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的啟示 (第三集)1992/3新加坡居士林檔名:04-07-03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昨天給諸位介紹了普賢十願當中的第一願,「禮敬諸佛」,今天我們看第二願,第二願是:
【稱讚如來。】
大家必須要記住的是普賢菩薩廣大的境界,這是與其他菩薩行不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普賢一定是稱性之行,換句話說,真如本性是非常廣大。佛在大乘經上常用比喻來說,他把我們的真心比喻作太虛空,將我們現前的太虛空比喻作一片雲彩,諸位想想,太空,經上講有無量無邊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這個虛空有多大?虛空在我們真心本性裡面就像一片雲彩在太空當中一樣,那我們知道雲彩實在太小了,所以佛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句話完全是事實。普賢行每一個行願都與自性相應,所以每一行願都包含虛空法界,這就是說普賢菩薩不但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而且是無量的廣大,這樣的心來修行,這個行門就叫做普賢行,這個前提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往後九願,願願都是這樣的境界。
說到『稱讚如來』,同學們假如心細的話,你馬上就會發現,前面第一願「禮敬諸佛」,這第二願怎麼說「稱讚如來」?「如來」跟「諸佛」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此地不是說「稱讚諸佛」?確實諸佛跟如來真的是有差別,是不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禮敬諸佛」決定不可以說成「禮敬如來」,那就錯了,「稱讚如來」也不能說之為「稱讚諸佛」,原因在哪裡?凡是經上講「佛」,特別是講「諸佛」,都是從事相上說的,凡是講「如來」都是從性上說的。一部《金剛經》,諸位要是念過的話,你就常常在經上看到,一會兒講諸佛,一會兒講如來,你一定要清楚,講諸佛是就事相,講如來是就本性。
在事相上,昨天說過了,我們要平等恭敬,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佛菩薩我們尊敬他,凡夫、鬼神我們也尊敬他,尊敬之心、尊敬的禮貌與尊敬諸佛沒有兩樣,乃至於敬物敬事都沒有差別,這叫「禮敬諸佛」。「稱讚」就不一樣了,換句話說,禮敬是無條件的,稱讚是有條件的。惡人做惡事,你不能稱讚他這事情做得好。殺生很好,可以稱讚,偷盜也很好,也值得稱讚,這還得了!這個不得了。殺生的那個人,偷盜的那個人,我們對他要禮敬,他做的這些事我們就不讚嘆。由此可知,稱讚是有條件的,必須他的善行與自性相應,我們要稱讚他,與自性不相應,我們禮敬不讚嘆。
這種修行方法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我們看到了,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菩薩,但是他們示現在這個世間,示現在各行各業之中,示現在男女老少之中,有些行業值得讚嘆,有些行業不能讚嘆。所以善財童子去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我們看到他統統有禮敬,而且這個禮敬是平等的,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佛的恭敬態度沒有兩樣,完全相同。但是其中我們看到有三個人沒有讚嘆,其他的善知識他禮拜完了之後都有稱讚,這三個人禮拜之後沒有稱讚,哪三個人?第一個是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善財童子不讚嘆他。第二位甘露火王,代表瞋恚,脾氣大得不得了,不管什麼人稍稍得罪他了,馬上就用很重的刑罰處置他,殺人不眨眼,瞋恚心,善財童子對他沒有讚嘆。第三位伐蘇蜜多女,是個妓女、淫女,善財童子去參訪有禮節沒有讚嘆。由此可知,善財童子對於貪瞋痴不讚嘆,貪瞋痴是三毒煩惱。稱讚是讚美,他的言行值得我們效法,可以做我們的榜樣,這才得到大眾的讚嘆。言行不足以為世法,不足以叫大家去學他、去效法他,這就不能讚嘆。這是第二願與第一願裡面大大不相同的所在。
讚美,普賢菩薩的稱讚稱性,不同於我們平常的讚美,因為用心不相同,用意不相同,就是讚嘆的目的不相同,境界也不相同,如同佛佛互相的讚嘆。在《華嚴》裡面我們看到,清涼大師說明本經的六相十玄,十玄當中有主伴圓明,這就是為什麼一切諸佛彼此讚嘆。
諸位要知道佛法是絕對平等、真實平等,決定沒有差別。佛法裡面所差別不是真實的,是在眾生妄想、分別沒有去盡,還沒有能夠達到明心見性的時候,因為你有煩惱存在,煩惱每一個人有多少不同,有淺深不同,這才好像有許多差別相,佛給我們講「差別因果」,等到你哪一天明心見性了,煩惱斷盡了,真相現前,差別沒有了,那是真的。
