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第四卷)1992/10美國聖荷西檔名:05-05-04
請看講義:
【歡喜光。】
這在十二如來是第八。歡喜,前面有無等,「無等光」偏重在大悲心。大悲心,用現代話來說,是悲憫眾生之心,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同情心,儒家所講的惻隱之心跟這個很接近。「慈」是給與一切眾生歡樂,這叫慈。『歡喜』,是「慈令安樂」。慈跟悲合起來,叫大慈大悲。第九:
【解脫光。】
前面在無邊光佛裡面,有解脫的意思。「無邊」是解脫之果,「解脫」是無邊之因。這個名詞,大小乘佛法裡面都普遍的套用。到底「解」的是什麼?「脫」的是什麼?這個要搞清楚。這個名詞,我們念去聲字,念解(ㄒㄧㄝˋ)脫,把它當動詞用,不是名詞,動詞。解是因,脫就是果。『脫』,在小乘佛法裡面講,脫離三界六道輪迴。解是解什麼?『解』,把你心裏面我們世間人講千千萬萬那個結解開。「結」是什麼?煩惱。把煩惱解除,你才能夠脫離三界六道。這在小乘上說的。大乘法裡面,比這個意思還要深廣。小乘只斷見思煩惱就超越輪迴,大乘見思煩惱之外,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必須全部把它解除究竟,這才能脫離兩種生死,所謂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圓滿證得無上菩提,那就是「脫」了。小註裡面講「離相普益」。離相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相都不執著,然後才能夠普遍的利益一切眾生。第十句:
【安隱光。】
『安穩』,與本經經題「首楞嚴」的意思很接近。「首楞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堅固」,我們前面讀過了。那要什麼樣的事情才究竟堅固?這裡說,「離生滅相」,換句話說,有生有滅就不安穩。什麼時候真正達到不生不滅,這就安穩了,不生不滅才是究竟堅固。在理上說,我們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滅的。真心本性是人人具足的,我們雖然有,可是不得其用。為什麼不得其用?就是有一個生滅的念頭在作怪,這個念頭障礙了本性,蒙蔽了真心,所以受了許許多多冤枉的苦難,這些苦難就是六道輪迴。實實在在講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既不是真的,那都不要緊了」,那話也不能這麼說。大家都曉得,晚上作夢是假的,這不是真的。如果每天晚上都做惡夢,你說好受不好受?我們現在迷失了真性,就等於天天都在做惡夢,不但晚上做惡夢,白天也做惡夢。這個惡夢連續不斷,這日子就不好過了。假如你真的明白過來,把這個毛病習氣修正過來,那你就真正醒悟過來,不再做惡夢了。這就叫佛菩薩,這是安穩光的意思。這十二種光裡面,前面十種就是到安穩光,實在講全是常光。可見得阿彌陀佛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從這十個名相當中就能夠顯示無餘。我們從這個地方能夠體會到一些,為什麼他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下面這兩種是指放光,以下是放光:
【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這兩種是放光,常光一般講是自受用,放光是利益一切眾生的。『超日月』,在我們這個世界光明最大、最顯著的是日月,佛為我們這個地區眾生說法,就近取比喻。這是你眼睛看得見的,一說你就能體會到,佛的光明超過日月之光,這是用這個比喻來形容佛光之殊勝。佛光有些什麼好處?下一句說『不思議光』,這是說明佛光真實的利益,這是日月光明所沒有的。
不思議功德,古大德把它歸納做五大類,稱為五不可思議,五是五大類,用來讚嘆阿彌陀佛的光明,這是我們要記住的。對於修學這個法門斷疑生信、求願往生有很多的好處,第一個是:
【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我們要問:阿彌陀佛光明在哪裡?光明遍照。我們心裏面想阿彌陀佛,口裡面念阿彌陀佛,這就是佛光注照的時候。我們沒見到,也沒有感觸到,這是因為自己業障太重了。我自己沒有感覺到,給諸位說,有定功的人能見到。現在我聽說這邊有很多學氣功的,氣功好的人能見到,氣功差一點的人見不到,好的人能見到。有定功的人見到就更清楚、更殊勝。佛光加持在你身體上,你身體也放光,你這個光放的大小與你的清淨心成正比例。換句話說,你憶佛念佛的時候,心愈清淨,你的光明愈大,光明也愈好。我們道場講這部大經,或者大家在這裡一塊念佛,念佛道場,這個道場就有很大的光明,很遠的地方都能見到這個道場的光明。所以肉眼不能見,是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哪個地方有放光,這是真的,不奇怪,絕對不是造謠言,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這個法門的好處,不需要斷惑,惑是迷惑、是煩惱。