢形。在這寳幢就有無量無邊的菩薩。不但有無量無邊的菩薩,每一位菩薩把自己道場中的眾生,都率領來到菩提道場。在菩薩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時,能出現諸佛的光明,互相照耀。在諸佛的光明裡邊也發出一種妙不可言的音聲。又有摩尼寳王做為寳網。

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

因為如來得到自在神通力量,所有種種的妙音、種種的寳網、種種的光明、種種的境界,都從這個道場中顯現出來。所以菩提道場的裡邊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一切眾生,居處屋宅,皆於此中,現其影像。

如來的自在神通力,變現不可思議的境界,在這境界之中,猶如琉璃,也如虛空。在虛空中所有的眾生,所住的房屋,都在這種境界裡邊,現出影像。

因為這樣,所以在金剛經上說:「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就是說一切眾生的心念和行為,不知有多少種心?如來悉知悉見。因為都不出如來的四智範圍之外。什麼叫做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四智是從凡夫的八識轉變來的。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轉識成智。

又以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

十方諸佛,以他們神通的力量來加持道場。就在一念之間,能把法界包括著。

其師子座,高廣妙好。

佛所坐的寳座,叫師子座。因為師子為百獸之王,師子一吼,百獸俱畏,所以佛說法喻為師子吼,外道天魔聞之生恐懼心,而能降伏他們。因之,佛座叫師子座。這個師子座非常高廣,又非常妙好。

摩尼為臺,蓮華為網,清淨妙寳,以為其輪。眾色雜華,而作瓔珞。

這個師子座,是用摩尼寳來做臺,用各種顏色的蓮華來做網,又用清靜妙寳來做輸。這種清淨妙寳,又叫避塵珠。這種寳珠放在那裡,那裡就一塵不染。這種寳珠是什麼所成就?是由持戒清淨,感應所現的妙寳。又用各種顏色的華來做瓔珞珠。

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寳樹枝果。周廻間列。

堂是大廳,也就是正廳。榭是亭子,在水邊有樹的地方而建的。樓是兩層以上的房屋。閣是在樓上邊又有一個樓房。這堂榭樓閣的臺階和門窗及一切所有物像,每一件物體,都是妙好莊嚴,有十種不可思議的美麗堂皇,令人一見就生菩提心和清淨心。這世界的人,為什麼有染汚心?有不清淨的思想?因為我們的業障是不清淨的,所以顯現出來不清靜的世界。要是有清淨的業,所感現的世界也就清淨。用七寳來莊嚴樹的枝和葉及果實。這種寳樹是在師子座的四周圍,廻相間隔的行列。

摩尼光雲,互相照耀。

摩尼寳珠所放出的光雲,這個光雲相照那個光雲,那個光雲又照這個光雲。互相照耀,來莊嚴道場中的師子座。

十方諸佛,化現珠玉。

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來到師子座,化現珠王(理圓解滿的意思),凡是初成佛,皆有一切諸佛現形灌頂,一切菩薩親近敬仰。

一切菩薩,髻中妙寳,悉放光明,而來瑩燭。

十方無數的菩薩,在髮髻中的妙寳,都放大光明,而來到道場光明照耀。

復以諸佛,威神所持,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妙音遐暢,無處不及。

又以十方一切諸佛,威德神通的力量所持,演說如來妙法,這種廣大的境界,用微妙的音聲,通達於四方,宣揚於四方,沒有一處是聽不到這種妙音,這是在一粒微塵中也能聽到,因為都在轉*輪。

爾時世尊,處於此座。於一切法,成最正覺。

當此之時,釋迦牟尼佛坐在師子座上,在一切法中,佛是最正覺。菩薩可以說是正覺,但是談不上是最正覺。二乘可以說是覺,不可以說是正覺。外道和凡夫都叫不覺。不覺以為自覺,這都是邪知邪見,也就是不覺。不覺就是愚痴,愚痴的人,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對的,沒有一樣不是對的,所以才叫不覺。

