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九十七集)2000/10/21新加坡淨宗學會檔名:19-14-09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五面,倒數第二行:
【舍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我們看這一段,這是四無量心最後的一段。菩薩修行十善業道落實在舍心上,他得的殊勝功德利益是『於順違境,無愛恚心』,我們念了這一句就應當要想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些要領說起來容易,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就是沒有修舍心。如果真正能修慈、悲、喜、舍,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性德自然就現前。慈悲喜舍是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王陽明所講的「良知良能」,不是從外面來的,但是六道凡夫從久遠劫來就迷失了,我們要聽清楚,是「迷失」,並不是真的失去,迷失而已,如果我們要真的覺悟了,性德立刻就恢復。舍是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放不下是因為沒有看破。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教我這兩句話,「看破」、「放下」。這兩句話從哪裡做起?實在講,從「舍」做起。他教我從「布施」下手,布施就是舍。而這個地方,「舍」更有它精奧的義趣,就是於順境、逆境,「違」是逆境,在順境、逆境裡面修平等心、修清淨心。順境沒有貪愛,逆境沒有瞋恚,要在這個地方用真實功夫,於是我們心地就得到平、淨,平等清淨,真心現前。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實實在在太難了。我們也知道這是對的、這是好的,可是煩惱習氣就是放不下;換句話說,就是不能舍。不能舍,你功夫就沒有辦法進步,這是什麼樣的功夫?跟諸位說,這是佛法入門的功夫。如果不能看破、不能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叫功夫,不能放下,你就沒有辦法見道,不要說是修道,道在哪裡你根本見都沒有看見,你還修什麼?所以這個境界要真的成就了,這是「見道位」。
但是四無量心是天人所修的,他們修十善業、四無量心,感得天上的福報,有沒有見道?沒有。為什麼沒有見道?我執沒有破,雖然對於順逆境界能夠不動心,很不錯了,可是這是見道的前方便,我們一般講的預備功夫。假如他的功夫提升一層,把自私自利舍掉了,如果能舍名聞利養、舍五欲六塵的享受,「我」的那個念頭還在,就不能夠見道。見思煩惱裡面頭一條「身見」,破了身見,實在講,身見破了,其他的四種見也同時都破了,身見是個根本。經典上常講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八十八品見惑關鍵在「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須陀洹果,小乘初果位、大乘圓教菩薩初信位,這是見道了。我們想一想,如果不在這個地方下功夫,我們永遠徘徊在佛門之外,要想成就難!這是說明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修行都不容易。
世尊看得清楚,所以告訴我們末法眾生,除了修淨土,仰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接引往生之外,實在沒有第二條路。淨宗法門的方便就是不必斷煩惱,比如說我們講的「身見」,身見我們並沒有斷掉,我們有念佛的功夫把它伏住。伏住是不起現行,也就是不起作用,有這樣的功夫就能往生。也就是說,「我」確實沒有斷,但是有時候能做到暫時、短時期的忘我,這叫「伏」,這個我們認真努力一點可以做到。釋迦牟尼佛不是做給我們看嗎?身心世界、一切萬緣他統統放下,過最簡單的生活,容易伏我執。這種修學的方法,往生西方淨土是很容易取得的,佛都做了榜樣,都做了模範給我們看,我們要能體會,要能懂得佛的意思。佛為什麼這個作法?他這種作法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舍,教我們放下。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一定要覺悟生命非常危脆,世間決定不能久住。所有一切境界都是過眼雲煙,看看而已,哪一樣東西你能夠抓得住?哪一樣你能夠得到?什麼都得不到;包括自己這個身體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因此舍就是決定應當的。你要問什麼理由?沒有什麼理由,舍是決定正確的,佛家的術語說「法爾如是」。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哪一個不捨?我們就看這二十八層天,天為什麼會有二十八層?我們看清楚了,他舍的多少;捨得少,他的位置低;捨得多,他的位置就升高。對於五欲六塵的念頭,事放下了、舍掉了,但是念頭沒有舍掉,生天生欲界天。