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儒釋道學說講座—十善業道經(第二集)


時間:2010/9/28 作者:心源

儒釋道學說講座—十善業道經(第二集)2007/12/22馬來西亞金馬皇宮酒店檔名:19-20-02

主持人:大眾請起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尊敬的老法師,在貴賓們的陪同下入席,大眾請就座。尊敬的老法師,丹斯里李金友伉儷,馬來西亞佛教南傳首座達摩拉達納長老,馬來西亞佛教副總會副主席明吉長老,馬來西亞道教總會長陳文成道長,鍾博士、蔡老師、諸位法師,各位嘉賓以及同修大德們,大家晚上好。剛才我們聽了鍾博士和蔡老師精彩的講演,老師們都苦口婆心的勸誡我們,要遵從老法師的教誨,依教奉行。現在讓我們以最恭敬、至誠的心,恭請老法師為我們啟講《十善業道經》。有請老法師。

淨空法師:尊敬的丹斯里伉儷,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嘉賓,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昨天我們學到經文當中所說的「如是一切」,這是指世間所有的一切,沒有一樣不是「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這就說明在佛法裡面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現相,佛在此地都告訴我們。正是大乘經裡面常常講的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法性,能現;能變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這個地方所講的心造善不善。今天接著要講的: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

這幾句話很難懂,心現,心在哪裡?心像什麼樣子?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心不是色法,也就是說它不是物質,不但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質都是心變現出來的,心在什麼地方?世尊在《楞嚴經》上,一開端他就問阿難尊者,問他發心出家是什麼樣的原因?為什麼你要發心出家?阿難很老實,他說他發心出家沒有別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太美了。他說這個相絕對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你學習修成功的,你能夠修得這樣的相好,我也希望得這個相好,是這樣出家的,心裏面羨慕佛的相好而出家。佛就問他,你心想,他說你心在哪裡?佛問得很有技巧,也不問你是真心、也不問你是妄心,真心也好、妄心也好,心在哪裡?他首先答覆,跟我們大家是一樣的,心在身體裡面。佛把他駁倒了,否定了,他就想不在裡面,在外面;里外都沒有也在中間。他有辦法想了七個地方,我們一般人想不出來,七處都被釋迦牟尼佛否定了。

否定之後他心就慌了,他說這樣我就變成沒有心了。然後佛就問他,你以什麼以為是心?所以他就講我以能夠想像的為心。能夠想像的不是心,這就是說明,心實在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大乘教裡頭常講的兩句話,我們一問都把它忘掉了,佛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太虛是講虛空,實在講空間、時間、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是心變現出來,心變的。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精神、物質都是從它那裡變現出來的。所以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心不是色法,就是不是物質。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這樁事情可以體會,不能言傳,說不出來。宗門大德明心見性之後,請老和尚印證,老和尚說你道一句來,心是什麼樣子?你說出來,「道一句來」。你看見性的學生他說了句話,「說似一物即不中」,這句話就是說不出來,「唯證乃知」,說不出來。

可是昨天我們給諸位報告,惠能大師說出來了,那只是形容心的德用,那什麼是自性還是說不出來。他說自性清淨的、不生不滅、一切具足,沒有一樣欠缺,我們講智慧圓滿、德能是圓滿的、相好也是圓滿的,自性本來具足!真心從來沒有動搖過,確實沒有動搖過;能生萬法。這他把自性的德用跟我們說出來了,我們從這幾句話裡面細心去體會,可是體會能不能體會得到?體會不到。為什麼?你體會還是用的妄心,妄心永遠見不到真心,妄心沒有了,真心就現前了。那妄心是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也用了個小的道具,這是三張透明的塑膠紙,黃色的代表妄想,藍色的代表分別,藍色分別,紅色的代表執著,我們用三原色紅黃藍。這三樣東西都有,我們把眼睛比作心,比作真心,比作自性;外面境界這是法相,法性、法相,這個東西遮蓋了,我們見不到外面的境界相。

那試問問,這個妄想分別執著有沒有障礙眼睛?沒有,所以叫本來清淨,沒有障礙。有沒有障礙外面法相?也沒有。所以見性之人,他說得很好,他說見性之後「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有一法不是的。為什麼?性變現出來的相,它的體還是自性。就如同「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古人的比喻,把黃金比喻自性,做出許多的器皿,每樣器皿它的本體都是黃金。所以性在哪裡?性在相當中,性相永遠不能分離,離了相找不到性,離了性沒有相。虛空,虛空還是自性變現的,所以佛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是什麼?你記住佛經用的語,妄想,妄就不是真的!妄想就不是真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虛妄的,不是真的。從妄想就生分別,頭一個是黃色的,這個東西有了,立刻跟著分別起來了,再跟著執著起來了,紅色代表執著,所以這三樣東西。有這三樣東西這叫凡夫,這叫世間法,叫迷了;這三樣東西放下,這就叫佛。

所以佛在《華嚴》上跟我們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每個眾生都是佛,為什麼這形形色色不一樣?眾生,生是生起,就是現象的生起,眾是眾緣和合,它不是單獨一法生起的,無量生起的。所以在底下講『但是虛妄,諸法集起』,「諸法集起」就是因緣生法,這佛經上常講的緣生法,無量的條件,不是單純生起來的。我們把無量因緣,把它歸納妄想分別執著,歸納為這三大類。無明怎麼起來的?沒有原因,你要去找原因,你要去問無明怎麼起來的?這就無明上加了無明,它本來是虛妄的,虛妄的你要去再找它,那叫妄中再加妄,你的痲煩就大了,所以這東西找不得。但是我們一般人的習氣非要追根究柢,追根究柢就是堅固執著,堅固執著分別你永遠不能見到事實真相,所以見的時候放下就是。誰放下?昨天跟諸位報告,釋迦牟尼佛放下了,菩提樹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本來是佛,他就現前了。