智入三世,悉皆平等。

佛的智慧能入三世,能知道過去所種的是什麼因?現在世應結是什麼果?現在世所種什麼因?未來世就結什麼果?佛不但知道自己,也知道眾生。過去世平等、現在世平等、未來世也平等。

什麼是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是前生,現在是今生,未來是來生,這叫三生。這時,有人說:「我不相信,我一世不太明白,怎樣相信三世?」那算是你說對啦,你既然不明白一世,當然不會明白三世。不相信三世是可以的。可是信不信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昨天的事情今天就忘記了,明天的事情更不知道。那麼,這三天的事情,尚且記不清楚,何況三世的事情,怎還記得。

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

佛的身不但充滿一切世界,而且又充滿法界,所謂「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佛的音聲又能普徧通達到十方的國土,所謂「佛以一秒音,周聞十方國。」

譬如虛空,具含眾像。於諸境界,無所分別。

佛的法身,好像虛空一樣,具備一切萬象。虛空對一切的境界,沒有分別,不分彼此。

又如虛空,普徧一切。於諸國土。平等隨入。

佛的法身,又好像虛空一樣,普徧於一切處。在大的國土就有大的虛空,在小的國土就有小的虛空。換言之,有多大的國土,就有多大的虛空,是平等的,不會有大有小。

身恆徧坐一切道場。菩薩眾中,威光赫奕。如日輪出,照明世界。

佛的法身,常徧滿法界,普徧坐於一切道場,在道場裡有無數的菩薩,威德的光明,好像中午的太陽光,照著眼睛睜不開一樣。又好象太陽剛剛升出來,普照世界有光明。

三世所行,眾福大海,悉已清淨。

佛在三世所修行的眾福成為大海,完全已經清淨無染。

我們人所修的福報,不是在一生一世修的,而是在多生多世修行的。修福(財施)將來會有福報。修慧(法施)將來會有智慧。最好福慧雙修,將來福慧雙全。切記!不要以為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惡小而為之。善雖小也要去做,大善事從小善集聚而成的。惡雖小也不要去做,大惡是從小惡集聚而成的。注意!要時時刻刻修福修慧,才能有福如大海。在福裡邊,有的修清淨福,有的修汚濁福。佛和菩薩所修的福是清淨的,就是說把恆河沙數的煩惱,都已經斷盡了。

而恆示生諸佛國土。無邊色相,圓滿光明。徧周法界,等無差別。

菩薩時常示現千百億化身於十方諸佛的國土裡邊。沒有邊際那樣多的相好莊嚴。菩薩身有圓滿的光明。這種光明普照一切法界。在法界裡邊這種光明,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分別。

演一切法。如布大雲。

在法界裡邊演說一切妙法,好像在虛空中排布大雲一樣,令眾生的身心都得到清涼。

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

在大菩薩和諸佛他們每一根毫毛端上,都能容納一切世界。毫毛雖然小,但是能容納世界。世界雖然大,但是沒有出一毛端,所謂「於一毛端現實王剎」。不是在一毛端能現實王剎,而是在每一個毛端都能現實王剎。「坐微塵里轉大*輪」,坐在一粒微塵裡邊轉大*輪,教化眾生,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在一粒微塵裡邊聽佛講法。毛端這樣小,怎可以容納世界?這種境界是沒有法子可以解釋的,只可以說無障礙。

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為什麼小中能容大?大又在小中?那有這種道理?實在令人百思莫解。這種境界,就是菩薩各現神通的力量。他們現這種境界,是令眾生把自己的知見消滅,要學習佛法。教化眾生、調伏眾生,令眾生沒有我見,令眾生慚愧,無慚無愧是學佛法的絆腳石,永遠不會有成就。

