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夢參老和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分身集會品第二


時間:2016/10/6 作者:積善之家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這是因佛的感召,佛跟菩薩是身身相通、心心相應的,要說《地藏經》,法主必須來,地藏王菩薩是這一法會的主人,這部經的名字叫《地藏經》,但不是一個菩薩、兩個菩薩,有多少呢?百千萬億,把這百千萬億增加到不可說,把不可說再說到不可說,都是從一數起的,一億數到百千萬億,再把百千萬億再說到不可說,把不可說再說到不可說不可說,沒有辦法思量,心裡頭想不到,口裡頭說不出來,還是不可量不可說。

「阿僧祇」是「無量數」,這個無量的阿僧祇世界,都有地獄,凡是有地獄處都有地藏王菩薩在那兒教化度眾生。這麼多地獄處的分身地藏王菩薩都來到忉利天了。大家不要認為是像我們這樣坐在講堂似的,這樣子忉利天也擱不下。忉利天怎麼容得下這麼多呢?忉利天不是像虛空似的,忉利天不是像四空天上的,四空天什麼都容得下,是空的!忉利天還是地表之上,在須彌山頂上,還沒有離開地,應當作不可思議會;化身,把那些化身都收攝起來就是一個身。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以如來神力故」,受佛的加持。凡是在佛法會中諸大菩薩所有一切神通,都把功德歸給佛,是佛神力所加持的,這些化身還有他所度的解脫者,或是從地獄出來的,或者「從業道出者,亦有千萬億那由他數」,也有不可思議那麼多。「共持香華,來供養佛」,手裡拿著香或者鮮花來供養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些來者就是地藏王菩薩從業道教化出來,千萬億不可思議,「等輩」就是這些人,都是地藏王菩薩教化來的。教化到什麼程度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不退轉了。這是跟地藏王菩薩同來的大眾,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拔出地獄當了菩薩,永不退轉了。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這些人都經過長遠的時間受苦,在六道輪迴里,因為地藏王菩薩慈悲教化的關係,使他們都能夠出離苦海,獲得果證,因此才能夠隨地藏王菩薩到忉利天。「瞻仰如來,目不暫舍」,我想可能是第一次見佛,所以那種殊勝感非常的親切,眼光連極短的時間都捨不得轉移。

我們如果見聞《地藏經》之後,不管你的理解如何,深淺各有不同,但是從事上來說,你信仰心懇切的話,對事緣絕對放得下,能夠一心一意的讀誦、禮拜、作觀想。然而因為我們沒有這種信仰力,不能夠目不暫舍,看了《地藏經》,看一看乃至於念一念就擱在那裡了。一天二十四小時,究竟有多少時間觀想地藏王菩薩?跟《地藏經》的經文對照起來,這些人到了天上見了佛的時候,他是什麼心情?當然他是斷了惑的,而我們是沒有斷,具足顛倒想。

現在我們講地藏王菩薩在因地之中,他是一感佛就應。我之前跟大家提過,為什麼婆羅門女要念聖號?因為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經入滅,之後,在像法時期!如果我們拿常情論斷,人死就不能復生了,怎麼還能來到空中說話啊?還能知道她母親到哪兒去了?這是情,不是智。為什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現身之後,讓她念他的名號?就是讓她念佛的時候,她的心跟佛的心相應。要是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就能夠感應道交。

地藏王菩薩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們這一些人,我們現在雖然沒有完全相應,這個種子種下去了,還得一生一生的相續不斷,切忌中斷。你經常誦《地藏經》或者〈普門品〉,經常的念觀音聖號或者念地藏聖號,念一念突然之間又不念了,或者碰到一個機會,碰到什麼境界,有什麼感應,你又再念了,這可以用幾種例子來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所謂母雞跳窩就是它不願意孵,孵一孵拔腿跑了,它這一窩就是瞎蛋,一個也孵不出來。我說這個意思就是,我們要想求一種感應,得下苦功夫,萬緣放下,或者七天,或者十四天,或者二十一天。

自從去年講《占察善惡業報經》起,我跟大家說,供地藏水絕對能夠開智慧,增加相應,這是《地藏經》說的,《占察善惡業報經》也說了。喝水的不少,要想開智慧還早呢!

像經上說的,疑難經典聽到耳根,或者見到眼睛的眼根,一律在,永不忘失。為什麼沒有開智慧呢?經文所說的,要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還有不能打妄語,不準邪淫,不準一切的口過。我想三七天不打妄語的,單就這一點的要求很多人做不到。還有就是你念《地藏經》的時候,沒有吃素,還在吃葷,那麼你要求修得到的感應來相應,這是不合理的。就拿一般的理說,他叫你做你不做,沒有照他那個方法去做,你怎麼能收到效果呢?