六祖惠能大師,他在五祖會下也是徹底放下了,這一放下他成佛了,五祖是佛,他也是佛。五祖的一個大弟子神秀,這是跟五祖多年沒放下,所以他成不了。這樁事情是要靠自己,誰都幫不上忙,所謂是解鈴還是系鈴人,這個道理要懂,佛有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幫不上忙。五祖又何嘗不想幫助神秀?幫不上!妄想分別執著是你自己起的,還是要你自己放下才行,道理就是如此。怎麼知道神秀沒有放下?神秀的一首偈子,大家念念就知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就沒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放下。六祖幫助他,把它修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真的是在這偈子裡頭就是這句話重要,本來無一物,妄想分別執著本來沒有,你念頭一起,這個東西統統就起來了,速度之快沒法子計算。世尊在《仁王經》上講的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還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所以物質的現相,它現相立刻就沒有了,非常快,它存在的時間太短。我們今天看到的物質現相是相續相,我們講經常常提到相似相續相,相似相續它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它前後兩個相是相同的,前後兩個相絕對沒有相同的,你看一秒鐘當中億萬次的生滅,沒有兩個生滅是相同的,只是相似相續,這我們一定要曉得。

學佛沒有別的,我學佛,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給我講哲學概論。我非常感激方老師,方老師成全了我,保護了我,雖然我們是萍水相逢,根本就不認識。我們希望是到學校裡面去旁聽他的課程,他不讓我去,五十六年前他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到學校去聽課,一定是大失所望。我聽了老師拒絕,我心裡就很難過,坐在他的小客廳里,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顯得很沮喪,老師也看出來了。沉默了幾分鐘之後,他很慈悲,他說「這樣好了,每個星期天,你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我們的課程是一對一的,在老師家裡,一個星期兩個小時,這樣上的。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講到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們才知道佛教裡頭有哲學。他給我講這個單元開頭我很訝異,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我們以前的觀念佛教是低級宗教,是多神教,它什麼都拜,什麼都是神;不像基督教、天主教只有一個真神,高級宗教。這是低級宗教,怎麼會去學它?它怎麼會有哲學?

老師告訴我,他說你不懂,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是全世界哲學裡面最高峰,他是這樣子告訴我的。以後我沒有用這個話說,我說佛經是高等哲學,我不敢講說最高峰。他告訴我是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幾句話吸引住了,我對老師尊敬。學到二、三十年之後,想想老師當年的教學,這才從內心裏面感激老師。他為什麼不讓我到學校去聽?我那個時候想學哲學,沒有讀過哲學的書,沒有跟學哲學的人往來過;換句話是一張白紙,所以他很愛惜。到學校一定認識很多老師、認識很多同學,就被污染了。這個苦心,不知道的時候不曉得,曉得之後一生感激,他不讓我去污染,學一家之言,聽一個老師,聽一個人的話。所以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師承,他用這個辦法來教我。

接觸佛法之後,這是接觸佛經哲學之後,知道佛教裡面有高深的學問。在這個時候有位蒙古的親王,滿清時代的一位親王,敏親王,他給我介紹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是非常愛護我,第一天他陪我見大師,我見面跟大師提一個問題請教他,我說現在我知道佛法殊勝,佛法好,我很想契入佛法境界,有什麼方法?提出這個問題向他老人家請教。章嘉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回答,這一等等了半個小時,他都不講話,半個小時之後他說了一個字,有,我的耳朵都豎起來了,有,要用心聽了,這一個字說他又不說話了,再等這時間大概等了五分鐘,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們沒有他那個定功,我聽了這六個字之後,接著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他說話很緩慢,答覆一個問題總是要停頓一個時間,這到以後都是二、三十年以後才明白的,才真正覺悟到是什麼?你提出問題,他一定等你整個情緒穩定下來,你妄念沒有了,他才告訴你。

現在我講心浮氣躁,你心浮動的,他不跟你講話,為什麼?講了沒用處,你聽不進去。所以這個教學法,是在定中傳授給你;你心不能夠完全靜下來的時候,不跟你說話。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也是每個星期兩個小時,兩個小時說話頂多十幾句話,都在定中,那個氣氛是非常之好。所以我們今天要用章嘉大師的方法來講經,會把聽眾都講跑掉,為什麼?他沒有這個定力,沒有這種定功。可是真有受用,言語非常簡單、簡潔,叫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所以從這些經驗當中,我們就想到古人傳法,不是跟現在一樣,哪有說那麼多廢話,聽的人確實心是清淨的,心是真誠的,才真正能夠得受用。尤其是講到最重要的問題,我問的是真的是很重要的,怎麼樣能夠契入佛的境界。他答覆得好!「看破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又幫助你放下,就是這兩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如果你是上上根人,你徹底放下了,妄想分別一次放下了,這叫上上根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是這樣的,能大師示現的也是這樣的。所以我們才體會到,學與不學沒關係,重要是放下,不學也行。