身徧十方,而無來往。

諸佛的身是徧滿十方,所以沒有來,也沒有去。譬如一杯水,已經盛滿了,再往什麼地方盛呢?在沒有滿時可以再盛水,這是來。把水喝了,這是去。現在這杯水是滿的,沒有人來喝,沒有人來添,所以沒有來往。

現在徧滿了,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怎樣滿的?這是諸佛一種神通妙用。誰能證得這種境界?誰就能而無來往。

智入諸相,了法空寂。

智慧能隨順一切相,能明瞭法本來是空寂。因為性靜,所以為寂,因為相無,所以為空。

三世諸佛,所有神變,於光明中,靡不鹹覩。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悉令顯現。

這些大菩薩能把三世一切佛所有的神通變化,在光明裡邊能看見這種神變。又能看見一切佛土,和沒有法子能算出來的過去劫,三世諸佛所有的莊嚴,都顯現出來。這些大菩薩都知道,怎樣會知道呢?因為智入諸相。

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所共圍遶。

摩訶薩譯為大菩薩,菩薩應該讀菩提薩埵,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因為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稱為菩薩。有十佛世界向微塵數那樣多的大菩薩(法身大士,在八地以上的地位),大家一起圍繞著釋迦牟尼佛所坐的師子座。

華嚴經為什麼用十呢?因為十是一周,數之圓滿:例如十個一為十,十個十為百,十個百為千,十個千為萬,如此演算,可得無量數,表示重重無盡。因為華嚴經是講重重無盡的道理,所以用十。這十佛世界,就是無量無邊的佛的世界,形容無法可知其數量的意思。

其名曰普賢菩薩摩訶薩。

第一位大菩薩,名叫普賢菩薩,他是當機眾中的上首。他的德性是周徧,地位是等覺。他是等覺菩薩,佛是妙覺菩薩,所以和佛的地位差不多。這位大菩薩,願力超過其他菩薩,行力也超過其他菩薩,慈悲也超過其他菩薩,智慧也超過其他菩薩,所以叫大菩薩。菩薩是半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又叫有情覺。怎叫覺有情?以覺悟的道理來教化一切有情(眾生)。令一切有情得到覺悟,所以叫覺有情。怎叫有情覺?因為菩薩是有情裡邊的覺悟者,所以叫有情覺。

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訶薩。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普寳燄妙光菩薩摩訶薩。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訶薩。普智光照如來境菩薩摩訶薩。普寳髻華幢菩薩摩訶薩。普覺悅意聲菩薩摩訶薩。普清淨無盡福光菩薩摩訶薩。普光明相菩薩摩訶薩。

菩薩本來沒有什麼名字。可是沒有名字,就不能表彰他的德行,所以就他的行門,所行的願行,來給他這個名字。

體性周徧為普,隨緣成德為賢,這是普賢菩薩的名字來源。此一位總,餘九為別。

第二位大菩薩,名叫普德最勝燈光普照。因為他的功德是普徧圓滿,能超過燈光所照一切處,所以叫此名。

第三位大菩薩,名叫普光師子幢。因為他說法的音聲好像師子吼,猶如帝網幢一樣的普徧光明,所以叫此名。

第四位大菩薩,名叫普寳燄妙光。因為他所修的行門,非常清靜,他的智慧猶如寳燄的妙光一樣,所以叫此名。

第五位大菩薩,名叫普音功德海幢。因為他的微妙聲音,周徧法界,他的萬行功德,猶如大海,如同寳幢一樣,所以叫此名。

第六位大菩薩,名叫普智光照如來境。因為他的智慧光明,能普照如來的境界。如來的境界不是一般菩薩所能知道的,可是這位大菩薩他就能明瞭如來的境界。

第七位大菩薩,名叫普寳髻華幢。因為他的寳髻好像寳幢一樣的高,所以叫此名。

第八位大菩薩,名叫普覺悅意聲。因為他的音聲非常悅耳,令普徧的覺悟,生出快樂的心,願意欣賞他的妙音,所以叫此名。

第九位大菩薩,名叫普清淨無盡福光。因為他的福德是普徧的清淨,能令法界清淨。他有無窮盡的福德,在這種福德生出一種光明,所以叫此名。

第十位大菩薩,名叫普光明相,因為他的相好光明,也是普徧法界,所以叫此名。

這十位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釋迦牟尼佛開始講華嚴經時,就由這十位大菩薩率領他們的眷屬來到菩提道場,幫助佛來弘揚華嚴妙法。

