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想要信佛,卻不知道從何信起,也不清楚信佛的具體意義和內容,以致遠遠未能得到信佛的利益,有的甚至偏離了真正的佛道。這當中有佛教本身的原因。即佛教的理論太過高深了,佛教的經典也特別多,即使是佛教僧侶本身關於佛教教理也可能有很多各不相同的理解,又何況一般的信眾呢。
佛教的這種高深和複雜,並不是人為造成的,而在於佛教本身的特性。
一方面,佛教是一門科學的宗教,它真實的揭示著宇宙的真實狀況,而宇宙真實狀況卻是無限複雜的。我們可以看到單單研究宇宙某一組成部分的學科,比如生物學,就已經極其複雜了,即使一個人窮畢生精力成為生物學家,也只可能是精通生物學的某些個分支而已。作為一個揭示宇宙一切深奧真實的思想體系,它必然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因此難以為人所深刻理解。
另一方面,佛教是具有無上神性的宗教,這種極高的神性雖然意味著信仰之會有極大的意義,卻也意味著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些過於高不可攀。
本書前面的章節,就是以現代科學化的語言和研究方式,解釋佛教的深奧理論,並力圖得出一個明確清晰的、結構化的佛教理論體系,以便於讀者理解。本章和下面章節則主要講如何信仰佛教和修佛。
第一節 為什麼要皈依
有很多人雖然也相信佛法真實可信,卻不願皈依,儘管皈依佛教是有大利而無小害的事情,卻還是莫名其妙的不肯皈依,實在令人遺憾。究其原因,也可能是末法時代,很多人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所致。不過我沒有大宿命通,並不清楚眾生善根福德因緣之事,所以就我來說,我還是要盡我所能竭力勸讀者皈依佛教。
往日行惡之人,固然要趕緊皈依佛教,消除惡業,離惡向善,但平日行善之人,也要皈依佛教,意義也一樣重大。《地藏經》有云:即使是『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要是不信佛,光向善,等於『無根之木』,生時得不到諸佛的護佑,死後得不到諸佛的接引,畢竟比皈依佛差了很多。而現在又是『五濁惡世』、加
『末法時代』,即使很多向善的人,無形中也通常也造過很多惡,比如宰殺動物、吃過多葷腥、墮胎、或者賺他人或公家便宜、不告而取、小偷小摸、不當得利、或者婚外情、談過多情愛、或者說謊、罵人、乃至可能誹謗過佛法,以及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行為,這些惡業,都需要信佛、修佛才好消。所以不論善惡,都該皈依佛教,得大利益。
對於一帆風順之人,包括大富大貴之人,皈依佛教、信佛修佛,也意義重大。
實際上,當人們發展到未來,科技和社會生活水平極高,人類極其繁榮富足快樂,人壽也極長,達到84,000歲的時候,彌勒佛出世,那時修佛的人,反而更多。因為畢竟在三界內輪迴,是有苦有樂的,就算享受一萬年和美女做愛的性高潮,那過後又可能遭受一萬年在地獄的極大痛苦,還是不合算,或至少遠不如修成佛道,永遠處在巨大的快樂之中。所以,富貴之人,因為衣食無憂,繼續追求過多的物質財富意義不大,相對而嚴信佛修佛的意義也更大。
從根本上講,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利益,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利益;或者說是為了快樂,不管是長久的快樂還是短期的快樂。皈依佛教,無論是求修成佛道得永恆的快樂,還是做佛善事求福報消惡業都是大利益;而皈依佛教本身並不需要物質方面的付出(即使需要也只是極少的皈依證工本費),付出的主要是信仰,而人本身就是需要信仰的,信仰的是大慈大悲的佛菩薩,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如果一個人不信佛所講的道理,那麼不皈依佛教,雖然可惜,但畢竟還算符合邏輯;但信佛,卻不皈依,則實在是很不明智了,等於明知眼前有一百萬美元或更多的財富,卻不肯以伸手之勞,把它取來。
第二節 如何皈依佛教
皈依是心的依靠和歸宿。從根本上看,只要一個人信佛,決心皈依佛教,就可以稱得上是佛教徒了,但一般來說,皈依的儀式還是需要的,也是有意義的。
一、皈依儀式
皈依儀式可在寺廟裡進行。一般寺廟都有定期為信徒舉行皈依的儀式。如果覺得不方便,比如說,如果附近寺廟一年才舉辦一兩次皈依儀式,而你現在就想皈依,那麼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禮。因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沒有人證,但佛卻是無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要你真心皈依,佛就認你,你就是佛教徒。
