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淨土一法,普利群機,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古德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可謂最善形容,妙無以加者矣。而況蓮宗四祖,法照大師,親見文殊,示以念佛。可不仰遵聖意,專主念佛。尚欲仗自力而棄佛力,只圖撐大門庭,不計得益與否,慕虛名而輕實益,其喪心病狂,何至如此之極乎。
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雲。大師於大曆二年,棲止衡州雲峰寺,屢於粥缽中,現聖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後遂往謁。大曆五年,到五台縣,遙見白光,循光往尋,至大聖竹林寺。師入寺,至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據師子座,說深妙法。
師禮二聖,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
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
師又問,當云何念。
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說是語已,時二大聖,各舒金手,摩師頂,為授記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
語已,時二大聖,互說伽陀。師聞已,歡喜踴躍,疑網悉除。此系法照大師,親到竹林聖寺,蒙二大聖所開示者。
清涼舊志,被無知禪僧,將所開示,改作禪語,殊可痛恨。近修之志,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錄。不標清涼志者,恐不知者,以舊志閱之,則反為疑謗。瞎正法眼,斷人善根,罪莫大焉。
此段前後俱略,其開示處,一字不遺。唯於照字,為順口氣作師字,特為標明。
五台,乃文殊應化之道場。文殊,乃七佛之師。自言,我於過去,因觀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過去諸佛,尚由念佛而生。況末法眾生,業重福輕,障深慧淺。藐視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來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後塵,尚不能得乎。
……
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之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小知見人,均謂是愚夫愚婦之法門。豈知華嚴會上,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及未破無明之權位菩薩。最下者,即為圓教初住。其人已能於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及隨類現種種身,以度脫眾生。此後從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位位倍勝。是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與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而即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節選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致廣慧和尚書(民國二十九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