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雲音海光無垢藏菩薩摩訶薩。功德寳髻智生菩薩摩訶薩。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薩摩訶薩。善勇猛蓮華髻菩薩摩訶薩。普智雲日幢菩薩摩訶薩。大精進金剛齋菩薩摩訶薩。香燄光幢菩薩摩訶薩。大明德深美音菩薩摩訶薩。大福光智生菩薩摩訶薩。

佛說法的會中,有十種大眾來聽法。是那十種?①影響眾、②常隨眾、③護法眾、④嚴會眾、⑤供養眾、⑥發心眾、⑦當機眾、⑧表法眾、⑨證法眾、⑩顯法眾。

①影響眾:就是十方大菩薩,他們本來都聽過佛所講的法。不但聽過一位佛說法,就是十方諸佛所講的法他們都聽過。也明白了,並且記住了,根本不需要再聽,但是他們還是來聽法。為什麼?因為是影響眾。佛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時候,這些大菩薩,有的從地下湧出,有的從天上而降,有的從十方微塵國土而來,有的從虛空而來,到菩提道場來聽法。為什麼?因為引導大眾注意聆聽妙法,影響大眾精進研究妙法,所以叫影響眾。

②常隨眾:就是這一千二百五十弟子,經常隨著佛聽法,佛到什麼地方去說法,他們就隨佛到什麼地方去聽法。佛最初講華嚴經時,雖然沒有弟子在旁邊,但是有十方諸佛來作常隨眾,恆常不離開華嚴法會。

