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儒釋道學說講座—十善業道經(第三集)


時間:2010/9/28 作者:心源

儒釋道學說講座—十善業道經(第三集)2007/12/23馬來西亞金馬皇宮酒店檔名:19-20-03

大眾請起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恭迎尊敬的老法師,在貴賓們的陪同下入席。恭請尊敬的老法師為我們慈悲啟講《十善業道經》。恭請老法師。

尊敬的丹斯里,諸位大德,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我們的《十善業道經節要》有沒有發給同修?有,好。今天我們接著看底下這一段,我先把經文念一段: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

世尊前面告訴我們,我們對於宇宙萬物的真相明白之後,佛經的術語是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通達明白了,告訴我們應該要修十善業道。為什麼?你修十善業道,你所生的身體是正報,你的生活環境是依報,這就講蘊、處、界等,沒有一樣不端正,沒有一樣不圓滿,這個果報是無比的殊勝。說完之後叫著『龍王』,叫著「龍王」諸位要知道,經上的龍王就是我們的代表,那就是叫著我們。佛現身說法給我們做個證明,他說你看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的生活環境,我們常講境隨心轉,中國人講風水,風水寶地,佛走到哪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風水寶地,它跟著佛心轉!居住環境裡面決定沒有災難,決定沒有讓你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你見不到,也不會聽到。這種依正莊嚴,我們一般講這福報從哪裡來的?佛告訴我們,從『百千億福德所生』。佛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行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沒有一樣不善,所以他得的果報這樣的殊勝。底下講的比喻,依正莊嚴就像日月的光明一樣,沒有人能夠相比。先說自己,介紹自己,然後才叫我們看。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

再看菩薩,這是世尊學生當中證得果位的,好像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習已經拿到高等學位的。這裡面的菩薩,就是『大菩薩』,菩薩加個大字就是法身菩薩,在我們《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圓教初住以上都稱為大菩薩。諸位對於《金剛經》多半都很熟悉,都念過《金剛經》。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給我們介紹,《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講得很多,諸佛,那個諸佛不是狹義的,他講的是廣義的,這個諸佛是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都是諸佛。這個四十一位也稱為法身菩薩,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為什麼?因為妄想、分別、執著全斷了。所以我們必須要能體會到,妄想分別執著斷了,他跟究竟佛果有什麼兩樣?確實沒有兩樣。究竟果地也是妄想分別執著斷盡了,初住菩薩他也斷盡了,那有什麼兩樣!實在講沒有兩樣。沒有兩樣,為什麼《華嚴經》上又說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給諸位說,四十一個階級,非有非無,你說它有,它確實沒有;你說它沒有,好像也有。這到底怎麼回事情?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是因為他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這無始無明就是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真的沒有了,習氣在!這個習氣不好懂,習氣有沒有方法斷?跟諸位說沒有辦法。古來這些祖師大德用比喻,為我們說明習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譬如酒瓶,盛酒的酒瓶,我們把酒倒乾淨了,確實一滴都沒有了,裡面也擦得乾乾淨淨,真的沒有了,聞一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叫習氣。有沒有方法除?沒有方法,只有時間長,它慢慢自然就沒有。所以無明斷掉之後,那個無明習氣就像這樣的,那習氣礙不礙事?不礙事,確實不礙事。

由此可知,圓教的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跟究竟果地上的佛,沒有兩樣,智慧、德能、相好都沒有兩樣。所以初住菩薩,大經裡面就告訴我們,十方世界眾生有感,他自然有應,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他有這個能力。他現身說法、教化眾生,跟究竟圓滿佛無二無別,不同的就是究竟果佛習氣沒有了,斷盡了,他還帶著習氣,所以帶著習氣並不礙事。這個習氣沒有法子斷,他們修行叫無功用道,古大德也說「此處用不得力」,你有個念頭想斷它,那好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全都現前了,你馬上就墮落了。所以根本他們不會起心動念。這用酒瓶讓我們來體會,比較容易。

先證法身的人,證法身有先後不同,先證法身好比說酒瓶就先倒乾淨了,沒有了,空瓶子擺在那裡慢慢讓它習氣消除,新證的這個習氣就很濃,所以從習氣厚薄分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你可不要當真,你要當真,為什麼?你已經落到分別、又落到執著,你的虧吃大了。這些地方你就要常常想到,世尊說法常常提醒我們,他老人家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聽也要聽而無聽,無聽而聽,千萬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馬鳴菩薩教我們的秘訣,看經、聽教不執著言說相,聽經不執著言說,他長說、短說、深說、淺說沒關係,我們要體會意思,言語沒有關係。經本文字,文字是言語的符號;換句話說,言語可以不要執著。文字也不能執著,執著文字相就錯了,就變成世間法了,那不是佛法了。這些原理、原則我們一定要懂,一定要把它掌握到,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才能真正得到佛陀的教誨,真正得到受用。

從這些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到,這真的體會到所謂的佛法跟世間法沒有界限,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也沒有界限。哪裡去找界限?只要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都叫世間法;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就叫佛法。妄想分別執著是自己生的,不是別人給你的,古人所說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你自己系的還是你自己解,佛菩薩縱然大慈大悲這個忙幫不上。所以你必須要覺悟,必須要放下,不能夠像上上根人一時頓悟,頓悟就是一下就放下!那是我們非常敬佩、非常仰慕的,我們做不到。做不到應該怎麼樣?要慢慢放,天天要放、年年要放,你愈放得多,你的智慧就增長,你的煩惱就輕。放就放煩惱,這三樣都是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大乘經上常講的三大類的煩惱。煩惱放下,智慧自然就現前,為什麼?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沒有法子學,不需要學的,你要去學那就錯了,所謂是畫蛇添足,頭上安頭,這就錯了,不需要學。

