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世間,每一個想遠離一切痛苦、獲得種種安樂的人必須了知:「獲得智慧、遣除愚昧,然後按照智慧去取捨自己的身口意,是離苦得樂的唯一方法;而要獲得智慧、遣除愚昧,學習是唯一的途徑。」
什麼是智慧?智慧實際上是真理在人心中的反映,或者說人心對真理的認知。例如,「內心慈悲當下就安樂,內心懷恨立即就會痛苦。」這是存在於人心之上的一個真理,當我們認識了這個真理之後,就獲得了一個智慧。有了這個智慧,我們就會知道:內心遠離怨恨,就會使自心避免受到傷害;內心常懷慈悲,就會寧靜安祥。所以,有了智慧才能有符合真理的身口意,才能離苦得樂;沒有智慧,身口意就會違背真理,逆理而動,從而會遭遇種種痛苦和失敗。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中說:「所謂妙慧即智慧,即是無誤取捨者,若無如眼此智慧,則彼無有其餘德。彼亦取捨一切事,須先詳細而觀察,世間眾生之遭殃,皆從未知未察來。」
不僅獲得世間暫時的安樂需要智慧,成就出世間的無上佛果更需要智慧。有些對佛法一無所知的人認為:「學佛就是什麼也不想,知道得越少越好。」這實際上是對佛法的大誹謗。如果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知道就是佛,那麼人睡著的時候也是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知道,難道那個時候就是佛?我們知道,佛也被稱為「遍智者」,也即徹底通達了宇宙間一切萬法的如所有性和盡所有性,對宇宙萬法沒有任何未知和謬知,所以什麼也不知道的人怎能是佛呢?事實上,佛是一顆智慧圓滿的心靈,成佛的過程就是通過學習,讓自心獲得智慧、遣除愚昧的過程。獲得一個智慧,我們就向著佛的狀態邁進了一步,獲得兩個智慧就邁進了兩步,獲得一萬個智慧,就邁進了一萬步;相反,如果沒有獲得智慧,我們就沒有任何進步;如果內心不但沒有獲得智慧,反而獲得了一些邪見,則離佛的狀態就更加遙遠了。真正走在佛道上的人,對智慧特別看重,愛惜智慧勝過了一切物質上的享受。為了獲得智慧,甚至不惜生命。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最看重的就是通過聞思修獲得智慧了。智者索達吉堪布在《竅訣金鑰簡釋》中說:「有些人經常以一種盲目的信心進入佛教,但是這種相似的信心一旦遇到違緣,很容易就會把三寶捨棄,不要說文革那種年代,即使現在城市中各種各樣的誘惑也很難抵擋。這些人口頭上說已經皈依十幾年、二十幾年了,但是連皈依三寶的道理都不懂,卻每天希求大圓滿的境界;認為聽的法太多了,應該到寂靜的地方去修行。看一下高僧大德們的傳記就可以知道,他們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苦行,聽聞了無數的大經大論,這些高僧大德們尚未產生『我聽法太多了』的念頭,而我們這些後學者,沒有吃過一點苦,最多聽了兩三年的法,而且也只是這幾部論典,就認為自己聽得太多了,是不是太可笑了?」
所以,無論是想獲得世間暫時的安樂,還是想獲得出世間究竟的安樂,都需要通過學習獲得智慧。智慧不是物質性的東西,它無形無相,不存在於身體之外,也不存在於人的肉體之上;智慧只存在於人的心靈之上,無法用金錢買到,人心獲得智慧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也即觀察與思考,或者說「聞思修」。《大學》中說:「格物致知」,意思是說,只有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與思考,內心才能獲得智慧。除了學習之外,內心不可能有第二種方法獲得智慧了。我們雖然具有知言解義的能力,但是如果不學習,對萬事萬物的因因果果不去觀察,也不能獲得智慧。如《大毗婆沙論》中說:「譬如有目者,因燈見眾色,有智依多聞,能別善惡義。多聞能知法,多聞離不善,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意思是說,就像一個有眼睛的人,有了燈光之後就能看見面前的種種物品;同樣,具有知言解義能力的人,依靠聞思,就能夠辨別善惡好壞。多多學習可以使我們獲得智慧、知道萬事萬物的真相,多多學習可以使我們遠離種種不善,多多學習可以使我們遠離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多多學習最終會使我們獲得究竟的佛果。
忙忙碌碌的人們!且先暫時停下手頭的事務,觀察一下手頭正在忙碌的事情是否真的對我們的離苦得樂有所幫助,如果所作所為背離苦樂之道,再多的忙碌也是徒然。閒散放逸的人們也請靜心思考!依靠現前的閒散和放逸,我們將去向何方?在此世間,只有在智慧攝持之下所做的事情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遠離智慧,一切所作皆成盲目,一切辛勞皆為無義。所以,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比通過學習獲得智慧更重要了!
《四十華嚴》中說:「人之無聞,老如特牛(公牛),但長肌肥,無有智慧。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財寶,飽腹恣欲心,人形畜無別。」意思是說,人如果不學習,不聽聞佛法,就像公牛一樣,只長肌肉,不長智慧。這樣的人,不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之事,對珍寶一樣的佛法也一無所知,只知道吃喝玩樂、放縱自己的欲望,這樣的人雖然有人的形相,其實和動物並無二致。世間諺語也說:「使人發光的不是衣服上的珠寶,而是心靈深處的智慧。」《箴言》中說:「得智慧和聰明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高於黃金。它比珍珠更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東西,都不足以和它相比較。」大哲學家笛卡爾也說:「那些只關心自己肉體的非智慧動物,每天忙碌的僅僅是為自己尋找食物;而對於人來說,理性是人的主要特徵,人類首先應該關心的是尋找真正的食糧——智慧。」
《論語》中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意思是說,君子之人看重的是如何增上內心的種種品德,而小人看重的是外在的物質生活資料。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身體」而活,這個人自然就會看重讓身體獲得安樂的種種外部條件——如金錢、飲食、衣服、住房等;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心靈」而活,這個人自然就會看重讓心靈獲得安樂的種種內在條件——如智慧、慈悲和力量等美德。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是因為生活目標的差異而造成的:小人為著滋養自己的身體而活,君子為著潤澤自己的心靈而活。當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心靈而活時,就會看重學習;當一個人為了自己的身體而活時,就會看重享受。所以,古人說:「愚者貪圖財富,智者積累智慧。」
在此世間,有什麼事情比學習更重要呢?如今的人們為了獲得商家饋贈的一件根本用不著贈品,可以排很長時間的隊去等,卻很少有人願意花哪怕是一刻鐘的時間去學習一點世間或出世間的智慧;有人吃一頓飯可以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和上千元的人民幣,卻很少有人願意花一點時間和金錢去學習對自己的心靈有真實利益的智慧;有人情願用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和人吵架,讓自己處在地獄般的痛苦之中,也想不到去花一點時間聽聞一點佛法的智慧;有人花很多時間看沒有任何意義的電視劇,卻不願意花一點時間觀察和思考人生;有人將整夜整夜的時間用於打痲將賭博,也不願意閱讀對自己心靈有益的書籍……,總之,世人在太多太多無意義的事情上面花了太多太多的時間,而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通過學習獲得智慧這件事情上面,卻根本不知道花時間。這真是一種巨大的愚痴和顛倒!如果這種見解上的愚痴和行為上的顛倒得不到改正,那麼離苦得樂根本沒有指望!
願一切眾生深刻了達通過學習獲得智慧的重要性!願一切眾生都熱愛學習!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