③護法眾:就是保護說法者的安全。佛已經成佛,又有種種神通妙用,為什麼還要保護呢?佛雖然有神通,但是弟子要儘自己的責任,乘願做護法眾。

④嚴會眾:就是莊嚴法會的大眾。用幢旛幔來莊嚴道場,是有形的莊嚴;用信解行證來莊嚴法會,是無形的莊嚴。

⑤供養眾:法會中不能沒有人供養,所以要有供養眾。

⑥發心眾:要有善男信女發心來護持法會,所以叫發心眾。

⑦當機眾:就是佛為這些眾生說法,令其依法奉行,這叫當機眾。

⑧表法眾:就是代表這種法的眾生。

⑨證法眾:聞法之後,證的初果二果或三果四果,這叫證法眾。

⑩顯法眾:就是令佛法都彰顯出來的眾生。所以有這十種眾生來成就法會。

下邊的十位大菩薩來到菩提道場,華嚴法會中做影響眾,因為這些大菩薩有號召的力量,他們都來了,其他眾生自然都來聽佛說華嚴妙法。這十位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一位大菩薩,名叫海月光大明。他的智慧光明好像海那樣大,又好像月那樣明,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二位大菩薩,名叫雲音海光無垢藏。他說法的音聲,好像大雷音一樣,在空中發出轟轟之聲,聾人聽了不聾,睡人聞之醒悟。什麼是聾人?就是不歡喜聽佛法的人,什麼是睡人?就是不願意看佛經的人。這位大菩薩用雲雷之音來震醒他們。不想聽也得聽,不想看也得看。海光是海印發光,把森羅萬象都印在海里。無垢藏就是清淨,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三位大菩薩,名叫功德寳髻智生。他的功德非常大,好像諸佛頂上的寳髻。在這寳髻中生出無量的智慧光,留出無量的寳藏,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四位大菩薩,名叫功德自在王大光。他的功德也是很大,也得到大自在、大光明,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五位大菩薩,名叫善勇猛蓮華髻。他是勇猛化生,但是不染所變化的相。說法好像雨那樣的玄妙,又好像解蓮花髻的珠,因而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六位大菩薩,名叫普智雲日幢。他的慈悲雲、智慧日,互相資助,互相映照。在無量劫中,普徧相應,高大如幢,因而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七位大菩薩,名叫大精進金剛齋。他有最堅利的智慧,勇猛精進,而不懈怠,所以稱為大,金剛齋就是智慧的壽命無量,向金剛一般永不損滅,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八位大菩薩,名叫香燄光幢。他的戒律最精嚴,從來沒有犯戒,所以他身上能放出香燄光。他的道種智光非常高直,好像幢一般,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九位大菩薩,名叫明德深美音。他的智慧光明徧照,是大明德,他的音聲高深優美,非常悅耳,令聞者發菩提心,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十位大菩薩,名叫大福光智生。他的智慧生光,徧照佛境。他的福也大,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

在前邊所講的二十位大菩薩,他們都是大菩薩中的上首,上首就是領袖,菩薩中的代表者。總計有十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

這十佛世界,在每一個佛世界中的微塵,每一粒微塵又成為一個世界,這世界中的微塵又成為一個世界。那麼,有多少微塵?便有多少世界。本來這個數量是不能測算出來的,即使菩薩用法眼,也不能測度出確實的數目是多少?只有用佛眼觀察,才知道有這樣多的世界。佛是不打妄語的,有多少就說多少,要相信佛所說的話,是千眞萬確,不可生懷疑心。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所以佛觀察宇宙瞭如指掌。

此諸菩薩,往昔皆與毗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皆從如來善根海生。

毗盧遮那譯為徧一切處。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眞實心所現的相,眞常不變)。十方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在無量劫以前,都跟毗盧遮那佛在一起共集善根,在同一法會上各人修各人的六度萬行。勤修善功德,停止罪孽過,這叫共集善根。菩薩行就是利益眾生,也就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這些善根都是從毗盧遮那佛那裡,好像大海一樣生出來的。因為這些菩薩的善根,好像江河一樣。如來的善根好像大海一樣。菩薩雖然各集自己的善根,然而都要流入如來的大海裡邊來,這叫如來善根海生。

諸波羅蜜,悉已圓滿。

這些菩薩所修各種的波羅蜜法門,完全到了圓滿無缺的境界。波羅蜜譯為到彼岸,彼岸就是不生不滅的湼槃境界。這個波羅蜜的法門就是六度。

①布施波羅蜜:就是施捨。這一門總括起來有三種,要是詳細說,有八萬四千種之多。每一種又有八萬四千法門,分析起來非常之多,現在只講三種。

(A)財施:施財不容易做得到。俗語說:「捨財如割肉」。更何況要捨國城妻子、頭目腦髓。具備這種精神,才是眞行菩薩道。

(B)法施:把佛法布施給一切眾生,和眾生結法緣.所謂「財施如割肉,法施如丟命」。法施能救人的慧命,但是布施出來,自己就費氣力,氣力就是生命。講經要用氣力,說法要用氣力,把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都送到聽法人的腦海里,等於把生命布施一樣。

(C)無畏施:就是當眾生遇到飛災橫禍,水火盜賊,嚇到魂飛魄散的時候,就要安慰這個人,對他說:「不要恐懼,諸佛菩薩會保護你的,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定會得救。」這是心理治療。其實不是諸佛菩薩從無量無邊的國土飛到這裡來,加被你保佑你,而是你自己不恐懼,自己的佛性平安。這就是承蒙諸佛菩薩的保佑了。有人恐懼時,你能把它的恐懼執著破了,這就是無畏施。