在這部經上我們看到一尊佛為主,其他的佛都是伴。好比開會會議上只能有一個主席,不能有兩個主席,兩個主席那秩序就亂了。釋迦牟尼佛作主席,毗盧遮那佛也是伴,阿彌陀佛也是伴,藥師如來也是伴,一切諸佛統統是伴,統統坐在底下聽的。毗盧遮那佛作主席,釋迦牟尼佛也是伴,一切諸佛都是伴。阿彌陀佛當主席,一切諸佛也統統是伴。任何一尊佛都可以當主席,任何一尊佛都可以作伴,這叫平等,不是當主席的永遠是他一個人當,別的人當不上,可見得佛法真正平等。這就是我們通常講學佛要選擇一個本尊,本尊就是我們要跟他學,學得要跟他一模一樣,本尊就是主,除本尊之外都是伴,譬如觀世音菩薩,我們以觀世音菩薩為本尊可不可以?可以的,以觀世音菩薩作本尊,一切諸佛也是伴,這真正平等,佛門之廣大平等確實叫人看了之後五體投地,不能不佩服。
同樣一個道理,諸佛可以互為主伴,一切經典也可以互為主伴。《華嚴經》是主,一切經都是《華嚴》的伴,都是《華嚴》眷屬;《阿彌陀經》為主,《華嚴經》也是伴,也是《彌陀經》的眷屬,所以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要在法門裡面分高下,那是你的妄想執著,那不是真的,所有一切經典、法門統統平等。在《華嚴》教義裡面,昨天跟諸位報告過了,任何一部經都圓滿包括所有一切經,一切經的經義統統在一部經當中,每一部經都是如此,每一部論也如此,這是佛法經典的不可思議。
我們轉了這麼一大圈也才能夠言歸正傳講「稱讚」。諸佛互相稱讚是講經說法,譬如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我們在《彌陀經》上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阿彌陀經》的,為什麼?《阿彌陀經》原本的題目在經裡面,原本的題目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意思《無量壽經》經文上也有明白的開示,可見得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不講《阿彌陀經》,講經就是讚嘆阿彌陀佛、讚嘆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同樣的道理,阿彌陀佛也讚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這是諸佛彼此互相讚嘆。
最簡單扼要的,佛法裡面常講總持法門,總持就是把總綱領掌握住。讚嘆的言語很簡單,意思跟講經一樣的圓滿,總持的讚嘆就是執持名號,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要問一問,「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含的是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都在這一句佛號裡面,你念這一句佛號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統統都念完了,你看簡不簡單?方不方便?這才知道名號有這樣大的功德。實在說念「阿彌陀佛」的人多,知道這一句佛號功德的人不多。所以最簡單的,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只念「阿彌陀佛」,這是「稱讚如來」。
「稱讚如來」還有一層非常深的意思,我們不能不知道,那就是自己的性德。「如來」是講的真如本性,一切諸佛的真如本性跟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稱讚如來是稱讚自己真如本性的性德,可見得這與我們自己的關係是無比密切。諸位要是把這個意思真正能夠體會到幾分,阿彌陀佛是不是我們自己?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我們自己?是的,一點都沒錯,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自性就是如來,唯心也是如來,由此可知,我們念佛是最標準的「稱讚如來」。我們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是標準的稱讚如來,乃至於讀誦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稱讚如來,所以我們要以真誠清淨無比廣大之心來稱念、來讀誦,就與這一願相應了。
稱讚要想達到圓滿就跟昨天講禮敬一樣不容易,相當不容易,雖不容易,我們要努力,我們能做到一分就得一分的好處,我們能做到兩分就得兩分的利益,分分自得絕對不落空。何況真正發心修學就能夠得到普賢菩薩與彌陀如來、一切諸佛的加持,這是真正可以得到,所謂感應道交,一念相應就是感應,念念相應就念念都起感應。
