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十四)


時間:2017/1/13 作者:妙音居士

導言

淨土宗五經一論分別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淨土五經通常與《往生論》並稱五經一論,為淨土宗之核心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由淨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其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亦與淨土密切相關。在這五經當中,以《阿彌陀經》最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如流。但對它的義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歷代大德對於這部經的註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師所著的《彌陀圓中鈔》,蓮池大師所著的《疏鈔》,及我們要學習的藕益大師所著《彌陀要解》。《彌陀要解》是印光大師極力推薦的一本關於《彌陀經》的註解。大師稱讚此註解是「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於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如此讚嘆此註解,可見藕益大師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是觀音菩薩再來。

《要解》雖然精當簡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較專業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寫成,這對同修來講,確實有點困難。近代的寶靜法師以及圓瑛法師又先後對《彌陀要解》進行了注釋,寫成了《親聞記》以及《講義》。雖然兩位大師所處年代離我們較近,但他們所註解的這些講義,在一些初學佛的人看來仍然比較吃力。由此我們連載通俗易懂又精準解釋的本源法師開示,今天登載講義(十四),敬請恭敬耐心體會,佛法從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十四)

阿彌陀佛!各位同修,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彌陀要解》。前面已經把正宗分的內容講完了,今天開始講流通分。

(流通分之科目)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流通分佛所講之法,不是為一時、一處眾生所講,佛所講的法是實相之理,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要廣為流通,讓一切眾生得到法益,滋養法身慧命。流通的意思是流傳三世,通達十方,無所障礙。我們看每一部經典都有流通分,佛在經典最後都要勸導大眾把經典廣為流通,我們佛弟子有義務將佛經廣為流通,讓更多的眾生得受法益。

古來大德一般是把六方諸佛讚嘆彌陀經判為正宗分,蕅益大師獨具匠心,悟佛心旨,把六方諸佛讚嘆這部經劃入流通分中,為了防止別人有異議,大師寫了此段加以說明。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修學信願念佛法門圓收一切法門,這是從豎向來講的,這個法門與其他一切法門一樣,具有淺深次第,由淺至深。比如四土、三輩九品,以及事持與理持,都是由淺至深,也具足了信、解、行、證的修行次第。圓超一切法門,是從橫向來講,修學其他一切通途法門都是循序漸進的,要想出離三界首先要把見惑、思惑斷盡,但修學淨土信願念佛法門不需要斷煩惱,只要信願執持這句名號,就可以帶業橫超三界,所以它圓超一切法門。往生到西方不管到哪一土,一生一切生,可以圓淨四土,圓證三不退,是一切法門無法堪比的。「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我們看到一般經典都是由佛的弟子發起啟問,佛觀察大眾聽法的因緣成熟而為之說法。仔細看這部彌陀經,沒有弟子啟問,菩薩眾當中實智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二乘權智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在聽眾裡面,但是沒有人能夠發起啟問的因緣,所以這一信願念佛法門非常高深,不是等覺菩薩跟二乘聖人所能究盡的,那誰才能知曉信願念佛法門的深意呢?誰能承擔起倡募流通的重任呢?「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真正能夠承擔起這部經典流通重任的只有佛了,因為彌陀經是佛果地上的境界,等覺菩薩、二乘聖人都不能究盡,只有佛才能徹底洞明諸法實相,才能擔當起倡導流通此經的重任。蕅益大師將六方諸佛讚嘆之文劃入流通分,原因就在此地。

戊初、東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段經文起承上啟下作用,承上文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往生到西方淨土所得利益,啟下文六方諸佛讚嘆之辭,通過六方諸佛的讚嘆,進一步對此法門起證信的作用。經文的大意是,佛對當機的舍利弗尊者以及大眾說到,如我今天在彌陀會上,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六方諸佛亦讚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是什麼?蕅益大師將其歸納如下。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大師在《要解》中苦口婆心反覆地講,至流通分,又把他所見到的利益具體歸納為五條。「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我們多次講到了,修學一般的通途法門完全仗自力,首先要把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斷盡,才能初入聖流,也就是進入聖人的行列。還要經過七次天上人間才能斷思惑,證得小乘果位阿羅漢,出離三界。而我們修學信願念佛法門,不要斷煩惱,只要具足信願,一心執持這句名號,可以帶業橫超三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與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其四土隔別不融,沒有斷除見思惑只能在凡聖同居土;見思煩惱斷可以到方便有餘土;見思塵沙斷盡開始破無明,就到實報莊嚴土,分證常寂光;無明斷盡,究竟常寂光淨土。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怕五逆十惡之人往生到同居土下品下生,也可以圓淨四土,一生一切生,這是西方淨土的四土與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的不同之處,其四土相融相通。「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修學這個法門非常簡單,不勞觀想,不勞禪修等諸方便,只要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給我們作了證明,謂「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修學這個法門不需要多長時間,如果真正地精進用功,七天就可以成就。所謂成就,是指得到一心不亂,那我們往生就有十分的把握了。一心不亂可分三等,上等一心不亂是理一心不亂,中等是事一心不亂,下等是伏惑事一心不亂,也就是通常講的念佛功夫成片。我們平時念佛功夫只要用到一心,七天當中就可以得到念佛功夫成片,得到念佛功夫成片,生死就有把握了。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宋朝的瑩珂法師發大心,很短的時間就能得到一心不亂。我們現在只要發心,只要真信切願、老實念佛,肯定會得到一心不亂。我們不要把往生寄託於臨終助念,而是當下要下功夫,得到了一心不亂,你就能夠預知時至,到時候自在往生,給大家做一個好樣子,多麼殊勝。「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這裡「一佛名」即阿彌陀佛名號,大家都知道,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光壽無量是阿彌陀佛心性的德號。不但阿彌陀佛證得無量光無量壽,一切諸佛皆證得無量光壽的心性,所以一切諸佛都可以稱為無量光無量壽,稱為阿彌陀佛,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寺院裡面經常拜懺,拜很多佛名,特別以前拜的千佛懺、萬佛懺,其實佛是無量無邊恆河沙數永遠拜不盡,我們拜了一萬句佛號有如冰山一角啊。而現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等於念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現在很多人喜歡給佛菩薩分工,藥師佛是管消災延壽的,觀世音菩薩是管救苦救難的,地藏王菩薩就是管地獄的,所以家裡面走了人就要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聖號,要延壽就念消災延壽藥師佛,有了緊急的事就念觀世音菩薩。其實啊,我們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佛號的功德統統具足啊。「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五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阿彌陀佛因地做法藏比丘經過大願大行,積功累德所成就的果地莊嚴。釋迦佛、蕅益大師苦口婆心地勸導我們,大家一定要依教奉行,一心執持這句名號,必定成就。

【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

這是接著上文解釋佛之不可思議功德的第二層意思。「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經過大願大行、積功累德,成就了果地上圓滿莊嚴,成就了這句萬德洪名。我們只要信願具足執持這句名號,就能將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所得的功德,轉化為我們的功德。這是事實,決定的真實,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一個業障凡夫,只要信願具足往生到極樂世界,能夠圓淨四土、圓證三不退,身相、受用與佛相同,神通、道力皆與佛無異,這在《無量壽經》中有詳細的說明。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們心性的代名詞,我們的心性與阿彌陀佛沒有差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性也具足了無量光壽,但是我們的心性被煩惱、無欲六塵所覆蓋了。現在念這句阿彌陀佛,就好比對一個植物人不停地呼喚他的名字,總有一天能夠把我們自性的阿彌陀佛喚醒,覺悟。一旦自性顯露,我們就成就了,對這個法門不可能再有絲毫懷疑,不會被任何境界左右了。「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這裡「諸佛」有兩層意思,一者剛剛講到的,諸佛就是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心性的代名詞,一切諸佛皆證得了無量光壽,都可以叫阿彌陀佛;二者,諸佛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裡「我」是釋迦佛的自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以阿彌陀佛為自己,自他不二。從心性的角度來講,能念之心是一不二,與所念之佛號皆不可思議,有此理必定有此事。

