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中的布袋和尚到底是誰


時間:2017/3/28 作者:楊寧

恭迎農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日。

五代梁時浙江奉化縣布袋和尚,常露腹歡喜,手執布袋,禪機幽默,所以被稱為布袋和尚,相傳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節選自《佛學常見辭彙》

布袋和尚,五代梁時僧。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謂四明人。姓氏、生卒年均不詳。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世傳為彌勒菩薩之應化身。常以杖荷一布袋,見物則乞,故人稱布袋和尚。有偈曰(大五一·四三四中):『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可為其一生之寫照。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載,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貯於囊中,時人稱為長汀子布袋師。師能示人吉凶,頗能預知時雨。梁貞明二年(916)三月,師將示寂,於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大五一·四三四中):『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入寂。其後,有人於他州見師負布袋而行。世人以其為彌勒之化現,江浙之地多畫其像流傳之。宋畫遺品今唯存梁楷之布袋圖。又傳至日本後,成為七福神之一,民間多祭祀之。

——節選自《佛學大詞典》

一日,有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其背。僧回首。

師曰:乞我一文錢。

曰:道得即與汝一文。

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

師便放下布袋。曰:如何是布袋下事?

師負之而去。

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放下布袋,叉手。

福曰:為只如此,為更有向上事?

師負之而去。

——節選自《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師偶立街市上。

僧問云:在這裡作甚麼。

師云:化緣。

僧云:十字街頭化甚麼緣?

師云:十字街頭正好化緣。

僧擬議。師荷布袋大笑而去。

有陳居士者。館遇甚謹。及游兩浙。與之別。

居士問曰: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臘幾何?

師云: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這布袋與虛空齊年。

居士因謂師曰:和尚此去。若有人問。只恁麼對。不可墮他人是非。

師答以偈曰: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泆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無絓礙。自然證得六波羅。

又問:和尚有法號否?

師又答以偈曰: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絓礙。打開遍十方。八時觀自在。

又問:有行李否?

答以偈曰: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在。問路白雲頭。

又問:弟子愚魯。如何得見佛性?

以偈答曰:

即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又曰:和尚此去。須止宿寺舍。莫依族舍而住。

答以偈曰:

我有三寶堂。里空無色相。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

學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智者解安排。千古無一匠。

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

居士異之。復作禮曰:願和尚再留齋宿。以盡弟子恭敬之意。

是夕。師復書一偈於居士之門曰: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

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清淨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至四明。與郡人蔣宗霸游。出處飲食。相往來尤密。教其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為日課。世因呼宗霸為摩訶居士。一日。與浴長汀溪中。使摩訶揩背。忽見師背有四目。焹然光粲。摩訶驚駭。

作禮曰:和尚是佛也。

師曰:勿說。吾與汝相聚三四載矣。可謂有大因緣。吾當去汝。汝勿憂也。

遂到摩訶家。徐謂之曰:汝欲富貴乎。

摩訶曰:富貴安能久遠。但願子孫久遠可也。

師即以布袋一隻。內有無數小者。並一箱一繩。以授摩訶曰:吾以此物與汝別。乃汝後代事也。摩訶受已。不解其意。

數日。師復來曰:汝解吾意否。

摩訶曰:弟子不解。

師曰:蓋欲令汝子孫如所遺物也。

梁貞明三年丙子三月,師將示滅,於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後書九字雲。不得狀吾相。此即是真。至是乃知師是彌勒佛也。

——節選自《佛教人物傳》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