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大意(第六集)1988/1台灣華藏講堂檔名:04-04-06
請掀開經本,一四一六頁第二行,我們將經文念幾句: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皆供養。】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以下是結顯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所得的果報。菩薩給我們說,如果有人『誦此願者』,就是指前面十種大願,從「禮敬諸佛」到「普皆回向」。在經典裡面,不僅是經典,在我們中國古人的文字裡面,講求含蓄,文字簡單,義理豐富。特別愈是好的文字,含蓄的意思就愈深,我們如果是專看表面就會錯解了。譬如此地講「誦此願者」,只說了一個誦字,我們看了這個,「我們每天念一遍,福報就很大了」,沒有那個道理。
誦裡面含的文章可就多了,你誦,必定是有歡喜心,必定能夠理解。如果你要是不理解,念了幾遍就沒味道,念不下去了。必定是能夠理解,而且能夠相信;換句話說,清涼大師所講的信解行,都在這一個字裡面。果報就是證,信解行證統統在裡面,這才是誦。如果誦而不解,解而不行,都不叫誦。正如同經論裡頭常講三慧,往往只講一個,只講聞,聽聞,聞底下一定有思、有修。三個字隨便說一個字,那兩個字都包括在其中,你要這樣看就不會把經義錯解了。
所以我們要讀誦,要依教奉行,福報就像經裡面所說的。這是講這個果報講了好多個層次,剛才念的這段是增上的果報。所以一開頭就『行於世間』,可見得誦了之後,一定要把它做到。在我們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依這十個綱目做為標準。做為我們人生一生當中的守則,要遵守的原則,依照這個去做,「行於世間」。『無有障礙』,真能把它做到,可以說是大聖大賢,在這世間無論是居家、處世,可以說你會得到許多的幫助。不但一切人願意幫助你,善人、鬼神、天龍都會保佑你,所以你沒有障礙。下面兩句是比喻,『如空中月,出於雲翳』,這就是無障礙。『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佛菩薩護念,佛菩薩稱讚,為什麼?這是個真實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將來必定成佛,哪有不讚嘆的道理!『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我們再看底下這段。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這段講的是「等流」的果報,流是同一類的意思,等是差不多和他相等。跟誰相等?跟普賢菩薩相等。統統都講的博地凡夫,能夠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行,果報非常的殊勝。『善得人身』,佛在大小乘經上都常說,人身一失掉之後,再得人身很難、很不容易。我們這一生當中,能把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換句話說,可以打個八十分,來生人身可以保得住,可以靠得住。如果說打個六十分,及格了,人身未必能靠得住,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的人,有幾個人真的能把五戒十善修好了?如果沒有修,這一生是人,來一生就得不到人身。
所以佛在經上有比喻,說失掉人身再得人身的比例,就像指甲上的土。佛是在地上抓一把土,然後撒在地上,手指甲裡頭還有一點。他就用這個比喻說,失人身不能再得人身的,就像落在大地上的土,那一把土掉在大地上多少,指甲上只剩一點點;他說再得人身的人就像指甲里那麼一點點。這個話說得過分不過分?我們想想不過分。你看看現在人他想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你要是好好的把它考核一下,就知道佛講的話不是假話。
一個人一生依照普賢行願去修,他當然得人身,不但得人身,「善得人身」,注意這個「善」字。善得人身是什麼?過去世所修的都沒有忘掉,得人身他能夠繼續努力,不斷的再去修行,再去精進,這才叫善。得了人身,前世事情忘得乾乾淨淨,不能再繼續修,人身雖得,不善。即使好像過去生中修的善因很大很多,這一生做了國王、做了大臣、或者做大富長者,如果這一生沒有聞到佛法,沒能夠繼續修行,還是不善。為什麼?這一世聞不到佛法,來生一定墮落,這是佛門裡講的「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生墮落,所以那不叫善。這是繼續不斷努力去修菩薩行。
此地這個善還有別的意思在裡頭,那是真善。怎麼叫真善?普賢菩薩在這一會,他的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學普賢菩薩修普賢行,普賢行就是指前面這個十大願,這是普賢菩薩行門的綱領,我們也照這個去修,我們修的就是普賢行。普賢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人身;因為我們的煩惱沒斷,見思煩惱沒斷,我們不是聲聞、不是菩薩,我們到西方世界是人身。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它沒有六道,它只有兩道人道、天道,什麼修羅、餓鬼、地獄、畜生,極樂世界沒有,只有兩道。我們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善得人身,娑婆世界的人搖身一變,變成極樂世界的人,這是善!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決定往生。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真的跟經上講的,就沒有差別。為什麼?『圓滿普賢所有功德』。