所以轉煩惱為菩提,它轉變,放下是轉變,並不是煩惱真的會斷掉,煩惱斷掉菩提也沒有了。一體的兩面,覺悟了,煩惱就叫菩提;迷了的時候,菩提就叫煩惱,就這麼回事情。所以戒定慧跟貪瞋痴是一樁事,覺悟了就叫戒定慧,迷了就是貪瞋痴,它是一體,是一樁事情。迷了的時候,戒行就變成惡業,就造業;自性本定它就變成散亂,妄念的起伏就變成這個東西;智慧就變成愚痴、就變成邪見。它是一體,覺悟了它就回原,惡業它就變成戒律自然就恢復了,散亂變成禪定,愚痴、邪見就變成智慧,恢復正常了,是這麼回事情。這是經典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所以十善業道這個地方,教我們的方法,非常之好,你看看這些菩薩們,法身菩薩『妙色嚴淨』,這些從哪裡來的?『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這個地方舉的佛、菩薩他們的相好莊嚴,從十善裡頭修來的。再看看世間: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

『天龍八部』是天人,我們常講的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天有三大類,有二十八層。為什麼稱欲界?欲是講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五欲沒有斷乾淨叫欲界。如果五欲真的控制住不起作用,確實不起這個念頭,他就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去了。這個天高了,色界裡面沒有飲食男女,不需要飲食,他怎麼活?靠什麼活?用什麼做營養?禪悅為食,從禪定裡面生的歡喜心。所以我們諺語有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歡喜是最殊勝的營養。如果你每天生活在歡喜當中,世間這些營養都可以不要。色界天是法喜,他以這個來養身,所以他沒有衰老,永遠不會衰老,永遠不會有病。欲界有六層一層比一層薄,對五欲的觀念薄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四王天、忉利天的五欲跟人間一樣的,比人間輕,沒有人間這樣的嚴重執著。到再上去一層是夜摩天,夜摩天男女的淫慾就沒有交了,擁抱,這是夜摩。再上去是兜率天這更淡了,握手,他有男女的時候握手,這就是男女的交會;到化樂天就是微笑,這一層比一層薄,一層比一層薄。

所以到初禪就沒有了,完全沒有了,那就不叫欲界了,就叫色界。色界是什麼?有形相、有色身、有宮殿,就是飲食男女沒有,他有居住的環境這是色界,色界四禪十八層天。再往上去,中國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有身體。無色界這地方連身體都不要了,身體不要了當然宮殿就用不著,所以那有四層天是無色界,六道裡面最高層的我們一般人稱作靈界。世間人講靈魂,沒有身體,沒有肉身,這是最自在的,但是他出不了六道。最高的一層是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他的定功能持續八萬大劫。一個大劫就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大劫;換句話說,他要生到那個地方去,這個世界要八萬次的成住壞空。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到哪裡去?成住壞空與他不相干,為什麼?他是無色界。成住壞空對於色界天有關係,對無色界沒有關係了,他不受這個干擾。可是八萬大劫到了的時候,他定功失掉了,他會退轉,他會從上面摔下來,所謂是爬得高摔得重,他一摔下來,摔到哪裡?絕大多數他摔到阿鼻地獄,從頂層到最下面一層。

這是什麼原因?他煩惱不是真的斷,他是定功伏住了,定功真的起作用,讓煩惱不起現行,不起作用,他有這個能力。所以這種禪定,在佛門裡面講的四禪八定,叫世間禪定,他跟小乘都不能比。小乘禪定他是出世間的,為什麼?他怎樣?他轉煩惱了,他不是伏,他確實把它轉化了,那就很有作用,所以轉煩惱為菩提。在《楞嚴經》上,說小乘的定超過了非想非非想處天,他那是第八定,從初禪上去是第八定,阿羅漢成就的是第九定,超越了,真正的成正覺,到第九定六道就沒有了,超越六道!《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個大千世界就是講的六道輪迴。我們想一想,伏煩惱多麼困難,真的不是容易事情,斷煩惱更難了。所以,祖師大德們常說,如果釋迦牟尼佛不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末法時期沒有一個人修行能成就。成就是以超越六道為標準,不能超越六道都不是真正成就。誰有這個能力?我們今天不要說四果羅漢,說初果我們就做不到。初果是只破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

見是什麼?錯誤的見解,這個他沒有了,錯誤的思想他有。錯誤的見解頭一個身見,你說哪個人不把身當作我。邊見,起心動念就對立,對立就是兩邊,有我,我的對面是人,人跟我對立了。在六道裡面生活的,你想想哪一法不是對立的,有念跟無念是對立的。所以科學家講相對論,生活在相對的空間,相對的空間就是見思煩惱裡面講的邊見,兩邊,你沒法子離開兩邊,你不知道身是假的。所以《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我們什麼人能做到?真正能入這個境界。在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看到《金剛經》是大乘,都以為這是大乘菩薩的境界。結果經文上明明告訴我們,小乘須陀洹他就入這個境界,明文告訴我們,證得須陀洹的人,他沒有分別執著我證得須陀洹。如果說是他要有這種分別執著,佛就說了,你不是須陀洹,你沒有證得。由此可知,須陀洹在《華嚴經》上,就是小乘初信位的菩薩,是這麼樣的境界,我們沒有法子得到,這就說明了這修行是真難。