有沒有感應呢?我想感應是不少的。就拿吳居士的例子來說,自從他發生車禍開始,很多道友給他念經,也給他迴向,現在有明顯的效果。據我所知,我在紐約來來去去的兩年多,他往生了之後,各個寺廟都給他念經,這種情況是很少的。就拿慈雲寺、東初禪寺,還有我們這些道友,有的在廟裡念,有的在他的家裡念,一直都沒有中斷。如果他不是念《地藏經》,不是皈依了,跟這些道友結了緣,大家會給他念經嗎?而且念到很晚,那天念到十點半鐘,難道這不是感應嗎?要說把這個業轉動,不受這個果,他的力量不行,他那種作法也不行。

大家都知道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為什麼會被外道打死呢?迦留陀夷尊者為什麼會被外道打死,把他埋到糞堆里去呢?他的弟子後來在糞堆把他找出來。他們都有神通的,可以不受這個報的。安世高尊者為什麼到中國來,還要到河南跟山東的地方還報?這種例子很多,這是業果不失。佛所說法,一切法、一切事物,都在轉變當中,這當中有不變的,現在我們得不到,那就是體不變,在用上、相上都在轉變。變的程度的大小,時間的快慢,或者長久,或者短暫,這要看力量,看你猛利不猛利,千萬不要墮邪知邪見,因為外頭的境界相會影響我們內心的觀念。

聽人家一說:「是啊!他信了佛、受了皈依了,還給汽車撞死,沒有信佛還不會有事。」我說,他不信佛,還是照樣會出事,只是少了大家給他做佛事的殊勝境界。信了佛就可以讓這一切事故都不會發生?能做得到嗎?因為發生事故了,都推說信佛沒有效果,這是不大合理的,就常情來說也不合理。就你自己的信仰力,你信的程度,外人不知道,你自己內心很清楚,或者這些道友跟你家庭眷屬也很清楚。你說得很好,可是你做不到,完了又想得到經上所說的做到了才能有的境況,那是不行的!

比如你行醫,如果認為醫生一治就好,是不可能的,哪一個醫生都不能保證。我說這段話的意思,可能有些信力沒有紮根、沒有具足的時候,一個境界現前了,具體的事實在面前,信力就不堅定了,「我在這兒受罪,肉也沒有吃到,福也沒有享到,東方該享受的沒有享受到,西方的佛也沒有成就,兩頭都耽誤了!」不是這麼一回事!這種想法、這種思想的邏輯是不合理的。我這一段的敘說,就想解決這麼樣一個疑問。

我為什麼要住三十三年監獄?「你要是有德行就應該轉變果報,為什麼要去坐?為什麼要受報?沒有轉變,表示你沒有得道!」這要承認沒有得道,沒有那種轉變的力量。但是有時候自己一比較,連聖人尚且不免,何況我呢?所以我自己心安理得。我雖然是坐了監,但是我現在在說話畢竟有變化,我認為佛菩薩的加持相當大的,不然是不可能的,住三十三年的時間太久了。

每一個問題都可以用兩面來想。今天下午一位不信佛法的醫生,在紐約法拉盛區很有名,要見我,跟我談。他談的許多話,我們就知道他不太懂因果的觀念。他說:「我們醫生給人治病是好心好意給人治病,有人問我說:『你是講醫德還是講醫錢?』」他答覆不出來,問我:「法師!這怎麼回復他?」我說:「很簡單啊!我要醫德,也要醫錢。」他說:「這樣說對嗎?」我說:「怎麼不對!當一位醫生當然要注重醫德,你說不要錢?我要吃飯,我有妻子、父母,得對他們負責任,所以我兩個都要,不過我不收昧心的錢。」

類似這種問題,我們在生活當中發生太多了,如果你只要按經文來解釋,解釋不通的,也許會退失你的信仰力、道心。「是啊!你看他信了佛之後還撞死,不信佛還好一點,要是不信佛也許不會撞到呢!」每一年車禍那麼多,我們登記究竟有多少個信佛的人,汽車並不會專門往信佛的身上撞,我想不會這樣子吧!這是因為他不信,他要找些一理由,使信的人也不信。

深奧的理論要能夠觀空、觀假,觀一切諸法無常、苦、空、無我,真能有這樣的證得,像我剛才說的這麼多問題一個也不會存在,可以堅定的信仰。我這樣說,是因為他不信,他找出不信的理由,但是我們佛教徒就說出很多信的理由。信跟不信,有感應沒有感應,跟你做的功夫分別很大。有些人心裡動搖,也在那兒漂浮,但是他過去宿世善根相當深厚,再怎麼動搖也不會不信的,就用不著我們擔心;但是他如果宿世的根性不厚,再遇到外境就會完全垮了。我說這些是增加大家的信仰力。