說實在的話,文殊、普賢都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往生的時候,你依照《華嚴經》這個宗旨、綱領來修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我想不只彌陀、觀音、勢至來接引你,必定普賢菩薩也跟阿彌陀佛一道來歡迎你。為什麼?因為你修的是他的法門,你接受是他的教導,他一定跟著阿彌陀佛一道來迎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時候彌陀的神力加持你,觀音勢至加持你,文殊、普賢也加持你,《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功德,一到西方世界你就可以得到。所以『不久當如普賢菩薩』,「不久」應當說是花開見佛,花開見佛你就跟普賢菩薩沒有兩樣了。為什麼?這個時候你證得了圓滿報身,花開的時候是實報莊嚴土。你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跟佛的相貌就一樣,一樣的殊勝莊嚴。
這樁事情如果要照通途法門來修,那個時間就長了。我們就少說一點,不要用《華嚴經》這個數字,用普通小乘人講的,藏教佛得修三個阿僧只劫才能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在此地是一生成就的。要說實在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一生圓滿成就的,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善財童子。他沒有等第二生,他是一生,肉身成佛的,成的是圓教無上正等正覺,是圓教佛。我們在一切經只看到這個例子,他能成就圓教無上正等正覺,他憑什麼?就是憑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在極樂世界圓滿的。這一點我們要明了,要把它認識清楚,我們這部《華嚴經》就沒有白念。
所以古德說,《華嚴》是《彌陀經》的引子,引導我們入《彌陀經》,入《無量壽經》的,這是一點都不錯。所以把《無量壽經》跟《彌陀經》判為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經,一切經裡面,《彌陀經》是第一經,度眾生是第一個法門。我們在一生當中有幸遇到,絕對不是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千萬不要放過,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決定性的成就。再看底下一段。
【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
這是講「異熟果」,所以佛法始終不離因果。你有這樣殊勝的因,如果你要是生在『人天』,那一定是非常殊勝的族類。為什麼?福報太大了。我們要想有好的果報,一定要修好的因,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一個學佛的人要著重在因地。因地在哪裡修?在心地上修。所以起心動念要辨別我這個念頭是善、是惡,不要認為一個很微細的念頭沒有關係,那就錯了。起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因,一個種子,它遇到緣將來必定感果報的。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這是說它作用的果報,有如同菩薩一樣的德用。怎麼破壞惡趣?惡趣就是惡道,我們常講的三惡道。三惡道如何能破壞?因為菩薩修十大願王,他斷貪瞋痴,惡道的因沒有了,當然就沒有惡道的果報。這就是破壞一切惡道,他心地裡邊沒有惡因。『悉能遠離一切惡友』,這個更容易懂,為什麼?因為儒家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菩薩總會跟菩薩在一類,絕對不會跟那些惡人去做朋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有情眾生,確實是一類一類的。『悉能制伏一切外道』,這就是說是他有能力降伏外道。外道這些理論,那些方法,絕對不能迷惑菩薩,菩薩會把外道的理論,把它說服,那些魔術會把它拆穿;這就是有能力降魔,降伏魔道。
【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悉能解脫一切煩惱』,不僅是講斷煩惱,斷煩惱不能用「解脫」這個詞。解脫是什麼?他在一切煩惱裡面得大自在了,這個妙極了。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轉煩惱為菩提」,他能轉變,一切煩惱轉變成無量的智慧。所以,底下用個比喻來說,『如師子王,摧伏群獸』。獅子是獸中之王,所謂是「獅子一吼,百獸腦裂」,獅子叫聲是非常的威猛,一叫野獸腿都發軟,跑都跑不動了。這是形容菩薩的威德,智慧、神通、威德,像師子王一樣;把這些無量無邊的煩惱比喻作野獸,決定能夠降伏的。這才是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田,所以他可以接受『一切眾生供養』,他能夠消化得了,他能夠接受,他真正有這麼大的福德,可以給眾生做福田。
沒有這樣大德,我們接客群生的供養,一定生慚愧心,沒有德!沒有德現在這個身體在,為了活命,不能不接受供養。可是接受這分供養之後,如果自己在這一生不能成就,事情就痲煩了。為什麼?欠了一屁股債,將來都得要去還,沒有不還債的,欠命的要還命,欠債要還錢!這點大家一定要記住。尤其是出家人,你接受人家的供養,你自己這一生要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的話,那你來生的時候,人家供養你多少,你得還多少,多少人供養你,你得要還多少人,這個事情痲煩大了!現在供養的愈多,看起來不錯,這法師福報很大!來生還起來可不得了,你要還得多!
