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為啥菩薩做事柔和有分寸?


時間:2016/12/29 作者:君合

經典原文】文殊師利!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亦不行,不分別,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法華經》

經文解釋】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怎麼才可以稱做菩薩摩訶薩所修行的處呢?「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若,是假設;假設這位菩薩修行忍辱行門的時候,住在忍辱地上。

這個「忍」,要沒有忍、不忍、無忍。若不忍,為什麼又叫人忍?沒有忍,為什麼又說忍?無忍,怎麼佛又說一個忍辱波羅蜜?沒有忍是真忍,無忍也是真忍,不忍還是真忍。這話怎麼說呢?法師說法就是這樣子!就是不講道理,怎麼說都可以。

怎麼叫沒有忍?就是你忍了,還像沒有忍的那種感覺。你不要以為:啊!我忍了,這次我忍了!那就是著住了。忍了,還像沒有忍似的;有忍,也像沒有忍似的,所謂「有若無,實若虛」。譬如人家罵你,你說:「我忍了,他罵我!」你心裡還有個「罵」呢!你若沒有忍,根本就不知道他罵,沒有這麼回事。你若有一個「忍」,那就有所執著。

修行忍辱行的這位大菩薩,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柔是柔軟,和是不爭,善是不惡,順是隨順。修忍辱行、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必須要柔和善順,而且不卒暴。卒,就是猝然間、倉促。突然間把事情就做了,很冒失的;做了之後,這個事情就很不合理的,所以這叫倉促。暴是暴躁,性情很暴躁的;修菩薩道的菩薩,就不應該暴燥。他心裡邊,對於一切事情也不驚恐。為什麼他不驚恐呢?就因為有定力。

「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這個菩薩摩訶薩,在一切法上,他沒有執著「修行」的念頭;沒有這種執著的念,所以叫「無所行」。他行而未行,行所無事;做了,好像沒有這麼一回事似的。這為什麼呢?因為他真能放得下!而且他觀一切諸法都是空的。一般的人,你若對他說諸法都是空的,他又不修行了:「諸法都是空的,修什麼啊?修也是空的,不修也是空,這何必又修呢?」這種外道知見,就這樣講。菩薩觀諸法空,他知道一切法空,而「如實相」,完全都是合真如這種實相的妙理。亦不行、不分別:他也不作「不分別」的見。外道是「諸法空」,他也就不分別了,也不修行了;這是外道的不分別見:「它是空的,你分別它幹什麼?」他就修行這種邪見;菩薩不修這種邪見。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這前邊所講的,這是菩薩摩訶薩的「身安樂行」,身所行的地方。(度輪法師解)

佛經介紹】《法華經》為釋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主要講述「開權顯實」、「會三歸一」,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祖師贊為「成佛的法華」。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