這好像不是經文的內容,但也是經里所要求的,地藏王菩薩教你修持的方法,你一定要照這個方法去修持。要是照這個方法修持,讓地藏王菩薩加持你,你想求得就得到。菩薩是平等的,他的心沒有污染,是清淨的,這種求是你的心,感應是你自己的感應,跟菩薩相應了,你自己就得到感應。我們這個心跟一切社會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斷的運轉、不斷的變化,就看你怎麼轉、怎麼變。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釋迦牟尼佛摸地藏王菩薩的頂。這是佛教的一個儀式,另一方面就是加持力。像密宗的上師摸摸你的頂,得到摩頂就得到加持,跟他心心相應,息息相通。達賴喇嘛到這裡來給誰都灌頂,如果在西藏要請達賴給你灌個頂,必須有一定的地位,起碼是西藏的活佛,他才用手給你摸摸。一般是用根長竿子,竿子頭上掛麵紅布,拿這個布在底下這麼點一點就算不錯了。這個摩頂,佛在世時候就如是了:「加持你!」或者是用我們現代話說:「你度眾生太辛苦了!」

「世尊舒金色臂」,形容佛那個臂跟我們不一樣,這是三十二相裡頭的。我們以黃色、金色性上,我們塑像都要貼金色的,表示尊重、莊嚴,而佛是功德感應的。有多少位地藏王菩薩到了忉利天宮?數字很不容易知道,也數不清,「百千萬億」完了,又「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這是處所,地藏王菩薩就在這些地方度一切眾生,絕不是像我們所想的,只有南瞻部洲五十多億人。

有人問我:「地藏王菩薩那麼多,比我們這裡的五十多億人不曉得多好多倍,我們怎麼還沒有看見地藏王菩薩?一尊也沒有看見!」這句話問得合理不合理?沒有信佛的人不懂我們佛教些好的道理,已信佛的弟子也對於這個意思不理解,分不清楚地藏王菩薩的化身跟他的報身、法身。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地藏王菩薩,但是你不認識!你能認識他是地藏王菩薩嗎?

在唐朝的時候,大家不知道金喬覺是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是千百億化身度人的,你也不知道是觀世音菩薩。我們看他或者現一個女人身,或者現一個老太婆,而且看經文所描述的,乃至現為山川、河水、泉水,不但是有情,乃至於無情,菩薩都現身了。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也說不清楚,不可思不可議,想也想不到。

佛的金色臂就摸這麼多地藏王菩薩的頂,這可不是要我們排隊摸頂。在西藏的時候,三大寺的喇嘛要讓達賴喇嘛摸一次頂,要摸三個鐘頭,你看有多少人?無論人民、喇嘛都擠到這一天要讓他摩頂。如果是大喇嘛還要碰頭,還有那時候我們在西藏的有幾十個漢喇嘛,稱為為甲喇嘛,甲者就是指漢地,說漢地土地特別大。那個大地方的僧伽,他客氣的時候給你摸一摸,再客氣的時候,他會起來跟你碰碰頭,那是最大的榮幸!

現在到了美國紐約也好,在印度也好,跟達賴喇嘛摩頂碰頭太容易了,也沒有感覺到什麼榮幸,好像就是他們的禮節。我們信佛這麼久了,你有沒有夢見佛給你摩頂?乃至於有沒有夢見觀世音菩薩給你摩頂?或者有沒有夢見地藏王菩薩摩頂?我想這種事情很少發生。為什麼沒有呢?為什麼有人有呢?就是你沒有感應到。釋迦牟尼佛對那麼多大菩薩都沒有那麼做,為什麼對地藏王菩薩這樣做?這個大家可以想一想。

而且地藏王菩薩住的處所,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只有我們這個小小南贍部洲,是無量阿僧祇世界,再加上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這麼多無量的阿儈祇世界,一個世界又有很多眾生,一個菩薩化身要度很多眾生。所以摸地藏菩薩摩訶薩頂的意思,是囑託他,釋迦牟尼佛就拿他自己做的例子說:「眾生難度!」眾生難度的這個義涵,我是體會出來了,眾生有種種欲,有種種的根性,佛菩薩要將就眾生,而不是眾生將就佛菩薩。他得隨緣,隨他善根的力量,還有種種語言、種種民族的個性等等不同的層次!

一邊摸著他的頂,一邊安慰他,一邊向他說,在這個五濁惡世的地方,世道不好。我們經常說這個世界不好、不清淨,這個地點沒有那個地點好,那個地點沒有另一個地點好,哪有好地方?在這五濁惡世里沒有一片乾淨土!要教化惡世的這些「剛強」眾生,在社會上,我們把「剛強」當成好的字眼,說勇猛剛強,意志堅定。佛教則認為「剛強」是不好的,要柔軟善順。剛強的眾生也不喜歡剛強的人,也認為柔軟好、善順好,找對象,男的找女的都要找一個善順的、柔和的,不會找很粗暴的,動輒就發脾氣的,他不敢找,道理就是這樣子。