古德講的話不錯,「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個話都是真的,一點都不錯。你要想不還,有一個辦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要還了,就成功了。你說我要在這個世間成就道業,這個很難;往生西方不難,一往生西方,就不要還了。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等於成佛了,那你就是「堪受一切眾生供養」,你能消化得了。你要生不到西方去,總是一身的債務,以後很難過。
眾生他來供養,又不能不接受,你要不接受,這不如法,不給眾生種福田;接受了,又消化不了,這都是大問題,我們自己得要想清楚。因此接受之後,立刻輾轉布施。像我們現在,人家來供養我,我把錢都拿去印經。將來他要問我要債的話,所有得到經書的人他們都要替我還。為什麼?你們分享了!這個債不在我一個人身上,你們大家統統要還,我就輕鬆了。如果這個錢我一個人拿去享受,那就不得了,將來可有得還的。所以,多想想就聰明了,讓大家去分擔。自己當然還是要努力,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修行真正有成就,能夠轉煩惱為菩提。能轉煩惱為菩提,當然就能轉生死為涅盤,這是一定道理,這都不是普通菩薩,都是大菩薩的境界。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這段實在就是說我們平常講的兩句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個要覺悟。這是講修行人,既然是講人,必定有壽命,這個不必忌諱,有生必有死。他臨終時候最後這一剎那,他斷氣走了,這個時候『一切諸根悉皆散壞』,諸根是什麼?是身體,眼耳鼻舌身統統壞了;眼不能見,耳也不能聽,鼻也不能呼吸,意也不能知,樣樣都壞了,沒有一樣能起作用了。身都壞掉了,身外之物更不必說,你『一切親屬』不再是你的親屬了,你跟他永遠告別,這是覺悟。以後是各奔前程,各人造各人業,各人受各人的報,再想碰頭聚集在一塊,不是容易的事情,這個要覺悟。
『一切威勢』,你生前或者做大官,或者是很有地位、有財富,這時候你沒有一樣能帶走,全都完了,都『退失』了。如果說做國王,你還有『輔相』,還有宰相,還有『大臣』,這也永遠告別了,一個也帶不走。你居住的宮殿城池內外,『象馬』在從前是交通工具,因為車都是用象拉的,馬拉的車,古時候象跟馬都是交通工具。這些東西沒有一樣能帶走。『珍寶伏藏』,伏藏是你所收藏的那些珍寶,不輕易給人看的。你所珍藏的這些寶物,也沒有一樣你能夠帶得去,『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這是說一切人的死相,我們要覺悟,古人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我們要覺悟,身心世界沒有一樣能帶得走,你真正覺悟,你就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你看得淡,不再執著,不再計較,也不要爭執,也不必去收藏。何必找這個痲煩?收藏了又帶不去。就像金銀寶貝,不必要,那是災禍!你縱然有那些東西,一天到晚提心弔膽,何必?沒有了就心開意解,無憂、無慮、無牽無掛,不要給自己添痲煩。聰明的人有錢就布施掉,乾淨!晚上睡覺也好睡,沒有什麼提心弔膽的。所以,不要積蓄,不要收藏,這才是個聰明人。
有錢財布施掉,是把你的福報存在眾生的身上,永遠丟不掉,比存在銀行里靠得住多了。銀行還有倒閉的,現在美國銀行就倒閉了好多,這不可靠;還是存在大眾的福田裡面靠得住,《了凡四訓》裡面對這個道理髮明得非常清楚。明白了唯有業隨身,我們造作業就要特別的注意,我們不要造惡業,我們造善業;更聰明一點,善惡業都不造,我們修淨業,這是最高明的。十大願王是淨業,怎麼曉得是淨業?因為他最後普皆回向,把所有造的業統統變成淨業。他要不回向,造的業不淨,那是善業,不叫淨業。一回向,善業就變成淨業,所以回向有不思議的功德。底下這一段就是接引往生淨土,是這部《華嚴經》宗旨之所在。
【唯此願王不相舍離。】
他什麼都帶不走,但是他生前修十大願王,十大願王起了作用,這是他能夠帶得走的。
【於一切時引導其前。】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引導在前面。
【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阿彌陀佛那裡去了。過去我曾經遇到一些老法師,我們前輩的法師,有學《華嚴》的。學《華嚴》他修什麼?他修法界觀,他有沒有觀成就很難說了。其實我讀了《華嚴經》,我覺得如其修法界觀,不如老實念佛。為什麼?它後面歸到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把《華嚴》念透了,沒有一個不念佛的。民國初年,在《華嚴》上真正下功夫的有不少人,楊仁山老居士就是提倡《華嚴經》,一生致力於《華嚴》。但是他的行門是念佛,他提倡的是「教宗華嚴,行在彌陀」,他念阿彌陀佛。與《華嚴經》相不相應?我們一看到這裡,完全相應,一生專攻《華嚴》,專念阿彌陀佛,這是對《華嚴經》真正認識。在法師當中也有幾位,像民國初年的應慈法師,也是專門研究《華嚴》,專門講《華嚴經》。他們統統都是修念佛法門,都是求生淨土,這都是我們的榜樣。