下面我們開始介紹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讚嘆這部經典,最後釋迦牟尼佛舉出六方諸佛讚嘆這部經典,目的就是進一步證信。玄奘法師在此處翻譯成十方諸佛,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成六方,這是翻譯的角度不同,意思都是一樣的。鳩摩羅什法師了解眾生的根性,因為秦人好簡,於是把十方中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省略了。這部經原名叫《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羅什法師將其翻譯成《佛說阿彌陀經》,這也是方便善巧,叫大家念佛。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段經文是介紹東方諸佛讚嘆淨土法門,讚嘆這部經題。為什麼先介紹東方呢?因為方位之中以東居首,日從東出,我們這個地方眾生以東方為上首。東方世界有多少佛讚嘆淨土法門,讚嘆這部經典呢?經文中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有恆河沙數的諸佛讚嘆此法門。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相當於我們的長江跟黃河一樣,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沙子特別多且細如麵粉,那麼恆河其沙就不可計數了,「恆河沙數」就是形容東方諸佛數量之多不可計數。釋迦佛從恆河沙數諸佛當中,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這五尊佛在自己教化的國土,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讚嘆這部經典,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也在勸導所教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但釋迦牟尼佛在勸導我們,一切諸佛都在勸導他們度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太殊勝了,前面總結了五種利益,一切諸佛剎土無法與其相比。

【閦鞞。此雲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

「閦鞞。此雲無動。」阿閦鞞佛翻譯作中文意思是無動、不動,把這尊佛放在第一的位置,意義非常深廣。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做到不為一切境界所動,簡單地講就是不為「八風」所動,八風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我覺得這個對我們修行有很大的幫助,分別和大家介紹一下。學佛的人一定要把利益放下,不要覺得有利可圖就生歡喜心,比如做生意賺了錢,感到非常高興,喜笑顏開,這就是被利風吹動了。衰風,衰是衰敗,指對我們不利的事情,做生意賠了錢,心理非常難受,就是被衰風所吹動。毀風,毀是毀謗,別人對我們污衊毀謗,無端謾罵,這時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我們學佛的人不要顧及別人的毀謗,一定要放下。譽風,譽是讚譽,別人讚揚我,歌功頌德,說我樣樣都好,把我捧上了九霄雲外,如果你為之而動就不對了。稱風,稱是稱讚,被別人當面稱讚,阿諛奉承了,吹噓捧場,多方讚美,別人說你這老菩薩福報大啦,修行好啊,這時你非常高興、興奮,那就被稱風所動了。譏風,當被別人諷刺,或當面誹謗謾罵,這時也不能隨之而動。苦風,苦就是痛苦,我們人生其實是眾苦皆逼,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然而要知道所遇一切痛苦都是假相,我們要離苦、要得樂、要念佛,不要為苦風所動。樂風,樂是快樂,我們覺得這個世間有快樂,天倫之樂、五欲之樂,為這些快樂所動,要知道這些快樂不是究竟的,是很短暫的,都是痛苦的因,你得到了這種快樂離苦也不遠了。這八風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八種環境,之所以稱為「風」,因為它經常吹盪我們的心靈,我們常常心隨境轉,智隨境遷,一天到晚都是這八種風在吹來吹去。念佛的人怎樣不為八風所動呢?就是要用般若空慧的思想,觀察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假相,因緣所生法就有個共性,就是生滅法,有生必有滅,當中是一個變異的過程。

北宋時期有一位大學士,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蘇東坡,他在禪宗上面有一定的造詣,經常寫一些修禪參禪的心得體會。蘇東坡住在鎮江焦山寺,他的好朋友佛印禪師住在金山寺,相隔不遠。一天蘇東坡在家裡坐禪,覺得自己開悟了,就作了一首偈子「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覺得這首偈子寫得特別好,我們現在讀文疏之前也要把這首偈子拿出來念念,他就想請佛印禪師印證,心想佛印禪師看後一定會大加稱讚,於是叫書童把這首偈子送去給佛印禪師。佛印禪師拿到偈子一看,在底下寫了兩個字——放屁,就叫書童帶回去給蘇東坡。蘇東坡原以為佛印禪師肯定會寫幾句讚嘆的話,不想打開看到放屁二字,頓時火冒三丈,立即去找佛印禪師理論。佛印禪師知道他要發火,在家中悠閒自在地等他過來。蘇東坡找到佛印禪師說,我寫的這麼好的偈子,你如何寫這樣粗俗的話?佛印禪師講,什麼八風吹不動,一個屁風就把你打過江來了。所以這個理上是很好,但事實上沒有做到。

這裡把不動佛放在第一的位置,就是叫我們修行要不為一切境界所轉。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就是要把這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的程度,逆境來了不要悲傷,順境之中也不要高興,真正地不為一切境界所轉,那你往生有把握了,決定成就。另外一層意思,是不要為其他法門所轉,修學這樣一個法門一定要專一。別人講禪宗好,你馬上去坐禪;別人講天台好修止觀,你又去學教了;別人講修彌勒淨土好,你又去修這個法門,這是不對的。修學這個法門一定要不為一切法門所動,一心執持這句名號,必定成就。我們前面講過,只要信願心發起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有你的一朵蓮花,上面刻著你的名字。你越精進勇猛,蓮花就開得越大;如果你退心了或改修別的法門,這朵蓮花就要枯萎了。

「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諸佛菩薩是沒有名字的,名號是隨順眾生根機,為了方便善巧度化眾生而建立的。名號表佛的功德,名是假名,德是實德,佛的功德無量無邊,言說不盡,名號也就無量無邊。佛的無量功德就是佛的修德與性德,無量名號就是佛的應化身的名號,佛有千百億化身,就有千百億名號。千百億名號是根據眾生根性而建立的,比如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叫「釋迦牟尼」,中文翻作「能仁寂寞」,是因為這個世間眾生缺乏仁慈心、比較浮躁,佛的名號正是針對我們眾生根機的。如果釋迦牟尼佛到他方世界去,那裡眾生根機與我們不同,佛就不一定叫釋迦牟尼了。建立名號的方式有以下幾種,蕅益大師寫得多麼詳細。「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有些取諸佛菩薩因地修行建立的名號,比如無量精進佛,這個佛在世的時候就非常精進;有些取果地上的德能而建立名號,如不動智光佛;有些從佛的性德建立名號,比如清淨佛,佛的自性是清淨污染的;有些從佛的相用方面建立名號,如須彌山佛、須彌光佛是從佛的報身所建立的名號;有些是從佛的行持方面來破惡的,比如降伏眾魔王佛,他能破除一切眾魔;有些是從佛的發願而生善的角度來建立名號的,如勇施佛。「等」者包括一切萬德,就不一一列舉了了。「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隅是方位的意思,四悉即四悉檀。我們但舉佛的一個德能,比如無量壽無量光,也就是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具足了四悉檀益。念阿彌陀佛能讓我們增福增壽、開顯智慧、往生西方,所以我們聽到這句佛號非常歡喜,這是世界悉檀,得歡喜益。阿彌陀佛具足大慈大悲,一切皆為眾生考慮,救拔一切苦難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為人悉檀,得生善益。我們念阿彌陀佛,把念頭安住在佛號上面,一切妄念不會生起,就是對治悉檀,得破惡益。持之以恆一心執持這句阿彌陀佛,時間久了必然得到一心,事一心、理一心,這是第一義悉檀,得入理益。「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每句名號所蘊含的福德,如果用一劫的壽命來細說也說不能盡,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須彌相佛,「須彌」就是須彌山,中文譯作「妙高」。此山由四寶合成,金、銀、琉璃、玻璃(水晶),所以稱為妙;它在娑婆世界是最高的山,所以稱高,妙高山。須彌相佛比喻佛的報身,佛的報身就像須彌山一樣,相好莊嚴。

大須彌佛代表佛的法身,法身遍一切處。「大」表讚嘆,佛為大法之王,超越一切諸法,無一法可以與其相比,超越其上。

須彌光佛,須彌由四寶合成,能發出光明,盡虛空遍法界,照一切處。須彌光佛比喻佛的應化身,佛能夠轉八識成四智,遍照群機。

妙音佛,比喻佛說法圓妙。佛講法稱為妙音說法,在經中佛告訴我們,佛以一音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不像我們現在講法,聽不懂的人很多。佛講法,眾生隨順自己的根機能夠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妙音佛是從說法的角度來建立名號的。