佛菩薩度眾生也是這樣子,你要度化他或者幫助他,他則設下種種的難題,想盡一切方法把你問住;第一個把你問住,第二個讓你答覆不出來,乃至於出一點事,他還拿你開玩笑,這種事情我碰見很多了,所以說剛強眾生不好度。我有一個眷屬跟我講:「你不要一天淨講度眾生,我就不度眾生,我度的眾生跟你不同。」我說:「你度什麼眾生呢?」他說:「畜生好度人難度,願度畜生不度人!」我說:「好!你去度獅子、虎、狼,你把它們度了,免得它們害人!」

這都是偏見,或者說是邪見,人有一定的福德,怎麼能跟老鼠、蒼蠅、蚊、蟲,跟那些畜生來比呢?雖然這世界上的眾生是剛強的,難調難伏。要是好調好伏的話,他就不需要菩薩來度,自己就度了,那又怎麼能顯出你的大悲心呢?在菩薩度眾生這一個境界要具足大悲心,要具足深心,你要有一切的善法,能夠有取之不盡的寶物,施與眾生,要是沒有這兩點,你怎麼去度眾生?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這個大悲心、這個智慧,我是理解的,因為我也如是。我在五濁惡世教化剛強眾生,使他們調伏、舍邪歸正很難,就是現在舍邪歸正的,十有一二。」「舍邪歸正,十有一二」,有兩種講法:第一種,我已經度的有七八成,還有一二成沒有度脫,還是有邪知邪見;或者想讓他們舍邪歸正的,僅僅度了十分之一二,已經得度了的那個惡習還在。

就像裝過臭豆腐的杯子,你就算洗很多次,臭豆腐味道還是有,那叫習氣。我們很多的煩惱,說我降伏、克服了,不這麼冒火了,到時候又生起煩惱了。就像我們看人家的相面,說這個人從體質上看不出來,但是一看,有股氣就告訴你了。察言觀色就是這個意思,那就叫習氣。這種故事很多,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阿羅漢,他雖然見思惑斷了,習氣還存在。

有一個阿羅漢,他過去多生多劫都是生在貴族家,這回當了比丘,他的習氣還是照樣存在。那位阿羅漢有時候過河,他可以令河神斷流:「把這個水斷了,我過去!」河神因為尊敬阿羅漢,就給他斷流了。他怎麼說呢?他說:「小婢(他不稱河神)!斷流!」河神因為為恭敬他,斷了水讓他過河,回來就向佛告狀說:「你這個弟子太驕傲了!」阿羅漢就向河神懺悔說:「小婢!你莫瞋啊!」(大家都笑了。)佛就是講這個習氣,這種無量劫來的習氣不容易斷。「尚惡息在」,我雖然是把他度了,舍邪歸正了,但是他的惡習還在。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這些話是釋迦牟尼佛勉勵地藏王菩薩的,說你可能遇到這麼一件事,但是「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我們就說四攝法吧!「愛語」,只說好聽的話,說眾生喜歡的話,不要對眾生瞪眼睛吹鬍子,只說粗惡語,這是不行的。佛是圓語的,他必須說人家愛聽的。還有,必須做與人家有利益的事情,不要讓一切人給你淨做有利益的事情,你應當做一切有利於眾生的事情,這叫「利行」,利於一切眾生的行門,這是方便法。還要「布施」,施給眾生,有財舍財,有法舍法。還要「同事」,你示現跟他共同工作,他要是做什麼事業,你也做什麼事業,這就容易接近了。他是木工,你也是木工,一邊做著木工,談起來就把他度了。這叫做方便法,但是每一種的方便法還包括很多的類別。

要看那個人的善根鋒利不鋒利。利根就是他培的善根很深厚,一聞就懂了,一說他就明白了。為什麼佛在世叫正法呢?他一聞到佛法,馬上就證果。像法時還是有些證果,有些開悟的,但是就差得多,證果就少了;末法時簡直就是鳳毛麟角,很少很少。現在也是有利根的,一聞佛法就能理解,而且還能解說。有的學了很長的時間還是不能明白,甚至一句話跟他反覆說多少次,還是不能理解,所以利根跟鈍根是不同的;利根的人跟他說佛法,他一聞就信,一信就不懷疑,這就是有信心的,這樣的人就叫利根,信了之後他就承擔起來,就接受了,就去做,這叫信受。

信跟受兩者的意義不同,信歸信,而且能夠力行。我們雖然信了,也知道這個方法好,就是不做,不做效果就沒有了,要做才能收到效果。那時候不做了,信完了之後,等到善根發作,你又做了。等到什麼時候?受苦的時候才想起來。我那天作了一個很長的夢,在那兒苦到極點,在下油鍋的時候,就念了「南無佛」,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念,一念什麼境界都沒有了。必須受苦難到了頂點,善根發現了,突然想起來念「南無佛」,爾後在第二次才念「阿彌陀佛」,才生到極樂世界。