佛在經論里告訴我們,三界六道從哪裡來的?迷惑而生的,就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境界。「見」就是見解的錯誤,「思」就是思想的偏差。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變現出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個現象,這現象從哪裡來的?佛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沒有錯誤的見解思想,換句話說,決定沒有六道輪迴的現象。沒有因怎麼會有果?因此,佛教人超越六道輪迴,一定要斷見思煩惱,你才能超越出去。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很想把念頭止住,不要想了;他不想偏偏要想,止不住!很困難的事情。可是你的妄念不斷,你就決定不能出去。所以禪定是把妄念暫時伏住,沒斷!石頭壓草,根還在,這個功夫出不了三界。所以他能壓住,比壓不住的人高明一些,他可以生到色界天,生到無色界天,就是出不去。有許許多多修行人把色界、無色界誤會,認為那是大涅盤、那就是清淨寂滅。尤其是無色界,無色界色相沒有了,我們講的靈界、精神世界,他把這個地方誤會做大涅盤。到那個地方,他又不用功,他認為他自己圓滿了,功德圓滿了,所以他出不去。
念佛這個法門,得阿彌陀佛不思議的威神本願的加持,不需要斷煩惱就能夠往生,往生就超越三界了。所以在所有一切法門裡面,不斷煩惱可以出三界,只有這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其中就這一個法門,不需要斷煩惱就出三界。所以這是一個特別法門,這個不可思議!這不可思議不是對我們講的,我們的程度太差了,這個不可思議是對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們所說的。他們的定慧都有相當的程度,看到這個不斷煩惱可以出三界,這對他們來講真正不可思議。這是第一。第二:
【即生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
這是第二樁不可思議的事情。所有一切大乘經,修因證果都有次第,好像學校念書一樣,一年級念完升二年級,二年級念完升三年級;國小念完升中學,中學念完升大學,是有次第的。十方諸佛都有「四土」,這四種淨土不是說阿彌陀佛有,每一個世界都有,我們這個世界也不例外。釋迦牟尼佛也有四土,四土我們見不到。為什麼見不到?它不在一起。就像我們現在的學校一樣,小學生他有國小校,國小跟中學不在一起,小學生見不到中學生,中學生也見不到小學生。中學跟大學也不在一起,它是分開來的。
佛告訴我們,見思煩惱沒有斷,像我們凡夫在六道裡頭,六道輪迴,六道是凡聖同居土,這裡面有凡夫、有聖人,叫凡聖同居土。凡夫迷惑顛倒,搞生死輪迴。聖人有兩種:一種是覺悟的凡夫在這裡修行,他的功夫還沒有到家,還不能超越,還在這裡修行,我們今天真正修行就屬於這一類。第二種是菩薩、阿羅漢示現到這個地方來度化眾生的。他既然示現到此地來,他也要住在這個地方,所以這個地區叫凡聖同居土。假如我們見思煩惱斷盡,剛才講,超越六道輪迴,到哪裡去?那就入另外一個淨土,這個淨土叫方便有餘土;不在我們六道輪迴裡面,這是三界之外的。只有凡聖同居土是三界裡面的,那就超越三界了。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居住的處所叫方便有餘土,這是已經斷見思,還沒有破無明,住在這個地方。這個淨土我們凡夫見不到。
假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離開方便有餘土,生到實報莊嚴土。實報土跟前面這兩種土不一樣,前面這兩種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阿賴耶的相分變現出來;實報土是法性土,他明心見性,它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所以清淨莊嚴跟底下兩土差別很大,不能一概而論。雖說四淨土,實際上講,事相上講,只有三種淨土。常寂光是本體是理,理貫一切土,徹前徹後,理是貫通的,這個我們要知道。所有一切淨土統統是常寂光裡頭變現出來,連三惡道也是常寂光變現出來的,常寂光是本體。四土實在講,事相上講是三種淨土,三種淨土是三種迥然不同的境界,你功夫達不到,你也見不到。這是十方諸佛淨土都是這個樣子。
