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寶靜大師:戒色慾


時間:2015/12/25 作者:芬陀利華

寶靜大師(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師)

★ 佛言「多欲為苦」者,「欲」希須為義,謂於所樂之境,希求而不捨也。「多」者謂其欲樂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一切塵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為苦?六根對六塵,任運貪著,如磁石吸鐵,不期然而然。當知塵本非欲,而其中別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須欲之心。然萬境本閒,唯人自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雖多,總數不出五種:一、色慾。謂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間寶物,玄黃朱赤紫,種種妙色,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於此可愛之色,悅情適意,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皆為色所迷。故《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也。二、財欲。世間一切金銀財寶,養身之資,無論男女老幼,誰不生貪著?戀戀不捨?是為財欲。三、名聞欲。謂不貪色、不貪財,唯貪求名譽,謂有聲名可以顯親榮己,以致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四、曰飲食慾。貪著種種飲食,佳肴美味,乃至貪口腹殘殺生靈,故名「食慾」。五、睡眠欲。謂終日情識昏昧而睡眠,眾生不了,終日竟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如來說是:「可憐憫者。」此之謂乎。

當知有欲便有苦,無欲則無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於六塵,若根不緣,則塵無所偶。若根塵脫黏,則當下靈光獨耀,五根為內賊,五塵為外賊,滅功德、損法財悉由此內外五大賊之所劫奪,宜生厭離之心。謂「色慾」如熱金丸,持之則燒。古今俊傑英雄,多被色慾所迷,如周幽王之愛褒姒,因此喪身亡國。頻婆娑羅王以色慾故,身入怨國,在淫女梵摩房中。優田王以色慾故,截五百仙人首。古時多少昏君悉因色慾而敗國亡家,當知色害尤深,令人狂醉,生死根本,良有以也。

聲欲如塗毒鼓,聞之則死,故宜遠離。《婆沙》中云:佛未出時帝釋常詣提波延那仙人所,聽聞法要,夫人舍脂,心懷疑念,帝釋舍我欲往余女,遂隱行車上,到仙人所。帝釋見之,乃謂曰:「仙人不喜見女,汝可還去。」舍脂不肯,帝釋即以蓮荷莖打之,舍脂乃以軟語而謝帝釋,諸仙聞女聲起欲,髻螺落地失通。又如印度雪山有五百仙人修道,甄迦羅女於雪山沐而歌,仙人聞其歌聲,遂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主,以是之故,須呵聲塵。

香欲如憋龍氣,臭之則斃,開結使門,杜真正路,百年持戒能一時壞,唯此香塵。《大論》云:昔有羅漢,入龍宮受食,缽有餘粒,令沙彌洗滌,余剩米飯,嗅嘗之,甚香味,後潛入師座之龍床,手捉床腳,俱入龍宮,龍謂何故將未得道者帶來?師言不覺。沙彌見龍女美妙端正無比,生大染著,遂發大願,奪取龍宮。出宮後,一心精修施戒,願早做龍王。是時繞寺,足下水出,自知龍業已成,即以袈娑覆頭,入池而死,竟為大龍。其未死之前,師友呵之,謂我心決,師及僧眾在池前嘆雲,由著香故,致使爾也。彼以貪故,竟甘為畜類之龍王,其顛倒錯謬,可謂至愚。

味欲如沸蜜湯,飲之則爛舌,眾生因貪口福,而殘殺生靈,造彌天大罪,傷理喪德,斷大慈悲,皆此味欲。昔有一愛酪沙彌心常愛食乳酪之味,凡檀越供僧之酪,沙彌每得余殘,心心愛著不捨,死墮酪中為蟲。師得道果,僧分酪時雲,徐徐莫傷愛酪沙彌,人問其故,答言:此蟲本是我小沙彌,以愛酪故,生此酪中,為是義故宜應呵味。

觸欲如臥師子,近之則嚙,當知觸欲為生死之本,系縛之緣,餘四欲各得其分,唯觸欲遍滿全身,生處廣故,染著亦廣,故此觸欲,為大黑暗處。過去有劫撥仙人,得五神通,為王者所敬重,飛行往返,王自捧仙足,用餚之時,手自供奉,如是者多年。時王有事遠行,王有一女,端正無比,王告女言,吾奉事仙,不敢失意,吾今遠行,汝供如我。彼仙飛至,女即以手擎接足,觸女柔軟之手,即起欲意,欲盛失通,無飛行之能,只挨步行出宮,可不畏哉?