我從那個夢上體會給我的啟示,說明信了之後,等到長成了,遇到因緣受苦了才死心;當苦難臨頭了,到了危難的時候才抱佛腳。我們有很多的道友,白天抽出了時間在家拜懺或者念佛,不說功德,就說你這個行門,這樣去做,很多的火難消於無形無相,你還不知道;我們眾生非得見了之後,苦非得受深重的時候,才知道佛說得不錯;要是沒有受到,他是體會不到的。

我沒有住監獄以前,人家跟我講生病,苦得不得了,我根本不相信,那個病或者那點不舒服,一害就過去了。因業我從來沒有害過病,感覺到沒有必要煩惱,也不知道病苦究竟是什麼味道。現在體會到了,「老苦」,耳朵不像以前那麼靈了,牙齒掉了,有些東西硬的咬不動,一咬確實痛,眼睛有時候花,有時候不花,就知道老了,八十歲了,恐怕苦一個跟著一個就來了,這就叫老苦了。等苦來了,不錯的,承認這個才是了。眾生心就是這樣子,要是沒有逼到他身心的時候,他不信,等逼到他身心了,他曉得不信是不行的。

那個時候念佛有好處嗎?有!效果不那麼靈,因為平常沒有做,你不熟練,不熟練要產生效果不可能,要一心用功。無論你作哪一行,新出道的工人,要想跟老工人拿一樣的價錢,根本不可能。你根本不會的,所以這個效果怎麼產生?

念佛、誦經,時候久了,他從修行當中體驗出很多的問題,知道應當怎樣做效果更好一點。如果你剛接觸到經文,就想開悟,剛修行兩天,就想了生死,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不過佛菩薩還是大慈大悲來加持你,使你慢慢成長,使你信心更具足,用起功來更能深入。等入到究竟的時候,感覺你的功又是白用了,好像沒有什麼事了。成佛的時候一看,眾生跟我一樣,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你現在還沒有承擔起來!「地」者心地也,「藏」者含藏也,自己就是地藏菩薩,也不用去拜地藏王菩薩了。可是我看你始終也「地藏」不了,因為當你的苦來時,當下你也不能夠自在。

法從淺入深,一步一步的進行,才挖一瓢就想挖出一口井,就想冒出井水,沒有這種事情。大家從國小到中學到大學,完了還得當研究生,修碩士、博士,才有那麼多的知識。哪有剛入國小就想跟博士畫等號,可能嗎?

所以我們對佛教所有的教義,必須身體力行之後,自己才有一些體驗。雖然是佛說的種種法,但是在用的時候往往有出入。因為我們個人的根基、業障的深淺都不一樣,張三這個法則靈,但在李四則絕對不靈,因為從來沒有溫習過。所以必須有誠懇的心,得勤修,對於不是利根的人,佛菩薩就痲煩了,必須得勤勸他,使他別退心。

像我們一個星期講一回,現在又增加一回,變成兩回,這就是勤勸的意思。聽久了,自然就要去做;做久了,自然就開智慧了。越開智慧,你越願意做,惑業越消除,無論什麼事業,越順你越高興,你就感覺到佛菩薩加持我了、師父加持我了。如果是經常碰到困難,什麼事都碰到彆扭,信心漸漸就退了。所以必須得勤勸,必須得相信因果啊!

還有「暗鈍」的,就是很愚癡,怎麼度化他,他也不屑。你要想他真正不退失了,再換一生還不退失,分段身不管經過好多生,他只有向上增長,不再往下退了,這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候,佛菩薩度一個眾生,跟著他好多劫,那很不容易。我們自己懂得這種道理了,自己要自己加強。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這是根本不信。雖然化了千百億身,經過好多劫的度化,還是有根本不生信仰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業重無緣。佛教讚嘆佛的時候,不是像人家讚嘆說:「萬能的主啊!」佛不是萬能的。無緣的時候度不了,你的業果成熟了,他不能代替你。儘管普賢菩薩發願代眾生苦,但是願是願,眾生的業果,誰的就是誰的,業果不失。只有加強心裏面的光明,你自己把你的業果轉了,那行!無緣的度不了。佛不能代你的業,這一點一定要相信,佛也是要你自己去作。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他自己,像這麼多的眾生各個不同,一個人的一生,該相同吧?還是不同!生命的前期、後期、中期都不同!我說這個不是看別人的一生,也不是學來的,這是我自己身體力行學來的。我現在出家六十年了,我最初的那十年不同,最近的又不同,中間的也不同,其中的反反覆覆、起起落落不知有多少,我剛才說的那些思想我都有過。我也懷疑過,究竟佛教是不是能解決我們的問題?佛所說的這個方法,我在具體的事物上是不是能夠得到?諸如此類這些事,我都經驗過。

由此差別的不同,佛就現了很多的差別身來度脫。上面是總說,以下就別舉了。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