唯獨西方淨土很特別,這個淨土叫「橫具四土,非由漸進」。它有沒有四土?有!它四土在一起,這個很特別。就像我們剛才比喻講,它這個學校上課很奇怪,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統統在一個教室上課。有沒有程度上不同?有!雖有,大家在一起,這個學校很特殊。因此,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一切生」。譬如凡夫生凡聖同居土的,小乘阿羅漢、辟支佛回小向大,求生西方淨土,生方便有餘土。大菩薩們,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是生實報莊嚴土。到西方世界,這些人統統俱會在一起,這個很特別,所以叫一生一切生。
我們生到那邊去是同居土,等於是同時又生到方便土,又生到實報土,又證到寂光土。那些大菩薩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實報莊嚴土,同時也生到方便土、有餘土。所以我們到那個地方,你跟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是天天見面,時時在一起,沒有隔礙。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十方諸佛世界裡頭都沒有這種現象,唯獨西方世界是這個現象。這就是說明它確確實實是平等世界。每個人修行功夫,斷惑證真程度不相同,除此之外,在一切事相、受用方面沒有一個不同,完全相同、完全平等。這是第二種不思議。第三:
【但持名號,不假方便。】
這是講修行方法不可思議,實在太容易了,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哪個不會念?哪個不能念?不需要再加別的方法去幫助。要不要去看很多經論?不需要。要不要去修其他的法門?也不需要。甚至於連往生咒、《彌陀經》都不要念,就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你看諦閒法師那個徒弟,那真是我們近代好榜樣。一個字不認識,一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過經,老師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你就老實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你看這個多自在!他念了三年,站著往生,他念成功了。死了以後他還站了三天,等諦閒法師替他辦後事。站在那裡身體不倒,站了三天,在我們近代當中真的是第一個人。我們有聽說站著往生的,沒有聽說往生之後還站三天,沒聽說過,只有這麼一個人。一句佛號!唯有一句佛號,這個心才真正清淨。什麼妄念都沒有,什麼疑惑都沒有,他真的念到得「念佛三昧」,定慧圓滿的成就了。這是第三不可思議。第四:
【一七為期,不藉多生時劫。】
念佛就是用功夫的時間不可思議,他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其他的法門要修很長的時間。一般佛在經上講,從初發心到成佛要修行三大阿僧只劫,這個數字是天文數字,要好長的時間。念佛這個時間要多長?七天就成功了。《彌陀經》上說,若一日到若七日,心真正專,真正能把一切放下的,一天就成功了。這樁事情在近代我們也見到,三天成功的、七天成功的我們見到,是事實。至於三個月成就的,半年成就的,那就很多了。
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我們是不是真念。一面念佛,一面還有疑惑,或者還想其他的一些雜事,這心不專。這個念佛裡面有夾雜、有間斷,所以你得不到結果。一日到七日成就的,死心塌地這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一個妄念都沒有。真正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了,這個才能成就。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要領,「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修行的要領,能夠依照這個綱領去修,那真的是「一七為期」,七天當中一定成就,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多生時劫」是指很長的時間,那是講修學其他法門,時間都要很長。這個法門時間很短,很快就能成就。第五種:
【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我們心裏面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只想念一尊佛就等於想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個實在不可思議!你要問為什麼?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就這麼個道理。為什麼一切諸佛要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具足這五種不思議,所以得到一切諸佛的歡喜讚嘆。因此,一切諸佛念阿彌陀佛,一切諸佛讚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讚嘆,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無量壽經》、講《阿彌陀經》、講《觀無量壽經》,講一切大乘經,都讚嘆西方世界,這叫讚嘆。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一切諸佛在他那個世界沒有不講這個經的。而且實在說,佛講一切經,這個經是佛主要的一部,最重要的一部,其他一切經論都是補助的。好像學校上課一樣,這是主修的一門,其他的都是選修的,選不選無所謂沒關係,這個經才是重要,主修的。為什麼?這個經保證你在這一生成佛,它是主修的一部經。所以一切諸佛讚嘆,一切諸佛宣揚,一切諸佛都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你念阿彌陀佛就等於念一切諸佛了,一尊佛都沒有漏掉,這是不可思議。佛的放光,我們思念、稱揚這一句名號,就是無量光明注照的時處,這叫「不思議光」。這是把十二如來簡單介紹出來。下面講:
【相繼一劫,此十二佛,乃古如來,非今彌陀。】
怎麼知道?因為大勢至菩薩說,「我憶往昔恆河沙劫」,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跟《彌陀經》上都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現在才十劫。十劫跟恆河沙劫不能比,十劫是太近了,這個距離太近了,恆河沙劫是時間太遠太遠了。由此可知,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這是「古如來」,很古以前的如來;「非今彌陀」,不是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但是那一尊古佛跟現在阿彌陀佛名號相同,同名同號。
佛菩薩的名號跟我們世間人名號不一樣,世間人名號,現在人起名字跟古人起名字,這觀念又不相同。在我們中國古代,父母給兒女起名字,是父母對兒女一生的期望,希望他做到名實相副。所以隨便把名字改掉,這大不孝!這一生名字不可以改。自己取幾個別號可以,名是決定不能改的,改名這是大不孝!諸位讀《禮記》,裡面就講得很清楚。現在人起名字觀念跟古人不一樣,究竟是什麼觀念,我都搞不清楚。諸位自己去想想,也許就能知道。
諸佛菩薩沒有名號,這名號是怎麼稱呼的?完全是從他智慧、德能上建立的;或者是教化眾生方法、手段上建立的,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因此,我們看到佛跟菩薩名號相同;換句話說,他們的心愿解行一定完全等同,所以他的名號也一樣。因此,今彌陀無異古彌陀,完全相同。底下說:
【以師資一道,古今不異,是故同名不可窮盡。】
十方世界同名的菩薩、同名的如來,很多很多。只要名同,德一定相同,願一定相同。這是說出這樁事實,事實之外還有更重要的表法的義趣,這是我們一定要特別留意。在表法裡頭他代表:
【表行者十二時中。】
十二如來代表「十二時」,十二時是一晝夜。我們中國從前把一晝夜分成十二時,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來代表。
【不念世間塵欲,念佛無間也。】
重要意思在此地,就是念佛功夫不間斷,念茲在茲。不一定佛號掛在口上,這點諸位要記住。佛號掛在口上不間斷,那是很清閒的人,那是有福的人。像我們現在每天工作這麼繁忙,怎麼可能把佛號一天到晚掛在口上,這是不可能的。口上沒有佛號,心裡頭要有,心裏面憶佛念頭決定不能中斷。「憶佛」,諸位也要搞清楚、搞明白,不是教你一天到晚想阿彌陀佛的像,或者想阿彌陀佛的名,那個想法會想呆了。憶佛裡頭,想佛怎麼發心?想佛怎麼修行?想佛如何處事待人接物?想佛怎麼斷煩惱?怎樣成佛道?想佛如何去幫助一切眾生?你常常想這個。我們要效法他、要學習他,這個學佛叫活學,真有受用。
我講《無量壽經》時常說,要把《無量壽經》裡面的理論、方法、境界,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我們真正向阿彌陀佛學習,學得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念這句名號是提起我們的憶念,一句佛號包括阿彌陀佛圓圓滿滿的心愿解行。所以,不是教我們死在名號之中,念念要清楚,念念要明白。我們怎麼做人?阿彌陀佛是個榜樣,我們能做到跟他一模一樣,這是真正的念佛。這是表示「無間」的意思。
【又錶轉凡成聖,轉妄想成佛德也。】
這個意思都包含在其中了。常常想阿彌陀佛,常常學習阿彌陀佛。凡夫是妄,佛是真實。這種修行的方法就是轉凡成聖,轉妄成真。經典就是真實的標準,經典就是佛德的標準,依照經典來修學,我們才能有圓滿的成就。這一段是敘述大勢至菩薩師承的因緣,他是有老師教導的。
