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華嚴經經首 第五卷  


華嚴經經首第五卷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再跟各位講第二段的最後一句「又以如來威神力故,其菩提樹,恆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

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佛境界你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靜態的,它是一個動態的境界。佛他不是死人,放在墳墓里就算了,他不是,他是活的。一個生命是活的。我們的活,活得很有限,有很強烈的制約,先天性條件的限制。你從什麼時候出生,到什麼時候死亡,你出生的時候,媽媽就把死亡證明書開給你了。你放心,沒有一個人不死的,只是早死晚死怎麼死而已。

你有這些種種的制約條件:有的很健康賺不到錢,有的賺很多錢不健康,對不對?有的夫妻很恩愛生不出孩子來,有的生一堆氣死了。你要求哪一個,都不一定是你如意的。這些是什麼?這些都是制約條件。所以人在世間有不如意的事,你放心,考驗你的智慧。有了這些制約條件,你要認清楚,不要抱怨,這一點非常重要。你會抱怨就表示你看到,但是你抱怨就等於長了眼睛又把它綁起來,你又看不到了。不能抱怨,抱怨就像你綁眼睛的帶子一樣,你看不到真相,我們會遇到挫折,遇到困難,遇到種種的制約條件限制你,不要緊。

現在要的就是第二個:你要有智慧來解決它。智慧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冷靜」。冷靜不是叫你壓抑,你要看清楚狀況啊,你不要沒看清楚一直蹦蹦跳跳,蹦蹦跳跳,本來沒看到你,現在看到了,是你自己跳出來的。要冷靜看清楚狀況,我們到底是在什麼狀況之下?好,那麼那個問題呢,可解決不可解決?就以你的能力來講,你現在不能解決,那你就不要反應,對不對,反應挨揍而已嘛。不能解決你就拜懺,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是你能解決,但是可能要付很大的代價,值不值得?假如這個你能解決,代價是小事,那不要緊。現在問題是你能解決要很大的代價。這一點你不知道,這個留意啊,現代工商社會自由競爭的時代,每一個人都以為他能解決,所以灰頭土臉、焦頭爛額、頭破血流到最後一敗塗地,為什麼?因為他自以為能解決,他沒有衡量到他要付出的成本。所以有些人在事業上看起來是成功了,看起來好像成功了,但是身體賠進去了,搞得一身是病。有的夫妻不和了,因為你一直忙外面,家裡都不顧。剛開始還能體諒你,後來人家會說不理你,不是體諒你,不能理你了,再來子女可能變壞了,因為老得不到爸爸的愛。這個就痲煩了,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聰明能幹,精明伶俐的,你特別小心,因為背後你想像不到!

這個都是我執、我見、我慢,因為你以為你做得到,而事實上你可能做到,但是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尤其有許多東西,它是需要時間才能換取的,需要時間,但是假如你知道時間你放鬆,那還好,時間到,你自然會是你的。但是有些人就不是,他從一開始就提著,一直走,走了二十年什麼病都出來了。

你去留意看看,假設你手勾著一個東西,你腳沒有著地,那你想想看,你全身是不是掛在手上?對不對,但是你假如發現原來才差一寸而已,那你腳就能走了,全身是不是都不負任何力氣?對不對,但是告訴你,很多人一輩子就是手勾著,而腳離地面不到一寸,他這樣子吊了一輩子。你說冤枉不冤枉?你仔細去看看這種人生。他能不能發現原來只有那麼一點點呢?根本我就手不要勾著嘛,對不對,我就很輕鬆可以走過這一程啊。沒有,絕大部分的都勾著,然後離地不到一寸的地方。這一輩子叫浪費了!很多,我跟各位講,我說很多是比較客氣,要說實在就是你了!你仔細地檢查、檢視一下,你生活周遭,你就是這樣的人。我說你,不說百分之百,肯定百分之九十說到。你去注意看看,這個都是自以為精明能幹。