平等度脫,沒有分別心。像我們就不同,我們就有分別心,先從六親眷屬度起。可是外面的人都信了,你的六親眷屬就是不信,甚至兄弟姐妹就是不信,你運用很多的事例說明,他還是不信。因為他們跟你接觸久了,要度脫他,是要花很多的力量。

也有度男人現女人身的,也有度女人現男人身的,這要看具體的情況。所有現的身必須跟所度的那一個社會、那一層人有緣,以什麼身得度者就現什麼身,這是變化的、不一定的。就是遇到什麼因緣就現什麼身,或現天龍,或現神鬼,或現樹林,而「川」就是大水,「原」就是平原,或者河流、池塘、泉水,或者現井,這些對人是有利的,它是變現的,這類事情很多!

大家要是住過山林就可以體會得到,那些老修行看這個地方很好,他就在那裡住著。到時候要吃水了,方圓之內山上山下沒有水,需要下山去,把水背上來。十幾里路,一個下山,一個上山,這一天不要修行,背水就好了。不管怎麼樣,求佛菩薩加持吧!頭一天沒有,第二天把石頭掀開,它就有水了。你說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佛陀所示現的境界很多。

像有一個老修行,他住在藏王山,支的棚子倒了,他乾脆不支,就找一個樹底下坐下。在樹底下坐著,鳥兒一天在那個樹上鬧,弄得他心裡也不靜,他就在那裡磕頭,說:「佛菩薩給我個地方,什麼地方都好,讓我能夠修行。」磕完頭一找,才走沒多遠就找到一個洞,他就在洞裡修行成了。

以前沒有這種事情,後來現了,這就叫加持力。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仍然還有神仙,也還有得道者,他們都哪兒去了?我見不著,等你把山打開就見到了。這個不是笑話,現在他們進去了,山封了,他要是拿手一掰,山就開了。不過我們沒有這種神通,我們掰不開。我們要是掰得開的話,到雞足山把迦葉尊者找出來,讓迦葉尊者跟我們說法。雞足山離得太遠,近處的有五台山的金剛窟,文殊菩薩常坐在金剛窟說法,虛雲老和尚見過,我們都見不到。我們到金剛窟,就是一座山,一個石頭,有這麼一個門,其它的沒有,這個門不是開開的,要在這兒求,求了靈了就開了門進去。類似這樣子,每部經典裡頭都有,你沒有這個因緣是不行的。

「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佛在《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什麼身都現。釋迦牟尼佛的佛身入滅了,所現的男子身、女人身乃至這上面所說的都有、都在。你就好好修行吧!你求的因成熟了,緣就來了。緣起不是固定的,這個緣滅了,那個緣又來了;像海里的水泡,這個滅了,那個起了;好比我們這個分段身亡了,那個分段身又來了,是相續不斷的,無窮無盡的。佛菩薩度眾生也如是!無窮無盡的!緣成熟了,你求得相應了,佛就在你面前。

佛佛都如是。前面講,婆羅門女她求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還是現前了,告訴她了。佛不能跟著她,念佛號就行了。她是作夢,還是醒著,到了海邊?大家想一想,是作夢還是醒著?她怎麼去呢?怎麼能到那海邊去呢?無毒鬼王告訴她,一個是威神力,一個是業力,除了這兩種,她到不了。婆羅門女不是業力,她現在沒有威神力,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故,所以佛教念名號的原因就在這兒。我之前跟大家說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這樣想這個問題?就知道釋迦牟尼佛也如是了,不是「佛身獨現其前」!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這段經文含著很深的意思。佛跟地藏王菩薩說:「我為什麼要跟你說這些呢?我要你知道,我經過累劫的布施。」而且不是像我們給幾個錢,而是頭目手足、王位、妻子,什麼都給啊!竭盡施,投身飼虎,割肉餵鷹,這些事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來做得多了。這個娑婆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個微塵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捨生的地點,他舍了好多身。所以說累劫的勤苦,做什麼呢?「度脫如是等」,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剛強的眾生,而且是難化剛強的罪苦眾生。

「其有未調伏者。」

上面等於是佛向地藏王菩薩敘述,真正的涵義就在這一段。說什麼呢?還是沒有得度的,囑付他去度。前面不是說「十有一二」,你要把他們度了,這就是佛的遺囑。

「調伏」的涵義很多,調伏你剛強的性格,要柔和圓融。不是講調伏,要調伏到相應。你要坐禪,調身調心調息,調到相應處了,就叫「瑜伽」,要相應,必須經過調伏。包括你拜懺、禮佛、誦經,都必須經過調伏的階段。