所以十方諸佛,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可是往生淨土也要把煩惱伏住,它的容易,容易在哪裡?它只要你在臨終那一剎那伏住,就能往生。平常伏不住也沒關係,到臨終一伏住他就行了,短暫的時間就產生不可思議的作用,這是淨土的殊勝。我們就要留意到,所以臨命終時一念、十念沒有不往生的,我們能不能保證我們臨終的時候,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有沒有法子保證?沒有把握。沒有把握怎麼辦?所以平時要用功,要把它養成習慣。養成習慣很難,很不容易,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對於這邊五欲六塵放不下,這是很大的障礙。所以覺悟明白之後,這要靠大乘經,常常讀誦大乘,讀誦大乘幫助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常常想著這個。

所以《金剛經》最為中國人所喜愛,不學佛的人也念《金剛經》,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就很得受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你得到什麼東西,心裡很歡喜、快樂,你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歡喜的心就放下了。如果你有什麼損失,憂悲苦惱現前,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苦惱就沒有了,你的心就擺平了。這是真的,這句話是真的,是真理,這句話是事實真相,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就很容易放下。日常生活當中不要去計較,一切隨緣,也不要去固執,我一定要怎樣怎樣,那都是錯誤的,一切隨緣,不要放在心上,這就好,這樣就能得大自在!此地說的「天龍八部」是講護法神,天龍八部的首領就是四大天王,在四王天,忉利天下來,我們人間上去第一個階層。實際這裡面的層次還很多,這是個大的階級,大的階梯。他們多半是天宮的守護神,也是人間的護法神,這些都是修善業所成就的。底下有個:

【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大威勢者』,裡面包括的範圍很多,像人間貴族,貴為天子、諸侯、大富長者,這都叫大威德,有威勢。這些人也是『因善業福德所生』,這要知道,所謂說命里有的,他命里沒有的他得不到!我們中國人常講「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都是千真萬確,你命里沒有,怎麼求也求不到;命里有的,他不求它也來。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是冤枉做小人」,連孔子都說,如果命里沒有的,我用種種手段能夠得到,我也願意當小人,為什麼?可以得到。得不到,得不到我寧願做個君子,我不要做小人。都有這些感嘆的話,他們真正是知天命。但是這個命,命是誰造的?《了凡四訓》這本書裡面講得很清楚、很透徹,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所以命里沒有,求菩薩沒用處,求神也沒有用處,可是佛菩薩、正神,他會教你怎樣去改造命運。改造命運的秘訣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就行了。

命運真有其事,我們讀了《了凡四訓》,讀了《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們就明白了。了凡先生在年輕的時候,十幾歲遇到孔先生,這是個算命的高手,給他算了終身的命運。前二十年一點都不差,他勸他讀書去考取功名,告訴他你每年參加的考試,縣考、省考你拿多少名,每年國家給你多少糧食,你的收入,他都記錄下來,每年去核對,一點都不錯,二十年從來沒有差錯過一次。所以他知道命裡頭真的是定了,所以什麼都不想了,想了沒有用處,想不到,所以就不打妄想了。有這麼一年他在南京棲霞寺去訪問一個出家人,也是位高僧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他在那裡入定,一個念頭都沒有。三天三夜之後,雲谷禪師就告訴他,他說你功夫不錯,一個人能夠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問他修什麼樣的功夫。他很老實,他說我沒有修什麼功夫,我只是命被人算定了,想也是妄想,乾脆就不想了。

所以雲谷禪師聽了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有功夫把你的念頭克服住。原來是命被人算定,你還是個凡夫。他向雲谷禪師請教,你怎麼說我是凡夫?他就跟他說命運的道理。明了之後,告訴他命是可以轉的,他說你這個二十年命運給人算的,一點都沒有轉動,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我看了這個書,我說他是標準凡夫。每個人念頭都有善惡,你起個善念就在你命運上加分,起個惡念減分;起了大善就乘,大惡就是除。每個人每天起心動念都有加減乘除,但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所以算的時候還算得相當準確;如果加減乘除幅度太大,就不準,就不靈。他這才明白,原來命運是過去生中所修的善業、惡業,你所得到的果報。從此之後,雲谷禪師教他斷惡修善,給他功過格,功過格的內容就是《太上感應篇》,依《太上感應篇》編的,依這個修行。斷惡修善他很認真,所以以後第二年他去參加考試,名次就不對了,孔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收入也增加了,真有效,全家一起乾。

他命裡頭沒有兒子,命裡面沒有功名,功名用現在的話說學位,他只有秀才,一生的命運只有秀才,舉人、進士他得不到,進士相當於現在的博士學位,這最高的學位,舉人是第二個學位,次一級的,他沒有這個學位的,命里沒有。而且命里沒有兒子,壽命不長,五十三歲。他的前途可以做個很小縣分里知縣,就是縣長,小縣分的,這給他算定了。他這一改之後,年年都不一樣,以後他考取了舉人,考中進士。而且做寶坻的知縣,寶坻是大縣,直接歸中央管的,歸皇上管的大縣。這是很明顯的把自己命運改造過來,他求兒子,以後生了一個很好的兒子,就一個兒子。可是一個兒子好像他生了有六、七個孫子,所以他們現在家裡也很興旺,後代的人丁興旺。壽命,他壽命是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這是自己修得的,這不是命里有的。我們再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淨意先生跟了凡先生是同時代的人,大概比了凡先生大十歲。這些人改造命運,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中國歷代的讀書人了解事實真相,用斷惡修善的方法,確實把命運整個改變過來的人,不計其數,太多了,史書裡面記載的不少。流傳最廣的,了凡先生他有四篇文章留給他兒孫的,教導他的兒孫,他自己改造命運的成效,有理論、有方法、有效果,這個不能不信。我在年輕的時候遇到了佛法,在這個之前、在這個之後,也有些算命看相的給我說,我自己很清楚,我命裡頭沒有財富。所以財庫是空空的,不管做什麼一生貧窮;沒有地位,沒有地位是賤,貧賤是這麼個命;而且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很相信。我為什麼會相信?我想到我的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的伯父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父親的哥哥),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這家裡好幾代都沒有過四十五歲,所以人家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很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