極樂世界對我們來講,可以說是相當的熟悉,我們講席裡面,是不斷的在這地方研究淨土三經。我們這一會今天圓滿,我看後面偈頌是時間不夠,長行文可以講完。長行文就是個段落,後頭偈頌是屬於重頌,重複前面的,不講沒有關係。農曆年過了之後,將來我們這裡講經,是專門以淨土五經為主,這部經最後這一卷就第四十卷,是淨土五經之一。淨土本來只有三經,歷代的袓師大德看看這部分也是專門講淨土的,他就把它收起來收歸在一起,就成為淨土四經,四經就是有《普賢行願品》這一卷。到後來又看到《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是專講念佛的,又把這章收在一起,就變成五經。所以淨土五經,就是三經加上《華嚴經》最後一卷「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又加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合起來稱淨土五經。
我們這邊同修也在邀我講淨土五經,非常之好。我們專修淨土,專講五經,周而復始,一遍講完了,從頭再來起。這樣我想三、五年之中,我們對於淨土法門,一定有很好的基礎,總希望我們這一生能夠不空過。再看底下經文。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
你看看這部經非常明了了,一到那個地方,不但見到阿彌陀佛,文殊、普賢都看到了。剛才我說了,文殊、普賢都會來,跟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去的,你儘管放心。極樂世界在哪裡?虛空這麼大到哪裡去找?用不著你來找,他來帶你去。這個方便,不需要認識路,也不需要辨別方向,到時候佛菩薩來接引我們。我們這一看,大乘經裡面所講的這些菩薩,給諸位說,統統都在西方極樂世界。
彌勒菩薩他住在兜率內院,這是當來下生的彌勒佛。現在他沒成佛,現在是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什麼時候來?經上說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個年怎麼算法?實際上你們自己也可以算得出來,兜率天他的壽命,你一算就曉得。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他的壽命五百歲。往上去加一倍,往上是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一千歲,壽命也加一倍。再往上去是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壽命是兩千歲。再往上去,就是彌勒菩薩住的地方,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壽命四千歲,你這樣一算就出來了。一天等於我們四百年,一年也算三百六十天,四千年,你一算就知道了。他那個地方壽命一到,他兜率天入滅了,到人間來降生,示現成佛。所以這一換算算成我們這個世間的年代,就是五十六億多年,這個年數是這麼樣算出來的。
彌勒菩薩也在西方極樂世界,天天都去。他去幹什麼?向阿彌陀佛請教,聽阿彌陀佛講經,也為那些剛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說法。他是唯識專家,我們要學唯識,到哪裡學?到極樂世界去學,跟彌勒菩薩去學,這是走近路。所以現在還有些出家的,說起來都比我的資格老,所以我也不好勸他。他們給我講,他們修彌勒淨土,將來是到兜率天彌勒內院去見彌勒菩薩。好是很好,不容易,很難!彌勒菩薩門檻很高,恐怕不容易進去,要進他的門要修唯心識定,依照他的方法修「五重唯識觀」,你要修成了就能相應了。所以在中國歷代修這個法門的人很多,真正往生的很少,太少了,那就是條件很高。