為什麼?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只要你障礙沒有了,它就現前了。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統統現前,不要學的,學不到。我們所學的這些東西,如果沒有放下,佛給我們講,佛家有個名詞叫所知障,你的那些知見,障礙你自性的智慧,障礙你自性的德能、相好,變成障礙了。所以障有兩大類,一個是煩惱障,煩惱是什麼?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五欲六塵,這些念頭是煩惱障。所知障是你所學的東西,你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叫所知障,這兩大類的障礙。煩惱障又有個名詞叫見思煩惱,所知障也有個名詞叫塵沙煩惱,塵沙是形容多,你的妄想多、你的知見多。如果你要是放下,放下就見性了,放下是性德!煩惱障放下了,放下之後,就是《華嚴》上講的執著,這個放下之後清淨心現前,真誠、清淨現前,六道沒有!那就在哪裡?在四聖法界的聲聞、緣覺、菩薩,在這三個階層。如果把所知障也放下了,那你就提高了,所知障要放下的話,層次是在菩薩,不在聲聞、緣覺;最後把妄想放下,你的自性完全現前,就叫成佛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我們沒有能力一次把它都放下的,那我們就一樣一樣的來,先放煩惱,煩惱是最粗的、最嚴重的,因為它的相就是六道,放下它六道就沒有了。紅色代表執著、代表見思煩惱,這個放下變成這樣清楚多了,好像我們戴太陽眼鏡,就看清楚多了,這是什麼?這是阿羅漢。這是六道凡夫,所以阿羅漢比六道凡夫聰明,因為他三重障礙放下一層了,他還有兩層。他見到的東西比我們真實,我們看到的東西是虛妄的,他能看到一些真的東西了。再把分別也放下,這就是菩薩,菩薩還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更清楚了。最後把妄想也放下就沒了,就本來成佛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要曉得,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的,但是你念念心裡有它,這個痲煩。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完全虛妄,在佛法裡面稱為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抽象概念,它是個抽象概念。所以佛勸我們,只要把它放下就沒事了,你才能夠見到真心,真心多大?真心比虛空大。

佛在《楞嚴經》上說的一個比喻,把真心比作虛空,真心像虛空一樣。虛空像天上一片雲彩,你看雲彩大,還是虛空大?這就說明虛空是心變現的。看你煩惱習氣輕重,虛空大小每個人見的不一樣,六道裡面的虛空就沒有四聖法界的大,四聖法界虛空比我們大多了。我們的能見量,即使現在用科學儀器來觀察太空,還是有個範圍,就是空間維次不能突破。無論怎麼看,你只能看到三維空間的範圍,四維以上的你就看不到了。所以曉得佛家講的心,心決定是平等的,心是一個!佛在大乘教里常常用大海來比喻作心,來說明心既然一個,我們這麼多人,每個人心都不一樣,每個人心想都不一樣,這一個心怎麼去體會它?所以佛講心像大海一樣。

我們每個眾生像大海的一個水泡,起了水泡各個都不一樣;水泡破了都一樣,水泡破了就平等了。水泡沒有破的時候,每個水泡就好像它有個自性,破了之後是完全相等。水泡怎麼形成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形成的。所以妄想分別執著破掉空間就大了,你才能夠真正見到真心,見到你心的現象。心怎麼會迷的?這個問題當年富樓那尊者,在楞嚴會上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這都是我們的問題,而且是根本的大問。他問佛陀,自性既然是本無生滅,為什麼會起念頭?這個一念就是迷,為什麼會迷?這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迷。第二個幾時迷的?第三個問題迷了之後就變成凡夫,修行多少劫數這就恢復了,又覺悟了,成佛了。成佛之後,什麼時候還會再迷?你看這不都是我們想要問的問題嗎?

世尊在《楞嚴經》,這個經文在第四卷,詳細給他解答,如果你們要知道這個答案,去讀《楞嚴經》。《楞嚴經》讀不懂,看註解,《楞嚴》的註解將近一百種。我過去跟李老師學《楞嚴經》,所以我看過十幾種註解,最淺顯的、容易看的,是現代人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圓瑛法師有沒有開悟?黃念祖老居士告訴他的學生們,他說圓瑛法師的境界在開悟的邊緣上,還沒有真正開悟。但是他很用功,他一生專攻《楞嚴》,他參考的《楞嚴經》註解很豐富,寫成這部《楞嚴經講義》,晚年寫的,七十歲以後寫的。《楞嚴經講義》寫完之後,他又寫了一部《圓覺經講義》,他老人家就往生了。最後的兩部著作是他成熟的著作,跟他年輕的東西,看看比較,不一樣,那相當成熟。所以對我們學《楞嚴》、學《圓覺經》很有幫助,學它之後再可以學看古人的東西。他雖然也看交光的東西,交光是真正悟入的。這是給我們做為修學大乘,初機接觸的很好的教材。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佛講得很簡單,迷悟,「迷唯一念,悟止一心」,就講八個字,為什麼會迷?一念,念頭一起一念,一念就迷了。這一念迷了之後,念頭起來,馬上把念頭息滅掉不再起第二念,那就覺悟。我們的念頭痲煩在第一念迷,第二念起來又迷,它是念頭接著不斷起來,它不停,停了之後這問題就解決了。然後你再想想,淨土宗修學的方法,你就不能不佩服,淨土宗就用持名念佛,就用六個字,叫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念這個名號什麼意思?把你的念頭念掉,讓你二十四小時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到這個程度叫成片,功夫成一片,念頭還在,妄念還有,妄念並沒有斷根,只是阿彌陀佛念熟了,把妄念控制住,所謂伏斷,不是真的斷了。有這樣的功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自在了,真的,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我們講生死自在。