享受五欲六塵的念頭都舍掉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念頭都沒有了,他生色界天。色界天還有色身,如果這個色身也舍掉了,這個意願都沒有,生無色界天。很明顯的,捨得愈多,生的地位就愈高。到如來究竟果地,將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舍掉了,他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那一品生相無明還在,沒有舍掉,他是等覺菩薩。由此可知,世出世間法,所以跟你說這麼多品位,品位怎麼形成?就是舍的多寡而已。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懂。
順境,世間人所講的「事事如意」,善人你所歡喜的人物,這種境界容易起貪心、貪戀,煩惱裡面講的「愛別離」,就是對這個境界說的;逆境,艱難困苦的生活,惡人、自己的冤家對頭,處在這個境界裡面,心不自在,瞋恚心容易現前,怨聲載道,怨天尤人。六道凡夫處的境界不外乎如此,我們不明因果的真相,所以順境起貪心,逆境起瞋恚心,於是這個業愈造愈重,果報愈來愈往下墜落,想提升太難太難了。
所以在六道當中,我們一定要記住,往上升太難,往下墜落很容易。這樣我們就能夠體會到,眾生在六道裡頭輪迴,總是一世不如一世,只有遇到聖賢教誨,才有向上提升的機緣,這個機緣不多。現在世界上將近七十億人口,幾分之幾在一生當中遇到聖賢教誨?過去一個世紀,遇到聖賢教誨的人多半都提升;在現前這個世紀,縱然遇到聖賢教誨,還是往下墜落。原因在哪裡?敵不過煩惱,禁不起誘惑。現在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了,諺語常講「看得破,忍不過」,聖人講的道理不錯,是很好,可是在事實里他忍不過;忍不過,他不能隨順聖賢教誨,還是隨順自己的貪瞋痴慢,還是隨順自己的自私自利,依舊是墮落。明知故犯,這有什麼法子?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淺了還不行,要深明其理,深深明了事實真相。眼前我們能夠咬緊牙根忍一忍,前途就一片光明,你縱然不能脫離六道,你能保住人身,還可以從人身往上提升,過幸福美滿的日子;你要是忍不過,依舊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必定往下墮落。現在往下墮落,說實在話,墮落地獄的機會最多。不管你相不相信聖賢所說的話,不是說不相信就不會墮落了,有些人說:「宗教的事情、鬼神的事情,信它就有,不信就無。」這麼簡單的話,我們盡可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這個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事實存在。於是「舍」這個字就非常重要,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上、要提醒自己,歡喜舍、儘量的舍,能夠舍到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那就最好了;舍到只剩自己生活必需品,這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衣單」,我還有兩套換洗衣服,晚上睡覺還有個鋪蓋就夠了,其他統統不要了。
這個事情,你們現在年輕人是沒有辦法想像到的,在我這一代中國人大概都經歷過。我們作學生的時代,正好遇到中國跟日本打仗,抗戰期間那八年的生活,我們是作學生,那個時候我們是小學生。好像抗戰的那一年我是國小三年級,所以整個抗戰期間,我過的是小學生活、國中生活。逃難!我們確確實實只有兩套換洗衣服,一個小小的布被子,每天背在身上走路,全部的家財就這麼多;再就是課本、幾本書,我們全部的財產就這麼多。八年過這種日子,過得很自在、很快樂。我每天遊山玩水,我八年當中走了十個省,江南十個省走遍了,完全靠走路,所以這種生活你們沒有辦法想像。那時候帶領我們的是比我們大的同學、老師,那個時候我們叫「流亡學生」,真的是靠救濟過生活。走到哪裡都有一些慈善的人幫助我們,給我們一點吃的,給我們找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地方暫時住下來。住得最長久的都不會超過一年,通常三個月到六個月就搬家,就要走路了。長途跋涉的時候,有的地方只住一天、兩三天。所以「舍」,我們有過經歷,有過這個經驗,知道這個好處。為什麼?什麼負擔都沒有,什麼心思也沒有,妄想沒有了。全部家當背在身上,你還有什麼妄想?沒有妄想了,生命跟財產結合成一體了。
我們在佛法裡面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是這個樣子,歷代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也是這個樣子,過最簡單的生活,萬緣放下,做社會上最積極的工作,教化眾生,給眾生做一個最好的榜樣。慈悲喜舍,這是四無量心,到這個地方簡單跟諸位介紹過了。這四個字對我們的修學非常非常重要,佛把它列在菩薩六波羅蜜之後,可見得世尊在教學用意上,對於這個科目非常重視。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