【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恆河沙耳。】

東方的空間廣闊,是無法用我們凡夫的心識去思量分別,無法測度的。既然空間不可窮盡,那世界也不可窮盡,每一個世界教化的佛也是不可窮盡的。此地略舉恆河沙耳,形容數量之多,不可窮盡。

【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

東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都顯長舌之相(佛的一種相狀),勸導一切眾生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要相信這部經典。而我們眾生對這個法門不能生信,就是因為業障深重,智慧膚淺。大師在這裡講「頑冥極矣」,「頑」是固執。前面講過,這個法門為什麼說是難信之法,因為用通途的教理沒辦法解釋西方。一個煩惱沒斷的人,帶業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受用竟然跟等覺菩薩一樣,圓證三不退,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難信。那有很多人,特別學教下的,非常固執己見,覺得這個是不對的,他沒有辦法理解淨土的深意,淨土深意唯有佛與佛方能究竟。「冥」是黑暗,愚痴,還有一種人就是完全愚痴。我們一定要生起信心啊,不能做頑冥極矣之人。

【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

這裡解釋出廣長舌相。「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我們在座各位可以試一下,舌頭伸出來能不能舔到鼻尖,如果能舔到鼻尖,那你就是三世不妄語,如果不能舔到舌尖的話,那一直在妄語啊。「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果頭佛」是天台宗的名詞,指藏、通、別、圓四教果地上的佛。四教分別有佛,藏果頭佛是藏教的佛,從初發心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圓滿,成就了藏教佛,三大阿僧祇劫從來不打妄語,所以感召了廣長舌相,舌頭又長又寬,伸出來不但能舔到鼻尖,而且能把整個臉都覆蓋了。佛在世時,有一次準備去一個外道比較盛行的國家教化眾生,那裡的外道知道佛要來了非常害怕,就叫國王下令不允許全城百姓向佛陀頂禮、供養、膜拜,違令者要罰五百兩黃金。在印度婆羅門教是最高階層,底下才到統治者階層,所以國王就依婆羅門的話照做了。佛陀到來的那天,家家戶門緊閉,走遍大街小巷也不見一人,好不容易在一戶人家後門看到一位婦女出來倒淘米水,婦人見到佛陀相好莊嚴,就想拿食物來供養,但是又怕受罰,又不忍佛陀空缽。佛陀為了讓她得到福田,就和她講,你可以用你的洗米水來供養,你來供養佛具足無量的功德。婦女不敢用淘米的水供養,佛陀說只要你至誠心即可。婦女就很恭敬地供養洗米水給佛陀,倒入佛的缽中。佛就為她授記,因為供養淘米水的功德,將來能夠證得辟支佛果。有個外道一直尾隨佛陀後面,見到剛才的情形就說佛在打妄語,供養一缽廢水就能夠得到辟支佛的功德?佛反問他,婆羅門梵書裡面講到,三世不妄語舌尖能夠舔至鼻子,是否真實?外道講這是真實的。說完之後,佛陀就把舌頭伸出來了,不但舔到鼻尖,而且覆蓋了全臉。外道仍然不服,繼續問到,你的舌頭可以覆面證明你三世不妄語,那你現在說供養一缽廢水可以得到辟支佛果,這是不是妄語呢?佛陀接著回答說,你看外面又高又大的多羅樹,你知道它的種子有多大嗎?外道回答到,有芥子(很小似菜籽)那麼大。佛陀說,既然一粒芥子大的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那供養一缽洗米水猶如樹種,怎麼不能得到辟支佛的果報呢?外道無言以對,大眾聞佛教化,歡喜信受。所以佛出廣長舌相,是生生世世不妄語的果報。「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佛陀以舌覆住面門為證事小,今為證明解脫無上圓頓的淨土法門,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足可以證明淨土法門稱合真性,真實不虛,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讚嘆這個法門,我們怎麼能不生起信心呢?

【標出經題。流通之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奘師譯雲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有詳略。義無增減。】

釋迦牟尼佛在經中告訴我們的經題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經題太長了,中國人喜歡簡略,稱佛陀叫佛,達摩叫法。鳩摩羅什法師知道秦人好簡,直接譯成「佛說阿彌陀經」,非常契合本經的意旨,就是要念阿彌陀佛,不管信與不信,你念了這句佛說阿彌陀,就跟阿彌陀佛結緣了,就在第八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了得度的因緣。玄奘法師也翻譯了這部阿彌陀經,叫「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將原來的經題濃縮了,文字雖然簡略了但義理是一樣的。

戊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在南方有無量的世界,無量的世界必然有無盡的佛,對於《佛說阿彌陀經》,對於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無比的讚嘆,也勸導他們所教化的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釋迦佛在經中從恆河沙數的佛中列舉了五尊具有代表性的佛。

日月燈佛,「日月燈」代表佛的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智起用能夠遍照一切處,這句名號是從佛果地上來建立的。佛因為擁有這三智,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法無所不知,通達無礙。

名聞光佛,這尊佛聲名遠揚,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對於凡夫來講,「名」是地獄五條根之一,一般的人沒有聞到佛法,拚命地追求名利,迷於其中。修行人要明白,世間的名都是墮落的根本,而且不能長久。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壽,我們把一句阿彌陀佛念成功了,就能得到一切的無量,實至名歸,你會把這個名用到好處。名聞光佛的「名」與地獄五條根的「名」其本質不同,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大燄肩佛,「燄」是火焰,比喻智慧。「肩」是荷擔的意思,雙肩表權、實兩種智慧,這兩種智慧猶如火焰能夠幫助眾生解脫煩惱。佛陀的智慧高超九法界眾生,所以謂「大」,表讚嘆。

須彌燈佛,「須彌」就是須彌山,中文翻作「妙高山」。須彌山是娑婆世界最高的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合成,這四寶能夠放光,比喻轉八識成四智。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五識與外塵接觸、領受,通過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到第八識落下影子,前面所做的全部包含在阿賴耶識裡面,最後隨順業力去受生。修行人就是要將八識轉化成四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是因中在轉,第六識跟第七識如果轉了,第八識跟前五識也隨之而轉。諸佛以此四智照破一切眾生的煩惱,故名須彌燈佛。

無量精進佛,這是從佛因地修行建立名號的。修行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懈怠,對治懈怠最好的方式就是精進,這尊佛在因地是無量精進。「無量」包含兩種意思:一者時無量,要發恆常心,恆常精進;二者事無量,要發廣大心,利益一切眾生。「精進」也有兩種意思:一者身精進,發心誦經、拜佛、念佛,包括做善事,這是身體在精進;二者心精進,念頭永遠保持與佛號相應。凡夫一般是初發心精進,但時間長了就懈怠了,所以說「初發心成佛有餘」。這尊佛從初發心直至成佛,一直勇猛精進,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要無量精進。南方世界選了這五尊佛作為代表,讚嘆這部經,讚嘆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目的是起證信的作用,讓大家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

戊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西方世界也有無量的世界,無量的諸佛讚嘆此經,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勸導他們所教化的眾生求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佛,與阿彌陀佛同名。佛已經徹底證得了心性,心性具足一切無量,無量的光壽、神通、道力,一切佛都可以稱為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在一切無量當中,壽命對凡夫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壽命,那無量的財產家眷都是空談,這裡也是契合此地眾生的根機,把無量壽佛放在第一的位置。

無量相佛,是從佛的相來立名的。佛法講相由心生,不管長得肥頭大耳還是尖嘴猴腮,都是由心所生的。三世不妄語,舌尖可以舔到鼻子,一個人的相是由宿世所修的。在這個世間誰的相最圓滿?當然是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裡「無量相」是佛的報身,佛的報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無量相佛是從佛的報身相建立名號的。