他聰明,有投機取巧的方法,你條件那麼高,我還是一樣可以親近你。走什麼路?走極樂世界的路子。到了極樂世界,見到彌勒菩薩,「我想到你的內院去觀光觀光,好不好?」彌勒菩薩一定很歡迎,「走,跟我一道去」,就帶你去了,這是走近路,不必修唯心識定就去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想想應該是可以的,沒有問題的。彌勒菩薩天天到極樂世界去上課,去聽阿彌陀佛講經,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天天見面。這是見彌勒菩薩,到彌勒內院一條很近的路。因為你就是到了彌勒內院,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彌勒菩薩恐怕不會帶你去。你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彌勒菩薩另眼相看,把你當同學看待。為什麼?他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你去了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你見到他稱學長。我們要往生到彌勒內院,要喊他做老師,這不一樣,這關係不相同。算算這個帳,還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划得來。
【此諸等菩薩。】
『等』是等其餘的,經論上所講的諸大菩薩,十方諸佛世界的這些大菩薩,都是經常到西方世界去的。怎麼曉得?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也常到他方諸佛國土去,去聞法、去教化眾生,這在《彌陀經》、《無量壽經》裡頭都說得很詳細。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學多久才有這能力?才可以離開極樂世界,去游化其他諸佛國土?四十八願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就有這個資格,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
還有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你到他方世界去親近諸佛菩薩,去教化眾生,你也是不退轉,這個便宜占大了!如果不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去打一轉,鍍個金,你在其他十方世界修菩薩行會退轉的。經上講得很清楚,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過的菩薩,供養四百億佛,你想想看,他修行多久了;曾經供養過四百億佛,還是有隔陰之迷,還是有退轉,這不能比!從西方極樂世界去轉一圈出來的,彌陀神力加持你。你到十方世界去行菩薩道,親近諸佛,度化眾生,你沒有隔陰之迷,你不會退轉。這大大的不相同!
所以一個聰明智慧的人,他怎麼會不選擇極樂世界?你看李老師《無量壽經》註解裡頭,他眉批上注到,「不求帶業往生,非愚即狂」,不是愚人,就是自大狂妄。如果是個正常的人,他知道這個事情,沒有不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們再繼續往下面看。
【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
這個『色相端嚴』到『所共圍繞』,都是讚嘆極樂世界的主伴莊嚴;阿彌陀佛是教主,諸大菩薩是佛的伴侶,主伴的莊嚴。他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在七寶池中,蓮花化生,花開見佛,『蒙佛授記』。花要不開見不到佛的,這個地方「蒙佛授記」,花當然開了,這是上品上生。諸位要曉得,上品上生,花開見佛,見佛佛就給他授記。所以,修上品上生的人要修十大願王。所以淨土法門這樣的殊勝,絕對不是簡單的。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給我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一想很有道理。他說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是哪些人去的?就是我們這些凡夫去的。我們帶業往生,照理一般說,總是凡聖同居土,我們哪有資格到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其實人人都有資格,人人都有分。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出在我們這一生遇到緣不相同,所以才有三輩九品,品位的差別。這個事我們想想,確實有道理,如果你遇到緣殊勝,你這一生穩取實報土,上品上生。如果你遇到緣不勝,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要下一點,都在於緣上;換句話說,因沒有問題,就在緣上。
因有兩個,一個是我們本身具足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從理上說的,哪個不具足?各個具足,所以因上沒問題,這是從自己本身上說的。另外一個因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是平等的。沒有說是十方世界菩薩到我這來就上品上生,羅漢到我這來就中品生,你們凡夫帶業的來統統一律下品生。四十八願裡頭找不到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阿彌陀佛他的願力接引眾生是平等的。可見得我們去了有些不平等,問題都出在我們本身上。出在哪個時候?出在我們現在這個時候。可見得緣,勝緣具足是有必要的。