學佛不僅僅自己得到修學的真實利益,我們為了報佛恩、報父母恩、報師長恩、報一切眾生之恩,我們要把這些真實的好處普遍推薦介紹給大眾,推薦介紹就是稱讚如來。我們舉辦這個法會講演經典是稱讚,勸人念佛是稱讚,乃至於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地,我們合掌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都是稱讚,如是稱讚得佛威神加持,現前所得到的感應就是辯才。從前我不會說話,現在我很會說話,從前沒有辯才,現在有辯才,這是佛力加持。還有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是我的體驗,許多的法師也有這個體驗,佛法經典、善法,我很會說,惡法一句也不會說,善法有辯才,惡法辯才就沒有了,失掉了,這也是真的。可見得你這一念善心善行,佛菩薩加持你,你想說壞話,佛菩薩不加持你,你不會說,你也說不過人,這也是事實的真相。境界之廣也跟前一願一樣,普賢菩薩說:
【稱揚讚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
我們能做到嗎?其實這一個事實隨著我們心量,就好像無線電的電波一樣,只要沒有障礙,電波輻射散出去,距離就無盡無邊,如果當中有障礙,電波就被阻隔了,譬如我們在地面上,無線電的電波隔了高山,效果就沒有了,有的地方就收聽不到。現在我們用衛星,因為衛星高,一切地面上的高山都沒有阻礙,所以我們打到衛星上,由衛星再傳播下來,這個阻礙就可以破除。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心裏面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就是高山,你這個稱揚的音波就有了障礙,就有了範圍,就不能夠盡虛空遍法界。假如你的心很清淨,沒有分別執著妄想,你這個稱讚的功德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由此可知,真正的關鍵就在一心,決定不可以用二心,用二心、用三心就障礙重重不能遠大,就不能周遍,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什麼叫二心、什麼叫三心也要搞清楚。佛告訴我們,權教菩薩、聲聞、緣覺、六道凡夫都是用八識。八識也叫做八心,八個心,心很多,八個。如果把八識歸納起來就是三心二意,我們平常講三心二意,哪個人不用三心二意?三心是什麼?阿賴耶算一個,阿賴耶識第八識,末那算一個,前六識算一個,前六識是意,所以這個叫三心。二意就是講末那與第六意識,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我們用這樣的心就叫做用三心二意,用三心二意那就許多的高山重重阻隔,就不能周遍法界。假如我們不用三心二意,那用什麼?你用的是真如本性,只要用真心、用本性就決定周遍法界。
所以交光大師注《楞嚴經》,有很多同修對《楞嚴》很有興趣,這部經的分量太大,講一遍也相當不容易。交光大師註解的書叫做《楞嚴經正脈》,他老人家的觀點跟古來祖師的看法不相同,他完全根據經義,教我們「舍識用根」,這很了不起。「舍識」是什麼?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色聞聲不要用八識,要用真性。我們凡夫眼睛見是用眼識見,耳朵聽是用耳識聽,用六識,他教我們不要用這個,那用什麼見?用見性見,用聞性聞,這樣一轉過來,馬上就成佛了。舍識用根,用根中之性,根中之性是真的不是虛妄的。這個提倡得非常好,確實是世尊講《楞嚴經》的本意,他沒有曲解,因此這個註解對於後人的貢獻非常大。
交光大師在《正脈》的序文裡面說出一段故事,這段故事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值得我們學習。交光大師生了一場大病,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他念佛的功夫不錯,佛來接引他往生。他忽然想到《楞嚴經》自古以來的註解都沒有把佛真正的意思說出來,所以他就向阿彌陀佛告假,「阿彌陀佛,我現在可不可以不去?我留在這個世間把《楞嚴經》重新做一個註解,等註解做好了我再去,行不行?」阿彌陀佛點點頭就準他的假,他的病也好了,回頭來注經。這也是生死自在,來去自由,他可以向阿彌陀佛告假,阿彌陀佛也就批准答應。當然這個事情交光大師決定不是騙我們的,決定是真實的事情。
所以稱讚的音聲能不能周遍法界,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古大德告訴我們學佛的兩大原則。第一個,聽經,他不是叫聽經,他叫聽教,我們講聽教也許大家就搞糊塗了,還是講聽經容易懂,聽經不會想錯。聽經要怎麼聽?要知道「消歸自性」,這是會聽的。什麼叫「消歸自性」?聽了之後要能與自性相應,決不是一面聽一面胡思亂想,那就錯了。所以聽經真的開悟了,真正有悟處,這是消歸自性。修行,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隨便用哪個方法,要在「轉識成智」,最重要的是要你會轉識成智,也就是不用八識,不用三心二意,用真性,用六根的根性,就跟交光大師所講的一樣,那個人會修行,真正會修行,真正會聽經。古德教給我們這兩個原則要牢牢的記住。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教我們稱讚如來,也要知道,虛空界,乃至眾生界,眾生煩惱界,無有窮盡,我此稱讚也沒有窮盡,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一句話昨天跟諸位說過了,怕今天還有新來的同修昨天沒有聽到,重要的句子重複幾遍都不妨礙。有人聽了,今天早就忘了,沒有好好的記住,所以重複幾遍沒有關係。這是教我們要一心稱念,要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修學這個法門,身語意三業不疲不厭,疲是疲倦,厭是厭煩。用功不如法,用功不得力,時間久了,他就疲倦,就會厭煩,就不想再念了,這不是法門的關係,是自己不會用心,用功不得法,假如用功真正得力、如法,確實是不疲不厭。譬如感覺到疲倦了,用用功疲倦就沒有了,不是去休息消除疲勞,他用功夫。