如果這個功夫再提升,提升到一心不亂,那就行了。一心不亂功夫有淺深,淺的叫事一心,也就是執著沒有了,他還有妄想分別,這要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不在同居土,在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四聖法界,我這個比喻大家就好懂,極樂世界的四聖法界,這方便有餘土。如果把妄想也放下了,叫實報莊嚴土,那才真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實報土,諸佛如來自己居住的淨土叫實報土,你妄想放下之後,你跟他的境界平等,你也生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土在內,沒有例外的,都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所以要認真學習。

當年章嘉大師告訴我,還特別囑咐我,要我好好的做六年,六年做什麼?布施。那個時候只知道布施身外之物,對這個認識不深刻。現在我們曉得了,叫我們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你就得正覺了;放下分別,你就得正等正覺了;放下妄想,你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的三個學位,正覺稱為阿羅漢,正等正覺稱為菩薩,無上正等正覺稱佛陀,所以是三個學位的名稱。雖然有名稱,你可不要去執著它,你一執著你一個都得不到,你又回到六道輪迴裡面來了,所以不能執著。不但不能執著,也不能分別,可不能放在心上,言談上要學釋迦牟尼佛,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會聽的人,聽而無聽,無聽而聽,是真聽,真說、真聽。所以說跟無說不二,聞與無聞不二,入不二法門,那真的回歸到自性了。

所以此地教給我們,這個心它不是色法,『不可見取』,這個見是心法,前面講不是色法,「不可見取」,不可見那不是色法、不是心法,你不能取。『但是虛妄』,這個虛妄是形容詞,就是說它是有,但是不可得。六根接觸不到,眼看不見,耳也聽不到,手也摸不到,連想都想不到。所以古人有兩句話來形容它,叫「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乖是錯誤,你一開口、一動念全錯了!所以我們看到禪宗語錄裡面,看到古時候老師教學生,老師講到心性,問學生「道一句來」,叫大家說一句。真有人開口想說,這一開口想說,老師拿手把你嘴巴捂住,他用這個方法來教你,這一捂住他一下就悟了,就開悟了。道不得,道不出來,道家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出!所以他這一個動作,他能叫那個人開悟,所以叫鉗錘、香板供養,那真的打得開悟。可是不是那種功夫,可不能學那個樣子,古大德那個板子、鉗錘打下去之後,人開悟了,這應該要打的。現在參禪,打死都不開悟,那就冤枉,那個不可以,所以這是學不得的。那種老師他觀察學生的根機,就是說將悟未悟的邊緣上,到那個程度他才用這種手段,讓他猛然回頭,他就省悟過來。沒有這種手段、你也沒有這個機緣,這個時候就不可以用。

那用什麼?像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雖然是禪宗大德,你看他對一般人都勸人念佛,這真善知識。我們看到老和尚最後的一本書,《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錄》,我看了一看,裡面十分之九都是勸人念佛,講參禪方法的很少的篇幅。這就老和尚真的是方便度眾生,知道你不是這種根性,老實念佛肯定會有成就。可是念佛念了幾十年連訊息都沒有,什麼原因?沒放下,所以放下比什麼都重要。這麼多年來,我們常常提醒同學,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慢。為什麼?這個東西是第一道關卡、障礙,這個東西不放下,你就入不進去。我學佛遇到這些老師,真的是真善知識,簡單明了教我從哪裡下手,教我看經,你看章嘉大師第一本教我看《釋迦譜》、看《釋迦方誌》,告訴我學佛學釋迦牟尼佛,你對釋迦牟尼佛要認識、要了解,要向他學習,這是對的。確實善知識難遇,可遇不可求!他教我們的句句真實,只要我們能信、能解、能行,決定得利益。

底下說『諸法集起,畢竟無主』,這是講我們現前的環境,佛法裡面講境界。境界無量無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諸法集起」的,集起就是緣生的,因緣生法。《華嚴》上講無量因緣生起萬法,無量因緣生起萬法你要是歸納起來,總不外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凡是因緣生法都沒有自體,所以說「畢竟無主」,主就是主宰。所以《般若經》我們讀了之後,我總結了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的,連身體都不可得。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活在這個世間,你自然的會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靈性,這是對自己;對所有一切大眾,你會全心全力要幫助他們。幫助他們這裡面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是幫助他開悟,幫助他轉凡成聖。他成不了聖,他煩惱習氣重,就幫他轉迷為悟,他要悟不了那標準再降低,幫助他轉惡為善。能轉惡為善,六道裡面苦他就離開了,樂他就得到了。所以幫助人看對方的根性,你看用哪個標準,哪個等級的標準來幫助他,這就對了,這是完全叫稱性。

自己需不需要人家的回報?沒有了,如果還要求回報,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全在。決定沒有回報的,為什麼沒有回報?『無我我所』,這就是無施無報,施而無施,報而無報。無我,下面我所是無我所,這個無是貫下來的,我們都把自己身體當作我,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叫我所。我尚且沒有,哪來的我所?所以釋迦牟尼佛不但說,教我們,他自己做出來。我們在這個世間要的是什麼?用現在的話說,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要所有權,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有;要使用權,隨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才真正肯放下,放下沒有一樣不自在,住大房子很自在,住小茅蓬也很自在,決定沒有兩樣,都是不二法門。沒有小茅蓬,像釋迦牟尼佛當年樹下一宿,他得大自在,樹下一宿跟他在皇宮裡面沒有兩樣,所以他快樂無比。皇宮裡面的飲食,跟每天出去托缽,人家供養的那個,我們看起來不能比,他心裡平等,沒兩樣,入不二法門。這叫得大自在!怎樣才能入不二法門?那你必須要放下,你要不放下,不二法門你決定見不到,不但你沒有入處,你看都看不見。