什麼樣的因緣,才是最勝的因緣?必須對淨土法門徹底了解,破盡一切疑關,真正生起信心,這個緣就是最殊勝的緣。真正發心求生極樂,厭離娑婆,在願上這是上乘的願。再像善導大師教給我們的,專禮、專念、專想,這是在行上的上乘功夫。你要具足信願行三個都是上等的,那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是上品上生。《華嚴經》上十大願王,就是上品上生的條件,你依照這個來修行,可以說是你的信願行都是屬於上乘的。這是我們能夠信得過的,諸位千萬不要疏忽了。
同時我要勉勵同修們,無論是在家、出家,如果有緣,有這個緣分、有這個福報、有這個能力,應當要建專修淨土的道場,那你的功德就無量。道場要多大?不必要太大。如果說是十個人、二十個人在一塊共修的話,我們現在講堂這麼大的場所就足夠了,不要太大。不要搞法會、不要搞熱鬧,那個沒用處。你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指導的道場,他們總共修行人只有十一、十二個人,各個成就,這樣才行!不要搞得好多人在一塊,都變成法會,沒有意義。
念佛的方法,用《西方確指》的方法很好,用行策法師的方法也非常好。行策法師那個方法是我最近才找到的,我們也影印了很多,分送很多同修們。人的確不要多,十二個人是相當的理想,在一塊修行。經典要讀誦,要著重《觀經》裡面所講的「三種淨業」,三條一共十一句。這個十一句要句句做到,這就是正法道場,你所具的是勝緣,殊勝的因緣,你往生的品位一定高。所以三福要認真去做,把它做到。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條,五乘佛法裡頭的人天乘。第二條是小乘,就是聲聞、緣覺,「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是純大乘法、菩薩法,「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可見得經要天天念,你念經就是讀誦大乘。我們修淨土,念什麼經?念《彌陀經》,你看覺明妙行菩薩所講的,一支香念一卷《彌陀經》,三遍往生咒,一千聲佛號,這算一堂課,每堂課都如是。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日夜二十四小時,可以做十二堂課。你一天就念十二部《彌陀經》,一萬二千聲佛號,這是他訂的標準。他說不要多,不要少,就依照這個標準去做。
行策法師訂的,意義大概也是如此。他的念佛也是以一千聲為標準,繞念一千聲,坐在那個地方默念兩千聲。他是分三班,十二個人,四個人分一班,一班繞念,兩班止靜,坐在那個地方。坐著止靜的時候,聽,心裡頭默念。因為你要是念太久了,人累,四個人一班,他出聲念念一千聲,他坐下來,第二班再接著去繞念。反正出聲的人都是繞念的人出聲,止靜的人不出聲。不出聲是什麼?聽,心裡專心聽佛號。如果昏沈的話就默念,叫金剛持,口唇動,不出聲音,這種念法不會疲倦。
所以我們想很有道理,我現在在美國達拉斯佛堂里提倡的就是用這個方法。我原來搞這個方法,我很得意,以為是我自己發明的。結果看看人家這個書裡頭,三百多年前已經這樣做法了。可見得我們怎麼想都超越不了古人,還是在古人畫的圈圈之內。不過所不同的,他人多,有十二個人可以分三班,我那裡沒有那麼多人。我用的方法是用錄音帶,錄音帶就自動迴轉的,我們一面是半個小時。所以我們不像計數一千聲佛號,我們是繞佛半個小時,因為錄音帶迴轉了,我們曉得半個小時到了,它迴轉我們就知道了。止靜坐念半個小時,拜佛半個小時,拜佛恭恭敬敬的拜,耳朵聽,耳朵聽佛號,我是用這個方法。因為現代的人勞動太少了,拜佛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所以說一個半小時算一堂課,繞念半小時,坐著念半小時,拜佛半小時,我用這個辦法。跟行策法師那個方式,基本觀念上、行法上是一樣的,所以出不了古人的範圍。一定要建這樣的道場,道場不在大,真正找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修,就是不湊熱鬧,不搞法會。再看下面經文。
【得授記己。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你看這個得大自在了。『授記』之後,你就可以游化十方,想到哪裡去,就可以到哪裡去。而且這個時候你神通、道力都成就了,你有分身的本事,我要同時到十方世界去,行不行?行!其實十方世界是去了,阿彌陀佛面前你身體還在,還沒走。他有能力,分身過去了,化身過去,千百億化身。到那時候有這個能力,千百億化身,哪個地方有緣化身就過去了,可以說同時。要不然西方極樂世界那些諸上善人,一頓飯的時間是很短的,一餐飯的時間他已經去供養十萬億尊佛。我們要從一數到十萬億,一頓飯都數不過來,他怎麼有可能去供養十萬億佛?他是同時去的。