我們在台北有一位開計程車的同修姓許,他也是有病,念佛非常精進,他來跟我講,他連續念兩天兩夜四十八個小時沒有睡覺,佛號沒有中斷,念了兩天兩夜之後,他說他只需要休息兩個小時就可以開車去做生意,他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他用的功夫得力、如法,所以這句佛號把睡眠念掉了,疲勞也念掉了,念得身心自在快樂無比,念佛要沒有這個好處,念它幹什麼?打個佛七,七天七夜,法喜充滿,哪裡說念了幾天佛那個樣子累得不得了,倒在地上爬都爬不起來,那叫念什麼佛?那不是念佛人。諸位要曉得,真正念佛人愈念精神愈好,愈念身體愈好,那是念佛人,念佛的功夫得力了。你要問為什麼?有什麼科學的證據?告訴諸位,有科學的證據。
現在這個社會上很流行改造體質。我們這個體質裡面有了故障,這才生病,假如把它改造改造,它恢復正常了,這個病苦就沒有了。今天我們的身體,因為有妄想、有執著、有煩惱,體質發生了變化,變成不正常,所以毛病就出來了,不正常。今天我們的地球受到環境嚴重的污染,生態失去平衡,地球生病了,也不正常了,連南北極,我們聽說臭氧層破了一個很大的洞,天也不正常了,地也不正常,人也不正常,統統都生病了,人病了,大地病了,天老爺也病了,這怎麼辦?所以「改變體質」這句話在今天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定要恢復自然,自然就正常。什麼是自然?心裡頭沒有事是自然。你心裡本來沒有事,六祖大師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可見得「本來無一物」就是自然的。如果你的心清淨了,沒有一物了,你的身逐漸就恢復自然,你的體質、細胞就重新來編組,會組織成非常的正常,符合於自然的標準,身體就健康不會生病,就長壽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為什麼各個無量壽?為什麼各個長生不老?原因在哪裡?就是他永遠保持自然,就這麼一個道理,十方世界眾生不能夠與他相比的。十方世界眾生跟我們這個世界差不多,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只不過是輕重差別而已,輕一點的,體質起變化小,換句話說,是些小毛病,有些小到沒有什麼妨礙,也沒有什麼感覺,小到這個程度,稍微重一點也沒有太大的妨礙。
我們今天這個地球上可不得了,大災大難,用什麼方法恢復到正常,真正達到改變體質的效果?唯有修清淨心。現在這個世間講求醫藥,講求進補,那個靠不住。佛給我們講的是正確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的身體是隨心轉,隨情緒轉。你看性情非常溫和善良的不容易生病,脾氣暴躁性情不好的常常有些病痛,這不是因果報應,這叫感應道交,「依報隨著正報轉」,是這麼一個道理。我們明白道理、知道事實真相就曉得怎麼做法。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是修學的一個要領,也是真正的功夫,要記住,要努力認真學習。第三大願是:
【廣修供養。】
『供養』,我們曉得是修福。人不能沒有福,沒有福,我們的日子過得很清苦,要有福報、有財富、有福德,你的生活就會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快樂、非常幸福。福報從哪裡來?福報是從修布施供養當中得來的。在大乘菩薩六度裡面,第一個是布施,普賢菩薩的布施不叫「布施」叫「供養」,為什麼不叫「布施」換個名字叫「供養」?因為普賢菩薩布施的心是真誠、清淨、廣大、平等,這樣的心修布施就叫「供養」,沒有這種心就叫「布施」。布施的福報小,供養的福報大,為什麼?布施的心量小,供養的心量太大,福報是隨著心量成比例的,心大福報就大。
福報很多,佛在經上把它歸納成三大類,第一大類是財富,有錢有地位,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第二類是聰明智慧,第三類是健康長壽,這是福報。諸位要知道,長壽一定要健康,如果長壽而不健康,常常生病,那很苦,天天都需要人照顧伺候,那個日子不好過,自己很苦還連累別人。許多人來照顧你,你也連累他,那是苦不是樂。長壽要健康,跟年輕人一樣,不需要人照顧伺候,那是真正的福報。這三種福報,我們每個人都想得到。佛告訴我們,我們要不肯修,你就得不到。三種福報是果報,果有因,你不修因,你怎麼會得到果報?