所以佛法的修學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給你講總的綱領、總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對於事實真相明白了,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不是事放下,也不是理放下,事理是要我們親證的,怎麼個證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證得了。如果沒有放下,你可以得到解悟,悟有兩種,你能夠體會、能夠理解,但是你沒有見到,你不得受用;你要真正得受用,一定要放下。我們看破放下是天天在乾,中下根性的人,連上中下三根都要走這個路子,只有上上根人例外,上中下都要走這個路子。所以要知道一切法「無我我所」,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說真話。佛在這個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跟此地講的一個意思。偈頌裡頭說得更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的法不是真的,是夢幻泡影、是虛幻的。我們看看哪一法沒有生滅,連妄想都有生滅,妄想是一切法的根源,都從妄想生的,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要知道,我們的心想有了妄想,有妄想必定就生出染淨,它的速度太快,一下就現前,你簡直沒有法子辨別。淨是四聖法界,染是六道,在染裡面又現出善惡,淨裡頭沒有善惡,染裡頭有善惡。善感三善道,惡則感三惡道,六道裡頭有三善道、三惡道,這麼來的,這裡頭有因、有果。《太上感應篇》上所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都是一個道理。我們心想善,幸福美滿的人生就現前了;心想不善,煩惱、痛苦的境界也現前了。所以,你的受用、你的果報都從你自己心想生,你為什麼不想善,你去想不善?有人說現在這個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全都是不善,魔控制了這個世界。這個話不是我說的,南北朝時代曇鸞法師說的,曇鸞法師專修淨土的,是淨宗的大德,但是他沒有被選上祖師,我們覺得很冤枉。

他注《往生論》,在《往生論》裡面告訴我們末法時期,現在是末法了,這就他的預言,他說在那個時代羅剎為君,這個君就是各個行業的領導人,不是阿修羅,就是羅剎。他教的什麼?他教人搞貪瞋痴慢,教人搞競爭,教人把名聞利養擺在第一。人生在世界上幹什麼?是追求名聞利養的,拿這個當作目標。我們明白自己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你要懂得沒有妨礙。羅剎為君,阿修羅為王,都沒有關係,我們還是過著幸福美滿的人生,不是過不到。他這些東西多,讓你六根接觸的都會有副作用,我六根不接觸就是了,我可以不接觸。電視這個東西好不好?現在幾乎是人生必須要的東西了,家家都有!我們方老師說那是魔王,李老師也告訴我們,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你家裡擺上這個大魔王在裡頭,你要叫你家裡得平安、得幸福,可難!那怎麼防範?不要就好了,你不要你就不受它干擾。

所以我學佛聽到老師的教誨,我至少有四十多年沒看過電視,這些娛樂場所都沒有去過,電視、廣播、報紙雜誌一概都捨棄,都放下了。我跟馬哈迪長老談這個問題,馬哈迪長老問我,那有許多訊息你怎麼知道?你不是完全不知道了嗎?我說有來源。他說從哪兒來的?我說有很多同學,他們看到報紙上重要的訊息,會把它剪一小段給我看,我就看這一點點。大概一個星期有一次,了解這些重要的訊息,其他的都不知道。都不知道怎麼樣?每天天天天下太平,這天下就沒有事情,你過得多麼自在,你多麼幸福!所以古人講得好,「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認識那麼多人,交遊那麼廣,是非就太多,你天天看,你的妄想太多了,這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給自己找痲煩嗎?愈清淨愈好。許多事情我們不知道,可是你看我們每個星期有兩個小時解答問題,那些提問的,事先我都不知道,等我上台了問題拿上來,我都能解答。所以不需要預先知道,有些人預先拿來給我,我都不看,丟到旁邊,為什麼?預先知道答的時候還答不出來,不知道的才答得出來,這妙!確實是如此。

諸位曉得,有學校送榮譽博士學位給我,頭一個是我們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他怎麼會想起送我這個東西?有一天校長請我吃飯,他談到一個問題,他說淨空法師,你講經四十三年,今年是四十九年,幾年前的事情。他說你有沒有遇到過,有人提問題你答不出來?我想了一想告訴他好像沒有。他當時就跟我說,你真正是個好校長。所以過了大概一兩個月他就通知我,他說他們學校送學位給我。我那時候告訴他,我說我要這個沒有用,你們送教授、送博士學位,我都沒用。我說我要這個幹什麼?到最後昆士蘭大學的校長,兩個人都勸我,他說你一定要收。我說為什麼?他說希望你能代表我們學校參加國際的和平會議,你這個理念、方法確實很有效,都贊成。他說聯合國搞這些會議,他不請法師、不請宗教人士,他所請的都是有博士教授頭銜的。

我覺得這個事情我們應該做的,現在世界這麼亂,我們應該要幫助他,所以我就接受。參加這些會議都是學校的代表,學校還派一兩個教授我們一起參加,除了這個之外,真的是沒有用處。所以這麼多次的會議,我們對於世間一些狀況,就了解得更深刻。有些主張用鎮壓、用報復、武力的方法,來解決衝突問題,這個事情九一一事件之後,可以說是失敗了。聯合國是用會議,從七0年代開到現在,每年不知道開多少次會議,投下去的人力、物力、財力真的是不計其數,收不到效果。縱然會議有很好的決議,很好的提案,我們會想到,哪個國家領導人會聽你的?客氣一點送檔案室永久保存,不客氣的就丟到字紙簍裡面去了,所謂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收不到效果。去年我在聯合國也勸他不要再開會了,開會沒有用處,勞民傷財,用什麼方法?用辦班教學。