但是我要告訴各位,學佛他的人生就是自在,佛的境界就是完全自在。他對於這個世間的制約,他很清楚,但是他能夠很圓融地、圓滿地處理它。我們凡夫就是不會處理,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會處理,百分之十能處理的也是你的福報碰過去而已。你去留意這個部分,所以我們要告訴各位,佛境界,佛的人生,就是佛的一生,他是活動的,他不是死寂的。他的心是平靜的!你要記得,他的平靜不是在無風無浪的時候平靜,他的心的平靜是即使在暴風雨中他也是平靜的。這一點你做不到。佛的偉大就是他經過歷練,什麼風浪他都經歷過了。所以這世間變幻的虛幻風浪,他根本就是不起作用,他是這樣訓練過來的,多生累劫以來的這種修行。關鍵就在這裡,我們現在在學這個。那有很多應該你要能夠放得下。從哪裡開始放下呢?那你自己去選擇,而去選擇開始放下的那個地方,就是你生命因素開始要成長的地方。有沒有?

前面的講法跟這裡的講法剛好倒過來,要突顯成長,這個要你放下,意義是一樣,語言是不同,那個是一樣的。這個就是定位!你特別在意,而特別在意的可以先放下;或者你根本不在意,不在意你就再提了。那個先放下也可以,你要特別在意的先訓練放下,或者根本不在意的放下都可以,那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你的性德在成長的時候是不一樣的,這個沒有對不對,唯一的標準就做了就對,不做的不對。你先放下你最在意的,可以;或者先放下你最不在意的,也可以;但是你就是必須放下。由一個到兩個,由少到多,逐漸逐漸地你會全部斷,到某一個階段以後,你自然你就會發現乾脆全放下了。那跟蹺蹺板一樣,剛開始你放不下,會很緊張,對不對,因為你還會有很多附帶條件,到某一個程度管它的,馬上就跳起來了,有沒有?你全部放下就跳起來了,那是到某一個程度。一般人講開悟是指那種狀況,那個其實也算開悟了,因為你本來開了一半沒有悟,現在已經悟了全開,就是這種狀況。

你一定要留意,佛的一生是活動的,只是那種活動對你的大腦來講太不可思議了,就像昨天最後講的「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你在看的話是摩尼寶裡面一切菩薩,砰!好像放煙火這樣跳出來叫俱時出現。但是告訴你,菩薩在人生裡頭他本來就是全方位的。我們常跟各位舉個例子,你在爸爸面前叫兒子,你在兒子面前叫爸爸,這是同時存在的。對不對?甚至你在爺爺面前是孫子,你在孫子面前是爺爺,這你看好幾個都同時出現,對不對?那一家人在一起,那你的身份是不是琳琅滿目啊,這個叫俱時出現嘛。是不是同時出現?就是這種狀況,人生你就是要這樣子。你能夠說:不行,我昨天當爸爸,今天還要當爸爸。昨天你在兒子面前當爸爸,今天你在爸爸面前你還要當爸爸,沒有辦法,那樣就表示你執著。

這個叫自在,舉這種例子你當然很清楚,可是在你人生中的這種情境非常的多。人家欺負你,你放不下,那一口氣咽不下差點就憋死了。差點,要憋死了就不會來這裡聽了。可你欺負人家的時候好自在,對不對?你能不能看得到,這個你就看不到了。這一點還看得到,可是人生宇宙的因果真理你就看不到了,那裡面重重迭迭,你怎麼看?所以你在這個地方要慢慢訓練,所以我們看哪一些圖畫,《淨土變》,淨土的這些圖案裡頭為什麼都一張一張一直畫那個線?監齋菩薩那張,壇城那張,有很多虛線,那個都表示它的動態,極動態,這個都表示作用,他的光明起作用的部分。這些圖示我們看多了,就應該要激發你生命的一種動能——不但要動,要恆動;不但要恆動,要全方位要通通動。現代年輕人在跳舞的時候,我看他那個骨頭差不多一根一根都拉出來了,那個叫恆動,通通動。我們以前跳舞不是這樣跳,只會蹦恰恰而已。現在那個跳起來,我看那頭都快跳出去了。事實上人生是這樣,是這樣的情況,你不能夠因為你不會,就否認人家。我們不會歸不會,欣賞要會欣賞。