他一化身,同時十萬億尊佛面前,每尊佛面前都有他,他都在那裡禮拜,都在那裡稱讚,都在那裡供養,他有這個本事!所以人家沒有障礙。不像我們現在要拜訪人,一個一個拜訪,累死了,人家同時一次就拜訪完了,有這麼大的能力。所以想想,我們怎麼能不去?不去,要靠自己修行,修到這種功夫,至少修兩個阿僧只劫。兩個阿僧只劫才能夠修到圓教初住菩薩,你才有這個能力,有分身的能力,有化身的能力。那個時間太長,吃的苦頭太多了,不如現在到西方極樂世界,到了那邊,這個能力馬上就得到。所以這個法門是圓頓法門,古人讚嘆「圓中之圓,頓中之頓」,道理就在此地,我們今天在《華嚴經》上又看到,這不是假的。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
這就是示現八相成道,應以佛身而度之,你就可以示現佛身去度眾生。這段就是現佛身,說『不久當坐菩提道場』。
【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
這是八相成道裡面略舉幾條。
【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髮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你這一示現成佛,就度無量無邊眾生。已經成熟的都得度,沒有成熟的幫助他成熟,沒有善根的給他種善根,佛出現於世間,主要做的事業就是這些。我們今天學了佛,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得盡心盡力的去做。我們雖然沒成佛,我們也能度得了成熟的眾生。什麼叫成熟?所謂成熟簡單的說,就是他這一生當中,成佛的因緣成熟了,他這一生可以成佛了。他可以成佛,那我們怎麼能教他成佛?能!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就成佛。如果不念佛求生淨土,成不了佛,這個諸位要知道,這《華嚴經》上明明看出來的。你像文殊、普賢都等覺菩薩,他求生淨土幹什麼?還不是為了成佛!要是不為了成佛,往生淨土就沒有意義。由此可知,要成圓教究竟佛果,都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個人如果能夠相信這個法門,他真正發願,他肯修這個法門,我們就認定這個人成佛的機會成熟了,他這一生有資格作佛。
如果對這個法門不相信、不肯去,我們曉得他成佛的機緣沒成熟。對沒有成熟的人,幫助他成熟,怎麼幫助?就是把這個法門詳細給他解釋,給他講解,使他能夠覺悟,他覺悟了就成熟了。他如果一生不覺悟,我們把這個種子給他種下去,這個種子將來遇到緣,總會有成熟的一天。明白這個道理,你想想我們講到要弘揚佛法,宣傳佛法,在佛一切經典裡面,一切法門裡面,你想哪個法門值得我們去做?我想最值得的就是宣揚淨土三經,最值得我們去做的。為什麼?這三經是一切經裡面第一經,這個法門是一切法門裡面第一法門,我們不選擇第一,選擇其次的,那都不夠聰明。真正覺悟人決定是選第一,不會選第二。希望同修們在這裡要注意到的,確實我們盡心盡力了,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前面講的廣修供養,我也曾跟諸位說過,我們自己在生活上稍為節儉一點,就能幫助很多的人。像我們這次印的《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我們印的經文,準備到國外去講經的時候用的。一本才五塊多錢,五塊九毛錢,你看多便宜。我們少花六塊錢,就幫助一個人學佛,為什麼不去做?這次我們印了一萬本,五萬九千塊錢。
所以我們這個道場,將來其他的經不印了。現在印經的人太多,許多經典他們都很歡喜印,我們看了也很歡喜。淨土經典沒有人印,我們這個道場將來專門印淨土經典;我們講的錄音帶沒有著作權,什麼人拿去拷貝我們都歡喜、都讚嘆。為什麼?我們希望人家得利益!人家拿去,拿著我們這個去拷貝,去賺錢,我們也歡喜。為什麼?我們行了布施,他賺那個錢等於我們布施他的,那個買帶子的,我們也法布施,財布施、法布施,你看我們動都不要動,財布施、法布施都做圓滿了,這個事情何樂而不為之?所以不要顧忌,要普遍的去流通。我們一個願望,希望眾生能夠聞到佛法,能夠修這個法門,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願望就達到了。所以決定沒有著作權,我們編印的這些書,歡迎翻印,功德無量,愈多愈好!這是符合了諸佛的願望,符合了流通大法真實的功德。
【善男子。】
後面是總結。
【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
這就是要流通,『受持讀誦』是自己的事情,就是依教修行。依教修行還得要把這個法門推薦給別人、介紹給別人,那就是『廣為人說』。只要有機會我們就要把這個法門告訴別人,勸勉別人來修行。
