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有障礙是正常的。有些人學佛後一切順利,事事如意。也有些人學佛後障礙叢生,痲煩不斷。本來還平安無事,學佛後反而不順起來,為什麼菩薩對他們一點都不關照呢?其實,這就是各有因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有的人業障很多,但一時沒有顯現。現在學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脫生死,業障就開始顯現。就像我們欠下一些債務,本來不到歸還期限,但有一天你要離開這個地方,債主立刻會前來追討。同樣,當我們發心向善時,往昔很多冤家債主就會找上門來。所以,懺悔非常重要,它能為我們消除業障,排除學佛道路上的違緣。
佛說修行有八難
佛說修行有八難,八難就是八種艱難,八種苦難,八種災難。
世尊告諸比丘:「凡夫之人不聞不知說法時節。比丘當知:有八不聞時節,人不得修行。云何為八?
有一天,佛祖在給孤獨園說法:有八種情況,人不容易修行,哪八種呢?
「若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如來之所行,然此眾生在地獄中,不聞不睹,是謂初一難也。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在地獄裡面坐牢,沒辦法聽到佛法,沒辦法見到佛祖,這是第一種苦難。地獄裡面是很苦的,中午沒有佛法分享,只有大刑伺候,沒有念佛持咒,只有無比痛苦。
「若復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畜生中,不聞不睹,是謂第二之難。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在畜生道當中,沒有智慧,不能聽經聞法,這是第二種苦難。就好比佛祖當年感慨那一窩螞蟻,上一尊佛的時候,它們就是螞蟻,過了這麼久,釋迦牟尼佛出世了,它們還是在做螞蟻,沒辦法學佛解脫。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說法教,然此眾生在餓鬼中,不聞不睹,是謂此第三之難也。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餓鬼道受苦,沒有辦法學佛,這是第三種苦難。就好比當年大目犍連尊者的母親一樣,慳吝心太重,生在餓鬼道,即便目連尊者神通第一,也難以救度母親。後來佛祖慈悲,教了目連尊者一個方法,這樣才讓他母親少受一劫的餓鬼之苦。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長壽天上,不聞不睹,是謂第四之難也。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長壽天去了,沒機會學習佛法,這是第四種苦難。三界當中,最長壽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是八萬四千大劫。
當年佛祖成佛前,有位仙人叫做羅勒迦藍,是當時有名的仙人,佛祖成佛之後,想去度化他,結果呢,這位羅勒迦藍運氣不好,半天前已經去世了,投胎到非想非非想天去了。這位羅勒迦藍修行很不錯的,所以能生到三界的第二十八層天,但是呢,再下一世,他將變成一隻帶翅膀的壞狐狸,吃其他的動物,再下一世,就會去地獄受苦了。如果你這輩子修行外道,有可能下輩子可以享福,但是再下一世就不好說了,很可能就去三惡道了。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邊地生,誹謗賢聖,造諸邪業,是謂第五之難。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偏遠的地方,遠離佛法僧三寶,誹謗賢聖,造各種惡業,這是第五種苦難。好比佛法當年以憍薩羅國的舍衛城為中心,逐漸擴散到其他國家,後來富樓那尊者涅槃前,把佛法傳到印度西部邊遠的輸盧那國。過了1000年左右,佛法逐漸傳到了東方的中國。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眾生生於中國,又且六情不完具,亦復不別善惡之法,是謂第六之難也。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雖然生在中心國家,但是呢,身體有缺陷,比如盲聾啞等身體殘疾,而且比較愚痴,沒有能力分辨善惡之法,搞不好被邪教欺騙了,這是第六種苦難。