好,後面這個經文,它有結論的作用,這一段的結論,前面是敘述,就類似我們講的分解動作,一個一個解釋給你聽,說明。那麼後面這一句「又以如來威神力故」,這個就是總結,下面這兩句是通通包含前面的。「如來威神力」這個神力我們跟各位講過,就是不可思議的力量。威神力就是不可思議,加個大,大不可思議,極為不可思議的力量,從哪裡來,從自性中來。

前面是「佛神力故」,那個佛是從覺悟中來,這個是從自性中來,這如來就是自性。換句話說佛是覺悟,覺悟是發起,他有一個過程,從始覺一直到妙覺,這是整個過程,覺悟的過程。可是自性不是,自性只是存在,你翻出來才有,沒有翻出來就沒有。覺悟它可以慢慢成長,有沒有?一個是一個過程,一個是一個存在而已。所以自性這個東西,要麼零分,要麼一百分,他只是一種存在嘛。所以一講如來威神力故,就是自性全部顯現的這種不可思議的狀態;那麼佛神力故通常是講佛,佛是百分之百,他是成長到百分之百的地方。所以那個佛跟這個自性其實是一致的。

可是從我們的覺悟來講,我們還沒有到佛的地步,覺悟就叫佛,菩提都叫覺悟。我們從因地來講,那就好像露出一點曙光,這就不得了了。本來無名蓋住黑漆漆的,現在露出一點曙光來,我看到一點光線這樣而已。那麼隨著你的努力會越來越多,那個覺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強,換句話說你的自性也逐漸顯露出來。可是自性的那個東西,它是完整存在的。但是你顯露出來的自性叫自性的作用,就是自性光明,它慢慢地慢慢地會隨著你的覺悟而一直展現。這個辭彙的用法是有一點矛盾,你在看的時候要慢慢地去體會。

那麼以這種自性的大威神力,自性的不可思議力量呢——「其菩提樹恆出妙音」。我們聽不到樹有聲音,這個科學家的一些證明我們做旁證反過來看看。有個科學家去試驗,在蘋果樹下給它聽音樂,結果那棵樹蘋果長得特別多,而且特別甜;另外一個離很遠的地方聽不到音樂的那一棵樹就老樣子,每年就長那麼多,蘋果就那麼酸。那你就可以知道樹應該可以聽到音樂。音樂當然有差別,聽說最有效的音樂是莫扎特的音樂,他的音頻特別高,效果最好。現代的這些流行音樂效果不好,因為它都是那種常音,我們音域最標準的那個部分。它要最高音或者最低音效果會好。

我告訴你,持咒會比他好,比莫扎特好,這個不一樣。你要是念佛號會更好,會比持咒要更好!那怎麼樣產生呢?你去看,我們這裡不談,我是告訴各位,動物跟植物對音樂都會產生作用。那麼你會說,它可能它生命中有一個聽覺,當然你要這樣想也對,但我告訴你,不是聽覺,你要知道,所有的生命它離不開一個東西,叫作水,音樂對水會有一種叫作什麼,我們叫作降伏作用。

音樂會對水分子產生一種穩定的作用。那樹木它有水分,當然它會受影響。同樣的,人的70%是水分,所以音樂對你是應該有影響的。假如音樂你聽不懂,人家叫木頭人,對不對?痳木不仁,因為你的水分子會受影響。你會覺得說音樂對你沒影響,你聽不懂,那是你的大腦問題,不是你的水分問題。你現在還沒變成乾屍,乾屍就沒水分了,那就不影響了;你現在是人,你有水分,那個水分自然會受影響。所以修行人會終生持咒、終生持聖號,不是沒道理,是真的。所以有人,當然他是做生意,可靠不可靠不管他,但是我們告訴你:有效。你把音樂放了,念佛機放了,他對你身體的水分就會產生影響。你的大腦是不知道的,這叫不可思議,知道嗎?他本來存在的那個東西,它本來就會起作用的,你的大腦想像不到。大腦會說:我對音樂一竅不通,你到底是唱《蘇武牧羊》還是唱《長城謠》我聽都一樣,那像這一種情況有沒有可能呢?有,大腦不懂,可是身體的那種部分它本身會去相應,跟你大腦無關,那個叫不可思議,那個叫自性。