經【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前面所講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佛就是大勢佛。菩薩遇到他,他教給他什麼?佛教給菩薩什麼?教他『念佛三昧』。『彼佛』就是無量壽佛,『教我』,這個「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教他「念佛三昧」,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很多人會念阿彌陀佛,但是不知道什麼叫念佛三昧,難怪他念佛不能往生,原因在此地。所以,什麼叫念佛三昧很重要。
「三昧」是梵語音譯過來的,梵語的音譯,它的意思叫「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如果我們念佛念到真的有受用了,念成念佛是一個享受,那你的功夫就差不多了。有人念佛念得很苦,那個不正常。念佛念得非常歡喜,法喜充滿,這是享受。念佛可以念到精神飽滿,如果念佛時間念長了,疲倦了就想睡覺,這個沒有得到享受。如果真正念到正受,身心在很疲憊的時候,幾句佛號精神就振奮起來了,那是正受。確確實實如此,愈念愈歡喜,愈念愈精神,這是你得念佛三昧的現象。工作疲勞的時候,幾句佛號一念,疲勞就恢復了,這是念佛功夫得力的現象。
我們凡夫的享受,為什麼叫不正常?佛在經上講,一切凡夫享受可以分為五大類,叫五種受。這五種受是什麼?苦、樂、憂、喜、舍,叫五種受,苦樂憂喜舍。什麼叫正常的享受?這五種統統沒有,你這個受就正常,享受就正常。有這五種都不正常。欲界天以下,苦樂憂喜舍統統有。色界跟無色界,苦樂憂喜沒有,怎麼沒有?我們曉得他們所修成的叫四禪八定,他入定,定中非常清淨自在,沒有苦樂憂喜,這個時候叫「舍受」。舍什麼?把苦樂憂喜舍掉,所以他得定。看他定功的淺深,分成八個等級,八個等級就是他定功淺深而分的,叫四禪天、四空天。為什麼叫做「舍受」?因為他這個定不能保持到永久,它有時間性的。換句話說,他是暫時舍的,他不是永久舍的。就是前面講的,他是石頭壓草,是伏的,裡頭還有根,根沒有拔掉。如果把根本拔掉,那就不叫舍受,那叫三昧。所以三昧跟舍受不相同。三昧是真的,舍受是暫時的,那個不是究竟的,不能算是真的。我們看下面小注第一條:
【念佛有事理,事念則一心憶念。】
不管是事或者是理,關鍵都在「一心」。所以一心非常重要!一心就是你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個才叫一心。有雜念、有妄想摻雜在這裡面,那就不叫一心。念佛的人多半還是雜心在念佛,妄想心在念佛,一心念的人不多。真正一心稱念,就像前面所說的,「一七、二七」他真正成就三昧,他真成了。事上就是「一心憶念」,我們前面所講的都是屬於事上的,乃至於憶念諸佛的發心,諸佛的功德,諸佛的修行,統統屬於事念。
【理念,念即始覺,佛即本覺,始本相合,始本不二,名為念佛。】
「理念」,實在講就是底下一條,四種念佛裡面「實相念佛」,這是屬於理念。「理念」,對凡夫初學的人來講很困難,換句話說,我們還是從事念上下手。事念,念到一定的功夫,事念就變成理念了。到什麼時候變成理念?我們從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得理一心以後,事跟理就圓融了。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所以從事念就變成理念。這一開頭就從理念,那是圓教初住以上的事情,我們做不到。為什麼?我們始本合不了。不曉得什麼叫始覺,什麼叫本覺,怎麼合也合不上,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換句話說,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二個位次的菩薩,他們念佛都是理念。十信位以下的,統統屬於事念。
我們再問一問: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沒有生病的,這種人是事念還是理念?事與理統統有。實在說,功夫好的事念入了理念。功夫念到這個境界,自己曉得什麼時候往生,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事理沒有不通達明了。也就是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既然到這個程度,他為什麼不多住幾年弘法利生?他要急著走幹什麼?這個地方我們不能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就與否都在一個「緣」字。佛法在緣,世間法也在緣。這個人跟那個人有緣,這個人跟那個人沒有緣,沒有緣怎麼談也談不來,都在一個緣字。他在那個境界當中,他統統明了,他想弘法利生,沒有緣,住在這裡沒有用,白住了。換句話說,人家瞧不起他,雖然講的是真實法,沒人聽他的,沒有緣。他這一走,樣子一示現,那也是弘法利生。是另一種方式接引眾生,給一切眾生做念佛往生的證明,他也是弘法利生。換句話說,住在這裡是利益眾生,他走也利益眾生,讓一切眾生永遠記住他這個榜樣,記住他的成就。世間人實實在在講迷惑顛倒,真假不分,給他說真實的他不相信;給他說假的,一說就相信,諸佛菩薩也沒有辦法改變他。佛菩薩來了,給你說真的,不相信;妖魔鬼怪來了,天天騙他、耍他,他相信,他喜歡。所以都在一個「緣」。緣不成熟,教化眾生有他的難處存在。第二段講:
【念佛有四。】
這是四大類,念佛的方法很多很多,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第一:
【實相,念自性佛。】
這是念佛方法裡面最高的,我們初學的人學不到的。旁邊有個小注,「諦了自心真性」,「諦」是真實,「了」是明了,是真真實實明心見性。這是「念自性佛」,這是屬於實相念佛。從第二種以下的,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為什麼?「實相」,不用心意識,所以我們做不到。十六觀以下是用心識意,那我們就都能做到。我們現在是心意識當家,真如本性不曉得在哪裡,心意識當家,意識心來念佛。
【觀想,如十六觀,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這一句是《觀無量壽佛經》上的經文。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佛的這句開示,我們要牢牢的記住。一切法不僅講世間法,包括出世間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你心裡想什麼就變現什麼。虛空法界現象是無量無邊,從哪裡來的?從眾生心想成就的。你知道這個原理,知道這個事實,我想佛,心就變成佛了,就現佛的相,想菩薩你就成菩薩,想阿羅漢就成阿羅漢,想什麼就成什麼。
再淺而言之,我想我的身體健康,身體就健康;想我這裡有病,那裡有病,過兩天真的就生病了。病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年歲大了,老了、老了!天天在想老,他怎麼不老?他就老了。你要不想老,天天想年輕,你活一百歲還是年輕,沒有老相。為什麼?從心想生。這是佛告訴我們一句真理。你為什麼不向快樂、健康那一方面去想?天天想煩惱,你的煩惱怎麼能斷得掉?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句開示。
佛菩薩那個身體、容貌永遠不變的。他為什麼不變?他沒想頭,所以他就不變了。有想就有變化;他沒有想,他沒有變化了。你問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容貌都相同?為什麼都無衰無滅?因為他沒有妄想。我們今天妄想不能斷,不斷,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想阿彌陀佛這是最殊勝的。所以家裡面供養阿彌陀佛的像,你常常看他,常常想他,看久了、想久了,你的容貌就跟佛的容貌一樣。「相隨心轉」,算命看相的都會說相隨心轉,這是真的。相隨心轉,身體的體質也隨心轉。心造萬法,這很重要!這個要是學會了,你一生受用無窮。
「觀想」,《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世尊教給韋提希夫人修學的方法,說了十六種。這十六種方法,我們今天叫它做十六觀。十六種修學,任何一種都能成就,不一定要十六種都修,不必。隨取一種或兩種兼修也行,三種合修也行,專修一種也行。十六種方法,前面十二種都是觀想,第十三種叫觀像,那不是屬於觀想。觀像是什麼?家裡供養阿彌陀佛的像,你天天看這個像,心裡想這個像、念這個像,這叫觀像念佛。觀像,離開像,你功夫就間斷了。觀想念佛,那個心要很微細,粗心大意的人,這個方法不適用。
第十六種方法,就是最後一種方法,凡是排列在最後的,都是最特別的,也是最殊勝的,最後一種方法是「持名念佛」。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是出在《觀經》第十六觀。這是最殊勝、最方便,不必觀想,也不必觀像,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念這六個字,或者念四個字都行,這是最方便的法門。它的成就就是剛才講的「相隨心轉」,你念佛、想佛的時候,心變成佛心,相自然就變成佛的相好,所以它會變的。第三:
【觀像。】
就是十六觀裡面的第十三觀。
【觀彩畫。】
像我們這個是屬於彩畫的。
【塑鑄。】
塑是雕塑,鑄是鑄造。像過去銅的佛像是屬於鑄造的,還有合金的佛像,鎏金、合金的佛像,這個在古時候很多。塑造的有泥塑的、有木雕的。這些佛像:
【經云:起立合掌一心觀佛。】
這個自己家裡一定要有佛堂,要有清閒的時間。這種修學的方法,退休之後可以,你在有工作的時候很困難,你沒有時間去修學。因為這個在佛堂,不能離開佛堂,離開佛堂就離開佛像,就見不到面,所以不能離開,這是屬於觀像。第四是出在十六觀最後的一觀:
【持名,一心執持名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這三句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相繼就是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就是淨念。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面,對我們開示非常詳細明白。我們上一次講的「上品上生章」,諸位要記住,不能忘記。大師苦口婆心的教我們要信佛語,佛的話(經上講的話),特別是往生經,今天專講往生的經,除三經之外,祖師大德們將《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合稱為五經。即使是等覺菩薩,甚至於是諸佛再來,他給我們說的與這個經上不一樣的,我們都不要聽。我們的信心要這樣的清淨、堅定,你才決定得生。
決不要受一般人的這些意見,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看法,受他影響,這就壞了。一定要相信佛所說的,縱然遇到佛,佛佛道同。佛如果跟我們講的,跟釋迦牟尼佛經上講的不一樣,我們都不信。那個佛是假佛,不是真佛。真佛所說的一定相同,真正的菩薩,所說的決定不會違背佛的意思。哪能講的跟佛說的不一樣!一定不聽,一定不接受,我們才能成就。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三小段是解釋三昧:
【梵語三昧,此雲正定,亦云正思,正心行處。】
這都是經典裡面的註解。「正定」是正常之定,「正思」就是正確的思惟,這個叫三昧。世間四禪八定不叫做正定,不叫做正思惟。原因,前面所說,他不能算正常,因為他不能保持很久,他會失掉的,他是暫時的,他是相似的正定,不是真正的正定,是相似的。他在定中的那個境界跟正定人的境界是相同的,但是正定的人不會失掉,他到時候會失掉,他不能保持很久。所以他是伏煩惱,不是斷煩惱。正定的人煩惱斷了,就好像斬草除根。四禪八定是伏煩惱,是石頭壓草,沒除根。這是不相同的地方在此地。
這個正思惟揀別離開妄想。世間人思惟都是妄想,都是妄念。他妄念沒有了,所以叫「正思惟」,也是「正心行處」。心行處,「行處」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活動,你心裡的活動是正常的。換句話說,凡夫心裡活動都不是正常的,「起心動念」,《地藏經》上講「無不是罪」,都在造業。動一個善念,造作的是三善道的業;動一個惡念,造的是三惡道的業。起心動念統統是造業。善會變成惡,惡也會變成善,善惡混雜,這是六道凡夫起心動念的狀況。起心動念就是心行處。得到念佛三昧,他這個起心動念裡面是真實,決定沒有虛妄。
【一心念佛,名正定心,若他念者,即名邪思惟也。】
古大德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我們要曉得,「一心念佛」就是修念佛三昧。念到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妄念不生,那你就證得念佛三昧,你就成功了。當然,念佛三昧這個境界有淺深不同,換句話說,這是因為你念佛三昧功夫不一樣。不管功夫淺深,再淺顯的功夫,你剛剛得念佛三昧,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自在了,只要一得三昧就自在了。這個自在就是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
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我們看《淨土聖賢錄》,讀古今的往生傳,你會發現很多人念佛,大概都是三年往生的。我們在古今傳記裡面看到,你要留意到這樁事情,就會想到難道他壽命就那麼短?他念了三年就走了嗎?不盡然,人家真正到那個程度,就是得到念佛三昧。他看看這個世間,他想發心度化眾生,沒緣,還有壽命,不要了!提前走了,這才是真正的事實。因為到那個時候,一切事理你明了通達,你自然會決定,這個地方我還需不需要再住下去?有沒有必要?沒有必要了,早走了!有必要,就是這個地方還有化緣,他來講經說法,還有許多人相信、尊敬他,他就長住世間。住多久,完全是在緣,他自己得大自在。這是一個事實,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平常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妄念。有妄念就是「邪思惟」,這對於念佛三昧是很大的障礙。換句話說,念佛功夫得力的人,他是專念,除了一句佛號之外,決定沒有妄想。他是把所有一切念頭都捨棄掉了,專念阿彌陀佛。也許有人要問:這樣說來,他不變成白痴?問他什麼都不知道。那是你在打妄想,事實不然。他雖然什麼都不想,他念到心清淨,他什麼都明白,比你明白多了,這就是清淨心的真實功德利益。他心真清淨,他樣樣清楚,樣樣明白,樣樣通達。他不說,為什麼?說了你不相信。這是一心念佛的真實利益,真正的好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