「若復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眾生在於中國,雖復六情完具,無所缺漏,然彼眾生心識邪見:無人、無施、亦無受者,亦無善惡之報,無今世、後世,亦無父母,世無沙門、婆羅門等成就得阿羅漢者自身作證而自遊樂。是謂第七之難也。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雖然出生在中心國家,而且身體健康,但是呢,心裡卻充滿了邪見,說不要布施,沒有因果報應,沒有來世,沒有阿羅漢,這是第七種苦難。身體有缺陷,也算是償還宿債,一步步走向黎明,還完了也有重新做人的機會;心中有邪見,這是在造新的罪業,一步步滑向黑暗。
「複次,如來不出現世,亦復不說法使至涅槃者,又此眾生生在中國,六情完具,堪任受法,聰明高才,聞法則解,修行正見:便有物、有施、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等修正見,取證得阿羅漢者。是謂第八之難,非梵行所修行。是謂,比丘,有此八難,非梵行所修行。
有個眾生出生在中心國家,身體健康,智商很高,聽到佛法都能理解,有正知正見。但是呢,這個時候,佛祖卻不在世上。這是第八種苦難。
佛祖不在世,簡單分為佛祖出世前以及佛祖涅槃後。佛祖出世前,世界上很難聽到佛法,所以很可惜,最多也就到非想非非想天而已。
佛祖涅槃後,分3個時期:
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
佛祖在世,就好比一個火炬一樣,發光發熱,可以照亮大家前進的路。
正法時期,就好比這個火炬以及熄滅了,不發光了,但是呢,還有餘熱,大家見了之後,說這就是火炬,當年發光的,還能依教奉行。正法時期有1000年,證果的人也是不少的。
像法時期,就好比這個火炬已經完全冷卻了,不再發熱了。大家見了之後,說這個好像就是火炬呢,貌似當年也可以發光發熱的呢。像法時期有1000年,證果的人就少很多了。
末法時期,就好比這個火炬已經開始逐漸腐爛了。大家見了之後,說這個難道是火炬嗎?你用什麼證明它曾經發光發熱啊?我不太相信喔。末法時期有10000年,證果的人是非常罕見的。
佛祖說:地獄,畜生,惡鬼,長壽天,邊地,根缺,邪見,生不逢佛,這八種苦難,不利於修行啊。
「於是,比丘,有一時節法,梵行人所修行。云何為一?於是,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人生在中國,世智辯聰,觸物皆明,修行正見,亦能分別善惡之法,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等修正見,取證得阿羅漢者。是謂梵行人修行一法,得至涅槃。」
佛祖說,有一個環境適合修行呢: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你出世在佛法的中心國家,聰明好學,正知正見,這樣就可以跟隨佛學,證果涅槃。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八難非一類,令人不得道,
如今現在前,世間不可遇。
亦當學正法,亦莫失是處;
追憶過去等,便生地獄中。
於是斷、無欲,思惟於正法,
久存於世間,而無斷滅時。
於是斷、無欲,思惟於正法,
永斷生死原,久存於世間。
以得於人身,分別正真法;
諸不得果者,必游八難處。
今說有八難,佛法之要行,
一難猶尚劇,如板浮大海。
雖當離一難,然可有此理;
設離一四諦,永離於正道。
是故當專心,思惟於妙理,
至誠聽正法,便得無為處。」
於是佛祖說了一個偈子來告訴大家八難讓我們難以得道。
佛祖告訴大家:諸不得果者,必游八難處。
意思就是你如果現在不證果,以後就必定要去八難中受苦。
「是故,比丘,當求方便,遠離八難之處,莫願其中。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所以,大家要想辦法,遠離八難的環境,不要發願生在八難的環境當中啊。
現在這個時代,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屬於八難之中,有些在三惡道,有些在長壽天,有些在邊地,一輩子都沒聽過佛法,有些雖然生在有佛法的中國,但是身體殘疾,有些身體雖然健康,但是心中充滿邪見,我們精進群的師兄基本上都屬於第八種,身體健康,心有正見,但是生不逢佛。
寬見法師:六大誤區障礙學佛
由於無始以來煩惱業障的染污,人們大多具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缺失,病態的心理是一個世俗凡夫的正常現象。剛剛接觸到佛法的時候,沒有經過系統的佛法熏修,或者沒有明師的引導,或者受到缺乏正信正見者的誤導,或本身對佛法的誤解,往往在學佛的過程中形成一些不正確的知見。如果不理清這些知見障礙,就會導致嚴重的信仰誤區,從而誤導他人,嚴重影響正信佛教的形象。下面略舉幾例初學佛法過程中的知見問題,以期起到舉一反三、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素食主義與學佛