好,那麼音樂對你的身體這個生命裡頭的水分會有影響,你修行的話,它不只對水分有影響,對固體也會有影響,不但對固體有影響,它對氣體也會有影響。我們有三態,物質三態,氣體、液體、固體它都會有影響。那就更不可思議了,你大腦想像以外的東西。這裡講到了就是它的本質,這個物理界本身的本質如此。物理界的本質如此,生命界的本質呢,就叫自性嘛。那麼它既然能夠接受聲音,你想想看,它一定會發出聲音。它發出聲音對你的生命有影響,那你的生命也會發出聲音,對外在的世界有影響,對不對?但是它不一定經過你的大腦,接受聲音的部分是身體本身的自性,發出聲音也是你身體本身的自性,它還是一樣不經過大腦。有沒有?這個菩提樹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不但這個樣子,菩提樹昨天我們跟各位講過了,一個是你地球上的這棵樹,叫菩提樹,其實是指你生命中覺悟的建設。對不對?所以這裡面講到,你一個覺醒的生命里,你本來三世間在運作。它就會起作用了,那個作用根本就是你大腦想像不到的,這個叫作「其菩提樹恆出妙音」。

我常常跟各位講,佛龕——祖師的菩提樹它恆出妙音,你看一千多年了,每個人家裡都有佛龕在拜,有沒有,那就是它發出的妙音。有多少人家裡有事情的時候,他都在對著佛龕在那邊哭訴,在那邊祈求,有沒有?你回家去看阿嬤,天天對著它一直求一直求,然後回過頭來還說:乖孫要拜,佛祖都保佑我們。有沒有?你看著他一愣一愣的,他怎麼保佑我們家?在阿嬤來講,他是真的,因為阿嬤能夠超越大腦。知識分子不能超越大腦。知識分子,我跟你講一個很貼切的話,是大腦的奴隸,你只是為大腦工作而已。知識分子啊,越理性越精明越自以為是的一定是大腦的奴隸、知識的奴隸。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應該是要能夠觀察人性,觀察生命的本質。它超越你的理性,超越知識進入生命的領域,他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狀態。知道嗎?所以你看看生命在起作用的時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不知道,它展開的時候是真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看到祖師都有這樣的制度。佛陀那當然更不用說,他的菩提樹在起作用。

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你發心發心,你一定要參與,參與道場很多工作,你要記得參與道場的工作,你不要嫌道場。我們道場有兩種人,一種人就是進來找痲煩,你們都沒制度,沒制度你要幫忙建立制度,這個才叫菩提樹;一種人是進來他很熱情,一直做,一直做,就像那個一樣,今天來一直貼一直貼,明天來一直撕一直撕,後天來再一直封一直封,然後再來再一直撕,貼下去又撕掉,為什麼?因為人家叫他貼,他就很認真地貼,結果貼錯地方,所以第二天來,你弄錯了,通通把它撕起來,他有一直撕一直撕,又撕掉一天,第三天,好,再封下去。他知道弄錯了,好,就改過來再貼下去,結果還是錯。這個不要緊,這種情況我們知道他是一種發洩,發洩對他也是好的。你來這裡看到這裡制度不好,你也可以發洩,你不要詛咒,發洩就是幫他把制度架構起來。就這麼簡單,所以這兩種人都有用,這個都是菩提樹。

你要發心的話,你一定要有事相的工作,你才能修行;假如你到道場來,還有那種位置高低的情況,做你喜歡做的你才要做的話,那就修不到功德了。是做大家都做,然後你在什麼都參與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我們需要怎麼做會更好,怎麼樣做才能夠永續經營影響後代。會影響後代的我們現在叫做什麼組織制度、經營管理那些不談,怎麼樣讓你的參與能夠讓後代的子孫也能夠獲得利益,那就對,那就是「菩提樹恆出妙音」。一講到組織制度、經營管理,你就有夠煩,有夠銅臭味、世俗氣。那你想辦法怎麼樣讓後代子孫能夠獲得利益,你去做這麼一件事就好。這個就讓菩提樹恆出妙音的地方。