例如,你念經的時候盡打妄想,不念經沒有事,一打開經本,一坐在那裡頭,有兩種情形,一個是點頭打瞌睡,一個就是不曉得念那兒去了。面對這種情形,你自己要罰你自己,怎麼罰啊?從頭念起!看你第二遍還注意不注意,不注意,你再從頭念起,這樣就注意了。一個字一個字的念,不是那麼容易的。說我一個字一個字就念,你念吧!讀誦大乘經典,就是修行的法門。你念念能開智慧,念念能入定。我們念的經,一般說來能入定嗎?能入定!念得你自己就變成像鏡子似的,照著這個經文,一照過去,相當快,時間非常短暫。但是這個情形不多,怎麼不多呢?很少人誦經可以誦到定中誦的境界。

大家知道《華嚴經》好讀嗎?有的修行人他不到一個鐘頭就誦完一部《華嚴經》,這叫入定。這種功夫層次很多,有很多不同。一樣的誦經,你也是拿那本誦,我也是拿那本誦,有的出聲,有的不出聲,有的金剛誦。所謂金剛誦是自己聽到,外人聽不到,綿密不斷。同樣拿著本子誦,同樣也在修行,人家修觀的觀得相應了,你就觀不到,你一觀就睡著了。他隨著文字觀的時候,眼觀鼻,鼻觀心,還要不失掉那個字,你能做得到嗎?

所以要調伏,調伏就是功夫,不斷禮佛、拜懺、誦經,都含著調伏的意思。說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很不容易,大家試一試,讓你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你就達到一心不亂了。你能不能每一念都從心起?能不能念念都歸心?你說念佛容易?要達到這種境界,不容易!這就要功夫,就要修行。要是真正的修行,哪一個法門都好,在修行的過程,一種是你自己在修行過程當中,你自己去體會,自己在那兒調。就像彈琴似的,音調不好,你自己得調,把弦調得不緊也不松,才能彈出美妙的音聲來;你如果緊了,繃!一彈斷了;鬆了,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

別人念也是念,你那樣念也是念,但是這裡頭的情況完全不同。跟大眾念,敲著木魚念,那就不同了,你只要隨喜,你只能說種善根,要想修行,不是大家這麼一塊兒和著修行的。喲!末法了,大家念一念,種種善根而已;要修行,那樣念是不行的,絕對不行。還有些人,跟著大眾念的時候,他不曉得念到哪裡去了,他聽著人家念,他也跟不上,因為他平常沒有隨誦。所以說調伏很不容易。

「隨業報應。」

我剛才講了很多,講到你的業感,我們要求什麼,要取個報答。「應」就是你感應,你求就還報,得看你業做得怎麼樣,就是我剛才講的修行的過程,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你的業做到什麼程度,那麼你的報應就達到什麼程度。為什麼你不靈?你沒有做好。就像王羲之的兒子學王羲之寫字,學了十幾年都不行,其中有一個字掉了一點,他爸爸王羲之查那個卷子時把它點上了,老和尚比他爺倆都高了,「可憐十年寒窗苦,只有一點像羲之」,結果一問,那一點是王羲之自己點的。學了十年,連一點都不像,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但出家的事業如是,在家的事業也如是,你要想讓事業達到巓峰,一定要用心。那個心就是你的智慧,要算計得恰恰合適,三個加五個絕對是八個。那麼用你的方法,四個加四個還是八個,兩個加六個還是八個。方法是不同,但是八個是目的。就是說,我們修行要能達到一個目的,但是在過程當中,你有你的方便,你有你的調伏方法,他有他調伏的方法,報應是相等的。為什麼有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多了,認定這當中的一法門,我們這麼修行,一人一樣,只要能達到那個目的而已。

「若墮惡趣,受大苦時。」

就是墮了三惡道,或者到地獄,或做餓鬼、做畜生,都叫惡趣;三善道不叫惡趣。受到最大苦難的時候,假使有未調伏的眾生,隨他業感的報應,墮到惡道就受大苦了。

「汝當憶念。」

那個時候,「汝」就是囑託地藏王菩薩,你應當憶念,記得、回憶。

「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

「殷勤」就是誠誠懇懇的,一遍又一遍的囑託。這部《地藏經》前前後後,釋迦牟尼佛囑託地藏王菩薩,到最後十三品〈囑累人天品〉還是一再的囑託。

「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令我所教化的這個娑婆世界,當我涅槃了,彌勒菩薩還沒有降生,在中間無佛的時期,地藏菩薩要負起責任,讓他們都解脫。

「永離諸苦」,不論三苦、八苦,一點苦都不讓他受到。「遇佛授記」,或者是遇見彌勒佛,或者是以後的佛,讓這些受苦難的眾生,未來都能夠遇到佛,都能夠成佛。「授記」就是記他將來在什麼時候成佛。