素食主義是大乘佛教倡導的慈悲法門之一,即從不殺生戒延伸為對生命的普遍尊重與關愛,以大悲心及菩提心為基礎,對菩薩自利利他情懷的踐行,斷食眾生肉(腥)及對身體有害的蔥、蒜、韭、薤等五辛(葷)。由於一般佛教徒大多生活在社會各個階層,素食主義也有全面禁食葷腥及每逢佛菩薩聖誕等吃素的不同形式。從營養衛生學這個角度來說,斷食或少食葷腥非常有利於健康,尤其是現代生產的肉食品里含有大量的激素、防腐劑等各種毒性物質,時刻危害著我們的身體。佛教的素食主義思潮與衛生學、營養學、環保與保健等科學意見一致,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前衛人士及新貴一族率先成為素食主義者,影響甚為深遠。
然而,有些學佛者誤解了慈心不殺與愛生護生的素食主義者的本意,誤解了學佛的內涵外延,單純地將吃素等同於學佛,消極地認為學佛就是吃素,吃素就是學佛,以吃不吃素為學不學佛的標準,甚至對他人橫加指責,造成不利的影響。
對於剛剛學佛的信徒,應當先受持不殺生戒(包括不自殺、不叫他殺、不為殺業提供因緣等),廣泛參與佛教環保、護生及生命關愛等活動,條件具備的可以在佛菩薩聖誕日吃素。如果自己發心成為素食主義者,也只能是個人實踐佛法的高雅生活行為,儘量不給家人帶來痲煩,不強求別人效仿,更不能歧視沒有吃素的人。
二、遁世隱居與學佛
現在人一般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避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學佛者受到這種風尚的影響,生起強烈的悲觀厭世情結,忘記了大乘菩薩道的慈悲濟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間的圓融。初學佛法時,大事未明,見地不正,依止善知識遠離憒鬧專心致志地修學佛道,是有必要的;但應知道,放下一切,一心修學,目的是濟世度生,而不是逃避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修學,解行相應,知行合一,就應該發廣大菩提心、慈悲心,努力做到護持三寶,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為淨化世道人心盡一份力。
因為個人根性或性格的不同,有的人生性好靜,喜歡獨處閒居,不適合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那麼,遠離塵囂的紛擾,作無事逍遙人也無妨。不過,佛教主張自覺覺他、以四攝法自利利他,圓融真俗二諦,效仿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精神,是最圓滿的修學生活方式。
三、持戒與學佛
釋迦牟尼佛在圓寂時,要求弟子們「以戒為師」,即佛教徒依靠戒律生活緊密團結在一起,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組成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的理想六和僧團。戒律是倫理道德的基礎,也是保障我們身心不受外在侵害、抵禦困難的精神力量,更是我們提升人格素養、淨化自心的動力。
持戒是一種心靈的自我管理,其表現為止惡防非與進德修善兩方面。止惡防非是自我身心的保護,防止一時的過失給自己帶來永久的痛苦。進德修善是戒律的積極作用,要求我們以利益眾生為宗旨,實踐佛教博大精深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廣泛開展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菩薩事業。
有的初學者不明白戒律的崇高利他精神,落入教條主義的窠臼,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個性孤僻,行為怪異,甚至發展為偏執的禁欲主義,遠離人民大眾,以戒律衡量他人,說四眾過失等,與佛陀的慈悲教誨相違。
作為佛陀的弟子,應當謙虛謹慎地廣泛地學習佛法,實踐佛法。在實踐佛法的歷程中,如何融攝工作與學佛等世出世間法的關係,尤為重要。總之,在修學的過程中,充滿希望,充滿法喜,充滿智慧,說明學佛就有進步。
四、神通感應與學佛
修學佛法的清淨善信,有的人會出現一些感應道交的事,這是因為個人的身體或心理素質而導致的自然現象,不可執著。如果因修學出現的神秘境象而生起傲慢之心,炫耀大眾,惑亂世人,就容易入於魔道。
雖然佛陀告訴我們修學佛法會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等現象,但神通並不能貪求,即使獲得了神通,如不是為了弘法利生因緣,也絕不能顯現,更不可作為稱譽天下的資本,應該平平淡淡地真實面對。如果在人道不說人話,一味談玄說妙,言神言鬼,則成為世人譏笑的話柄,顯然已經偏離了佛道,應該及時糾正。