所以學佛之後,就把自己的壽命定在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一定要有成就,沒有別的成就,求念佛往生。因為世間沒這個命還有什麼好求的?像了凡先生一樣也都放下了,不求了,只求求生淨土。我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開始講經教學,我二十六歲開始學佛,三十一歲跟李老師學了幾年我就教佛學院,在外面講經。李老師很慈悲,我跟他的時候,我是三十一歲跟他,他七十歲。他看到我們這些年輕人相貌面相很薄,也就是短命相,都勸導我們發心出來學講經,講經會延壽,他要我們發心出來學。我們原先對這個事情很害怕,這個經太深了,我們哪裡有這種能力出來講經?他那個時候辦了個經學班,招了二十幾個年輕人專門教講經,我也參加他這個班。

實際上是他老人家開班上課,我不敢學講經。他說今天經學班上課,你來看一看,我就跟他去看了,坐在末後一排。結果一看到這些學生,一半以上國小畢業,少數有幾個國中畢業,大概高中畢業的恐怕只有一兩個,念大學沒有畢業的,念過一、二年級的一個,我看到是這麼個程度。其中年齡有個林看治老居士六十歲,我們三十一歲,她六十歲,六十歲國小畢業她都能學,我這一看,我就跟老師說我願意參加。因為一看到大家的程度,幾乎一半我可以說有把握還超過他一點,他們能學,我當然就可以學。這是得到很大的鼓勵,這就學了。實在說我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強,記憶力好,聽老師講一堂課一個小時,我隔個兩三天之後就復講,沒有加自己的意思,把老師的東西重複講一遍,他講一個鐘點,我應該可以講五十五分鐘。我有這個能力,博聞強記,我能夠在一個星期之內,能保持著這種記憶。

所以這樣就跟李老師學經教了,他老人家教給我們私塾教學法,這我們非常得受用,他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絕對不給你學兩門功課。你同時學兩樣東西,他直截了當告訴你,你沒有能力,乖乖的去學一樣,一樣學好了才可以學第二樣。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傳統的教學法,非常有效果,讓你整個時間、精力,全部集中在一點。學好的標準是你上台去講,他在最後一排坐,沒有擴音器,你講的他要聽得見才算,他聽不見不算數。所以還要練音聲,末後一排他要能聽得見,他聽的覺得滿意了,覺得可以了,這一門才算是結業,才可以學第二門。

我在台中十年,他的課是一個星期只有一堂課,我們學講一個星期也只有一次上台的機會。我跟他十年,十年學了五部經。五部經在一般佛學院大概一個學期,半年就學完了,我們要花上十年的時間。而且經你看看分量都很少,我第一部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那個經文長短,跟《十善業道經》差不多。第二部跟他學的是《阿彌陀經》;第三部是《普賢行願品》,比較長一點;第四部是《金剛經》,《金剛經》好像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第五部是《大佛頂首楞嚴經》,這是部大經。所以我在台中十年,就學五部,這五部確實學得很踏實。在台中就是復講,小座復講,老師講一遍,我也講一遍。真的,祖師給我們說的話兌現了,「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雖然不能說一切經通,但是一切經拿到手上沒有障礙了,方法懂得了。找一些古大德的註疏做參考,都能講了,愈講愈熟,所以我從出家之後,講經就沒有中斷過,愈講愈歡喜,會樂此不疲。

我的基礎章嘉大師奠定的,章嘉大師教我放下,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你才能夠恢復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智慧生起來之後,自然就能夠觸類旁通。李老師在台中講《華嚴經》,我們八個同學啟請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八個人請老師講《華嚴經》。目的何在?希望老師長壽,《華嚴經》沒講完總不能走,我們的目的在此地。沒有想到他人家講到一半,他走了,非常遺憾。當初他真的告訴我們,《華嚴經》講完,最後還講一部《無量壽經》他才走,他是給我們這樣說的。走的時候九十七歲那一年。他的身體很好,九十五歲都不要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燒飯洗衣服都自己來,這表示健康,不需要別人照顧。

九十七歲那年兩次食物中毒,這也是學生煮的面給他吃,他一吃就知道這個面有問題。面線乾的,一把一把的乾的,防腐劑很多,如果放的時間太久就不能吃了,但是人不曉得,煮給他吃。吃了之後,他是老中醫,他用方法解毒確實化解了,沒事,這是頭一次,他沒有告訴人。過了半年之後又碰到這麼樁事情,他很慈悲,人家送給他東西吃,一定當面吃給他看,讓他生歡喜心,慈悲!所以一聞到味道不對,就不要吃就好了;他一定要吃給人看,吃了之後第二次又中毒,回去再用解藥來不及了,擴散太快了。也是年歲太大了,這樣一病病了三個月,身體到底是年齡大了,恢復不容易。所以以後我回去看他,從國外回去看他,他見到我,告訴我好幾次,要我吃東西小心,決定不要到館子吃東西,他說那些東西是靠不住的。現在這些館子就更不敢去吃了,寧願餓個一兩頓,都不可以去吃東西。飲料不能喝,飲料飲毒,「飲苦食毒」,《無量壽經》上講的,所以飲食起居要非常小心謹慎。