財富從哪裡來的?從財布施得來的。這個世間有很多大富貴人家,我們世間人不知道,只曉得他命好,他很走運,他做什麼都很賺錢,你去做就不賺錢,他賺錢,你賠本。實在講不是機會、不是好命,與這個不相干,也不是聰明智慧,是他過去生中修的有因,這一生當中他應當得到這個果報。財富是過去生中財布施多,財供養多,你以自己的財物布施供養,你的財富的果報永遠享受不盡。
現在世間人的觀念也逐漸在改變。從前兒女都孝順,所謂是「養兒防老」,自己將來老了,工作不能做了,兒子會養父母,孝養父母。現在年輕人對於養父母的觀念非常淡薄,想指望兒女來養老,靠不住了,靠不住怎麼辦?積蓄一點錢財,自己身上有儲蓄,還有一點錢財,這是養老非常可靠的一樁事情,世間人看到此地。萬一財產丟掉了怎麼辦?火燒了,大水漂了,被盜賊偷去了,那你怎麼辦?遇到自然的、意外的災害,丟掉了怎麼辦?還是不可靠。存到銀行,大概新加坡的銀行不至於倒閉,美國的銀行常常倒閉,你看不景氣,銀行一倒閉就幾十家,你的存款全都沒有了,沒有一樣靠得住。最可靠的,給諸位說,修布施。我有財富,我布施供養一切大眾,這個儲蓄靠得住,到自己需要的時候有別人布施供養你,這個自在,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覺得這個不保險、不太可靠,他不敢做。其實不敢做就是不信佛,佛講的聽聽很有道理,不敢做,不相信佛。佛講別的話我相信,這一條我不大敢相信。由此可知,信佛是多難!理論要不是真正貫穿通達,依教奉行不容易。如果你真相信不懷疑,你有錢就布施,布施得乾乾淨淨,你心裡真快樂,到時候真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想什麼,這個東西就來了,有求必應。
我在二十六歲學佛,我今年六十六歲,四十年前我的老師章嘉大師就教給我這個方法,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會修,你要知道修因,你不要害怕,你要相信佛不欺騙我。我聽了老師的話,一點一滴自己生活是非常節儉,省下來的錢布施。我那個時候的布施只兩樁事情,一是放生,一是救濟病苦,看到有病人,我幫助他醫藥費。那個時候我們的收入非常微薄,一個月怎麼節省,省下來的錢也很少,再有多餘的,自己買書,所以我的錢就用在這三方面,布施病苦、放生、買書,所以用錢非常簡單,沒有亂花過錢,一直到現在還這樣布施。
前年在美國,同修們想建個道場,我說好事,但是我身上一分錢也沒有,這個念頭一動,不到三個月,買地的錢居然就來了,有很多人送錢來,哪些人我都不記得,反正錢都送來了,買那個地剛剛好。地買了,我們舉行破土典禮,破土之後,原先預計建一個很簡單的念佛堂,搭一個棚,預算十萬元,沒有錢。我們沒有化緣,也沒有向外募捐,沒有做這個事情,反正一切隨緣。破土之後就正式開始動工興建。十萬元湊足了,湊足之後,建築的工程師說這個地方還要加一點,那裡也要加一點,這個要改一點,那要改一點,到最後完工一算帳,三十四萬,那個錢陸陸續續也都夠了。所以我在美國德州建了一個佛堂,買了五棟住宅的房子,總共花了美金七十多萬,錢不曉得從哪裡來的,一點都沒有操心,破一下土,再從世界上環遊一周,又游到那裡去就開幕典禮,所以我說那個房子是佛菩薩建的不是人建的,哪一個人蓋房子像我這個態度,挖兩鏟子破土,再回來就開幕。房子怎麼建成的,我不知道,錢從哪裡來的,我也不知道,這就是告訴諸位沒有錢的好處,沒有錢的人想幹什麼馬上就成功,佛菩薩就送來了。
所以錢還是藏在大家的好,藏在其他地方我想都靠不住,還是藏在、用在弘法利生,這是最適當不過的。用在這些地方,到你有需要的時候自然就來了,不要操一點心,不要費一點力,你說這個生活過得多自在、多快樂!這是我學佛聽老師的話、相信老師的話,依教奉行,四十年我自己所得到的感應,真的有願必成,動一個念頭,它就會變成事實,想一想那個就會成功了,事實就出來。所以財布施非常重要。
福一定要種在福田上,什麼是福田?弘法利生是福田,所以以後我的錢差不多全部都印經。現在每一年印經,台幣差不多是千萬以上,去年一千多萬,今年比去年還要多,統統印經布施。我們的經書、錄音帶、錄影帶統統是結緣不收費用的,什麼人問我們要,我們統統都送,送完了我們再印,所以大家需要的話,儘量向台北寫信,我們會全力供應。這是說財布施得財富,財富來得自在。
第二,講法布施,法是智慧,決定不吝法,我所知道的,你來問我,我一定會告訴你。有機緣,我一定把我所修學的理論,我所修學的方法,我所得到的好處,我一定會向大家報告,讓你也知道,你也可以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學,你也能夠得到這個效果,這叫做法布施。
辛苦一點不在乎。現在人家常問我,「法師,你住在哪裡?」其實我告訴你住處都是假的,為什麼是假的?我自己都不曉得自己住在哪裡。去年下半年我在美國四個月走了十四個地方,美國的東海岸,我在D.C.講經,在華盛頓,美國的首都,在亨茨維爾、亞特蘭大、邁阿密;中部,靠近加拿大,麥迪遜,明尼阿波利斯,美國的北面;南面,達拉斯,我們自己建了一個道場;再往下面走,奧斯汀、聖安東尼奧;西海岸,加拿大的溫哥華,舊金山、聖荷西、洛杉磯、橙縣。走了十幾處,每一個地方,少則一個星期,多則十天,你說我住在哪裡?我自己也不曉得我住在哪裡。這一趟到台灣,台灣包括台北、桃園、高雄。包括新加坡,這裡講完了,我要去中國大陸廣州講經,再到香港講經,再到東北,到北京,然後再回到美國,天天都在遊覽,不曉得住在哪裡。所以你們跟我聯絡、找我真的不容易,給我寫信,往往我到半年才看到。你們寫信寄到達拉斯去的,達拉斯大概我一年會去兩次,每一次去頂多住半個月就走了,所以半年去一次,寄到那邊的信我要到半年才會看到。確實不知道在哪裡,我自己也不曉得在哪裡,這樣也好,出了家,沒家了。人家出了家還有一個廟,我連廟也沒有,到處流浪。