②持戒波羅蜜:戒是規律,也是修行的道路,所以修行必須嚴持戒律。一般的人,持戒律也有益處。人人持五戒,家庭幸福、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戒有五種根本大戒,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包括不抽菸不吃痲醉藥)。又有八戒,菩薩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沙彌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

③忍辱波羅蜜:就是忍受侮辱,忍人所不能忍的。忍有三種:

(A)生忍:就是對一切眾生都要忍受。有人罵你,誹謗你,甚至打你,都要忍受。修行就是修忍辱,能忍就不會發脾氣。不發脾氣,便沒有無明。沒有無明,智慧即現前。

(B)法忍:就是對一切法都要忍受。要忍飢耐寒,接受種種法的考驗。

(C)無生法忍:能生忍就是人空、能法忍就是法空。再能忍便沒有少法生,沒有少法滅,忍可於心,即是中道。人空、法空,得到中道了羲,就是無生法忍。

④精進波羅蜜:就是不懶惰不懈怠不放逸。精進有二種:

(A)身精進:就是晝夜六時精進行道。

(B)心精進:就是念念求無上道,念念修無上道,念念悟無上道,念念證無上道。

⑤禪定波羅蜜:在禪定上得到工夫,隨時隨地在定中,得到禪定三昧,才可以到彼岸。

⑥般若波羅蜜:般若譯為智慧,般若有三種:

(A)文字般若:就是三藏十二部的文字,文字好比過河的船,渡河之後,不要執著船。

(B)觀照般若:就是思修慧。有了觀察覺照的智慧,便能將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等三惑斷除。

(C)實相般若:實相是眞實之相,也就是無相、無虛妄之相。常作如是觀,就不會被無明遮蓋,而能顯出大光明藏。

慧眼明徹,等觀三世。

有慧眼的人,能徹底明白諸法寳相,因為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人,觀察時間是假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假名而已,所以平等觀察三世。也就是了知昨日和今天是一樣,今天和明天也沒有什麼分別。能平等觀察,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教你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能平等觀察三世。

於諸三昧,具足清淨。

無論修那一種三昧,都具足圓滿清淨。修禪定得到禪定三昧,修忍辱得到忍辱三昧,修念佛得到念佛三昧,修觀想得到觀想三昧。總而言之,修什麼法門,就得到什麼法門三昧。

辯才如海,廣大無盡。

辯才就是善於辯論。這些大菩薩和任何人辯論,都是勝利者,辯才好像大海,廣大而無邊際,所以說無盡。辯有四無礙辯:

(A)法無礙辯:能說明諸法深羲,於教法無不了知,而不執著它。

(B)羲無礙辯:知道教法所差別的羲理,而通達實羲無礙。

(C)辭無礙辯:能說各國的言語,通達一切名詞自在。在一言中含有多種的羲理。

(D)樂說無礙辯:有法、羲、辭三無礙的智慧,為眾生喜樂,善巧說法。

具佛功德,尊嚴可敬。

這些大菩薩,都具足佛的功德,所以一切眾生應該很莊重嚴肅恭敬他們。不僅要恭敬十方諸佛和菩薩,就是阿羅漢這些大聖人也要恭敬。

知眾生根,如應化伏。

眾生尊敬他們,他們也能知道眾生的根是利是鈍?是利根,便說實相法;是鈍根,就說方便法或譬喻法,令眾生明瞭開悟。因為這些大菩薩知道眾生的根性,所以明白應該用什麼法來化度眾生、調伏眾生,令眾生有敬畏心。

入法界藏,智無差別。

這些大菩薩的智慧和法界合而為一,得到無差別智,才能證得佛的解脫。這種解脫離一切的執著。既沒有人執,也沒有法執,所謂「人空法空」。

從前有位小沙彌,講法講到無法可講的時候,悄悄溜走。求法人等了很久,而聽不到說法聲,抬頭一看,說法人也不見了。這時,頓悟了人空法空的道理。

證佛解脫,甚深廣大。

這些大菩薩,都證得佛的解脫。能放下,就能得到自在,自在就是解脫。這種境界,深如大海,廣如法界。他們在過去生中,有的作過釋迦牟尼佛的師父,現在又來作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說這種境界甚深廣大,不像我們凡夫有執著心,他們是沒有執著心的。