【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
你要能這樣去做,你所得的功德只有諸佛曉得,等覺菩薩都不知道,因為你功德太大了,他也說不上來,只有佛才知道。這都是極力的勸勉我們自行化他,所以每部佛經後頭有流通分,都是勸我們要輾轉流通。如果自已得利益了,不想把這個利益給大眾分享,這叫吝法,吝法的果報是愚痴。《彌陀經》上你們念了,有個周利盤陀伽,很愚痴,你看傳記里記載的,人愚痴得不得了。佛教他一首偈子,教他前一句,他不知道後一句;教後一句,前面一句忘掉了,怎麼念都念不上來,人就愚痴到這個程度。別的同學看到了,就問釋迦牟尼佛,他過去世到底是什麼因果,怎麼會這麼愚痴?佛就說了,他前生是三藏法師,講經說法他留一手,他不把他所知道的完全講出來。為什麼?他怕別人將來超過自己,所以教別人自己要留一手,因此這一生得這麼個果報,愚痴果報。
所以,什麼因有什麼果,這沒有法子的。畢竟他是善根深厚,遇到釋迦牟尼佛,佛是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把他業障消除,讓他證到阿羅漢果,很不容易。所以千萬不要吝法,不要阻撓佛法的流通。什麼叫阻撓佛法流通?經印出來之後,後頭寫了「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就是阻撓佛法流通。換句話說,要想讀這部書只有到你這家去買,別人想發心布施,不能印,印了要打官司追究,何苦?這就是把佛法流通障礙住了,這個不好,將來果報都跟周利盤陀伽一樣,很痲煩,我們自己要覺悟。
現在因為我看到這個的確很傷感,還有許多《大藏經》後頭都印了著作權所有,我們不曉得《大藏經》什麼人把著作權給他的,這個東西打官司都打不清楚。還有很多古人的東西,他也著作權所有。古人已經死了幾千年、幾百年了,不曉得他著作權從哪弄來的?實在都很有問題。所以實在講,連自己的著作都不可以這樣。如果要是這樣的話,這些經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釋迦牟尼佛後頭也應該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他不是如此,他勸我們翻印,勸我們流通,只有一個願望,利益一切眾生,不要忘了這句話。所以這個功德太大了,如果後頭印上這八個字,功德就沒有了。他那個功德大小,不要說是菩薩,我都知道,我都知道他功德大小。他如果後頭印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那我就不知道了,他的功德多大我不曉得,菩薩也不曉得,只有佛才曉得。所以那八個字關係太大了。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
這是一再的勸勉我們,我們聽了這部經上面所講的一切,千萬不要懷疑。
【應當諦受。】
『諦』是審視,我們以理智,仔細的去斟酌,它句句都是實在的,字字都是真實的,這樣我們才能夠接受。
【受已能讀。】
接受過來之後我們能讀,讀是什麼?天天念,天天念經,讀是對著經本每天念它。自古以來,許多的大德都拿這一卷經做為自己的日課。像近代的弘一大師,他就是以「行願品」做早晚課,他每天都要念兩遍。
【讀已能誦。】
誦是背誦,就是不看本子,他念熟了他可以背誦。讀都是講早晚課誦的時候。誦,背誦,不定什麼時候,隨時隨地可以背誦。可以想經裡面的意思,幫助自己觀想,幫助自己修持。
【誦已能持。】
『持』就是把它做到,把經裡面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統統做到。
【乃至書寫。廣為人說。】
『書寫』就是文字流通,我們現在不必書寫了,現在印經,我們大量的把它印出來流通。這是文字的流通,經本的流通。還有一個,要『廣為人說』,為人講解,為人演說,這也是流通。所以我上次在此地提倡有聲的經本,希望大家努力,我們共同來做。每個人去念一部經,念了把它錄成錄音帶,如果我們大家都肯發心,都很努力來做,我想我們三年的時間,可以把大藏經念完。將來我們這個帶子是「有聲大藏經」,這很有意思,這就是廣為人說!因為有人請了大藏經,他沒有能力念,如果是有一套這個帶子,他一面聽一面看,讀誦大乘的興趣就提起來了,這就不曉得度了多少人。你們的功德就無量無邊,除了佛之外,沒有人曉得,大家要好好的努力。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你自已當然沒話說,這是講你所度的那些眾生,各個都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機緣了。這部經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圓滿,長行圓滿,以後有機會我們再把重頌補出來,重頌容易懂。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