第二句,「說種種法,無有盡極」,它整體就是這樣,種種法怎麼說?那就後面那兩句「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佛菩薩在講法,他不會擺個桌子,這裡一拍(拍桌子):「下一位!」等一下,「好,走了,下一位!」這不是衙門,傳下一位,皇帝皇宮傳聖旨啊,不是啦。他不會有這些,要來都一起來,你講什麼他會很相應。菩薩又不會說:「等一下,我還沒轉過來,他剛才講什麼病我現在幫他弄好了,現在你講說你兒子怎麼樣,我還在想種種病跟種種藥,你兒子怎麼樣轉過來,我還沒轉過來。」菩薩不會有這樣,這種就表示你還在分解動作當中。分解動作要一步一步來嘛,我們叫九次第定。你要進到那個禪定:等一下,我先置心一處,然後五覺支,然後進初禪,初禪趕快爬二禪,二禪爬三禪,三禪爬四禪,爬……你到哪裡,我跑過頭了,然後又一個一個降下來。那個叫次第定。

菩薩要應對眾生,他完全是無心。無心,知道嗎?你的狀況就針對你的狀況,是這樣的情況。那麼在這個時候,很多眾生會全部斃掉。為什麼會斃掉?我跟你這樣講,你轉過頭結果就那個樣子,你怎麼這邊是白臉那邊是黑臉。他是會這樣子。你要通通在場通通傷得很厲害。講的人很清楚,聽的人一塌糊塗,因為你各種人都在那裡,你聽來聽去連你自己講什麼問什麼自己都不知道。尤其很多人,我是講你,你不要不好意思。你本來在問你的問題,當人家一問他的問題,你「對對對」你就跟下去了,然後你剛才問什麼忘了。這種人最痲煩了,所以人家根本就是在罵別人,到最後你會說「師父都在罵我」。就是這種人,這個是痲煩的地方,這個就是眾生。

那麼這個就談到我們所給各位講的,一個經教師在講經的時候,要不講錯沒有問題,但是要讓眾生不聽錯。當然你知道你我兩個人對談,他不會聽錯,他很清楚。那問題是現場有十種人,問十種不同的問題。當你這樣過一遍再回來,我告訴你那十種人大概全倒,全部聽錯,他會把對別人講的他聽成在對他講的。雖然你在講的時候,對你問,我答了;換他在問,我在答。但他已經聽到了,聽到時候他會去銜接,知道嗎?那個大腦的思維會亂接,要不然怎麼叫短路。所以來的時候很正常,聽完回去通通短路,110接240,240再接480,有的再接360,天下大亂,那個腦子裡頭就天下大亂了。問題就在這裡。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要怎麼講能夠不使對方聽錯,這個才是關鍵。假如兩三組以上的人在場,你這樣講下來他們都不會聽錯,都不會誤坐別人的號碼,那你就算成就了。知道嗎?因為你很難去講,很難。大家都沒有那種經驗。

像我們坐在那張桌子上面一坐,好幾隊人馬來,你這個一問,他也不等人家講完,他馬上又問一個問題,你很快馬上可以轉過來。我可以應付他,可是他自己受不了。因為剛才不是這樣講嗎,現在你怎麼這樣講?剛才是寒症,你現在是燥症,對不對?對寒症的人叫他要補,對你這種熱症的人叫你要泄。你又說為什麼他要補,不是說要補嗎,怎麼又叫我吃這個泄?這沒辦法因為他轉不過來。你可以很清楚,他沒有辦法。這個叫做「其眾如雲俱時出現」,你要去面對他。那麼在這個地方你看,你要講種種法,無有盡極。

有的人,下午有個同修來,我說:「講經之前再來講,講你的事,講完我們聽經。」結果講完他說:「師父,再見,我要回去。」我說:「那我還需要叫你這個時候來?」對不對?你有事要問不要緊,講經前來問,你不要早上跑來,下午再來。結果他不是,他早上跑來,結果下午又跑來,早上跑來,我以為是電話,結果他人來了,叫他下午再來,他真的下午再來,原來他回去再來。再來,我以為你的問題講完了,就可以留下來聽經,結果他說「再見」,我一楞,怎麼會變這樣?這個就是什麼,就是你在講的他根本聽不到。