在澳洲我們自己種菜,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真的是非常健康。而且我們的菜園都放佛號、都放佛經,這些樹木花草都念佛、都聽經,所以長得特別好。這個一年多我住在香港也非常難得,我們吃的這些蔬菜,有不少是從澳洲送過來的,凡是有人到香港來一定帶很多青菜,我們自己農場裡面種的。還有台灣、還有中國大陸都是自己種的,自己種的稻米、自己種的蔬菜,源源不斷的供給,這是非常之難得。

家鄉父老非常希望我落葉歸根,希望我回到老家,我對家鄉也很懷念,尤其是回到家鄉之後,看到了家譜,這真正是夢寐以求的,真的見到了。早年在外國總是擔心文化大革命,祠堂毀掉了,家譜要失掉,那連根都找不到,所以這是念念不忘。去年回去之後,族兄弟來看我,我就問到這個事情,我說家譜丟了,很可惜。我們有個兄弟小我十歲,他告訴我,家譜還在。我說怎麼會在?他說文化大革命他從祠堂裡面偷出來,一直保存著,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我說那很難得祖宗保佑,你趕快拿來我們看看。線裝本三十七本,堆起來這麼高,一大堆,三十七本,這是家庭歷史,世世代代的承傳,一代都沒有斷,世世代代的。看到家譜之後才知道,炎黃世胄,我們老祖宗最早的伏羲氏,伏羲的後代,伏羲、神農到黃帝,這一千年沒有文字,文字沒有發明,沒有記載,只知道是伏羲氏的後代,這是代代傳的。到黃帝發明文字就有記載了,從黃帝這個記載,這第一代到我這一代是一百三十六代,所以這個搞清楚了。

我們的祖先遷移到現在的安徽廬江,到我這一代是二十代。祖先遷移到那邊去避難,宋朝末年,蒙古人滅掉宋國之後,他們逃難逃到廬江,在這邊落戶。這個祖墳還在,我最近把它重新修一修。這是我們到廬江第一代的祖宗,到我這代是第二十代。人,知道自己家庭的歷史他會愛家,他愛家就會愛這個土地、就會愛國家、愛民族。所以我們從這個家譜來看,可以能夠理解到,大概漢族都是黃帝的後代。黃帝在當時他有二十五個兒子,記載裡面說他有四個夫人,就是四個妃子,二十五個兒子。當時有姓的有十四個,沒有我們這個徐的姓,我們徐的姓是很晚,到黃帝第六代的孫子,那個時候是夏朝,夏商周夏朝,夏禹過世之後,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叫啟,是啟封若木,若木就是黃帝第六代孫,封在徐國就是國君,就現在的徐州,所以徐姓從這兒來的,第六代有這麼個因緣。

到三十六代徐國滅了,被周穆王滅了。你看徐偃王也是很難得,周朝派兵來討伐的時候不抵抗,為什麼?怕傷害人民,不抵抗。他就棄國逃到山上去了,就逃亡走了,以後後代就用徐為姓氏,為姓。所以是有這麼樁故事,這個記載都很清楚,戰爭是個很可怕的事情,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不過周穆王也還不錯,雖然把徐國滅掉了,把偃王的後代找來,還封作子爵,還有一塊土地讓他祭祀祖先。這是古時候,雖然滅國,他不滅絕你的子孫,還留你的後代。這是中國教育文化之所致,這是很難得的一樁事情。所以家鄉人希望我回去,我離開七十年了,回去能不能適應?他們給我蓋了棟房子,蓋得很好,我也很感激,蓋個大房子給我住。

我回去住了十天,也就是最近我去住了十天,那個地方早晚溫度大概是三、四度,白天最高的溫度是九度,還能適應。寺廟的所在是森林保護區,所以外面大環境沒有被破壞,是一片大竹林,後面是山、樹。特別難得的是蔬菜,種的蔬菜非常多,蔬菜非常嫩,確實入口即化,這是別的地方吃不到的。我們在國外青菜是很好,但是都老、都很硬,那個地方是非常嫩。所以我想想回去也很好,年歲大了,回去閉關、念佛。這是說我們自己這段小故事,也是真正教我們徹底放下。尤其現在的社會,災難很多,什麼最重要?念佛最重要,沒有比這更重要的。對於這個社會有緣分,我們也要盡心盡力的幫助;沒有緣分不要去攀緣,攀緣就錯了。一切隨緣而不攀緣,要真正把佛的教誨落實。

再看下面經文,這是佛舉了這些例子,讓我們知道「大威德者」,也都是修善積德他得的果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知道香港有位大富長者李嘉誠,這大家都知道的,香港的首富。在前幾年,他的一個可以說他的顧問,也是他的老師,陳郎先生,陳先生是看風水、算命看相的專家,那也是個奇人。他聽我講經,陪同我跟李嘉誠見了一面。他說他跟李嘉誠認識的時候,李嘉誠剛剛起來做生意,三十歲的時候。他看相看得很準,他問李嘉誠,他說你希望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了。李嘉誠告訴他,我要有三千萬我就滿足了。他就直截了當告訴他,你命裡面的財富非常豐足,不止三千萬,斷定你將來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誠一生大小事情,都向他請教。一直到是去年過世的,也將近八十歲,年齡跟我差不多,所以算得很準。