無量幢佛,是從說法角度來立名的。「幢」是大雄寶殿裡面所懸掛的,寺院大雄寶殿裡面掛幢,掛幡,幢上寫了大悲咒和尊勝咒。過去寺院講經說法,不像現在有網路有電話,可以通知大家過來聽經舉辦法會,就要掛幢。我們門口不是有兩根旗桿嗎,一根上面掛幢,一根上面掛幡,掛幢表示寺院要舉行講經法會,掛幡表示要開辦一般的法會,我們舉行水陸法會的時候就要掛長幡。佛法裡面都是表法,掛幢表示祛邪顯正,一般眾生聞到佛法之前,沉淪於對五欲的追求並且習以為常,但到寺院聽法師講法,叫他息滅對五欲的追求,而是追求戒定慧,追求解脫之路,他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學佛人要知道,世間的五欲是地獄五條根,是墮落的根本,只有通過戒定慧,才能從生死之中解脫出來。佛在這裡把無量幢佛列出來,就是叫我們出家人發心講經說法,一定要令法幢高掛,正法久住。現在一般的寺院看不到掛幢了,當然大雄寶殿裡面經常掛,外面的看不到了,都是掛長幡做法會的比較多。

大光佛、大明佛,是從智慧角度命名的。「大光」是智慧之體,表根本智。「大明」是智慧之用,智慧起用,表後得智。根本智是實智,後得智是權智。

寶相佛,也是從相來立名的。「寶」是尊貴之意,「寶相」說明其相非常殊勝。法師的法相莊嚴也是度眾生的一個方便,當初阿難尊者就是見到佛法相莊嚴,所以他羨慕才出家的。

淨光佛,這尊佛也是從智慧角度命名的。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三業清淨,如何做到呢?就是要受戒,現在有些淨土修行人著魔,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受戒。上次上海有位居士跟我講,說修淨土不要去受戒,因為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中就包含了戒定慧三學。這個話從理上講決定不錯,為什麼這麼講?我們把念頭始終安住在這句佛號上面,不生其它一切邪念,這就是戒;執持名號念至一心,斷了見思惑就是事一心,那就是禪定了,念到理一心,禪定功夫更深了,這就是定;得定必然開慧,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包含了戒定慧三學。但是我們能否做到把念頭始終保持在這句佛號上面?你做到了往生就有把握了!一般的人肯定是做不到的。再者,大家可以想一想,受戒跟沒受戒的同樣做了一樁壞事情,哪個人的罪過大?受了戒的人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隨順習氣做了壞事情,但他是懷著慚愧心和慚愧心、心情忐忑地去做的,事後還是懷著懺悔心要到佛菩薩面前懺悔;而沒有受戒的人,他覺得沒有受戒不要緊,於是堂而皇之地去犯戒。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受戒,從事相上來管住我們的三業,三業清淨了心地就正大光明,照破煩惱,智慧就能顯現出來,不但自利,而且普照利益一切眾生。以上七尊佛是代表。

【無量壽佛。與彌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諸佛無量也。然即是導師亦可。為度眾生。不妨轉贊釋迦如來所說。】

西方世界有一尊無量壽佛跟阿彌陀佛同名,蕅益大師在這裡做了兩種解釋。正如我們這個世界同名同姓的人非常之多,十方無量諸佛剎土,佛名相同的有無量無邊,無量壽佛即與阿彌陀佛同名。也可以說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了度眾生,讚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部彌陀經,讓眾生生起信心往生西方。聽到這裡,有人覺得阿彌陀佛是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千萬不要以凡夫的心態去測度佛的境界,不要有這個分別心。

戊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北方有無量世界,無量的佛,也在讚嘆自己,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釋迦佛從無量諸佛當中列舉出五尊佛作為代表。

燄肩佛,與前文「大燄肩佛」意思相同,代表佛的權實二智,荷擔如來家業,廣利一切眾生。

最勝音佛,佛在《楞嚴經》中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所以要經常講經說法,他聽得進去。出家人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法放在第一的位置,講經說法是出家人本職工作。講經一定要做到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隨便怎麼講不能離開佛理,離開佛理就是邪說;同時下面的人要聽得懂,不然在那兒打妄想、昏沉,就痲煩了,契理契機要把握好。而佛講法就不一樣了,佛以一音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講同一種法,底下的眾生隨順自己根機而能得解,大乘解大乘法,小乘解小乘法,外國人聽得懂,中國人也聽得懂,九法界的眾生都聽得懂,這是多麼的殊勝啊。佛具備四種辯才,八妙音,佛講法稱為「最勝音」。所以講值佛世難,聽佛講法很快就能解脫。

難沮佛,是從佛的法身之體立名的。在我們這個世間,金剛是最堅硬的東西。佛證得了法身之體,猶如金剛一樣強硬,常住不壞。但是金剛還是生滅法,而佛的法身永遠不會毀壞,「沮」就是壞的意思,任何邪魔外道都不能破壞佛的法身。

日生佛,是從智慧命名的。佛沒有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的時候,這些眾生猶如生活在黑暗之中,沒有辦法聞到佛法,也就無法得到解脫。那佛來到這個世間,帶來正信的大法,讓我們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有如杲日麗天,群昏爍破,這是一個比喻。

網明佛,是從教法立名的,是一個比喻。佛的教法如同一張大網,無量的網孔就是無量的法門,都是由智慧形成的,用無量的網孔來捕撈沉淪苦海的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

戊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在下方世界也有無量的世界,無量的諸佛,在讚嘆這部經典,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讚嘆西方淨土,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淨土。釋迦佛從恆河沙數諸佛當中列舉出六尊佛作為代表。

師子佛,是從比喻立名的。獅子是百獸之王,獅子吼一吼,群獸抖一抖。佛講法常比喻成獅子吼,一切邪魔外道為之驚慌。佛是法王,登法王座,作獅子吼,這個法王座誰可以座?佛才可以座,因為佛才可以稱為法王,文殊菩薩在《彌陀經》中只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現在佛不在世,示現涅槃了,就要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的比丘,代佛宣揚,登法王座,作獅子吼,行如來使。方丈升座的時候,我們看老和尚給法師送座,都是要作如來使,作獅子吼,就是這個意思。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十四)

阿彌陀佛!各位同修,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彌陀要解》。前面已經把正宗分的內容講完了,今天開始講流通分。

(流通分之科目)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流通分佛所講之法,不是為一時、一處眾生所講,佛所講的法是實相之理,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要廣為流通,讓一切眾生得到法益,滋養法身慧命。流通的意思是流傳三世,通達十方,無所障礙。我們看每一部經典都有流通分,佛在經典最後都要勸導大眾把經典廣為流通,我們佛弟子有義務將佛經廣為流通,讓更多的眾生得受法益。

古來大德一般是把六方諸佛讚嘆彌陀經判為正宗分,蕅益大師獨具匠心,悟佛心旨,把六方諸佛讚嘆這部經劃入流通分中,為了防止別人有異議,大師寫了此段加以說明。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修學信願念佛法門圓收一切法門,這是從豎向來講的,這個法門與其他一切法門一樣,具有淺深次第,由淺至深。比如四土、三輩九品,以及事持與理持,都是由淺至深,也具足了信、解、行、證的修行次第。圓超一切法門,是從橫向來講,修學其他一切通途法門都是循序漸進的,要想出離三界首先要把見惑、思惑斷盡,但修學淨土信願念佛法門不需要斷煩惱,只要信願執持這句名號,就可以帶業橫超三界,所以它圓超一切法門。往生到西方不管到哪一土,一生一切生,可以圓淨四土,圓證三不退,是一切法門無法堪比的。「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我們看到一般經典都是由佛的弟子發起啟問,佛觀察大眾聽法的因緣成熟而為之說法。仔細看這部彌陀經,沒有弟子啟問,菩薩眾當中實智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二乘權智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在聽眾裡面,但是沒有人能夠發起啟問的因緣,所以這一信願念佛法門非常高深,不是等覺菩薩跟二乘聖人所能究盡的,那誰才能知曉信願念佛法門的深意呢?誰能承擔起倡募流通的重任呢?「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真正能夠承擔起這部經典流通重任的只有佛了,因為彌陀經是佛果地上的境界,等覺菩薩、二乘聖人都不能究盡,只有佛才能徹底洞明諸法實相,才能擔當起倡導流通此經的重任。蕅益大師將六方諸佛讚嘆之文劃入流通分,原因就在此地。

