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無量壽經》的總綱領


時間:2010/8/25 作者:心源

「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一句經文,在本經序分裡面開頭第一句;開頭的第一句,也就是全經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決定不能夠輕易的看過。我們學佛能不能得受用,正如本經所說,「惠以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在我們一生修學弘法當中,成功、失敗的關鍵也在這一句,由此可知,這一句的重要性。前面所說的十六位菩薩,他是表法的,每一位菩薩表甚深的密義。密就是隱密、不明顯,必須有相當智慧、相當覺悟的人,才能夠看出來、才能體會得到,一般人不太容易覺察的。但是入經文就顯說了,明顯的為你說出,這第一句是顯說裡面,全經的總綱領。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所敘說的就是普賢大士之德。

清涼,這是唐朝時候,完成《華嚴經》的翻譯,又完成《華嚴經》的註解之後,他老人家特別將《華嚴經》最後一卷,提出來單獨流通;這一卷叫別行流通本,就是現在諸位常常見到的《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卷經是《四十華嚴》,也就是入法界品裡面最後的一卷,是《華嚴經》的總結,也是《華嚴經》的總綱領、總歸宿。經文的內容,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綜合全經歸納為十個綱領,這十個綱領普賢菩薩所修的。

也許有一些同修聽到是普賢菩薩所修的,大概與我們就不相干了,我們不是普賢菩薩。這樣學佛,那就很難成就。我們必須要能夠認知,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切菩薩都是自己,所說的一切諸佛如來也是自己;諸佛如來的德號是我們自己的性德,一切諸菩薩的名號是我們自己的修德,性修不二。這是佛法與世出世間一切法不相同的處所,我們能夠明白、肯定,在佛法當中才能夠快速、穩當得真實利益,那就一點都不假的。普賢菩薩是誰?要知道就是自己本人。我們能夠遵照經典上所說的認真奉行,從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種種行為,一一要與經典來比照、來對照一下;如果我們所作所為,跟經上所講的一樣,這就相應了;如果與所說的不一樣,我們一定要以經典為標準,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依照本經來修行,給諸位說,就是依照阿彌陀佛的標準、依照普賢菩薩的標準。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普賢菩薩可以說是菩薩中之王。我們有許多懺儀裡面都念,「南無普賢王菩薩」,菩薩當中之王。菩薩裡面沒有比普賢更殊勝的,諸佛之中沒有比阿彌陀佛更殊勝的。這一部經,佛中之王,菩薩中之王,統統具足。我們遇到這部經,佛在經上說「如貧得寶」,確確實實有這種心態,真是如貧得寶,你說這種喜悅無法形容。得到了,一定要理解,要解得很透徹,然後要依教奉行。我們要做得很徹底,從哪裡做起?從禮敬做起。

大乘無量壽經(第六集)1998/4/19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檔名:02-34-006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