你命裡頭有財,無論做什麼事業,你的財源滾滾而來;命里沒有錢,想什麼方法都賺不到。所以命中有財這是福德,你怎樣用錢那是智慧,如果命里有,你不會用,可能你造很多罪業都不知道。所以真的這是佛菩薩、聖賢人教給我們的,命中要有財,要懂得布施、要懂得救濟別人,你能夠救濟那就愈舍愈多。在中國古人,頭一個給我們做榜樣的范蠡,所以中國人供財神供范蠡。他是個模範的商人,三聚三散,他發了大財,發財怎麼樣?把財統統布施給貧窮的人家,全都施光了,從小買賣再做起。做了兩三年又發了,發了之後又大布施,再從小做起,過幾年又發了。他命里有愈舍愈多,丟不掉,命里有,所以這是給後世人做了個很好的榜樣。

第二個榜樣是范仲淹,你看范仲淹一生修布施,自己雖然做到宰相、做到元帥,他的生活非常節儉,一點都不浪費。你看看《義田記》,讀過《義田記》就知道,他用他自己的收入養三百多家,辦義學,貧苦家裡面天分還不錯的,可以讀書的統統集合起來,他養他們、教他們,替國家培養人才。所以我們印光大師對中國歷史人物,他最佩服的兩個人,第一個就孔子,第二個是范仲淹。孔子到現在七十多代不衰,他的後代世人都尊敬;范家也是如此,一直到民國年間都不衰,代代都出賢人。所以這是給我們做了好榜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存仁慈之心,念念要幫助世間苦難的眾生,這點非常重要。下面經文說: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

這個幾句話不難懂,這是告訴龍王,就是告訴我們大家,我們現在應當要知道『如是修學』,向佛、向菩薩、向天龍八部、向這些大威德者,要向他們學習,也要像他們一樣,幫助眾生明了通達因果,把因果的理論、事例,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重要的,自己做出榜樣。我是命裡頭什麼都沒有,可是有一年,好像是我大概將近五十歲的時候,四十五歲那一年過了,四十五歲真的生了次病。知道四十五歲命運到了,所以生病我也不找醫生,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我也不吃藥,只是吃點稀飯鹹菜,每天念佛求往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沒事好了。過了兩三年遇到了甘珠活佛,這密宗的上師,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大我十幾歲,他告訴我。特別跟我打招呼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你來坐,我就坐下了,我說活佛,有什麼事情?他說我們平常在背後都在議論你。我說議論什麼?他說你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些沒有關係,直接在我面前講,我清楚,我相信。他說你現在不一樣。我說怎麼不一樣?他說你這些年講經,功德非常殊勝,你不但有大福報,你壽命很長。確實我一生沒有求福報、也沒有求壽命,一無所求。

出家,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我覺得這個很適合我的興趣,所以我就學他老人家一生教學。確實四十九年沒間斷,我三十三歲出來講經,今年正好四十九年。一切都是自然轉變的,自然轉的,這就是真的,跟經教上講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它就轉了!過去那些壞的習氣,全部都改了,念《了凡四訓》的時候,就知道改了。那個時候跟了凡先生比,了凡先生的壞習氣我全有,超過他,他的那些好處我都沒有,你說怎麼能跟人相比,學了之後才真的懺悔。我得到這本書念了三十遍,大概一個半月從頭到尾念了三十遍,很受感動,才真正知道自己毛病習氣,一定要改過自新。所以相信就是明了通達因果。

『修習善行』,什麼是善?善惡的標準簡單的說,想自己的利益全是惡,想別人的利益就是善,不要想自己,這是佛法的標準。為什麼佛要定這樣的標準?你說世間人哪個不先想自己,為什麼佛不讓我們想自己?這個當中有大道理。佛是出世間法,你不是要想脫離六道輪迴嗎?脫離六道輪迴要常常想我,你就脫不了,就沒有辦法出離。你看看須陀洹證小乘初果就要破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了。所以佛教導我們起心動念想別人,不要想自己,學佛頭一個要想正法久住,第二個要想到弘法利生,就是最重要的幫助別人,什麼最重要?幫助別人覺悟最重要。比幫助他得名聞利養重要多了,他得那些東西他脫不了六道輪迴,他要是覺悟了他能脫離六道,才叫真正的利益。脫離不了六道那個利益都是虛幻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才是真正慈悲,一生幫助人覺悟,幫助人了生死出三界,這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不是說沒得吃送食物給你,沒得穿送衣物給你,不是這個,這是小恩小惠無濟於事。所以最大的恩惠是辦班教學,你看他老人家一生講經三百餘會,就是辦班,辦班三百多次,小的、時間短的兩三天,六、七天;長的好幾年,一個大的系列講座要好幾年,所以他一生做的是這個。我們真的把他看清楚、看明白了,就曉得世尊要用現在的話來說,職業教師,義務教學,他不收學費,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放下從哪裡放起?從財色名利要,從這兒放,不能夠沾染,你沾染就痲煩了。經上一再的告訴我們「積財喪道」,那要辦事,辦事是緣分,有這個緣分自然有人送錢來。沒人送錢,佛菩薩會派人送錢來,你放心;那沒來,沒來那些緣不成熟,就不要辦了。所以對於一些事業上需要用錢的,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錢,謝天謝地,可以不做,你說多快樂!世間人什麼人最有福報?沒事的人最有福報,第一福報,這是真的。我們想叫人不要送錢來,他偏偏要送,送來就為他服務,送來是要替他怎麼樣用法,還去操這些心。