面對的佛可以是寺廟裡的佛像,也可以是自己買來或請人製作的佛像。自行皈依當然最好還是要有慎重的儀式,因為皈依一個宗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情,並且是非常神聖的事情,所以一旦認定以後,儘快皈依是第一,儘量嚴肅認真也很重要。
這兒我要強調指出的是,佛教雖然信者眾多,但皈依信徒卻並不多,皈依儀式的不常規、不普遍,是個很重要的直接原因。
所以這兒我根據對佛教的理解,承佛威神,略為大家定一個皈依的儀軌。
第一,行皈依禮前要持戒清淨。皈依前三天到七天之內要清淨,不殺、不盜(所有的非法占有行為)、不淫(夫妻間的正常性行為亦不可以)、不妄語(所有謊話、惡語)、不食用五辛(蔥、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酒肉、香菸、毒品。使自己的身心儘量清淨。因為佛菩薩最喜歡清淨的環境和清淨的人。最好要七天,因為現在是五濁惡世,一般人都很不清淨的。只是守七天淨戒,應該沒什麼問題。就算不是為了行皈依禮單純這麼守幾天戒也很有功德的。
第二,皈依前要沐浴。有條件的還要薰香。
第三,皈依所面對的佛像一般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佛像。其他,比如如果你傾向修淨土,那麼首選的也可以是阿彌陀佛佛像。佛和菩薩還是有區別的,首選應是佛像。但如果你對某尊菩薩特別親近,喜歡把祂當你的皈依主神,比如觀世音菩薩,或者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那麼也可選用相應菩薩。注意必須是十地以上的等覺菩薩,我這兒只推薦這五位大菩薩,因為祂們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緣最大。至於其他菩薩,你最好先了解一下祂是否已是等覺菩薩了。選用的佛像應具有標準的三十二相,沒有三十二相的佛像是有問題的,最好不要購買和供奉。
第四,行皈依禮時最好要由清淨僧侶主持。比如說,你可以把主持儀式的僧侶請到家裡來。皈依時周圍可以有其他人,或者和其他人一起行皈依儀式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皈依時房間裡每個人都最好是像你一樣持戒清淨、沐浴薰香的人。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人,那麼寧可一個人自行皈依,也不可有其他不清淨的人在場。
第五,皈依前焚香,上供。焚香三支就可以了。供品主要可用香甜的瓜果,切忌不可有葷腥。
第六,行皈依禮。至心鄭重的念皈依誓言:『我某某某,今誓皈依佛、法、僧,直至成佛』三遍,每念一遍,磕一下頭。向至高無上的佛磕頭,是表示恭敬,並求得加持、護佑之意。皈依佛教,主要就是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寶,下面將詳細解釋皈依佛、法、僧的具體意義。
第七,皈依誓畢,儀式結束。
注意皈依誓詞各寺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是『我某某某,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但我上面所取的誓言是更大的,涉及到往後生生世世的佛教修行,及至成佛,『盡形壽』只是這一生,雖也可以,但願力要小。佛教的核心就是要教人修行,最終覺悟成佛。而成佛通常不是一世就能修得,而是需要很多世的修行的,故我們的誓願要發到成佛,以此願力保證以後生生世世不離佛法僧三寶。
理想的皈依儀式,是在寺廟裡,由高修行的僧侶主持,清淨僧侶團見證,單個或和其他清淨人一起皈依。但現在的寺廟似乎皈依儀式經常是批量處理,乃至周圍可能有很多閒雜人,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首先要取清淨,可請僧侶到家主持,或者自行皈依。
最簡單的皈依儀式,則是自行在寺廟焚香禱告,按上面第六條的方式發皈依誓言,即行皈依。
寺廟最好每天都接受皈依。因為救度眾生是大乘佛教僧侶的根本誓願,就算一個頑劣之人,你也要設法度他,何況人家自心皈依呢。至於人家皈依之心是否誠,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你又沒有『他心通』,怎麼判斷人家心誠不誠呢?就算你有『他心通』,你也未必全通,因為人心是複雜的,你讀出一點皮毛,根本不能為據。就算人家確實不夠誠,但至少想行皈依是確確實實的,這就是好事。
一般來說,應該認為每個想要皈依的人都是心誠的。皈依是一個宗教信仰的確認,又不涉及任何物質利益,有什麼理由要假皈依呢?