戊初、東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段經文起承上啟下作用,承上文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往生到西方淨土所得利益,啟下文六方諸佛讚嘆之辭,通過六方諸佛的讚嘆,進一步對此法門起證信的作用。經文的大意是,佛對當機的舍利弗尊者以及大眾說到,如我今天在彌陀會上,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六方諸佛亦讚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是什麼?蕅益大師將其歸納如下。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大師在《要解》中苦口婆心反覆地講,至流通分,又把他所見到的利益具體歸納為五條。「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我們多次講到了,修學一般的通途法門完全仗自力,首先要把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斷盡,才能初入聖流,也就是進入聖人的行列。還要經過七次天上人間才能斷思惑,證得小乘果位阿羅漢,出離三界。而我們修學信願念佛法門,不要斷煩惱,只要具足信願,一心執持這句名號,可以帶業橫超三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與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其四土隔別不融,沒有斷除見思惑只能在凡聖同居土;見思煩惱斷可以到方便有餘土;見思塵沙斷盡開始破無明,就到實報莊嚴土,分證常寂光;無明斷盡,究竟常寂光淨土。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怕五逆十惡之人往生到同居土下品下生,也可以圓淨四土,一生一切生,這是西方淨土的四土與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的不同之處,其四土相融相通。「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修學這個法門非常簡單,不勞觀想,不勞禪修等諸方便,只要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給我們作了證明,謂「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修學這個法門不需要多長時間,如果真正地精進用功,七天就可以成就。所謂成就,是指得到一心不亂,那我們往生就有十分的把握了。一心不亂可分三等,上等一心不亂是理一心不亂,中等是事一心不亂,下等是伏惑事一心不亂,也就是通常講的念佛功夫成片。我們平時念佛功夫只要用到一心,七天當中就可以得到念佛功夫成片,得到念佛功夫成片,生死就有把握了。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宋朝的瑩珂法師發大心,很短的時間就能得到一心不亂。我們現在只要發心,只要真信切願、老實念佛,肯定會得到一心不亂。我們不要把往生寄託於臨終助念,而是當下要下功夫,得到了一心不亂,你就能夠預知時至,到時候自在往生,給大家做一個好樣子,多麼殊勝。「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這裡「一佛名」即阿彌陀佛名號,大家都知道,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光壽無量是阿彌陀佛心性的德號。不但阿彌陀佛證得無量光無量壽,一切諸佛皆證得無量光壽的心性,所以一切諸佛都可以稱為無量光無量壽,稱為阿彌陀佛,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寺院裡面經常拜懺,拜很多佛名,特別以前拜的千佛懺、萬佛懺,其實佛是無量無邊恆河沙數永遠拜不盡,我們拜了一萬句佛號有如冰山一角啊。而現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等於念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現在很多人喜歡給佛菩薩分工,藥師佛是管消災延壽的,觀世音菩薩是管救苦救難的,地藏王菩薩就是管地獄的,所以家裡面走了人就要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聖號,要延壽就念消災延壽藥師佛,有了緊急的事就念觀世音菩薩。其實啊,我們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佛號的功德統統具足啊。「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五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阿彌陀佛因地做法藏比丘經過大願大行,積功累德所成就的果地莊嚴。釋迦佛、蕅益大師苦口婆心地勸導我們,大家一定要依教奉行,一心執持這句名號,必定成就。

【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

這是接著上文解釋佛之不可思議功德的第二層意思。「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經過大願大行、積功累德,成就了果地上圓滿莊嚴,成就了這句萬德洪名。我們只要信願具足執持這句名號,就能將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所得的功德,轉化為我們的功德。這是事實,決定的真實,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一個業障凡夫,只要信願具足往生到極樂世界,能夠圓淨四土、圓證三不退,身相、受用與佛相同,神通、道力皆與佛無異,這在《無量壽經》中有詳細的說明。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們心性的代名詞,我們的心性與阿彌陀佛沒有差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性也具足了無量光壽,但是我們的心性被煩惱、無欲六塵所覆蓋了。現在念這句阿彌陀佛,就好比對一個植物人不停地呼喚他的名字,總有一天能夠把我們自性的阿彌陀佛喚醒,覺悟。一旦自性顯露,我們就成就了,對這個法門不可能再有絲毫懷疑,不會被任何境界左右了。「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這裡「諸佛」有兩層意思,一者剛剛講到的,諸佛就是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心性的代名詞,一切諸佛皆證得了無量光壽,都可以叫阿彌陀佛;二者,諸佛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裡「我」是釋迦佛的自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以阿彌陀佛為自己,自他不二。從心性的角度來講,能念之心是一不二,與所念之佛號皆不可思議,有此理必定有此事。

下面我們開始介紹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讚嘆這部經典,最後釋迦牟尼佛舉出六方諸佛讚嘆這部經典,目的就是進一步證信。玄奘法師在此處翻譯成十方諸佛,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成六方,這是翻譯的角度不同,意思都是一樣的。鳩摩羅什法師了解眾生的根性,因為秦人好簡,於是把十方中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省略了。這部經原名叫《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羅什法師將其翻譯成《佛說阿彌陀經》,這也是方便善巧,叫大家念佛。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段經文是介紹東方諸佛讚嘆淨土法門,讚嘆這部經題。為什麼先介紹東方呢?因為方位之中以東居首,日從東出,我們這個地方眾生以東方為上首。東方世界有多少佛讚嘆淨土法門,讚嘆這部經典呢?經文中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有恆河沙數的諸佛讚嘆此法門。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相當於我們的長江跟黃河一樣,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沙子特別多且細如麵粉,那麼恆河其沙就不可計數了,「恆河沙數」就是形容東方諸佛數量之多不可計數。釋迦佛從恆河沙數諸佛當中,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這五尊佛在自己教化的國土,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讚嘆這部經典,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也在勸導所教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但釋迦牟尼佛在勸導我們,一切諸佛都在勸導他們度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太殊勝了,前面總結了五種利益,一切諸佛剎土無法與其相比。

【閦鞞。此雲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

「閦鞞。此雲無動。」阿閦鞞佛翻譯作中文意思是無動、不動,把這尊佛放在第一的位置,意義非常深廣。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做到不為一切境界所動,簡單地講就是不為「八風」所動,八風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我覺得這個對我們修行有很大的幫助,分別和大家介紹一下。學佛的人一定要把利益放下,不要覺得有利可圖就生歡喜心,比如做生意賺了錢,感到非常高興,喜笑顏開,這就是被利風吹動了。衰風,衰是衰敗,指對我們不利的事情,做生意賠了錢,心理非常難受,就是被衰風所吹動。毀風,毀是毀謗,別人對我們污衊毀謗,無端謾罵,這時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我們學佛的人不要顧及別人的毀謗,一定要放下。譽風,譽是讚譽,別人讚揚我,歌功頌德,說我樣樣都好,把我捧上了九霄雲外,如果你為之而動就不對了。稱風,稱是稱讚,被別人當面稱讚,阿諛奉承了,吹噓捧場,多方讚美,別人說你這老菩薩福報大啦,修行好啊,這時你非常高興、興奮,那就被稱風所動了。譏風,當被別人諷刺,或當面誹謗謾罵,這時也不能隨之而動。苦風,苦就是痛苦,我們人生其實是眾苦皆逼,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然而要知道所遇一切痛苦都是假相,我們要離苦、要得樂、要念佛,不要為苦風所動。樂風,樂是快樂,我們覺得這個世間有快樂,天倫之樂、五欲之樂,為這些快樂所動,要知道這些快樂不是究竟的,是很短暫的,都是痛苦的因,你得到了這種快樂離苦也不遠了。這八風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八種環境,之所以稱為「風」,因為它經常吹盪我們的心靈,我們常常心隨境轉,智隨境遷,一天到晚都是這八種風在吹來吹去。念佛的人怎樣不為八風所動呢?就是要用般若空慧的思想,觀察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假相,因緣所生法就有個共性,就是生滅法,有生必有滅,當中是一個變異的過程。