我們這幾個道場都守這個原則,絕不化緣,絕不向人去募捐,不幹這個事情。別人是送得多就多做,送得少就少做,我們做的事情,大概是以印經為主要的一個項目,這是跟印光老法師學的。印光大師一生,四眾的供養他就是印經,他把這些錢在蘇州辦了個弘化社,就是個小型的印刷廠,專門印經、印善書,到處送人,他搞這個。有災難的時候,都是從印經的款項裡面,撥出一些去賑災,所以是以印經為主,這是什麼?有百利而無一弊。這個經書你拿去賣都好,我不禁止人家拿我們的書去賣,我們是送,我送給你,你賣錢你可以養你的家,你也替我宣傳了!買的人他總會去看,沒有一樁不是好事。所以經上常說「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我加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有一樣不是好事。所以要懂得修學善業。

在今天我們要看社會,社會什麼樣的毛病最嚴重,你從這兒下手。譬如現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最嚴重的懷疑、不相信人,這是社會為什麼不和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動亂,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喜歡批評別人,很少聽到讚嘆的,喜歡批評。我們知道社會大眾有這個病態,從我改起。我一生不批評人,我一生不懷疑人,別人騙我,我知道你是騙我,我看還可以被你騙幾次,沒有關係。你毀謗我、侮辱我,我不但對你沒有怨恨,我還很感謝你,我還常常讚嘆你,為什麼?改變社會風氣要從這兒改起!這些話傳到他耳朵里,他會生慚愧心,我批評他、毀謗他,他讚嘆我,他尊敬我。從這個地方認真努力去做,你才能改變社會風氣。為什麼要這樣做?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中國老祖宗說「人之初,性本善」,他那些毛病習氣就是從小沒人教,他學壞的,是習性不是本性,我們看本性,不看習性。幫助一切眾生從習性回歸到本性,這就叫「修習善業」。所以世間人所犯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我們統統都沒有。時時刻刻檢點自己,決定不能犯,意裡面不貪、不瞋、不痴。我們自己認真去做,自己得受用,一切不求,一切隨緣,沒有一樣不好,真的得大自在。

所以我一生感謝我的三個老師,這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方先生接引我入佛門,知道佛法不是迷信,他告訴我「佛法是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李老師教我「至誠感通」。他勸我學講經,講經談何容易,為什麼?你要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才能講經教學。他舉個例子,不要說別的,中國世間一部大叢書《四庫全書》,你這一生能學得完嗎?世間法!出世間法三藏十二部你能通達嗎?做不到,做不到怎麼辦?有辦法,感通。用你的真誠心去求感通、求感應,我們講求三寶加持,除這個之外沒辦法。所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確實就有感應。所以我講經這麼多年,常常跟大家說,我是學生學講經,聽眾是我的老師、是我的監學,聽我報告,這請多多指教。不敢說講經,學生在台上做報告,這樣的態度求感應。確實我所講的,我自己不知道講的什麼,講完之後你問我也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講經沒有講稿也沒有準備,全憑感通,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記住「修習善業」,念念為眾生,不要去想自己。尤其現在眾生太苦了,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深深的體會到。

『於諸福田,歡喜敬養』,田是比喻,這個田可以種福,你要獲得福報,那你要歡喜去種福田,要尊敬,養就是種福田。佛給我們講福田有三大類,第一個是恩田,父母、老師對我們有恩德,要孝養父母,人不可以不孝父母,所以孝順父母就是種恩田。第二個老師,尊師重道,佛是老師,菩薩也是老師,我們跟佛菩薩的關係師生關係,所以這不是宗教。你看我們稱釋迦牟尼佛叫本師,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弟子,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師生關係。我們跟這些諸大菩薩同學關係,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們也是,他是前期的,我們是後期的,菩薩皆是學長,我們地位是平等的,所以總要知道。這裡頭沒有迷信,關係要搞清楚,這佛門的倫理關係。

名號是代表他所修、所學、所教、所傳的,他沒有名字,所以名號是表法的。我們的本師,實在講他的名字叫悉達多,拿到佛的學位了,拿到最高學位了,他叫釋迦牟尼;換句話說,他這個學位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釋迦牟尼。釋迦是什麼意思?仁慈,對一切眾生要仁慈,提到釋迦就曉得能仁,他能夠以仁慈對待一切眾生。慈悲就是愛心,為什麼不講愛講慈?愛,一般裡頭有情在裡頭,有情執;慈是理性的愛,它不是感情的,理智的、智慧的愛叫慈。所以他名字上,讓我們聽到這個名號、想到這個名號,就曉得我們對待一切眾生要仁慈。牟尼是清淨的意思,對自己,對自己永遠守住一個清淨,不受污染。所以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就這麼個意思,這他的名號。所以它是表法一定要懂得,你這才跟釋迦牟尼佛學,真的學到了,釋迦也學到了,牟尼也學到了。佛是覺而不迷;換句話說,真的學到了,那你就是釋迦牟尼,是這麼個意思。所以搞清楚。

菩薩是學長,都有專長,觀世音菩薩慈悲,大勢至菩薩智慧,代表智慧,地藏菩薩代表孝親尊師。普賢菩薩代表實行,將你的智慧、德能,都能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叫普賢。所以這些名號他不是一個人,誰這樣做,誰能做到孝親尊師,這個人就叫地藏菩薩,他在修地藏法門。他能夠覺而不迷,理智而不用感情,這個人就是文殊菩薩,所以你懂得這些名號,它全是教學。現在很多人對這些教學的義趣,都疏忽了,都把他當作神來看待,這就變成迷信,這變成宗教。它本來不是宗教,現在不能說它不是宗教,你從它形式上看它真的是宗教。可是我們要學我們不學它的宗教,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原本的教誨,我們才真正得受用,一點都不迷惑。所以要孝順父母,要尊敬師長。