據說有的寺廟給信徒皈依時還要收手續費,實在是非常不應該。這根本就完全失去了宗教神性的意義,而純粹變成世俗的『手續』了。這是把自己當成什麼了?公司麼?政府機構麼?寺廟接受信徒捐贈可以,但皈依的手續費決不能收。佛教徒本身應以勸人皈依為己任,現在倒好,人家皈依還要收人家錢。有這樣規定的寺廟,說明其僧眾是非常有問題的,建議信徒不要在這樣的寺廟皈依。
總而言之,寺廟應隨時接受信徒的皈依,可按這種方式進行:
1,只要有人提出要皈依,即得立刻接受,不可以任何理由拒絕。
2,約定行皈依禮的日期。一般是3到7天之後,並要求其在這些天內持上面第一條內所定的淨戒。
3,行皈依禮時除了僧侶和皈依者外不可有其他人在場。
4,行完皈依禮後,可頒發『皈依證』。此證內容可由皈依人的姓名、行皈依禮的時間、地點、皈依時發的誓願等組成,並由主持儀式的僧人簽名作證。這個證可以收取實際的工本費(我估計不應超過5元人民幣),其他費則一律不可收。
世俗的佛教協會,比如中國佛協,也可以設立制度,給想要的佛教徒行皈依儀式,並頒發『皈依證』,這當然同樣可收取實際的工本費。
皈依佛教並不一定需要出家。出家僧侶是專門修佛,當然比信佛更進一步了,但單純皈依佛並不一定要出家。這就像基督教,做個基督教徒並不一定非得做牧師。
不要小看在家皈依。皈依的核心是心的皈依。出家人如果心不向佛,等於沒用。在家人如果真心向佛,則自能得到佛菩薩的感應和愛護。這像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區別一樣。最初的基督教也即天主教,主張信徒需要通過神甫、主教等宗教神職人員才能和上帝溝通,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張信徒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最終成功與原先的天主教分離開來,成為基督教新教,也即我們現在一般所稱的基督教。佛教也主張人可以直接與佛菩薩感應和溝通,而並不需要通過任何中間的媒介。
出家人的關鍵是持戒和修行,得到更高的靈性成就。出家人因為深入經藏精研佛學,所以一般佛道修行和理論都高,可以向很多在家人講經說法,傳播佛教,並且,因為其持戒和修行,可以成為人家的『福田』,在家人給出家人供養,會有很好的福報。這是出家人和在家人的主要區別和聯繫。
總之,如果你決心持戒和修行,成就無上佛道,那麼你應該出家,如果你只是一般的信佛,那麼你盡可以做個在家佛教徒。
第三節 皈依的具體內容
皈依佛
皈依佛首先要信佛。信佛,最簡單的說,就是相信佛的言說。
如果一個人在前面基於深刻科學實證主義精神,認為佛陀的言說也只是一系列永遠無法被證實的科學理論的話,那麼皈依佛之後,就要相信佛的言說就是絕對真理,絕對相信佛是全知者。
同時,我們相信,佛還是至善者。關於這個我就不論證了,佛的全部事跡,全部經典都體現了佛的至善精神。
佛教不認為佛是全能者。『至善+全能』是被現實中有罪惡存在這個事實直接證偽的。從概念上講,只有宇宙終極本原識心,或者說宇宙一切本身,或者說宇宙自然規律本身,才是全能的。而這個終極本原是沒有善惡概念,沒有人性概念的。
佛是所有有人性的生命中的最高者,最強大者,是最高神,無上者。
並且,佛是永恆的。釋迦牟尼佛的人身現已從人世間滅度,但祂的生命仍然存在於宇宙間,或者說,祂就是一個與我們人類一樣活著的生命,只是祂的生命形態遠遠高於人,一般人無法看見。
人若執身清淨,並且修行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看見釋佛。
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則還未入涅槃。祂成佛至今已歷十劫,但祂的壽命是『無量壽』,祂仍然有個色身在西方極樂世界。
其次,皈依佛,最根本的就是要修行佛道,最終使自己成佛,並努力度眾生成佛。
《華嚴經》淨行品中說,『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這是一種行願。即皈依佛後,一定要發自覺覺他的願,也就是說自己覺悟成佛,並且幫助他人也覺悟。
成佛就是使自己處在全知、至善、純淨、快樂、永恆的終極完美狀態中。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但佛作為至善者,還要努力讓眾生脫離苦海,也處在與自身一樣的快樂完美中。修佛人發願的時候,就一定要發自覺覺他的願,那麼成佛之後,就會廣度他人,將佛道繼續不斷傳下去。
成佛的修行當然是要付出努力的。皈依佛就是要在信念上,開始成佛的修行。至於具體的修行,你每天念一句『阿彌陀佛』也是修行,也是在佛道的路上往前走。當然一般真修佛的人不能這樣懈怠。
其三,皈依佛,就不可再皈依其他神祗了。
這一點我想大家很好理解。其他宗教並不一定不好,但信仰要純淨,而且,佛已經是最高神了,再去信仰其他宗教沒有意義。偶爾尊敬和供養一下其他神祗,比如土地神、或者財神、或者山神、海神、龍神、或者玉皇大帝,還是可以的,但不可皈依。皈依就等於是說『我的一切都付託給你了!』這種程度的皈依,我想也只有大慈大悲、全知至善的佛菩薩當得起。
佛教中佛菩薩很多,但作為信仰則最好專一、純淨。所以我的重要建議是:皈依佛教的人,可以選擇一位佛,或者菩薩,作為自己皈依、信靠的主神。
如何選擇皈依的主神呢?第一,請參考我下面的分析和建議;第二,根據自己的感覺或愛好。
一般來說,佛教徒應該皈依本次出世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肉身在我們這個世界出世和傳法,自然和我們緣分最好;其次可以根據你欲往生的淨土,比如如果你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應該皈依阿彌陀佛,欲往生藥師佛的東方淨琉璃世界,應該皈依藥師佛,等等;其三,如果你首先是欲求今世福報,或者感覺與某位菩薩特別親近,可選擇那位菩薩。
