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人都希望獲得自由,但是事實上現在我們所擁有的自由都是從外面所得到的,是沒有辦法和自己因內在智慧解脫而獲得的自由可以比擬。所以如果我們覺得這個思維是正確的模式,我們應該集中一生的力量讓這個能量完全儲備好在內在的自信中。
一些哲學家們刻意扭曲了表面上的愉悅,他們覺得人世間所有的快樂都是反向的,因為快樂代表另外一個痛苦的緣起點,他們也形容人們所說的快樂只是長久以來被禁錮和扣上枷鎖元素的心短暫地得到釋放的心靈狀態,哲學家們這種說明勉強也可以讓大多數人接受。實際上真正的快樂來源取決於自己內在的世界拋捨了多少和放下了多少來決定,聖者因為看透雷霆霜雪、萬物繁華、造化淫巧無非橐囊,所以絲毫不受外境驀越內在本質些許,因此真正能夠清楚看化整個如戲人生與外境,才能善待記憶體的自心。特別是在浮談怪說、玩日愒時、冶容百態的今日,如何才能利益自性,勸化眾生,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但也唯有如此才能對這世界有個慈悲的交代。
從整個世界有歷史開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初時三皇五帝時期(伏羲、神農、燧人氏),這個時候整個世界上存在著是道德,不造作假飾、人類渾然的天性流露無遺。到了五帝時代(黃帝、顓頊、嚳、堯、舜)開始有人治天下,因此人與人間互動有組織、有磨合,所以產生了以仁為主的世界。從此以後三王(大禹、商湯、周文武王)出現,講究倫理和綱常,此時世界還算祥和,人心也屬溫和。漸漸春秋時代的來臨,人性貪婪漸次浮現,飽暖之外另有所求,自利而外多有異好,但仍有好德治世之王,安心定志,尚無所昏,可說是清任和時。但從春秋以下,世道不同,弱肉強食,戰國的來臨是巧取的世界,所以才會有九流異端,陰陽術數問世,從此德風不再,如同鶻鵃知南,世風日下影響之所及,人性圓軟作態之開始也,因此人性正反二向開始愈來愈多衝突與矛盾,所以貪瞋痴慢疑愈明顯,自性何以識得?所以世道便是人與人之間共業所匯集之處所。
現實所處環境超越春秋戰國,人類所知所學凌駕九流術數,人心投巧如八仙之過海,人與人之間雖然親若子女,也無至誠之心,所以多有歛怨顧忌,原因是怕為人所傷,如此的周而復始,人與人間業力板蕩推波之故,機巧之心經常用之,人心如何可以得到安置?
所以有人如要問我,在塵世之中如何可以做一個天挺豪傑,不受束縛,瀟灑自若,自在匡時,而又可以慮周六和,唯一的方法便是要修得通達放任之心。如可以真做到放任不阿,就不怕有獨處的時候,有急遽倉促的時候,或處於驚憂猝然的時候,心如何安置。修行人如果可以做到不夷不惠,無任何事不可以對他人言,從心所欲,放心以及安心,不矯不縱,那即便處於任何的世代都必然是雲澹風輕,一派自然的好時景。
如果用現代人的觀點來說,一切時、一切地都要讓自己處於快樂和放鬆的狀態,做任何事情都是條理分明,而且極有效率,對待任何上司與部屬都是心存感激,任何當下都是自性滿滿,不會流露沮喪之情,如一大磁場般吸引眾人,享受清楚而又自在的每一天,不讓任何的壓力停留在當下,碰到問題懂得自我調節,不間斷肯定自我的信念。如果可以再結合現代人所需要的心靈補帖,那優遊快樂的人生不就在眼前嗎?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和幾位歐洲的哲學學者討論到人性的自由時,事後心有所感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