第三個叫悲田,悲田是對一切眾生,特別是一切苦難眾生,要常常想著有緣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幫助他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不要求報酬,不求果報,幫助他是應該的。為什麼?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同一個法性。我們把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話念一念,你不就明白了嗎?大乘教裡頭佛常講,一切萬法是心現識變,這個心就是自性。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就是牟尼,所以要養自己的清淨心,絕對不受染污。自性沒有生滅,這就是古印度所有宗教裡面,所追求的大般涅盤。它自性本自具足,第三個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智慧、德能、相好;換句話說,一切法你自性裡頭全都有,沒有一樣欠缺。

看《華嚴經》,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那就是自己;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也是自己。我們自己本來就是那個樣子,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這境界就現前,這不是從外頭來的,是自性本有的。所以佛勸導我們要放下,放下就是,放下你就證得了,放下一分你就有一分的證得,放下十分你就有圓滿的證得。所以這不是從外頭來的。能大師告訴我們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首楞嚴大定不是修來的。末後一句「能生萬法」,整個宇宙一切萬法自性生的。所以對於一切眾生,十法界裡面的一切眾生,我們都是同一個體、同一個自性、同一個法身,你怎麼能不愛護!你怎麼能不幫助他!他迷了要幫助他回頭,這叫悲田。這三種都叫福田,我們要歡喜尊敬養護。下面說果報,你真肯這樣做,諸佛菩薩都是這個做法。

【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因為這個緣故,你這樣修的因,你得的果報,你們將來也會得到『人天尊敬供養』。敬人者人恆敬之,你肯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不會吃虧的。所以我們學佛頭一個學謙虛,決定不能有傲慢,為什麼?傲慢是違背性德。謙虛是性德,你看天主教的《玫瑰經》,這我過去曾經講過,《玫瑰經》十五段,第一段就講聖母瑪利亞的謙卑,把這個擺在第一條。我們佛門裡面,你看看許多懺儀裡面,頭一句話說「一切恭敬,一心頂禮」,這都是教謙卑。普賢菩薩十願,頭一條教導我們「禮敬諸佛」,諸佛有過去佛、有現在佛、未來佛,三世諸佛。未來佛是誰?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的不敬就是不敬諸佛,平等的恭敬。不但對於一切人要恭敬,對於蚊蟲螞蟻都要恭敬,你不要瞧不起它,它真有靈性,我們合掌稱螞蟻菩薩,它真的知道,它會螞蟻跟螞蟻講,「他稱我菩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一稱它菩薩,它的自尊心起來了,它會跟我們合作了,很有默契。所以這些許多小蟲,我們善待它、尊敬它,它不害我們,跟我們和睦共處、互助合作。特別是在我們的菜園,我們的菜園很大,劃個區專門供養小蟲的,它們要吃到那邊去吃,其他的不可以。它很守規矩,確實吃它那塊,我們所留著的它不侵犯。鳥也是如此,我們的果木種的很多,也有幾棵樹上面都貼了個牌子,供養鳥的,鳥都到那邊去吃;沒有貼上這個的,鳥不會吃。這就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不但「人天尊敬供養」,連這些小蟲、小鳥它都懂得尊敬供養。可是一定我們先要以恭敬心對它,我們要常常照顧到它。到這個地方是一段。說到這些,總的一句話說,要善待一切眾生。現在的社會雖然有很多人講迷信,可是你細心去思惟、觀察,是真的不是迷信。

學佛裡面可能機緣就更多,你看到有靈鬼附身的,有靈鬼給我們帶來訊息的很多,我們這些年來遇到的太多了。他們來多半都是來要求幫忙的,為什麼?他們太苦了,跟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維次很苦,受很多苦難,要求幫忙。有些得不到飲食,有些得不到衣服,得不到學習的環境。有些少數的他知道學佛,知道有極樂世界,要我們幫助他求生淨土,這些事情很多,不是假的。凡是冤親債主附身,一般來說這個人的運很衰;如果這個人的氣很強,縱有冤親債主不敢附身,你的氣太盛他要等待,等待你的運衰了他就來了,他就來找你。不過找你有兩種因素,一個是找你幫忙,一個是找你來報復的。過去你傷害他,他要來報仇;你過去奪了他的財產,他今天來討債,這個事情很痲煩。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人跟人的關係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結這種關係,結得太多了。遇到了怎麼辦?學佛的人就知道,遇到要調解,跟他談條件,絕大多數他都同意,都願意化解。因為如果不化解,冤冤相報,生生世世彼此雙方都痛苦,你跟他講清楚,他也懂得。那不如我替你做超度的佛事,替你做功德,給你回向,他就離開了。我們遇到很多,十之八、九都願意調解;那個不願意解的,大概是仇恨太深了,那就很難。可是我們用真誠心還是有辦法,要彼此合作,這個被附身的人要合作,要有堅定的信心,可以說沒有不能化解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尊敬供養,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化解自己的冤親債主,也能幫助別人化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感恩老法師慈悲開示。恭送老法師在丹斯里李金友伉儷、陳文成道長、蔡老師、鍾博士,以及貴賓們的陪同下離席。恭送法師們離席,恭送嘉賓們離席。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