與我們娑婆世界人類緣分較大的是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以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等菩薩。
佛佛道同,都是全知、至善、無上的,無論是皈依一個佛還是很多佛都是一樣的,信仰要專一,確定一個佛就可以了。佛是最高層次的神靈,主要關心人的成佛,因為人只有成佛才能得到最大的、永恆的快樂和自由;如果你關心的是眼前的、世俗的利益,那麼可皈依、信靠菩薩。
各個菩薩有各自的特性。
觀世音菩薩的特性是『大悲』,也就是祂慈悲心特彆強,愛救苦救難什麼的。要與觀世音性情上投緣,那麼你也要有比較大的慈悲心,要善良、有同情心。比如念祂的『大悲咒』可以有很多好處,但『唯除不善,及不至誠者』。那要與任何神靈發生感應『心誠』都是必須的,其他觀世音菩薩就只有一個要求,即善。
觀世音菩薩可能是總的來說與我們地球世界因緣最大的一位菩薩。這當中有極久遠的神性的因素,但我這兒就不具體說了。簡而言之,佛經中有原文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地藏菩薩本願經》)。所以我們地球世界的每個人都可以信靠觀世音菩薩。
若是皈依觀世音菩薩。那麼以後人生活和修行中要注意的要點是:第一要志心向善,第二,修行中可念祂的『大悲咒』(比較長,附在書後),或者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或者以祂為主角的《心經》、以及《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者『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別看觀世音菩薩經常是溫柔甜美的女神形象,其實祂威神勢力非常強的,自稱『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祂又被稱為『施無畏者』,即向恐懼中的人們施予無畏的勇氣。
觀世音菩薩身邊經常有位善財童子,各位要求財的或許可以求祂。注意求的這個財得是善財,如想發歪門邪道的財,比如賭博贏錢什麼的,趁早不要求祂,求祂也沒用。一般像婚姻、求子女等也可求觀世音菩薩,或者尤其是擺脫災難困苦。
地藏王菩薩的特性是『大願』。因為祂尤其同情地獄中的罪苦眾生,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願,那地獄眾生是生生世世無量無數的,所以祂這個願當然無量無邊的大。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們罪業都很重,應多親近地藏王菩薩。
在各種美德中,地藏王菩薩可能非常重視孝道。《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提到祂兩個為人之女救死去的母親出地獄的故事。地藏王菩薩也是與我們娑婆世界有大因緣的菩薩。如果一個人作惡太多,那麼除非立刻下大決心改惡向善,否則若是皈依觀世音菩薩,估計不容易很快相應,這種情況下,也許更適合的是皈依地藏王菩薩,逐步向善、消業。皈依地藏王菩薩特別要孝。如果一個人既惡,甚至對父母也惡,那就實在有點無可救藥的味道了,需要立刻悔改,否則必遭報極重。
皈依地藏王菩薩後,主要的修行是多念《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膀右臂,就像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左膀右臂一樣。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出世,祂們當然也和我們非常有緣。文殊菩薩的特性是『大智』,也就是說祂智慧非常高,那智慧我們都需要,修佛的一個終極目的也就是開大智慧全知一切。普賢菩薩的特性的『大行』,修行佛道並不僅僅是持戒、禪定,關鍵是要有完美的道德品行,言行處事要符合佛所制定的道德標準,造福有情、利樂眾生,如果一個人修不了禪定,那就要修善行,累積功德,消盡業障,也就接近成佛了。
彌勒菩薩也就是八百多萬年或數千萬年後會來人間成為佛的彌勒佛,因為祂現在還沒成佛,我們稱祂為菩薩。彌勒菩薩的特性是『大慈』,也就是非常慈祥和藹的。祂現在在我們這個世界所對應的兜率陀天內院,這個內院是非常美妙的,有樂無苦,並且不受三災所害,是佛淨土。以彌勒菩薩/彌勒佛為主神修行可能往生兜率陀天內院,或者在將來彌勒佛出世時再來人間,在彌勒佛座下成就阿羅漢果。
眾佛,和上面五位大菩薩比之其他宗教的主神都要高。基督教的主神耶酥基督,根據我們的分析,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大梵天王。那眾佛和諸大菩薩當然要比大梵天王高多了。大梵天王之所以對我們影響比較大,可能是因為離我們特別近,祂看我們這個地球世界可能是全知的,威神勢力相對於人類來說也幾乎是萬能的。上面已經提到,忉利天的帝釋就已經被一些中國人認做最高神『玉皇大帝』了,那大梵天王又高了好幾個層次。
其他菩薩,比如大勢至菩薩、韋陀菩薩等等,也各自有有緣的人,比如上世紀的印光法師就被人稱為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如果認定自己有緣的菩薩,就可將之作為自己的皈依主神,如果不能認定,那麼我推薦的首選排列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
佛教里的眾佛,或者諸大菩薩,都是完全相容毫無矛盾的。即你在首選皈依一個之後,也可以親近其他佛或菩薩,比如你可以皈依釋迦牟尼佛作為你佛道追求的最終歸宿,但如碰上世俗的事情,比如要擺脫艱難困苦,可求觀世音菩薩;要財,可求善財童子;要病好,可求藥師佛;要求開智慧、學業好,可求文殊菩薩,等等。