這是說的法供養,也就是把佛法第一無上微妙的法門普遍介紹給大家,我到處去就為這麼一樁事情,不為別的,完全是介紹淨土宗,這叫法布施。眾生心裏面有疑惑、有恐怖、有困難,我們有能力幫助他解決,使他心裡得到平安,身得到安穩,這一類的幫助叫做無畏布施。所以你修法布施得的是聰明智慧,你修無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長壽。三種果報我們都要,換句話說,三種布施你就要認真的去修學,你才能得到殊勝果報。你不肯修因,希望得果報,沒有這個道理。每天求佛拜菩薩,拜他,香花水果供養,巴結佛菩薩,希望佛菩薩保佑我,把這些福報都給我,哪有這回事情?很多人不知道,跟佛菩薩行賄賂,「佛菩薩,你保佑我發財,我發一百萬,我供養一萬元給你」。佛菩薩未免太傻了,給你一百萬,你才回報一萬元給他,你說這佛菩薩豈不是傻瓜一個?哪有這樣的佛菩薩?你騙佛菩薩未免太好騙了,這是錯誤的觀念。佛菩薩教我們修因,修因得果,這就正確。
在這一章經文裡面還有一個非常殊勝的意思,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他說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這是很重要的,往往我們疏忽了,為什麼?我們只曉得財布施得財富,我用錢很自在不會缺乏,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總是這個裡頭什麼因有什麼果,總是這樣想法,這樣想法有沒有錯?也不錯。沒有想到果報裡面還有圓融,那就是專心修法布施,法布施里,你有智慧了,你不會貧窮;你有智慧,你一定會調身,一定會調心,你就會得到健康長壽,由此可知,世間最寶貴的不是財富是智慧,這是普賢菩薩一語道破,諸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的範圍廣大無邊,菩薩給我們舉了七個例子,第一個就是:
【如說修行供養。】
什麼叫『如說修行』?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所講的道理,我們要明了,要能體會。佛菩薩教給我們哪些事情應該做的,我們照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的,我們決定不做。依照佛菩薩的教訓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這叫做依教修行供養。由此可知,佛菩薩要不要香花水果供養?我們聞的這個花很香,佛菩薩聞起來很臭。我們以為這杯水好乾淨,供佛,佛眼一看,八萬四千蟲,不乾淨,裡面細菌微生物好多。由此可知,我們用香花水果表我們的敬意而已。我們的敬意沒有法子表達,用這個來表達敬意,佛菩薩統統不需要。佛菩薩需要的是什麼?希望你認真修行成阿羅漢、成菩薩、成佛,這是佛菩薩需要的,佛菩薩念念希望我們趕快成佛跟他一樣。我們明白佛菩薩的意思,我們認真作菩薩、作佛,他歡喜,他教學的目的達到了,這叫真正的供養。第一個是「如說修行」,這個重要,我們才不會真正辜負了諸佛菩薩。讀經就是聽佛開示,聽佛說法,聽佛教誨,讀經的目的在此地。聽明白了,聽懂了,我要把佛菩薩的教誨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統統把它做到,這叫「如說修行」,這是真正供養。第二:
【利益眾生供養。】
我自己修行自己得利益,給諸位說,真正如說修行供養,你三種果報都得到了,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都得到,假如你再要肯修『利益眾生供養』,那你這三種福報就自在了。你要不發心利益眾生,你這三種可以得到,並不很自在,為什麼?性德固然現前,諸佛菩薩威神未必加持你。你現在要利益眾生,利益眾生是所有一切諸佛的大事業,你發這個心與他的心,心心相印,你有缺乏,他趕緊來幫助,為什麼?度眾生要緊,利益眾生就是普度眾生,我們用佛法。現在的佛法包括了經典、佛像,無論是塑造的或是印刷的,講經說法無論規模大小,錄音帶、錄影帶,甚至於電視的廣播,無線電的播講,這些統統都是利益眾生供養,我們能修這個供養,這是真實供養諸佛。
前面第一願「禮敬諸佛」,禮敬要做得非常圓滿周到,一定要以佛法普遍弘揚布施的供養,我們的禮敬才圓滿。我們去看一個人還得帶一點禮物,這才圓滿。我去看他,很好,禮貌到了,沒有禮物帶去,沒有供養,這個禮貌還不圓滿。我們去看一個人,送一點禮物,這是很好的供養,才圓滿。
所以利益眾生的供養非常重要,為什麼?一切諸佛,他沒有第二念,只有一個念頭,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我們今天能把佛法介紹給眾生,把學佛的機會給眾生,幫助他快快成佛,就符合十方一切諸佛的本願,於是佛就會將他的本願功德加持你,你就得到三種自在了,財自在、慧自在、健康長壽自在,就得到三自在了。這是利益眾生的事情不能不做。第三:
【攝客群生供養。】