所以你要留意到,眾生的習氣是什麼狀況,你要去適應眾生,你這個法在轉的時候,要教化眾生要引導他的時候,你真的要注意到人性的問題,還有他的生存環境的問題。不只人性,因為他的生存環境怎樣,你不知道,這樣子等於害了他。乾脆早上來談一談就好,為什麼要讓他回去然後再來呢?因為我以為他是打電話來,要來就下午再來,不必這麼早來嘛,對不對?問題就在這裡,所以跟各位講,度眾生不是你講的買賣,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銀貨兩訖。因為眾生他不是這樣的情況,所以說這是一個永無止盡的義務工作,你要一直做。不是說你做好了,你絕對沒有辦法做好,真的做的很圓滿那是眾生的福報,不是你的智慧。真的跟各位講,我覺得是眾生的業要盡了,那很簡單。

「師父,你看他要怎麼辦?」我說:「他怎麼了?」「你看嘛。」我就看,我說:「他怎麼了?」「不是,你看他怎麼了?」我就說:「好了,沒事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講,到底他怎麼了你也不講,當然我說「好了,沒事,回家,早點睡覺。」事情就出來了,「師父有神通啊,那神經病的坐在他面前給他看一看,師父就說好了。」因為他回家就好了。我怎麼知道他神經病,我問你說他怎麼了?你說,沒有,你看嘛。我也不知道什麼,他也不講,我不知道講什麼,我說,好啦,回家,對不對?我只是講「好啦,回家」,他聽成說我說他的病好了,就把我到處宣傳,帶一堆神經病來給我看。

眾生的事不是不可理喻,不知道要怎麼理喻,你怎麼去處理呢?所以有很多事是他的福報,不是你厲害,你要把它掛在身上說我很厲害,可以,以後寫傳記的時候把我記上一筆,神經病給我瞪兩下就好了,那個會夭壽。不是這樣,那是他的福報,他因緣盡了,剛剛好那個時候跟我碰上一頭,這樣而已。所以不要以為自己有什麼智慧,有什麼能力,我們都是透過這種狀況在歷練。

有些人喜歡講這個,我們跟各位講,你要看你真有辦法嗎?第二個來你能嗎?第二個來你不能,你最好是閉嘴,嘴巴縫起來,不能,你就不要承認。你不要以為說這個福報怎麼樣,絕對不來。這個是跟各位講,在教化眾生的時候要下化眾生,不管說教化也好下化也好,或者你來接引眾生,開導眾生,我們都要盡其全力。那麼有那種巧合,眾生有這個福報那當然你也沾光,對不對,拜懺,絕對拜懺,這個叫浪得虛名。假如弄不好,有挫折、有不愉快等等,拜懺,怎麼講都拜懺。你不要說我又沒有錯,沒有錯加一拜。不是有錯沒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這個就是修行的原則。

今天我們講這個問題,你假如對這個部分不能徹底了解而接受的話,你沒有發菩提心,絕對是沒有發菩提心。你要有發菩提心,你應該去弄清楚,怎麼樣子使事情圓滿,修行到底是要怎麼做的?你還在那邊論對不對,「我有沒有錯,我根本沒錯」,這個基本上你還沒有發菩提心,你還是世間的計較,在計較對不對。你要從修行的標的來講,只要不圓融、不能圓滿,那就拜懺,對有什麼用?是不是這樣,你想想看,要不然你一定到業障現前,那個時候就叫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要是能夠一開始,從現在開始就開始拜懺的話,歸零功課,你就是天靈靈地靈靈了。你放心,不會不靈,因為你不懺那就沒辦法。

好,這個是第二段講菩提樹的時候,跟各位提到的部分。記得啊,菩提是覺悟,因為覺悟你要進行一連串工程。為了覺悟而進行的這一連串工程,它所成就的,就是你法身慧命的菩提樹。這樣懂嗎?菩提樹,法身慧命的菩提樹。那麼你在這個世間的菩提樹是哪一棵,有沒有關?有關,但是你不用在意,你可能是龍眼樹下。龍眼樹下,知道嗎?你沒有在那邊坐過,龍眼因為是甜的,所以坐在菩提樹下,有那個蟲,小小的,毛很長的,渾身滾滾的,那蟲是黃的,毛是白的,蟲的身體直徑大概0.1公分,1公分那麼長,大概0.1公分,它的毛大概2公分長,有沒有看過?你就到那邊去打坐,保證開悟!你在打坐的時候……那時候你絕對置心一處!還有一種樹叫蓮霧樹,在打坐的時候,咚!好在是蓮霧不是榴槤。