總而言之,皈依佛首先就是信佛,就是相信佛是全知者,至善者,無上者,永恆者;其次就是發願自己要成佛,並度眾生成佛。
具體皈依的主神是:若欲修無上佛道,應皈依釋迦牟尼佛,或阿彌陀佛;若欲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首選阿彌陀佛,其次觀世音菩薩;若欲得現世的種種利益,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消除罪業,避免三惡道苦,地藏王菩薩;欲求開大智慧,文殊菩薩;欲修德、行大菩薩道,普賢菩薩;欲求往生彌勒淨土,或在彌勒佛出世時再來人間學法,彌勒菩薩。
皈依法
皈依法,這個法就是佛法,其載體就是佛經。皈依法就是相信佛經,學習佛經,並按照佛經中的教導修行。
釋迦牟尼佛傳道49年,講經300餘會,留下無數經典,總計數量應該超過億字。這些佛經,加上其他佛門高僧的論,和佛教的律法,構成佛教三藏十二部大乘經典。除非專門的研究者,我想當世沒人能在有生之年深讀全部三藏十二部經典,所以這兒我給大家推薦幾部易讀的、核心的、或者特別有益的:
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這部經很短,數百字,但佛理講得很深,也較易讀。中國有些人專門念心經,就可能獲得很好的成就。
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需要注意的是:這部經主要是佛對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講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釋迦牟尼佛對大修行人須菩提尊者講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這部經讀雖容易,要準確理解則得精進研習,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實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不推薦你把此經作為了解佛理的首要經典。當然,在不了解其義理的情況下也可以專門念,亦是一種很好的修行。讀佛經,讀了一時不理解,是沒關係的。但若是讀了後作錯誤理解,或甚至謗經,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首楞嚴經》),《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的楞嚴』,這部經主要是釋佛對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講的。多聞,也就是見識很廣,相應的阿難在眾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樣抗拒不了女色誘惑,很像現代人,見識很廣,修行很少,所以這部經非常適合現代人讀。《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緻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而且這部經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驚嘆,單就文字來看就堪稱古文學的極精品之作。此經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門高僧並稱為『經中之王』。
4,《妙法蓮華經》,此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經中有原文稱此經為『經中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此經也比較長,有28品,但也是比較容易讀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經中佛理至深,讀此經前讀者一定要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否則如讀了又不信,乃至謗經,反而可能遭大惡報,不如不讀。佛講此經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動離開,因為他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業障所阻,得少為足,不願意聽。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緣足夠,對佛有絕對的信心,絕不會誹謗此經,當然應儘快找來看,大有益處。
5,《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猶如太陽剛升出來,光芒照耀高山,所講的《華嚴經》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聽不見,或者聽見了也等於沒聽見;到了最後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又似太陽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頂上的人;相對而言《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則是如日當空,可照遍全人。《華嚴經》很長,比《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都長,可看其中有名的幾品,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淨行品等。