「利益」是普遍的,是廣泛的推薦介紹。『攝受』就不一樣,「攝受」不但是把佛法介紹給他,而且指導他修行,領導他修行,帶他一起修行,這叫攝受。攝受,關係非常的親密,真正建立師生、同參道友的關係,不像前面我們一般普遍給你介紹、講演,我們彼此當中沒有建立這個關係。真正有師生的關係,真正有同學的關係,同參道友這個關係密切。我們不僅是以言語幫助他,我們以行動幫助他,我們把佛法修學做一個樣子給他看,做一個示範給他看,做個榜樣給他看,這叫做「攝客群生供養」。第四:
【代眾生苦供養。】
這一句話,大乘經典讀得多的同修聽了也許會懷疑,連《楞嚴經》上,阿難尊者是佛的小堂弟,釋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哥,他有個妄念,「你們大家要好好修行,你不修行不能證果,我不修行沒有關係,馬虎一點無所謂,到時候我的大堂哥會把阿羅漢送給我,我不要修就可以得到」,阿難有這麼一個妄想。結果在楞嚴會上遭摩登伽女之難,這一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行誰都不能代替誰,怎麼能『代眾生苦』?假如真的可以「代眾生苦」,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該代我們苦,我們應該快樂才對,這是真的。此地所講的,菩薩真的有這個願,我代你受罪、代你苦,事實上沒有辦法,個人造業個人要承受果報,諸佛如來都不能代替。可是菩薩也確實能夠代替一部分,這一部分怎麼說?譬如我們今天去買菜,你本來預備買五十元的菜,心裡一想,苦難的人很多,我少買一點,買便宜一點的東西,我買二十五塊,省二十五塊,我把這個去幫助別人,你就代他受苦了。本來你可以吃五十元,吃得很舒服,現在你只能吃一半,你要吃一點苦頭,諸位想想,這是不是代眾生受苦?沒錯。我本來可以住很豪華的住宅,我能享受,我現在不願意,我住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就可以了,我把這一筆錢拿來幫助苦難的人,這是代眾生受苦,可見得確實能代一部分,不是不能代,在我們起心動念之處。
我們每天能節省一塊錢就能修一塊錢的布施供養,我能夠節省十塊錢就能修十塊錢的布施供養,這就是自己勤儉幫助別人,這是代眾生苦。由此可知,不是做不到,一部分是可以做到。至於眾生自己造的善惡業,我們不能代替。我們自己節儉一點,以我們多餘的力量來幫助佛法的流傳、弘揚,幫助一些苦難的眾生,這是我們能做得到,這就是菩薩發願代眾生苦的供養。第五:
【勤修善根供養。】
這對於我們自己修學成就可以說是個樞紐,你修行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功就看這一點,這是關鍵的所在,很重要。什麼叫『善根』?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個地方生的。「根」是能生之意,是比喻,好比植物有根,它就會長,就會發芽,會長成,會開花,會結果。善根,所有一切善法從這個根上生的,由此可知,培養善根是非常重要的修學大事。
善根有世間善根、有出世間善根,當然出世間善根是以世間善根為基礎,世間善都沒有,出世間善從哪裡來?有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世間善根是什麼?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於世間一切法,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不起貪心;於一切不如意的境界,惡人惡事不起瞋恚心;於一切事理通達明了,不迷惑,不顛倒,沒想錯,沒看錯,不愚痴,這叫世間善法的三個根本,叫三善根。我們學佛的人要認真努力修學不貪、不瞋、不痴,深深相信因果報應。
我們一般人為什麼聽到佛講的善因善果不敢去做?沒有膽子去做?是對於因果的事與理沒搞清楚,信心不夠,所以不敢做,如果你搞清楚了,你就有膽量放心去做。譬如我們講財布施,我的財物統統布施光了,我明天吃飯怎麼辦?這個很現實,明天我到哪裡吃飯?一想到明天,布施還要留一點,我明天還要吃飯,再一想還有後天,愈想愈多,就不敢布施了,這就是事理不清楚。所以我常常勸同修們,三善根的培養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一天念一遍,念一年,一年之後,你對於因果報應的事理有信心了,有膽量。身上的錢布施得乾乾淨淨,人家問你:「明天你的生活怎麼辦?」「明天還沒有到,著急什麼?到時候我要吃飯,自然有人送飯來,我要穿衣服,自然有人送衣服來給我穿」,他真的有信心了。布施是修因,福報自然現前,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愈害怕,愈不敢布施,你的福報有限。所以不能夠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你的信心建立不起來,很重要,才真正敢放膽去做。
佛說的話絕對不會錯誤,如果你真正布施了,依教修行,前面講「如說修行供養」,供養到明天的時候,我沒飯吃餓死了,沒衣服穿凍死了,那佛法就可以全部推翻,釋迦牟尼佛打妄語,所講的話不能兌現,就可以把整個佛法推翻,所有一切護法善神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去試驗,看到底究竟是真是假。真正如教修行,你真的要是有一天挨餓挨凍,我跟你說,護法神馬上就要受處分,撤職查辦。你們這個道場有沒有護法神?韋馱菩薩、關公護法神馬上要撤職查辦,他護的什麼法?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從這些地方講,不信,學佛還是不信佛,這個沒有法子,信佛好難,好不容易,信佛的人有福,所以要修三善根。