能隨方便,入於一地,而以一切願海所持,恆與智俱,盡未來際。

這些大菩薩能隨順方便法,而入一切地。方便法是不容易行的,看起來是方便,行起來就不方便。在菩薩行起來是方便,在凡夫行起來很不自在。菩薩修行時,要發願行,願要大行要眞。如果發願不大,有時會生退轉心。所以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①信心:首先必須生出一種信心,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相信佛金口說的法,相信經典是佛說法的紀錄。

②願力:生出信心之後,便要發廣大的願,廣如大海,這樣才能生出力量來教化眾生。

③行:發願而不去行,等於開空花,不結果實,根本沒有用處。

由願力來支持和幫助,就能和智慧常在一起。有了智慧,便常生正知正見:沒有智慧,就生邪知邪見。正知正見是往佛道走,邪知邪見是往地獄走。要想不下地獄,就應有正知正見。不蠲除邪知邪見,只有下地獄。

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秘密之境。善知一切佛平等法。

菩薩盡未來際,才能明白諸佛希奇少有廣大無邊不可思議的境界。他們知道諸佛所行的是平等法,諸佛所說的是平等法,諸佛所證的法也是平等法。所謂「佛佛道同」,體性平等,法身無二。智慧平等,德無增減。內外平等,悲願普應。

已踐如來普光明地。入於無量三昧海門。

這些大菩薩已經達到佛的普光明地,普光明地就是智慧地。因為他們躬行實踐諸佛所教之法,所以才能得到佛的眞實智慧。他們的定力猶如大海,所以他們能入無量定海之門。

於一切處,皆隨現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

這些大菩薩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隨順眾生,而化現他們的身相。一切世間法,所行所作,他們以同事而現於眾生前。眾生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用四攝法和眾生打成一片。令眾生產生感情之後,再向眾生說法,度化眾生離苦得樂。今將四攝法簡單解釋如下:

①布施:將好處給予眾生,以便接引感化。

②愛語:用好言勸慰眾生以達到度化之目的。

③利行:起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

④同事:就是和眾生做同樣的事情。

總持廣大,集眾法海。辯才善巧,轉不退輪。

這些大菩薩都能總一切法,持無量羲,非常廣大。他們將八萬四千法門,聚集一身。他們的辯才無礙,善巧方便無盡。他們轉永不退轉的*輪,修道只向前進,而不向後腿。

一切如來功德大海,鹹入其身。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

所有一切如來的功德大海,都入於菩薩一身之中。所有十方諸佛所住的國土,都隨著菩薩的願力而往生。

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

這些大菩薩在不可說那樣多的大劫以前已經供養過一切所有的佛,讚嘆佛,時時歡喜而不疲倦。

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捨。

所有的佛,開悟證得佛果的地方,這些大菩薩都來到菩提道場,親近這位佛,不離開這位佛,常做影響眾、常隨眾、護法眾、嚴會眾、供養眾、發心眾、當機眾、表法眾、證法眾、顯法眾。常在道場裡擁護法會。

恆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

這些大菩薩,常以所證得的普賢菩薩大行願海,使令一切眾生證得智慧的身。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這些大菩薩能成就這樣無量無邊的功德。

以上所講的是同生眾,這二十位大菩薩率領無量的眷屬來到菩提道場中,在華嚴經法會裡作為十種眾,現在講完了。

現在開始講異生眾。異生眾生分為三大部分:①雜類諸神眾②八部四王眾③欲界色界諸天眾。在雜類諸神眾中有十九眾,在八部四王眾中有八眾,在欲界色界諸天眾有十二眾。總共有三十九眾。在每一眾中又有十位為上首,總共有三百九十位異生眾。他們也率領無量眷屬來到菩提道場中,作護法天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