我前年在巴黎,我們《弟子規》辦三天的班,在巴黎。因為臨時到那邊去的,沒有通知,但是也還不錯,大概有六、七百人來聽課,晚上我講演的時候,大概差不多有一千人的樣子。所以要用辦班教學的方法,我們辦班教學三天,聯合國也有幾個人去聽、去看,好像有四、五個。一直到去年,我們跟聯合國主辦這個活動,才正式上了聯合國的大會堂,把我們湯池辦班的經驗介紹給大家,沒有想到有非常好的迴響。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打電話告訴我,他說辦得很成功,非常的難得。我們辦這個活動為兩樁事情,兩句話,第一個就是宗教是可以團結的。所以我把新加坡十個宗教,帶到大會堂裡面做個世界和平祈禱,要想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從團結宗教下手才能做得到。第二個,告訴大家,人民是教得好的,我們在湯池做這個實驗,你要教他會教得好的。就是我們深信不疑,我們的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不管是東方人、西方人,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不管是哪個族群的人,只要是人,人性本善,這個我們一定要肯定。

所以你用善教他,把他本性的善都喚醒了;你不教他,他就迷了,他就被誘惑了,他就學壞了。人變得不善,不是他的本性,習性,沒人教他,所以教育重要!現在要特別講求的是宗教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跟宗教教育是同一樣的教育,兩個不同的名詞。我昨天特彆強調,中國「宗教」兩個字的意思要認識它,它不是迷信。宗的意思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就是教學、就是教育。那什麼是宗教?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是人天所尊重的教育這叫宗教。怎麼會現在搞成迷信?搞成迷信,凡事我們回頭想自己,不要想別人,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為什麼人家產生那麼大的誤會?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我們做得不好,我們學得不好。是我們做得不好、學得不好,讓社會大眾看到了說我們是迷信,這是實話,所以不可以怪別人。

你想想看我們學佛,學佛基礎的教育是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這個我們都做到了,社會大眾沒有一個不尊重你,怎麼會說你迷信!不可能。我們想想,我們真的這三個根,這麼重要的基礎我們都疏忽了,我們沒有做到。我們起心動念、言行舉止,跟這個教誨完全是相背的,那人家說我們迷信、說我們消極,沒說錯!他沒有說錯,我們做錯了。回頭,從哪裡回頭?從我們自己本身回頭,我們回頭趕緊補課。所以我學佛是很幸運,我不迷信,老師要不講一番大道理,讓我心服口服,我不會跟他走,真的是好!可是我們社會上這個宗教的形象,並不能叫人滿意,那我們明白了,那個形象是有問題,但是宗教的本質好,本質在哪裡?在它經典裡面。

我們認真學它的經典,把經典裡面的教誨落實,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見解、變成我們的言行,這就好了。諺語常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自己修我就得到了,他不修那是他的事情,他不得,我得到!所以扭轉社會風氣,扭轉整個世界的誤會,要從自己做起,不能靠別人,靠別人你永遠會失望,要從自己做起。所以我們講啟請,首先啟請自己不要請別人,從我做起,從我家做起。出家人從我道場做起,我道場怎麼做?從我自己做起,感化這一個道場。在家同學從家庭做起,從你公司行號做起,都要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標準。我的家庭是所有家庭的模範,我的公司是所有公司的模範,我的寺廟是所有寺廟的模範,你成功了,你真正是佛菩薩。所以此地講: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

我們要隨著我們自己的行業,認真努力去學習,不干涉別人的行業,自己做,不干涉別人。不但不干涉,不批評別人,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風氣,就是隨便批評人,隨便批評人就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摩擦、矛盾、誤會、衝突。化解衝突怎麼做?他錯了也不批評,他做得對的讚嘆,他做錯了不批評。久而久之他會受良心責備,他會省悟過來,所以必須要有耐心等待,他一年不覺悟,兩年;兩年不覺悟,三年;這一輩子不覺悟,下一輩子他會覺悟,要有耐心等待。人人都能夠隱惡揚善,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所以別人指責我們的過失,我們接受,歡喜接受,我們可不能指責別人的過失,這是聖賢人教導我們的。我們見人家批評我們、毀謗我們,我們聽到之後要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用感恩的心對他。

批評我們的,我們要沒有怨恨,感恩的心,他提醒我,我可以有改過的機會。要是冤枉,我沒有這個過失,他替我消業障,我這一生沒有,可能前世有,他替我消業障,還是要感恩。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說你多快樂,你的心情多快樂。這個快樂帶給你的好處說不盡,頭一個你不容易衰老,第二個你身體健康,必定增長壽命,你不求長壽,壽命就會延長,身心愉快!中國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到晚都生活在歡喜當中,沒有怨天尤人。所以怨天尤人的念頭是錯誤,對自己的損害很大,有這種心情,你的身心不健康,你容易衰老、你多病,甚至於你的壽命縮短,所以這是不健康的念頭,凡是不健康的念頭要捨棄,不健康的行為要放下。佛在此地,真的還是佛說得好,古人講的「世間好話佛說盡」。他接著講:

【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

這個幾句話很重要。各人思想不一樣,造業不相同,受的果報不一樣,但是要曉得,『於中無有作者』,這個作者是什麼?創作的人沒有,也就是主宰的人。我們一生的際遇,不是佛菩薩主宰的,你上天堂、上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主宰的;你造惡業墮阿鼻地獄,不是閻羅王主宰的。這個一定要知道「無有作者」,天堂、地獄是自己業力變現的,就如同作夢一樣,所以佛在比喻裡頭用夢用得最多,夢幻泡影。你想你作夢誰主宰的?你做了惡夢,那個惡夢誰主宰的?念佛人夢到佛了,你的夢中也不是佛主宰的,一切法從心想,自己做主宰,是自己念頭在變。法性反映出來的就是法相,總的來說,佛經的術語叫業感,現相都是業感。

雖是業感,『故一切法,皆不思議』,這是給你講真話,為什麼「不思議」?就是你不能想、你不能說,議是說,議論。這是講到很高的境界了,法身菩薩的境界,為什麼?它不存在。現的天堂也好、地獄也好,告訴你,天堂跟地獄不二。怎麼不二?天堂不可得,地獄也不可得;娑婆不可得,極樂世界也不可得,這要知道。我們現在講不可得,好像我得到了,我在這裡受到了,那是你的幻覺,那不是真的。所以一定要懂得緣起性空,《般若經》上講的,緣起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也不可得。

『自性如幻』,我講到這些地方,我就用萬花筒來做比喻,現在有很多人找到萬花筒,找了好幾個送給我。我現在想找攝影師把萬花筒里變現的拍下來,打在銀幕上給大家看,千變萬化都不可思議,都沒有主宰。只要你動它就現相,你不動它就不現相,不動就是一心,一心才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在哪裡?你得一心的時候,現前的法界是一真法界。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也跟這個世界沒有兩樣。所以一切法確實是從心想生,心想不可得,「自性如幻」,這是用比喻來說,真的像夢幻泡影一樣。

『智者知已』,真有智慧的,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的。當然證悟很難,證悟要真放下,我們今天是解悟,解悟也搞了半個世紀,沒有這麼長的時間,達不到這個境界。這麼長的時間,天天在讀誦,天天在學習,也天天在放下,放得不多,一點點一點點的放,總是放了五十六年。對於佛經上講的東西懂了,體會到,相信、不懷疑,那應當要聽佛的話,『應修善業』,善業要怎麼修?修善業不要著相,修善業要把分別執著放下。善事做了,做了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老是念著我做了多少好事,你念念不忘,那就痲煩大了,那就結業,三善道受報那就錯了。做完之後念頭都沒有,這叫真的修善,這是佛教我們修善要這個修法,你修這種善業,果報非常殊勝。

【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蘊』是五蘊,『處』是十二處,『界』是十八界,這三個字合起來,就是我們的依報跟正報,也就是說我們所得的身體,以及我們的生活環境。只要你是善業所感你的身體好,這正報莊嚴,你身體不會有病。病從哪裡來?病從妄想生的,這要知道。人為什麼會生病?現在生病的很多,可是我們中國古老的祖宗告訴我們,人可以一生不生病。中國的醫學三個目標,第一個是長生,延年益壽,長生,不生病,這第一個目標,中國醫學講這個。第二預防疾病,講求這個道理,飲食起居跟大自然合而為一,這就懂得預防。第三種才是醫病,你有病了給你醫療。所以中國醫學它的作用,醫病是第三種。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個很好的中醫,他給我們講這個道理,他說中國醫學第三才是醫病。

醫病又有三等,第一等醫病,大夫看你是望,就是看你的氣色,看你的動作,聽你說話的聲音,可以預測到多少年後你會得什麼病,這很神奇,會講得一點不錯。所以他就知道你應該怎麼預防,你要肯相信的話,你要想辦法改正。否則的話,多少年之後,肯定他說你哪個地方有病,毛病出來了,叫預防。所以治病頭一個,是用這種方法來對治病,這個治法多半在飲食起居讓你調整,你就不會生病。第二等的醫生,還要問一下,你哪個地方要問問、要看看,這第二等。第三等是把脈,所以把脈我們叫三等三的醫生。中國醫學!還有你害的病,病痛的地方,就是現在講的癌症,腫瘤在裡面,這確實有這個例子。李老師告訴我們,清朝時候的名醫,這個人生的腫瘤,藥達不到。他看了之後就告訴這個病人,他說沒有關係,你放心,你這個事情不礙事。另外指定一個部位,你小心這個地方,如果這個地方疼痛的時候痲煩就大。所以他就不在乎,天天想醫生指定的部位,過了幾個月真的腫到這個地方,這下要命了。

別人就問他,那個老醫生指定的,你還是請教他!問問他看怎麼辦?他到老醫生那兒去:恭喜你,你以前的腫瘤在那裡,我藥物達不到,到這裡來好治了。他能夠把病轉移到好治的地方來治病,這什麼?不是從心想生嗎?你天天想那個病想到外面來,不要在裡面,把它從裡面移到外面來,就好治了!所以這些道理說實在話,懂得佛法的人他曉得,一講他相信,他不會懷疑;真正不懂的時候,他說這神奇,不可思議。你天天想就想出毛病出來了,所以你心地清淨怎麼會生病?佛告訴我們,貪瞋痴是三毒,毒就是病毒,你裡頭有貪瞋痴,有嚴重的病毒,外面有細菌感染,你怎麼會不生病?如果你身心清淨,自私自利放下了,名聞利養放下了,五欲六塵放下了,貪瞋痴慢也減輕了,你一生保險不生病。