6,《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此三經均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其中『無量壽』即『阿彌陀』的一個本意),欲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將此三經作為首選經典閱讀。有一種說法是『淨土五經』,即修淨土讀這五經就夠了,其他經完全不讀都沒關係,主要是強調修行的專一。那這『淨土五經』就是此三經外加上《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薦中。
7,《長阿含經》,小乘佛教的核心經典,中國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經的,但還是將之結集編入大乘三藏經典。我大致看過一下,認為此經主要是講述禪定等實修的,相信對欲進行佛教實修的人會很有幫助。當然前面的佛經也都講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經中涉及的細節較多。
8,《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前面經典多是講修行、開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當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經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最好多讀《地藏經》了。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如果時間不夠,那麼大家可以優先學習以上十部經書。
對於大多數一般的佛教信徒來說,只要讀上面提到的十部經就可以了。如果要進行科學或社會學研究,那麼可以多看看《起世經》等阿含部經典。
佛經在幾千年的流傳中,到了今天,當然有個理解的問題。我在前面『外星文明的狀況』一章中已經提到,《起世經》中關於『四大部洲』的描述就有理解方面的問題。從根本層次上講,人類的語言表述能力是有限的,而宇宙本身是無限的、不可思議的,任何關於宇宙本質的描述都有一個理解的問題。
關於如何理解佛經,釋佛為後世留下了四項原則:『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依法不依人,就是說法比人重要,如果後世有個人說法和佛經中的說法相違背,那麼要以佛所說的為準。因為只有釋迦牟尼佛是全知者,後世的人哪怕修行再高,除非彌勒佛出世,否則都高不過釋迦牟尼佛,正確不過釋迦牟尼佛。那麼彌勒佛出世後呢?彌勒佛出世,那是和釋迦牟尼佛一樣的佛了,當然以佛親口說的為準。在彌勒佛出世前,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佛法是會滅盡的,所以不會有人比法重的情況。
依義不依語,也就是說人的語言有多種意義,不能光看字面意義,而要分析具體意義。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即要依了生死的意義,而不依不能了生死的意義。
依智不依識,是強調根本智慧。一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而佛法是無限的,佛法是只有以智慧才能理解,而不是見識可能了解的。
以上是專門針對深入經藏的佛學研究者來說的,如果你不是一個專門的佛學研究者,那麼我的建議是:讀上面提到的十部佛經,讀本書作為輔助,按照佛經和本書的論述學習佛法。
現在有些學者,不是深入研究佛法,卻喜歡考證佛經的真偽,老喜歡說一些佛經是偽經,矛頭首先集中在上面提到的《楞嚴經》上。
從神性角度講,《楞嚴經》主要是後面關於修行中要注意避免『五十陰魔』的論述破魔破得太厲害,因此最為邪魔歪道所憎恨,於是就竭力想要把它說成是偽經,弄得沒人信,也就沒威力了。
說《楞嚴經》是偽經的理由沒一個是有價值的。本書因為不偏重考古或歷史研究,所以也就不多論述了,讀者可以自己去看經書,再和其他經書相比較,問問自己的感覺。總之我要強調的是:只要是信佛的人,就要相信《楞嚴經》是真經,說《楞嚴經》是偽經的人,或者本身是邪魔歪道,或者是受邪魔歪道影響。
美國萬佛聖城的宣化上人曾經在一次宣講《楞嚴經》的時候當眾發誓肯定《楞嚴經》是真經,說如果《楞嚴經》是偽經,寧可下地獄。宣化上人出生時有阿彌陀佛的光,並且異香滿室;在世時修行極高有大神通力,並得虛雲老和尚印證為禪宗自迦葉尊者以降第48代祖師;圓寂後瑞相重重,並且燒出了很多舍利。
其他還有說《地藏經》、《妙法蓮華經》等是偽經的,但謗這兩經罪業非常大,尤其是謗《妙法蓮華經》,等於斷人佛道,要下最深重的無間地獄的;而《地藏經》是專門救人出地獄的,謗這經,等於自己毀掉下地獄而獲救的可能性。並不是說地藏王菩薩本身因為一個人謗祂而不肯救他,而是一個人謗經樹了很大的業障,別人想救他也救不出來。
《楞嚴經》只說了傳播本經會有極大功德,但並未說謗本經會遭大罪報,可能也是邪魔歪道肆無忌憚誹謗本經的原因。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本經就是真經,如是偽造,當然也一定會像很多其他經書一樣預言謗經者的罪報。
需要指出的是未說罪報並不意味著沒有罪報,只要毀謗佛法都有罪。傳播《楞嚴經》的功德是極大的,相應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誹謗《楞嚴經》的罪過也是極大的。
對於這類誹謗佛經的行為,佛教徒絕對不可姑息,因為現在我們學習佛法,唯一的就是通過佛經,佛經沒有了佛法也就沒有了。毀謗佛經就是最直接和最徹底的毀滅佛法的行為。是絕對不可容忍的。