出世間的善根,菩薩修的,一條,哪一條?精進,精進是菩薩善根。你所依據修行的理論不錯,方法不錯,愈精進愈快樂,就像普賢菩薩一樣無有疲厭,沒有疲勞,沒有厭倦,這人生多自在、多快樂!精進當中得來的。不精進就懈怠,懈怠就懶惰,修行功夫不得力,煩惱也多,苦難也多,於是就對佛法產生懷疑,信心就動搖了,退轉了,墮落了,這些毛病都發生在不精進。精進,進是進步,求進步,精是純而不雜,這個進步才有用處。我們現在學佛同修當中也有很努力的,非常用功的,但是他不是精進,他學得很多,修得很多,他那個叫雜進,叫亂進,雜進亂進得不到結果,所以費了很多時間、精神,得的效果很不理想,這是我們要知道。佛法可貴是貴在精進,這個很重要。第六:
【不捨菩薩業供養。】
『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菩薩在世間是當教員,只有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示現在世間可以用種種不同的身分,可以用出家的身分,可以用在家的身分,所謂是各行各業、男女老少,菩薩都可以示現這種身分。示現的身分不相同,當然在社會上從事的行業就不一樣,不管他是什麼身分,不論他是什麼樣的行業,他有一個不變的目標,就是幫助人開悟,幫助人離苦得樂,這是他決定不會變的。菩薩要示現為商人,商人裡面的領袖,商人裡面的老闆,教你怎麼賺錢,怎麼用錢,他有智慧。錢怎麼賺很苦,怎麼賺很快樂,怎麼花錢花得很痛苦,造了很多罪業,怎麼花錢修了很多功德,將來得很大的福報,菩薩商人懂得,你看《華嚴經》五十三參就曉得了,所以各行各業、男女老少裡面都有菩薩在,菩薩給你做榜樣、做示範。
所以菩薩的事業在佛門裡面所象徵的是講經說法弘法利生,這是決定不能捨棄。換句話說,我們做了佛的學生(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我們不能把佛的家業丟掉,佛的家業就是弘揚佛法,盡心盡力把這一樁事情做好,這是菩薩事業。也許你說「我沒有錢,我也不能建道場,我對道場也幫不上忙,我也沒有智慧,我也不會講經說法,我怎麼辦?怎麼樣做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問問你,你還有沒有認識的幾個人?你的家親眷屬、朋友、鄰居,你有沒有認識的?總會認識幾個,你把這個地方講經的訊息告訴他,勸他來聽經,這就是菩薩事業,你能力可以做得到的,他來很好,不來也好,我菩薩的事業做到了,可見得菩薩的事業人人可以做,不難,難在你沒頭腦,沒有想到。我見到人,合掌「阿彌陀佛」,這都是菩薩事業,管他喜不喜歡聽,他都聽到耳朵里去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彌陀佛」的種子我就硬種到他阿賴耶識里去了,菩薩事業。你想想菩薩事業難不難修?不難,人人可以修,只要我們盡心盡力,不難修。最後,第七:
【不離菩提心供養。】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真正覺悟,換句話說,不覺就迷了。三皈依頭一條,「皈依佛」,覺而不迷,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保持我們高度的警覺心,決定不迷惑,這就是「不離菩提心供養」。一念不覺就迷了,念念不覺就不得了,你就造罪業,所以高度的警覺心要時時刻刻保持。我們再問,我怎麼保持法?你能不能具體的告訴我?可以,你一天到晚這句「阿彌陀佛」能擺在心裡,沒有把它丟掉,你就保持了高度的警覺性。「阿彌陀佛」一沒有了,你的妄想雜念就起來了,妄想雜念是迷,這一句佛號是覺。所以在一切法門當中,為什麼一切諸佛偏偏讚嘆念佛?念佛這個法門容易,行住坐臥,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你心裏面這一句「阿彌陀佛」都可以不中斷,修學起來方便,這就是非常具體的告訴你「不離菩提心供養」。
由此可知,這句佛號上供十方一切諸佛,下供九法界一切眾生,統統都供養到了,一句佛號是普供養。佛號功德利益知道的人很少,希望諸位同修在這幾天當中不要把這個機會錯過,這一部《普賢行願品》自始至終都是稱讚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字字句句,這些經文都結歸在名號功德。
【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修學境界也跟前面一樣,虛空界盡,我願乃盡,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不可窮盡,我們廣修供養也無有窮盡,也是一心一意。『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要認真努力精進的來修學。這是講到第三段「廣修供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