北宋時期有一位大學士,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蘇東坡,他在禪宗上面有一定的造詣,經常寫一些修禪參禪的心得體會。蘇東坡住在鎮江焦山寺,他的好朋友佛印禪師住在金山寺,相隔不遠。一天蘇東坡在家裡坐禪,覺得自己開悟了,就作了一首偈子「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覺得這首偈子寫得特別好,我們現在讀文疏之前也要把這首偈子拿出來念念,他就想請佛印禪師印證,心想佛印禪師看後一定會大加稱讚,於是叫書童把這首偈子送去給佛印禪師。佛印禪師拿到偈子一看,在底下寫了兩個字——放屁,就叫書童帶回去給蘇東坡。蘇東坡原以為佛印禪師肯定會寫幾句讚嘆的話,不想打開看到放屁二字,頓時火冒三丈,立即去找佛印禪師理論。佛印禪師知道他要發火,在家中悠閒自在地等他過來。蘇東坡找到佛印禪師說,我寫的這麼好的偈子,你如何寫這樣粗俗的話?佛印禪師講,什麼八風吹不動,一個屁風就把你打過江來了。所以這個理上是很好,但事實上沒有做到。

這裡把不動佛放在第一的位置,就是叫我們修行要不為一切境界所轉。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就是要把這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的程度,逆境來了不要悲傷,順境之中也不要高興,真正地不為一切境界所轉,那你往生有把握了,決定成就。另外一層意思,是不要為其他法門所轉,修學這樣一個法門一定要專一。別人講禪宗好,你馬上去坐禪;別人講天台好修止觀,你又去學教了;別人講修彌勒淨土好,你又去修這個法門,這是不對的。修學這個法門一定要不為一切法門所動,一心執持這句名號,必定成就。我們前面講過,只要信願心發起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有你的一朵蓮花,上面刻著你的名字。你越精進勇猛,蓮花就開得越大;如果你退心了或改修別的法門,這朵蓮花就要枯萎了。

「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諸佛菩薩是沒有名字的,名號是隨順眾生根機,為了方便善巧度化眾生而建立的。名號表佛的功德,名是假名,德是實德,佛的功德無量無邊,言說不盡,名號也就無量無邊。佛的無量功德就是佛的修德與性德,無量名號就是佛的應化身的名號,佛有千百億化身,就有千百億名號。千百億名號是根據眾生根性而建立的,比如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叫「釋迦牟尼」,中文翻作「能仁寂寞」,是因為這個世間眾生缺乏仁慈心、比較浮躁,佛的名號正是針對我們眾生根機的。如果釋迦牟尼佛到他方世界去,那裡眾生根機與我們不同,佛就不一定叫釋迦牟尼了。建立名號的方式有以下幾種,蕅益大師寫得多麼詳細。「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有些取諸佛菩薩因地修行建立的名號,比如無量精進佛,這個佛在世的時候就非常精進;有些取果地上的德能而建立名號,如不動智光佛;有些從佛的性德建立名號,比如清淨佛,佛的自性是清淨污染的;有些從佛的相用方面建立名號,如須彌山佛、須彌光佛是從佛的報身所建立的名號;有些是從佛的行持方面來破惡的,比如降伏眾魔王佛,他能破除一切眾魔;有些是從佛的發願而生善的角度來建立名號的,如勇施佛。「等」者包括一切萬德,就不一一列舉了了。「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隅是方位的意思,四悉即四悉檀。我們但舉佛的一個德能,比如無量壽無量光,也就是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具足了四悉檀益。念阿彌陀佛能讓我們增福增壽、開顯智慧、往生西方,所以我們聽到這句佛號非常歡喜,這是世界悉檀,得歡喜益。阿彌陀佛具足大慈大悲,一切皆為眾生考慮,救拔一切苦難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為人悉檀,得生善益。我們念阿彌陀佛,把念頭安住在佛號上面,一切妄念不會生起,就是對治悉檀,得破惡益。持之以恆一心執持這句阿彌陀佛,時間久了必然得到一心,事一心、理一心,這是第一義悉檀,得入理益。「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每句名號所蘊含的福德,如果用一劫的壽命來細說也說不能盡,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須彌相佛,「須彌」就是須彌山,中文譯作「妙高」。此山由四寶合成,金、銀、琉璃、玻璃(水晶),所以稱為妙;它在娑婆世界是最高的山,所以稱高,妙高山。須彌相佛比喻佛的報身,佛的報身就像須彌山一樣,相好莊嚴。

大須彌佛代表佛的法身,法身遍一切處。「大」表讚嘆,佛為大法之王,超越一切諸法,無一法可以與其相比,超越其上。

須彌光佛,須彌由四寶合成,能發出光明,盡虛空遍法界,照一切處。須彌光佛比喻佛的應化身,佛能夠轉八識成四智,遍照群機。

妙音佛,比喻佛說法圓妙。佛講法稱為妙音說法,在經中佛告訴我們,佛以一音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不像我們現在講法,聽不懂的人很多。佛講法,眾生隨順自己的根機能夠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妙音佛是從說法的角度來建立名號的。

【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恆河沙耳。】

東方的空間廣闊,是無法用我們凡夫的心識去思量分別,無法測度的。既然空間不可窮盡,那世界也不可窮盡,每一個世界教化的佛也是不可窮盡的。此地略舉恆河沙耳,形容數量之多,不可窮盡。

【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

東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都顯長舌之相(佛的一種相狀),勸導一切眾生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要相信這部經典。而我們眾生對這個法門不能生信,就是因為業障深重,智慧膚淺。大師在這裡講「頑冥極矣」,「頑」是固執。前面講過,這個法門為什麼說是難信之法,因為用通途的教理沒辦法解釋西方。一個煩惱沒斷的人,帶業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受用竟然跟等覺菩薩一樣,圓證三不退,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難信。那有很多人,特別學教下的,非常固執己見,覺得這個是不對的,他沒有辦法理解淨土的深意,淨土深意唯有佛與佛方能究竟。「冥」是黑暗,愚痴,還有一種人就是完全愚痴。我們一定要生起信心啊,不能做頑冥極矣之人。

【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

這裡解釋出廣長舌相。「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我們在座各位可以試一下,舌頭伸出來能不能舔到鼻尖,如果能舔到鼻尖,那你就是三世不妄語,如果不能舔到舌尖的話,那一直在妄語啊。「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果頭佛」是天台宗的名詞,指藏、通、別、圓四教果地上的佛。四教分別有佛,藏果頭佛是藏教的佛,從初發心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圓滿,成就了藏教佛,三大阿僧祇劫從來不打妄語,所以感召了廣長舌相,舌頭又長又寬,伸出來不但能舔到鼻尖,而且能把整個臉都覆蓋了。佛在世時,有一次準備去一個外道比較盛行的國家教化眾生,那裡的外道知道佛要來了非常害怕,就叫國王下令不允許全城百姓向佛陀頂禮、供養、膜拜,違令者要罰五百兩黃金。在印度婆羅門教是最高階層,底下才到統治者階層,所以國王就依婆羅門的話照做了。佛陀到來的那天,家家戶門緊閉,走遍大街小巷也不見一人,好不容易在一戶人家後門看到一位婦女出來倒淘米水,婦人見到佛陀相好莊嚴,就想拿食物來供養,但是又怕受罰,又不忍佛陀空缽。佛陀為了讓她得到福田,就和她講,你可以用你的洗米水來供養,你來供養佛具足無量的功德。婦女不敢用淘米的水供養,佛陀說只要你至誠心即可。婦女就很恭敬地供養洗米水給佛陀,倒入佛的缽中。佛就為她授記,因為供養淘米水的功德,將來能夠證得辟支佛果。有個外道一直尾隨佛陀後面,見到剛才的情形就說佛在打妄語,供養一缽廢水就能夠得到辟支佛的功德?佛反問他,婆羅門梵書裡面講到,三世不妄語舌尖能夠舔至鼻子,是否真實?外道講這是真實的。說完之後,佛陀就把舌頭伸出來了,不但舔到鼻尖,而且覆蓋了全臉。外道仍然不服,繼續問到,你的舌頭可以覆面證明你三世不妄語,那你現在說供養一缽廢水可以得到辟支佛果,這是不是妄語呢?佛陀接著回答說,你看外面又高又大的多羅樹,你知道它的種子有多大嗎?外道回答到,有芥子(很小似菜籽)那麼大。佛陀說,既然一粒芥子大的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那供養一缽洗米水猶如樹種,怎麼不能得到辟支佛的果報呢?外道無言以對,大眾聞佛教化,歡喜信受。所以佛出廣長舌相,是生生世世不妄語的果報。「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佛陀以舌覆住面門為證事小,今為證明解脫無上圓頓的淨土法門,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足可以證明淨土法門稱合真性,真實不虛,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讚嘆這個法門,我們怎麼能不生起信心呢?