古代名僧詩云:「遠之易為士,厄之難為情,香味頹高志,聲色喪軀齡。」《佛名經》曰:「有愛則生,愛盡則滅。」故知生死,貪慾為本,若去貪慾之因,則生死苦輪之果報息矣!「苦者」逼迫為義,謂五欲之法,逼惱身心,不得自由,故名為苦,以其六根,各有三受,即有三苦,六三即一十八苦,如是推窮,無量無邊。眾苦充滿,謂之苦海,所以說「多欲為苦也」。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返觀觀自性,返聞聞自性,當下即是少欲出苦之方法。

生死疲勞,從貪慾起者。吾人從無量劫來,生生死死,六道之中,何道未曾去過?十方世界,無一芥子許,非我受生之處,做一世人,有一世之辛苦。生如活牛剝皮,死如烏龜脫殼,苦痛萬端,經無量世則有無量辛苦,然自心本來不生不滅,有生有死者,皆因貪慾而起,悉是冤枉受輪迴,遭虛妄之生死。眾生胡為乎受諸辛疲勞苦,故云生死疲勞。《大智度論》云:菩薩得天眼,觀諸眾生,輪轉五道,迴旋其中,謂天中死,人中生,人中死,天中生,天中死,地獄中生,地獄中死,鬼趣中生,修羅鬼畜,亦復如是。欲界中死,色界中生,欲界中生,色界中死,色無色界,亦復如是。所以說六道輪迴,生死旋轉,吾人從無始至現在,所有枯骸,堆積如山,所流眼淚,如四大海水,眾生不痛念生死苦,且將苦作樂,以強淩弱,爭名奪利,乃曰為國為民,豈非顛倒?如百千蚊蚋,於破瓶之中,分寸之間,啾啾亂鳴,慧眼觀之,殊屬可笑,徒勞辛苦而已。

然亦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在生死,由貪慾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是故吾等,須斷貪慾,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現吾等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慾,切不可被其所迷,於無量劫中為恩愛奴。所謂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

——《寶靜大師全集》頁956-961

★ 第一訶色慾。當知「訶」之一字,即是用功夫之要道,入門之正軌,須以種種方法訶斥之。所謂男女形貌端正嚴好,修目即長眉,朱者紅也,素者白也,所謂丹唇皓齒,明眸善睞,種種可愛可悅之色相,愚人視之,遂生貪愛,此為貪愛男女之形色有情之正報。還有一種人,對於有情男女之愛,染心很淡泊,不生執著,而愛世間種種可尊可貴之寶物,謂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等七寶,及一切青黃赤白紅紫縹綠五光十色,種種微妙殊勝之色相,若智者觀之,了達原是虛妄,不生貪愛,而愚人遂生愛染,因迷惑故,從此作諸惡業,深造累劫之禍殃。如頻婆王事,即是引證。是王以貪愛色慾故,不顧國家之重,甘願身入敵邦,獨處於淫女阿梵波羅房中。又如優填王,以愛樂色染故,遂截五百仙人手足,造大重罪。當知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於此茫茫慾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酬繆,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慾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吾儕凡夫,應當猛省而討斥之……

第五訶觸欲。此觸欲最為厲害,為生死之根本。經云:「一切眾生,皆以色慾而正其性命。」因前四欲,各有界限,色屬眼一部分,聲屬耳一部分,香屬鼻一部分,味屬舌一部分,謂四根對四塵,各有所受。惟此觸欲,則周遍全體,所言觸欲者,謂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互相按摩,及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其他種種之殊好妙觸,無智慧之愚人,為之沈沒,能障礙行者之道業。如從前有一角仙,為觸欲而失神通,發惡願感天不雨,後被淫女誘惑觸欲失通,騎其頭頸,是知觸欲之過罪,至大且危,可不慎哉!

——寶靜大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頁69-73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