一般說起來,經論上說,凡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弟子,在彌勒佛出世之後的龍華三會,不叫菩提樹了,彌勒佛是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在三會上把釋迦牟尼佛遺留下來的弟子都度了。於是有些人就等著了,認為不要緊,我散散漫漫、懈懈怠怠的,等彌勒佛出世的時候我還是得度,反正有我一份。這樣的想法是絕對錯誤的。你要是一下地獄,下到那麼長的時間,彌勒佛過去了;或者你要是入定,你定中也過去了,那時間很長啊!所以不能等的,不能夠有這種不合理的妄想。你要好好的修行,不要等待;你要是能修行,在修行的時候彌勒菩薩來了,你也成了,等待是不行的。

好多經論是這樣說的,何況是《地藏經》,念了地藏王菩薩聖號了,地藏王保證你不墮三塗、不墮惡趣。但是你來人間,來天上,你還是要造業的,成佛也沒有保證,也就是沒有授記你成佛,你要爭取授記成佛才好。不要隨語言文字去取分別,那樣你很容易犯錯誤。這個錯誤可不像在人間犯點錯誤受點懲罰,這個錯誤一犯就錯好多劫,不能成佛!要時時觀心,時時不放逸,時時覺察,這樣子成佛就有份了。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前面是阿儈祇劫那麼多,不可思不可議的,那麼多的地藏菩薩現在是一個地藏王菩薩。「爾時」,就在佛囑託地藏王菩薩的時候,這些地藏王菩薩共復一形。就是地藏王菩薩把所有化身的、示現的、變化的都合而為一了,這種神力一變一收,是不可思議的,這裡頭哪位是地藏王菩薩也不知道了,不過現在沒有收,就在這裡利益眾生,我們自己都做如是想。

佛一囑託他,地藏王菩薩就「涕淚哀戀」,不過可不是像我們哭,「涕淚哀戀」是情,地藏王菩薩不是這樣子。我們從字面上,「涕淚哀戀」是可憐眾生苦的意思,眾生是難調難伏。因為佛囑託他,悲憫這一些眾生,這是大悲的表現,不是愛見大悲,是稱性而起的,因為一切眾生跟地藏王菩薩一體,人人都是地藏,人人都是釋迦,就是同體大悲。

佛說了之後,他就表白他的志願。「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這個

「佛」不一定是釋迦牟尼佛,也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佛佛道同,都一樣的。我也是受到佛陀教化的,所以我現在有不可思議的神力。地藏王菩薩承認自己有不可思議的神力,有大智慧。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

這跟前面說的分身地藏王菩薩是一樣的。現在我共復一形了,但是我的分身還是可以到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去,每一世界一身要化百千萬億眾生;或者,我這個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又有我化的百千萬億身,有這兩種說法。地藏王菩薩的化身重重無盡,每一身要度百千萬億人。

「令歸敬三寶。」

令這些眾生都能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儈。

「永離生死。」

不說成佛,成阿羅漢果也可以,永離生死了,不到墮到六道了,不受輪轉了。

「至涅槃樂。」

最終達到佛果,究竟涅槃。

十方世界,往開闊想是無窮無盡的,收攝想是一微塵里都可以,可開可闔。我們講《華嚴經》,說「一微塵里轉大法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我們這一個汗毛尖上,就是一個佛所教化的國度,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種義理很深了。所以數字不論有多少,跟「一」相比,不論好多,要是沒有

「一」,什麼數字都沒有了。所以〈普賢行願品〉就是一到十,一者數之始,十者數之終,到十就沒有了,重新開始還是一至十,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轉,還是得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增加上去。沒有一的相對法,一切不存在。

我們本具的那個佛性,含攝一切諸佛、一切眾生,十法界就在我們自己的性體當中。所以說心地藏性,地藏王菩薩就是十方一切諸佛,也是十方一切眾生,都可以說的。但是這是理,事上,絕對不行;理是通的,事上,你不是我、我不是你。在理上,你也是我,我也是你,無相對法。我們在《占察善惡業報經》的下半卷講過一次了,這種道理我們說到這兒,大家明白這種涵義就行了。因為現在我們沒有證得,連相似懂也還沒有清楚,只是打開經本,聽佛這麼說,我們跟著這麼樣想,但是自己承認不承認這個問題呢?還是問題!

我能夠以一身度百千萬億眾生,那麼百千萬億的身要度多少眾生呢?乃至於百千萬億僅僅是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的一個,這麼樣的往上去,反覆回來這麼一計算,所度的眾生就多了。過去如是,現在如是,未來還是如是,那麼地獄應該早該空了!地獄不空,永遠都不會空的。這些數字,它是包含不盡的。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他在佛法裡頭有這麼一點點的小善根,乃至看見三寶了。相反的,不恭敬,遇見三寶就謗毀,謗毀完了下地獄沒有問題,這是必然的;但是因為他有遇見三寶的因緣,到最後他還是要成佛的。哪管站在相反的立場上,只要接觸到了,也是種善根。所以《法華經》上說「單合掌小低頭,皆共成佛道」,他就算不合掌、不低頭,只要到廟裡頭旅遊逛一圈,他也要成佛的,但是時間可就長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