我的考慮是凡是說某部大乘三藏經典是偽經的大乘佛教僧侶,不管他是誰,均應要求其悔改,否則立刻清除出僧侶隊伍。至於在家的佛教徒如果說某經是偽經,那他立刻就不是佛教徒了,至少大乘佛教僧侶團絕不承認一個說某部三藏經典是偽經的人是大乘佛教徒。
如果有基督教的人說《聖經》是偽經,或者伊斯蘭教的人說《古蘭經》是偽經,結果會怎麼樣呢?那恐怕更不得了了。至少也是趕出去。因為誰都知道這是最大的毀教行為。
如果容忍一個說某部三藏經典是偽經的人呆在佛教僧侶隊伍里,因為他披著僧侶的外衣,向外面的人毀謗佛經,更容易讓外面的人相信,危害非常大,所以這樣的人不管是誰一定得徹底清除出去。
至於外面的人提出種種關於偽經的論爭,我考慮的對策是無視之,專注自己的傳教工作,讓他們的論爭自動作廢,影響小到最少。否則若跟他們爭辯,一來吸引更多人,二來他們勢必不斷造罪,對他們來說也不好。要他們改正最好私下進行。並且不要懷嗔恨之心,也不要懷爭強好勝之心。要知道這些毀謗佛經的人即使真是魔王轉世,他也是眾生之一,何況有的人可能只是愛標新立異故作驚人之語而已,對這些人主要要向他們講清謗法的大惡報,讓他們懺悔並傳播真經以消除罪業。
有些修習小乘佛教的僧侶認為大乘經典非佛說,則是出於部分小乘佛教的教法傳統的緣故。大乘修行者不要去與之爭,避免其誹謗大乘。我們自己則可絕對相信大乘是佛所說,並且是佛教的最高真理。
小乘佛教只教人修到阿羅漢果位,但你若是問小乘佛教的僧侶如何修成佛,他們是答不出的。如果小乘佛教就是佛教的全部,那佛從哪兒來呢?所以小乘佛教絕對不是佛法的全部,教人修行成佛的大乘佛教才是佛教的最高真理。佛教其實只有一乘,也就是佛乘,小乘只是一個方便教法。
總之皈依法就是相信佛經中所傳載的佛法,並進而開始修證佛法。
皈依僧
皈依僧也是為了成就佛道。佛在世的時候當然以佛為首,佛涅槃了就是以僧眾為首了。最初限於技術原因佛經未大量刊印,佛法主要以僧眾口頭傳播為主,也只有皈依僧才能修行佛道。比如像把佛經結集傳承下來的阿難尊者、迦葉尊者,將大量佛經翻譯成漢語的鳩摩羅什、玄奘法師,將佛教在美國大力傳播的宣化上人等都是僧。沒有這些僧佛法的傳承是不可能的。
從法理上講,真正三皈依中的『僧寶』,也就是『常住十方』的僧,應是指已超出三界的大阿羅漢。因為只有這些聖僧才稱得上是如如不動的『常住』,能感應到你的皈依。只是現在已到了末法時代,得大阿羅漢果的僧人估計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大家為了學法,對僧人的要求也不要太高,只要是持戒清淨,有一定修行和證悟,深入經藏,能講正法的僧人,都可認之為『僧寶』。
現代人知識面廣,受教育程度高,理解力強,所以我們現在主張人可以直接與佛、菩薩溝通,直接通過研讀佛經修習佛法,而不一定要通過僧來信佛修佛。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找得有道的僧侶,至心皈依修習佛法,卻可能事半功倍、大大有益。
『僧』的本意是『清淨』,因此最初凡是心地清淨的人聚在一起,就叫做僧團。這個僧團不一定非得是出家人,在家人是一樣的。當然在家人因為有不淨行(即使夫妻間做愛也屬不淨的),通常稱不上僧。
當然若是光持戒清淨,卻缺乏正知正見,那也當不了導師。相對而言,雖破戒,但有修行,有正知正見,也仍可為人天之師。比如著名譯經人鳩摩羅什,他就是破淫戒的,但這並不影響他所譯的佛經的準確性。
鳩摩羅什是五代時西域龜茲人,後被當時的姚秦王朝請到內地,翻譯了很多佛經,包括著名的《金剛經》、《妙法蓮華經》、《阿彌陀經》等,他圓寂前預言道:『若我所譯的經,所傳無謬,死後將我焚化,舌不焦爛。』圓寂後,眾弟子將他遺體火化,大火滅後,全身皆成灰燼,從灰燼中果然找出燒而不化的舌頭,堅硬如鐵,擲地有聲。當時姚秦的皇帝因為希望他留下『法統』,特意安排他和不少美女住在一起,所以他是有女人的。不過鳩摩羅什是修行非常高的僧人了,初修佛者不可學,據傳他當時把一把鋼針吞進肚子裡去,然後對別人說:『如果你也能像我一樣把鋼針吞進肚裡而沒什麼事,就能學我的樣。』
最好的僧侶,當然是既持戒清淨、又有高深的修為、又佛理精深善於講法。持戒清淨,即可為他人之福田,宜受人供養。並且持戒也是修行的基礎。缺乏持戒,雖也可能有很高修為,但困難,而且,終究達不到最高境界。修行主要是提升自身,把自己給度了,並且為了了解佛理自身的修行很大程度上也是必須的,你達到那個境界你才比較有能力教人修到那個境界。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聽了你的講法後自己悟道了,但作為自身來看,總是修行越高越好。講授佛法呢,則可以視為僧侶的主要工作。因為光持戒、修行,雖然可成為他人的福田僧,但從今世的行為來看,卻是光受他人布施,自己沒有布施了,而修行佛道的六度萬行,第一條就是要布施,那怎麼布施?對於僧侶來講,就是講授佛法,施行『法施』。
對於大眾來講,最好的僧侶是既能深入淺出的講授佛法,又修行高深,有天眼通、宿命通等神通力,能勘察因緣、幫助眾生消災祈福、指點迷津,並且教導弟子進行佛道修行的。至於其是否持戒,則沒必要關心。對不清楚其持戒清淨與否的僧侶,要認為其就是清淨僧侶。對已確認破戒的僧侶,可敬而遠之,但不宜指責其過失。因為佛門戒律的本質是一種自律,僧侶破戒,那是他自己的問題,他自身的修行降低,或者後世的福報降低,乃至可能的墮入地獄等,但畢竟只要在世俗的層面上與你無關(比如他破淫戒的對像不是你老婆),那你就沒必要去說他。當然,如果你是懷著公正慈悲之心、或者維護佛門清譽之心希望他改正而說他是可以的,但若是懷著貶低或嗔恨之心,即使說的是事實談不上誹謗,也總是不太好,對自己也無益。並且這個勸說也不宜多,不要超過三次。
對於僧侶自身來講,最重要的是持戒。你不修行沒關係,不會說法也沒關係,但你不能不持戒。你不持戒,那和外面的人有什麼區別?而且受戒而不持戒,是非常糟糕的,按照宣化上人的說法,要『罪加三等』。