另外你再做一點增上緣,用外面的力量來幫助你不生病,用什麼方法?布施醫藥。這都是以前章嘉大師教我的,教我布施裡頭一定要布施醫藥,不管錢多少,送給醫院,有很多貧苦的病人,請醫院買醫藥送給他。我這個事情一生都沒有斷過,送醫藥,送醫藥什麼?我不能生病,我說我沒有醫藥費,醫藥費都布施掉了。我在澳洲,澳洲住在圖文巴小城,有個公立的醫院,我每個月送一萬塊錢做醫藥費,月月都給,這一年給一次,一年十二萬。另外還有一個,是個基督教辦的,就是臨終關懷中心,他辦得很好。臨終的人,他不分宗教,雖然是基督教辦的,你說佛教徒,如果臨終你去念佛,他也同意,他也答應你。我去參觀一次,他說他們經費缺乏,我說行,我每個月送一萬,都是屬於布施醫藥。他們很歡喜,確實臨終關懷非常重要,我們在圖文巴在醫藥方面就做這兩樁事情。臨時有什麼需要的,政府找我們,我們都會盡心盡力幫助他們,特別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們才能夠相處成一家人。所以幫助別人是真正幫助自己,而且布施真的愈施愈多,錢從哪裡來的?不知道,到時候它真有,不用操一點心。

所以要記住這句話,「應修善業」,儘量多做好事,自己的生活愈簡單愈好。尤其現在,現在吃東西真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飲苦食毒」。你看這些飲料,我們不敢喝飲料,裡面都摻著有化學東西在裡面,都不乾淨。吃的東西,連米,我在台灣聽說,都摻雜化學的東西在裡頭,讓米看起好看,滑石粉好像是,很亮、很漂亮,有副作用。農民種的稻米,他自己吃的他是種在另外一區,他那是不賣的,他自己吃的。他加上一些化肥的東西,他是賣給別人的,這都是謀財害命,蔬菜也是如此。現在我們在澳洲蔬菜自己種,我們沒有農藥、沒有化肥。蟲來吃,我們供養它,我們把菜園劃個地區,這地區專門供養小蟲的,很聽話,很合作,它就吃那一塊,其他的它不吃。我們的果木也很多,果木園,跟鳥也簽了約,有幾棵樹專門給鳥吃的,其他的不可以動,合作!你看連小蟲、小鳥跟我們都能合作,人哪有不能合作的道理?只要用真誠心。

你只要好好修善業,你的正報,身體健康、快樂,你生活的環境非常美好,縱然周邊有些災難,你居住的地區沒災難。有幾個實驗點都成就了,我們圖文巴是個實驗區,做成功了,做得很好。我們丹斯里在古晉那個地方一個大菜園,古晉山上有個大菜園,我第一次去參觀。他種的菜園規模很大,百分之九十都被蟲吃了,剩下不多,第二年好一些。我去的時候是第六年,第六年就不錯了,這個蟲很客氣,大概留了百分之八、九十給他,蟲吃的只占十分之一的樣子。我想丹斯里沒有跟它簽契約,如果有簽契約就不會有這個現象了。所以它有感應,你不要去害它,不要去殺它,你幫助它,它也會幫助你。確實人講義氣,這小蟲、小鳥也很有義氣,我們發現的,很難得。

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真的,我們這麼多年來,屢次實驗都效果卓著,可見得它不是假的。它的原理,法性是一個,這才叫真理,就本性本善,小蟲本性也本善。不但這些有情眾生,無情的眾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無不是隨我們念頭在改變。所以風水家說了句真話,這個風水好不好,他說風水隨著人心轉,「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風水好的地方,你的心不善,你到那邊去住,住個一兩年它就變壞了,它隨著你的意念它改變。那個地方不好,風水不好,你這個人是個善人,大善人,你到那裡去住,住個兩三年風水就變好了,連山河大地都隨著人意念在轉變,都是真的。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蘊處界」沒有一樣不好。

『皆悉端正,見者無厭』,厭就是討厭,跟你往來的,沒有一個會討厭你;換句話說,人人都歡喜你。我們要叫一切有情眾生歡喜我們,無情眾生也歡喜我們,沒有別的,好好修十善業道,這個果報統統都能現前,決定是有效的。這些事情,最近我們看到一片光碟,他們翻譯過來叫「大秘密」,聽說這個光碟是澳洲出來的。一些研究科學的人發現了一個秘密,秘密是什麼?境界會隨人心轉變。這佛經上三千年前就說得很清楚了,他們現在才發現。所以我們對他的發現,非常歡迎,為什麼?佛在三千年前說的,現在人發現的居然完全相同,這真正可以相信。由此可知,人生在世為什麼不做好人?這是第一步,你要做善人,善人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的落實,給諸位說,就是《弟子規》跟《感應篇》,《弟子規》是十善業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感應篇》是因果教育,告訴你善因有善果,惡業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感恩老法師為我們慈悲開示。大眾請起立,恭送老法師在丹斯里李金友伉儷,馬來西亞佛教南傳首座達摩拉達納長老,馬來西亞佛總雪隆分會主席明吉長老,馬來西亞道教總會長陳文成道長,蔡老師、鍾博士及貴賓們的陪同下離席。恭送法師及嘉賓們離席。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