你發什麼心,你就坐在什麼樹下,但是你要知道,修行人他自己會選擇,修行人不坐在果樹下修行,你放心,修行人絕不坐果樹下。那有些人喜歡選常青樹,就是不落葉的樹。大部分的修行人都要選落葉樹,落葉有細葉有大葉,那看你的嗜好。但是我還是勸你不要坐在果樹下,坐在一般的樹下那就是你的個性。所以有的人在畢多羅樹下,有的人在龍華樹下,那是不一樣的。那個是跟你因地修行的時候有關,所以你將來你再來修行,真要用功的時候,也會有那種好的樹下,好的樹給你坐。好樹坐不一定你會開悟,你放心,最後那一生的樹才叫菩提樹。但是你在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你法身的菩提樹就可以開始成長了,這個法身的菩提樹比你那個最後生菩提樹下開悟的菩提樹來得重要。因為那個總共化身成佛只有一次而已,但是你生生世世菩提樹都要修。這是不一樣的,法身、化身的部分區別出來。

第三段是講宮殿。第一段是講地,不管你是講心地還是曼荼羅的地,都不要緊;第二段是講菩提樹,菩提樹事實上也顯現給各位的一種曼荼羅,這裡要講的宮殿事實上它也是一種曼荼羅。

我們來看,如來所處宮殿樓閣「廣博嚴麗,充遍十方」,這個都是動態的。這個動態的表達跟我們在表達的不太一樣,你看他「廣博嚴麗,充遍十方」是怎麼形容呢?這個是指宮殿樓閣,他的建築很突出又精美。像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建築物,很多人很喜歡去照相,有沒有?我們台北最有名的建築物就是101,你到處可以看到有人在照相,那個叫做「廣博嚴麗,充遍十方」嘛。我們家有沒有人去照?除了你以外,大概沒有人要照。為什麼?因為你不廣博嚴麗嘛,你是三明治夾層夾在裡面的,怎麼照?但是人家佛的這種宮殿,叫自性宮殿,它就廣博嚴麗。這個自性宮殿從佛來講,他的修行到最後兌現出來的當然是很殊勝的。而這個部分,你與生以來,你的生命成就的時候,它就已經在那裡了。只是你這個自性宮殿,這自性被無明蓋住,你自己找不到。它不是不存在,它是存在的,但是你找不到。

我常跟各位講,修行人,歷史上這麼長的時間,第一流的人為什麼那麼執著於修行,就是有這種自性的寶宮殿。這種宮殿樓閣是非常殊勝的,那麼這些第一流的人,也就是上上根器的人,他有瞥過、瞄過,他知道有這個東西,現在想要去確實能夠掌握到,所以他才會完全投入。

今天我們懵修,師父叫我要坐,所以我回去就懵坐;師父叫我要拜,我回去就懵拜。懵字牌的沒有用,你只是懵拜而已。你要拜佛要完全投入,你要誦經要完全投入,你要念佛也要完全投入。只有這四個字——修行的要領「完全投入」。怎麼完全投入?現在我們很多人也完全投入,就像游泳的時候,你跳起來跳到水裡去,對不對?你也完全投入,你跳起來不跳水裡,跳到游泳池旁邊那裡幹嘛?因為你怕水,所以「砰!」你就知道結果是什麼。為什麼你不跳到水裡呢?為什麼要跳岸上去呢?為什麼?你為什麼會跳錯呢?就是因為你不帶疑情。你是把這個色身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那個儀式上面,你從來不問。譬如誦經,我這樣誦對嗎?然後我要怎麼樣誦才能產生效果?這一點你從來不想。你就盲目的,師父說誦經一天誦五遍,誦了五遍完,好累,我師父真夭壽,叫我一天誦五遍。你叫累死了,不會成就。你在念經誦經的時候,你要想「我這樣誦怎麼樣?」所以我跟你們講,你有沒有發現三句經:如是我聞,一片空白,信受奉行,結束了,趕快念回向。三句經無效,你有沒有感覺到我這樣誦無效。為什麼一誦經我就打妄想?你要先想辦法誦經不打妄想。你自己要克服這個問題,你不要到處亂問,沒有效。同樣,你這樣念佛這樣念有效嗎?怎麼念有效。那方法你自己要去找,找到了是你的。找到那個方法,它其實是一個模式,不打妄想的模式會起來,當你那不打妄想的模式,你堅持一段時間,你一定產生很大的效果,你生命開始改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經過那個階段以後,你就已經到另外一個世界了。你的色身、你的心理,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這個才叫修行,才叫完全投入。