當然若是光持戒,但不修行、不學法,那等於是虛度生命,也沒什麼意思。持戒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修行,所以這麼看來,修行好但稍微破點戒,還是比持戒好但修行不及的僧人更有價值。
外界不可懲罰破戒僧侶。除非他破戒的同時又犯了世俗的法律,那麼外界可以因為他犯了世俗的法律而按世俗的法律懲罰他,而不可因為破佛門戒律而懲罰他。具體的,比如說,如果一個僧人殺人了,那麼世俗之人可按世俗的殺人罪判刑,至於他是否破了僧戒,世俗之人毫不關心。而如果一個僧人睡了別人老婆,雖然也犯佛門重戒,但只要雙方自願,也即沒犯世俗的法律,就不可懲罰之。至於佛門的懲罰,一般應是不允許其出寺廟一段時間,或者關禁閉一段時間,而不可有任何肉刑。
釋迦牟尼佛快去世時阿難問如何對付惡性比丘(比丘即僧侶),釋佛回答說『默而摒之』,所以佛門對惡性僧侶最大的懲罰應是趕其出佛門,而絕不可有任何肉刑。前面說的關禁閉,那是在他還想要留在佛門的情況下,如其不想留在佛門,則應任其自由離開。
這些與當前世俗的法律實踐是相容的。只是因為以前有法律懲罰破戒僧侶的問題,所以這兒簡單提一下,理清世俗法律和佛門戒律的基本關係。
最不可原諒的僧侶是披著僧袍卻盡說些歪理邪說的,這樣的僧侶,不管是否持戒或修行如何,只要其不改正,應該立刻清除出去,以免禍害眾生。
如何判斷歪理邪說?主要是要對照佛經。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寺廟裡的僧侶是學佛和修佛的專業人員,一般人能判斷其真假。那麼主要可看其持戒情況,以及其是否貪財、貪享受、好名利等。
僧侶呢,主要是要吃得好就行了,不該貪財。素食的主要缺點是蛋白質含量低,但可多吃富含蛋白質大豆類食品彌補,比如豆漿、豆腐等。多吃素有利於消化,不易生病,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正如佛教的宇宙觀是精神和物質合一的,佛教的戒律其實也是身心兼修的。如果吃素、持戒、修行,那身體肯定好,但如果光吃素,卻不斷淫,也不修行,那身體多半跨掉,更別提精神層次的提高了。
吃好了,就要修行,或者學法,或者講法。除了這幾件事,其他事情最好沒有,或者越少越好。現在寺廟一般都香火旺得很,僧人們很少有吃不飽肚子的,社會也穩定,可以說,正是修行的良好環境。
現在國內的僧人好像習慣於呆在寺廟裡,慢慢下去寺廟恐怕得蛻變成一個個經營旅遊景點的贏利機構。寺廟應該成為講經說法、傳播佛教的中心。有能力的僧侶應該多出來弘法。僧侶不弘法,拿世俗的眼光看來,等於是工人不做工、農民不種地、教師不教書,未能完成本職工作,是不合格的。
從超世俗的角度看,如果不出來弘法,那麼僧侶只要能持戒、修行,也算做到了。但如果既不出來弘法,又不能自己持戒、修行,就完全不合格了。
現在持戒清淨、精進修行、法理深厚、能教化眾生的僧人少了,所以也尤為珍貴,大家以後若碰上這樣的僧人,要至心學習、多多請教。當然無論對什麼樣的僧人都要敬重。但若要論到學法,就要跟這樣的僧人學。
另外,判斷某個人是否是可以向其皈依、學法的僧人時,不能光看神通力。有的人通了魔,或者通了些鬼怪,乃至動物仙什麼的,也有一些常人眼中的神通,那你若是跟了這樣的人,就往往遠離佛道了,基本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除了極少數也可能是真想教你修行的以外,大多數就是被騙財騙色的結果。看一個僧人主要要看其持戒程度、佛法理論、以及作為常人表現出來的品行,有沒有神通是完全次要的。
密宗的傳承尤其重視皈依僧,可以說他們是把僧看得比釋迦牟尼佛祖還重的,弟子要極端崇拜上師,才能得到大的成就。這是他們修行的特色。這種情況下,選擇上師尤為重要。具體的,在皈依上師前要認真的觀察上師,首先要看其言說是否真正的合佛理;其次看其戒律德行如何;再次看他傳承,比如這位上師的前世是哪一位活佛,誰認證的,上師的上師是誰,上師的其他弟子修行如何,等等;最後也可以看看他是否有神通,藏密是講究修行的,有成就者往往會有一定的神通。觀察的時間,我的建議是最好至少要三個月,確定了以後,再皈依。藏密宗師蓮花生大士的說法是觀察期要幾年,更為慎重。只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了,所以我這兒取三個月的詳細觀察。皈依了以後呢,就要對上師生起絕對的信心,全心全意的按照上師的教導修行。
相對而言我還是比較主張大家修淨土,或者學禪宗。修密宗,關鍵是它的修行要把上師看得特別重,比前面的佛、法都重,如果這位上師確實是皈依佛、教授正法、並且在自身以後的修行中絕對不會出偏,那當然很好,至心跟這位上師修習,可能很快就有較大成就,而如果不是,你就可能倒大霉。釋迦牟尼佛有言『依法不依人』。以前藏地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夠,難以學法辨法,那也只有讓他依人,對上師生起絕對的崇拜,才好修行,這可以說是方便的教化方式。但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又類似大賭博,贏是大贏,輸則大輸。修淨土,主要是一心念『阿彌陀佛』,再怎麼樣也不會倒楣,而若成就了,也是大贏,人在淨土中感受的快樂不亞於無漏阿羅漢所感受的快樂,時間也是無量無邊的長。
修禪宗則是要自己修成阿羅漢,乃至修成佛,適合大根器的人,在我們這個時代,要即身成就也許較為困難一些。但是修禪宗比較有意思,當中的禪定修行,可能經歷各種境界,既比較有樂趣,也容易增強信心,而且禪定修行對調節身心也很好。
以上就是皈依僧的主要內容和要注意的地方。此外,皈依三寶的人,一定要有正知正見,要深信因果,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才能獲得佛法的受用,才能得到信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