又有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執金剛神。執金剛神,就是手持金剛的杵的護法善神。他們能降伏天魔外道,令其不致擾亂修道人的身心。令修道人身心清淨,一心一意,參禪打坐。

在家居士,都是大護法者,護持三寳、供養三寳、親近承事三寳。居士都有護法的責任,要擁護三寳、莊嚴三寳。不可破壞三寳、誹謗三寳。

什麼是三寳?就是佛寳、法寳、僧寳。要恭敬、要禮拜。虔誠篤信,感應道交,才能得到三寳的利益。

所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須彌華光執金剛神。清淨雲音執金剛神。諸根美妙執金剛神。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密燄勝目執金剛神。蓮華光摩尼髻執金剛神。

第一位金剛神,名叫妙色那羅延。他看如來的相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能永遠不壞,因此,他自己也證得這種不壞之法。所以叫那羅延,譯為堅固。

第二位金剛神,名叫日輪速疾幢。他看如來的光明,猶如太陽的光輸,現種種光芒,迅速地消滅煩惱障礙。他證到法幢的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金剛神,名叫須彌華光。他看如來身上放光,普照一切,好像須彌山(妙高山)顯現於大海一樣。其神通等法,好像蓮華開敷一樣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金剛神,名叫清淨雲音。他的音聲,非常清淨,能直達雲中,好像雷電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金剛神,名叫諸根美妙。他現為世主,以美妙的眼、耳、鼻、舌、身諸根,令一切眾生開悟,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金剛神,名叫可愛樂光明。他用智慧光明來演說佛法,令聽法者生出愛樂信受的心,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金剛神,名叫大樹雷音。他用七寳嚴飾妙相,以寳華來莊嚴樹,方便警告眾生,不可生退轉心,其音聲如雷,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金剛神,名叫師子王光明。他的福報非常深厚,他的相貌非常妙好,秉持光明,好像師子王,處處無畏,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金剛神,名叫密燄勝目。他的慈眼有一種吉祥的光燄,密現於眾生前,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金剛神,名叫蓮華光摩尼髻。他有蓮華的光明,又有摩尼寳的妙髻,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些執金剛神,都是金剛神中的上首。要是詳細說出金剛神的名字,好像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是說不盡的。

華嚴經無論說什麼法門都說十種。為什麼?因為十是表示十十成百,十百成千,十千成萬。十是代表百千萬億之數。如果說十百千萬億之數是太多了,所以用十。

華嚴經藏在龍宮中,共有上中下三本。我們現在所講的是下本華嚴經。在上本中所說的執金剛神以億為單位,在中本中所說的執金剛神以萬為單位,在下本中所說的執金剛神以十為單位。這個十就表示無量。因為我們凡夫記不住那樣多的神,所以就用十來代表。

皆於往昔無量劫中,恆發大願,願常親近供

養諸佛。隨願所行已得圓滿,到於彼岸。

這些執金剛神,他們都在很久以前,無量劫中常發最大的願力。什麼願力呢?就是發願恆常和諸佛在一起,親近諸佛、供養諸佛。諸佛到什麼地方去?他們就跟到什麼地方去。因為他們發種種大願,常隨佛學,這種願力和行門已經圓滿,所以達到彼岸。

積集無邊清淨福業。於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達。

這些執金剛神,他們積集無量無邊的清淨福業,在所有的禪定中,得那種三昧,就有那種境界。他們都能明瞭通達無礙。

獲神通力,隨如來住。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這些執金剛神,都獲得種種神通的力量,常跟隨佛在一起住,護持三寳,並且皆得到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處於眾會,威光特達。隨諸眾生所應現身,而示調伏。

這些執金剛神,在大眾會中,其威光特別通達,和一般說法善神的光明是不同的。他們隨著眾生的種類而現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