今天我們在這裡,行法你怎麼做?當然你都說很精進,師父也說大概不會打妄語。所以很好,因為大概不會打妄語,所以師父就說很好。那你有沒有打妄語,你是不是真的精進,是不是真的做的很好?這一點就要看你了,這是不一樣的。而我們看你功課做的好不好如何,其實從你的相貌跟行為上就可以看到了。你都沒有改變,你說你功課做多好,沒有用。那時候,你只是用你個人的好噁心,還是在做世間人的事,不是出世間人的事。這一點你要弄好,所以因為這一點你弄不好,理修不行,所以只好事修。事就比較清楚了,看你真的能不能完全投入。功課的完全投入,跟事修的完全投入是一樣的。

所以你事情說我做好了,做好了別人還在忙,可見你是沒有投入,你是在應付。我常看到很多人,人家在忙,他坐在那邊納涼、吃點心,一個餅乾撕成四片,慢慢吃。人家還在忙,你事情做好了嗎?你說我的事做好,不是你的事,都是眾生的事,三寶的事,哪有我的事,對不對?你要完全投入把事情做好,這個就在修行,你認為我的事做好了,沒事了。假如真的事情都做好了不會沒事,你的功課還沒做,這是關鍵。你一定要把功課做好,功課我們絕對不會說讓你還有空,可以打閒岔,因為你還沒開悟、還沒成佛、還沒明心見性。你怎麼打閒岔呢,所以用功都來不及了,怎麼有可能摸魚呢,所以這個就是看自己了。

這個地方談到了修行的部分,你一定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假如做好心理準備以後,我是說歡迎你也鼓勵你,有機會趕快出家,假如你還沒做好準備,最好不要來囉嗦。最好你是先做好準備,假如你做完準備以後,那有機緣就趕快出家,因為也已經做完準備了。要不然你還要什麼,對不對?要留意到,還沒做完準備你就好好在家;做完準備我應該要怎麼樣,會完全投入了,世間事不囉嗦了,不要跟人家搭長搭短的。

你只要記得一個,什麼叫做完準備呢?培養出一種拒絕煩惱的DNA,這個DNA要培養起來。有人要跟你說「喂,你知道嗎?」「不要跟我講,我沒時間,念佛去。」你要知道「喂,你知道嗎?」那個就是是非,他之所以跟你講「餵你知道嗎?」就告訴你,你怎麼沒有煩惱,我現在要煩惱給你。知道嗎?你去注意看,你在留意一下,有沒有跟你講這一點。「喂,現在道場有什麼事,你知道嗎?」你不要告訴我,他就是「你怎麼還沒有煩惱,這個煩惱給你。」你沒有啊,什麼事?我怎麼可以不知道。那叫承接煩惱的DNA,你不煩那才怪,這樣的人要陣亡比較快,但是你只要有拒絕煩惱的DNA的人不受污染,因為你不起煩惱,人家要講是非你就拒絕,人家要講是非你就拒絕。當你準備好,當你具備了這個條件,你就可以出家。然後道場內有事我認真做,道場內沒事我認真做功課。對不對?道場內有事我認真做事,道場內沒事我就認真做功課。你只有兩件事嘛,認真做事跟認真做功課嘛。現在不是,都有時間就在打是非、講情緒、耍賴,保證往生油鍋十八層地獄。你要是除了認真做事,就是認真做功課,保證往生極樂世界,而且絕對上品上生。你去注意看,就這兩個,差別就在這裡而已。這裡是我們每一個想要修行的人應有的一個基本前提。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繼續再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