【標出經題。流通之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奘師譯雲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有詳略。義無增減。】

釋迦牟尼佛在經中告訴我們的經題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經題太長了,中國人喜歡簡略,稱佛陀叫佛,達摩叫法。鳩摩羅什法師知道秦人好簡,直接譯成「佛說阿彌陀經」,非常契合本經的意旨,就是要念阿彌陀佛,不管信與不信,你念了這句佛說阿彌陀,就跟阿彌陀佛結緣了,就在第八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了得度的因緣。玄奘法師也翻譯了這部阿彌陀經,叫「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將原來的經題濃縮了,文字雖然簡略了但義理是一樣的。

戊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在南方有無量的世界,無量的世界必然有無盡的佛,對於《佛說阿彌陀經》,對於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無比的讚嘆,也勸導他們所教化的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釋迦佛在經中從恆河沙數的佛中列舉了五尊具有代表性的佛。

日月燈佛,「日月燈」代表佛的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智起用能夠遍照一切處,這句名號是從佛果地上來建立的。佛因為擁有這三智,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法無所不知,通達無礙。

名聞光佛,這尊佛聲名遠揚,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對於凡夫來講,「名」是地獄五條根之一,一般的人沒有聞到佛法,拚命地追求名利,迷於其中。修行人要明白,世間的名都是墮落的根本,而且不能長久。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壽,我們把一句阿彌陀佛念成功了,就能得到一切的無量,實至名歸,你會把這個名用到好處。名聞光佛的「名」與地獄五條根的「名」其本質不同,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大燄肩佛,「燄」是火焰,比喻智慧。「肩」是荷擔的意思,雙肩表權、實兩種智慧,這兩種智慧猶如火焰能夠幫助眾生解脫煩惱。佛陀的智慧高超九法界眾生,所以謂「大」,表讚嘆。

須彌燈佛,「須彌」就是須彌山,中文翻作「妙高山」。須彌山是娑婆世界最高的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合成,這四寶能夠放光,比喻轉八識成四智。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五識與外塵接觸、領受,通過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到第八識落下影子,前面所做的全部包含在阿賴耶識裡面,最後隨順業力去受生。修行人就是要將八識轉化成四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是因中在轉,第六識跟第七識如果轉了,第八識跟前五識也隨之而轉。諸佛以此四智照破一切眾生的煩惱,故名須彌燈佛。

無量精進佛,這是從佛因地修行建立名號的。修行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懈怠,對治懈怠最好的方式就是精進,這尊佛在因地是無量精進。「無量」包含兩種意思:一者時無量,要發恆常心,恆常精進;二者事無量,要發廣大心,利益一切眾生。「精進」也有兩種意思:一者身精進,發心誦經、拜佛、念佛,包括做善事,這是身體在精進;二者心精進,念頭永遠保持與佛號相應。凡夫一般是初發心精進,但時間長了就懈怠了,所以說「初發心成佛有餘」。這尊佛從初發心直至成佛,一直勇猛精進,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要無量精進。南方世界選了這五尊佛作為代表,讚嘆這部經,讚嘆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目的是起證信的作用,讓大家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

戊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西方世界也有無量的世界,無量的諸佛讚嘆此經,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勸導他們所教化的眾生求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佛,與阿彌陀佛同名。佛已經徹底證得了心性,心性具足一切無量,無量的光壽、神通、道力,一切佛都可以稱為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在一切無量當中,壽命對凡夫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壽命,那無量的財產家眷都是空談,這裡也是契合此地眾生的根機,把無量壽佛放在第一的位置。

無量相佛,是從佛的相來立名的。佛法講相由心生,不管長得肥頭大耳還是尖嘴猴腮,都是由心所生的。三世不妄語,舌尖可以舔到鼻子,一個人的相是由宿世所修的。在這個世間誰的相最圓滿?當然是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裡「無量相」是佛的報身,佛的報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無量相佛是從佛的報身相建立名號的。

無量幢佛,是從說法角度來立名的。「幢」是大雄寶殿裡面所懸掛的,寺院大雄寶殿裡面掛幢,掛幡,幢上寫了大悲咒和尊勝咒。過去寺院講經說法,不像現在有網路有電話,可以通知大家過來聽經舉辦法會,就要掛幢。我們門口不是有兩根旗桿嗎,一根上面掛幢,一根上面掛幡,掛幢表示寺院要舉行講經法會,掛幡表示要開辦一般的法會,我們舉行水陸法會的時候就要掛長幡。佛法裡面都是表法,掛幢表示祛邪顯正,一般眾生聞到佛法之前,沉淪於對五欲的追求並且習以為常,但到寺院聽法師講法,叫他息滅對五欲的追求,而是追求戒定慧,追求解脫之路,他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學佛人要知道,世間的五欲是地獄五條根,是墮落的根本,只有通過戒定慧,才能從生死之中解脫出來。佛在這裡把無量幢佛列出來,就是叫我們出家人發心講經說法,一定要令法幢高掛,正法久住。現在一般的寺院看不到掛幢了,當然大雄寶殿裡面經常掛,外面的看不到了,都是掛長幡做法會的比較多。

大光佛、大明佛,是從智慧角度命名的。「大光」是智慧之體,表根本智。「大明」是智慧之用,智慧起用,表後得智。根本智是實智,後得智是權智。

寶相佛,也是從相來立名的。「寶」是尊貴之意,「寶相」說明其相非常殊勝。法師的法相莊嚴也是度眾生的一個方便,當初阿難尊者就是見到佛法相莊嚴,所以他羨慕才出家的。

淨光佛,這尊佛也是從智慧角度命名的。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三業清淨,如何做到呢?就是要受戒,現在有些淨土修行人著魔,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受戒。上次上海有位居士跟我講,說修淨土不要去受戒,因為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中就包含了戒定慧三學。這個話從理上講決定不錯,為什麼這麼講?我們把念頭始終安住在這句佛號上面,不生其它一切邪念,這就是戒;執持名號念至一心,斷了見思惑就是事一心,那就是禪定了,念到理一心,禪定功夫更深了,這就是定;得定必然開慧,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包含了戒定慧三學。但是我們能否做到把念頭始終保持在這句佛號上面?你做到了往生就有把握了!一般的人肯定是做不到的。再者,大家可以想一想,受戒跟沒受戒的同樣做了一樁壞事情,哪個人的罪過大?受了戒的人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隨順習氣做了壞事情,但他是懷著慚愧心和慚愧心、心情忐忑地去做的,事後還是懷著懺悔心要到佛菩薩面前懺悔;而沒有受戒的人,他覺得沒有受戒不要緊,於是堂而皇之地去犯戒。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受戒,從事相上來管住我們的三業,三業清淨了心地就正大光明,照破煩惱,智慧就能顯現出來,不但自利,而且普照利益一切眾生。以上七尊佛是代表。

【無量壽佛。與彌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諸佛無量也。然即是導師亦可。為度眾生。不妨轉贊釋迦如來所說。】

西方世界有一尊無量壽佛跟阿彌陀佛同名,蕅益大師在這裡做了兩種解釋。正如我們這個世界同名同姓的人非常之多,十方無量諸佛剎土,佛名相同的有無量無邊,無量壽佛即與阿彌陀佛同名。也可以說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了度眾生,讚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部彌陀經,讓眾生生起信心往生西方。聽到這裡,有人覺得阿彌陀佛是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千萬不要以凡夫的心態去測度佛的境界,不要有這個分別心。

戊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北方有無量世界,無量的佛,也在讚嘆自己,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釋迦佛從無量諸佛當中列舉出五尊佛作為代表。

燄肩佛,與前文「大燄肩佛」意思相同,代表佛的權實二智,荷擔如來家業,廣利一切眾生。

最勝音佛,佛在《楞嚴經》中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所以要經常講經說法,他聽得進去。出家人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法放在第一的位置,講經說法是出家人本職工作。講經一定要做到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隨便怎麼講不能離開佛理,離開佛理就是邪說;同時下面的人要聽得懂,不然在那兒打妄想、昏沉,就痲煩了,契理契機要把握好。而佛講法就不一樣了,佛以一音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講同一種法,底下的眾生隨順自己根機而能得解,大乘解大乘法,小乘解小乘法,外國人聽得懂,中國人也聽得懂,九法界的眾生都聽得懂,這是多麼的殊勝啊。佛具備四種辯才,八妙音,佛講法稱為「最勝音」。所以講值佛世難,聽佛講法很快就能解脫。