五、佛油子或泛亞聖主義
一般將學佛中不求勝解,好誇誇其談而不重實修的人稱佛油子。佛油子一般自恃聰明,不願意下工夫去實證,在理論上持「相似佛法」的見解,乍聽起來似乎很圓融,實際見地不清,知見不明。這種浮泛的心理對以後修學佛法會造成很大的障礙。
有些人生性慧黠,善根深厚,但以傲慢心學習佛法,常常自以為是,輕視末學後學,自詡悟境高深,誤以為已經證果成聖,常以亞聖自許,這種人就犯了泛亞聖主義的毛病。泛亞聖主義最終是畫餅不能充飢。不僅如此,此種未證言證的行為是犯大妄語罪,誤人誤己,必遭惡報。
六、喜歡趕場的「老修行」
「老修行」喜歡到處趕場子,以廣游名山大川,結交高僧大德為能事,炫耀世人,以為這就是修行。但是如此修來修去,卻很少有進步。
佛法的修持,關鍵在於穩定地依止一定的善知識,一門深入地學習;在於從內心去深入理解佛法,從行動去證得佛法。而「老修行」則熱衷於以結識許多善知識為榮耀,或以為這裡聽一耳說法,那裡受一次灌頂,而自己無須修持就能學得佛法。其實這種「依」而「不止」的誤區,結果是無所依止,學無所成。
在信佛初機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是相當多的,比如口談隨緣而淪為自然外道,提倡多元文化包容導致鬼神不分,不明了萬有因果律產生的機械因果論,為福修善而導致有福少慧的相似善業等,都值得注意。
宣化上人:學佛最大障礙是嫉妒心
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有一種妒嫉障礙心。對佛法,我們明白了,如另外一個人比我更明白,切記不要生一種妒嫉心,你若妒嫉人,自己將來要受愚痴的果報。在佛法裡邊,自己儘自己的心,切記不要生妒嫉人的心,不要生障礙人的心。
不是說,有一個人開悟了,我沒有開悟,喔,氣得不得了:「唉呀,真是!佛都不公平,怎麼叫他開悟,不叫我開悟呢?這真是!」就生出一種無明來了。或者有一個人聽講經聽得很明白,他的智慧也很高,很聰明,學東西也學得快;念《楞嚴咒》,他幾天就念會了——幾天念不會的,大約念兩個月也念會了。「喔,我沒有念會呢!」這妒嫉得不得了:「啊,你怎麼跑到我前頭去了?你怎麼先念會了?」這都是一種妒嫉心。
切記!切記!千萬不要生妒嫉心,要生一種歡喜心:「啊,他念會了,就是等於我念會一樣;他開悟了,也就等於我開悟一樣。」要生一種隨喜心、讚嘆心來慶賀他,不要妒嫉障礙。學佛法最要不得、最不可以有的,就是妒嫉障礙。你若妒嫉人,將來你就愚痴,愚痴到什麼也都不懂了,連吃飯都不會吃了,你說那時候糟糕不?蠢得連吃東西都不曉得吃,寧可餓死,有這一類的眾生。所以不要妒嫉人,不要生一種嫉妒障礙心。要隨喜讚嘆,有人比我好嗎?我要生一種歡喜心。
大安法師:修行中的障礙
一個人想修行的時候,一定會碰到障礙。
碰到障礙的話,不要在它面前退卻,你得想方設法超越、克服這個障礙。
那具體的障礙就具體分析了。
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居士他來東林寺閉關,沒有報名時還覺得不錯,一報名就生病了,病得很厲害,這就是他的障礙來了。
他有一個同修住在女居士樓,能幫他拿藥,送送東西,於是他也留在這。這個事情在灑淨的時候被發現了,一個男眾怎麼住到這兒來呢?
他說自己有高血壓、腦血栓,怕不行了,所以需要他的老伴照顧一下。這就是他的障礙。這是不允許的,不能男女眾混住在一起,你既然參加了,就到男居士樓。
對於出現的障礙如何去發心?人都是在身見裡面超越不出來,你既然已經發心念佛,就要把生命作為賭注,這一次進去就排除一切障礙,死就死在這句佛號當中,就往生了。
到關房裡面去念,不會死的,死也不怕。正常的藥物你帶上,但是不要想著讓別人來照顧你,有監香的人會留心注意。
後來他這一念心發起來了:是啊,已經是六十多歲了,能在關房裡面往生也很好啊!他就進去了。進去之後十天念下來,還不是很好嗎?沒有死啊!不僅沒有死,身體很健康地出來了。
所以通過這個例子,我們舉一反三,一旦出現諸如此類的問題,你都要把它超越過去。
有的人一參加念佛,公司忽然又有事,打電話讓他去,不去就要炒魷魚了。這時候怎麼辦呢?你就想:炒魷魚就炒魷魚,念完佛再說。實際上念完佛之後也不一定會被炒魷魚,炒魷魚也可以另外找。
有些障礙,一旦向它低頭,你就退回去了,你需要向前邁一步。
念佛本身就是出世間法,超越世間的五欲六塵,你只要能超越過去,反過來世間的東西也能得到。超越不過去你在這裡兜圈子,還是苦不堪言。
所以說障礙是什麼?障礙不是客觀的,都是你心裡變現出來的,是自己障礙自己,不是別人障礙自己。
得要用一種精進的力量超越它,你沒有精進,就不能成就道業,世間的事業也不能成就。所以修行的一切功德端賴精進波羅蜜,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