難沮佛,是從佛的法身之體立名的。在我們這個世間,金剛是最堅硬的東西。佛證得了法身之體,猶如金剛一樣強硬,常住不壞。但是金剛還是生滅法,而佛的法身永遠不會毀壞,「沮」就是壞的意思,任何邪魔外道都不能破壞佛的法身。

日生佛,是從智慧命名的。佛沒有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的時候,這些眾生猶如生活在黑暗之中,沒有辦法聞到佛法,也就無法得到解脫。那佛來到這個世間,帶來正信的大法,讓我們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有如杲日麗天,群昏爍破,這是一個比喻。

網明佛,是從教法立名的,是一個比喻。佛的教法如同一張大網,無量的網孔就是無量的法門,都是由智慧形成的,用無量的網孔來捕撈沉淪苦海的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

戊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在下方世界也有無量的世界,無量的諸佛,在讚嘆這部經典,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讚嘆西方淨土,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淨土。釋迦佛從恆河沙數諸佛當中列舉出六尊佛作為代表。

師子佛,是從比喻立名的。獅子是百獸之王,獅子吼一吼,群獸抖一抖。佛講法常比喻成獅子吼,一切邪魔外道為之驚慌。佛是法王,登法王座,作獅子吼,這個法王座誰可以座?佛才可以座,因為佛才可以稱為法王,文殊菩薩在《彌陀經》中只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現在佛不在世,示現涅槃了,就要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的比丘,代佛宣揚,登法王座,作獅子吼,行如來使。方丈升座的時候,我們看老和尚給法師送座,都是要作如來使,作獅子吼,就是這個意思。

名聞佛,聲名遠揚,佛以此名聲來度化眾生。在我們中國哪尊佛最出名?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阿彌陀佛跟觀世音菩薩與我們這裡的眾生最有緣,最出名,我們念這句佛就是自利利他,不但自利,別人聽了也在他的阿賴耶識裡面種下得度的因緣。所以如果正確的把握,出名也會是個好事情,有名的出家人講法,底下人坐得滿滿的,沒有名氣的法師講法是門可羅雀了。這個「名」關鍵看你怎麼用,一切法都有正反兩面性。

名光佛,「光」代表智慧,佛具足一切智慧,能夠普利一切有情,一切眾生信其教化。因為他能夠教化一切眾生,所以聲名遠揚,實至名歸。

達摩佛,「達摩」是梵語,中文意思是「法」,軌則義,好比火車的雙軌。我們要想成佛,一定要按照佛教的法去做,按照這個軌跡去走,否則你就出軌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臨涅槃時講,一定要按照四依法,按照戒定慧,按照三十七道品去修學。你按照這個軌則去走決定不會錯,如果不依法而行,那痲煩大了。

法幢佛,跟前面講的一樣,一切佛出世講經說法都要高豎法幢,「法幢」有高顯義,超越一切世間法,令一切外道為之折服。所以講經說法一定要豎法幢,以後我們大雄寶殿建好也要豎一個法幢。

持法佛,「持」是執持,「法」是佛法。這尊佛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持大小頓漸偏圓權實一切諸法,能夠隨順眾生的根機而為之說法。因為佛有妙觀察智,剛剛講了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來觀察眾生的根機,而為之說相應的法,令其信解修證,得大饒益。

【此界水輪金輪風輪之下。復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無盡也。達摩。此雲法。】

這段解釋世界相。我們這個世界是由眾生的因緣所成的,由地水火風空這五大組成。我們安立在地輪上面,地輪下面是水輪,水輪下面是金輪,金輪下面是風輪,風輪跟金輪摩擦生火是火輪,火輪在金輪跟風輪之間,風輪底下是空輪,空輪底下又是下方世界,又是非想非非想處天。我們的上下左右前後都是這樣的,重重無盡。達摩,剛才解釋了是梵語,中文翻譯作「法」。

戊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上方世界也有無量的世界,無量的諸佛也在讚嘆這部經典,讚嘆阿彌陀佛,讚嘆西方極樂世界的不可思議,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在這裡列舉了十尊具有代表性的佛。

梵音佛,「梵」是「清淨」的意思,梵音就是清淨音。什麼樣的聲音才能稱得上梵音呢?《長阿含經》中講到梵音有五種清淨,「一者正直,二者和雅,三者清徹,四者深滿,五者周遍遠聞。」佛所說法清淨無有染著,不住我相,不住法相,不住非法相,於一切法無所住,所以稱為「梵音」。梵音就是清淨之音,我們現在唱的梵唄稱為梵音。焰口裡面講,梵音嘹亮魔驚覺,眾生聽到梵音生歡喜心,魔子魔孫聽到了生驚怖心。

宿王佛,「宿」是星宿,誰稱得上是星宿之王呢?就是月亮,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以明月喻佛三智圓明,超九界之上,為九界眾生之王,九界眾生皆皈依佛,如眾星捧月,這是從比喻的角度來建立佛的名號。

香上佛,佛具足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佛經過因地累劫的修行,成就了五分法身香,普熏法界群蒙。現在人們對點香往往有個誤解,覺得香越大數量越多越好,其實是不對的。俗話講「心誠則靈」,點的再多你以為佛菩薩會高興啊,你以為是賄賂佛菩薩啊?點香只要三支就可以了,表戒、定、慧。

香光佛,這尊佛就是依靠淨土法門成就的,何以見得?《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香光佛是修學念佛法門成就的。

大燄肩佛,剛剛講過了,與前面是相同的意思。

雜色寶華嚴身佛,這句佛名介紹到佛因地的修行及果地的莊嚴。「華」通「花」,是因。謂「寶」,說明佛在因地修的是大乘菩薩行。「雜色」,形容修學內容非常之多,六度萬行。「雜色寶華」形容這位佛在因地修學法門非常之多,且是大乘菩薩行,成就了果地的清淨莊嚴。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以念一句佛號為正行,施戒禪忍等一切六度萬行為助行。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其它隨緣去做。

娑羅樹王佛,「娑羅」是梵語,中文翻作「堅固」。娑羅樹高大堅固,一切樹木不能及,一切刀斧不能傷,當初釋迦牟尼佛就是在娑羅樹下涅槃的。用此樹比喻佛的法身堅固,不為一切外道邪魔所傷害,也不為一切境界所轉,而且能以大悲心救度一切眾生。好比一棵樹枝繁葉茂,能為眾生遮陽,眾生可以在樹下得到清涼。

寶華德佛,「寶華」比喻佛因地修萬行,成就了果地的莊嚴,也是從比喻角度來建立名號的。

見一切義佛,佛已經證得了一切種智,五眼圓明,對世間出世一切法皆悉知悉見,不管是真第一義,俗第一義,中道義都能了解,歷歷分明。

如須彌山佛,是從比喻角度立名的。須彌山由金、銀、琉璃、玻璃、四寶所成,代表佛的常、樂、我、淨四德。須彌山是我們這個世界最高的山,表佛超越九界一切眾生,至高無上,如須彌山為眾山之王,佛為法界至尊。

【此界非非想天之上。復有上界風輪金輪及三界等。重重無盡也。】

在娑婆世界的最高處,非非想天之上又有上方世界的空輪,空輪上面有風輪,風輪上面有火輪、金輪,金輪上面有水輪,水輪上面有地輪,四洲三界,重重無盡。釋迦佛把六方諸佛寫在流通分中,目的就是證信,讓我們對這個法門生起無比的信心,因為它是難信之法。修學這個法門只要念一句佛號,不需斷煩惱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圓證三不退,圓淨四土,一生成就,學教的人不相信,一般的人也不會相信。佛在這裡就把六方諸佛請出來,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讚嘆這部經典。我們大眾一定要相信佛的話,《金剛經》中告訴我們,佛是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說誠實言,勸導大眾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求生極樂世界。

未完待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