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小沙彌不可輕視


時間:2017/8/3 作者:東華禪寺

佛教裡面有一個說法:小沙彌不可輕。為什麼小沙彌不可輕視呢?因為發心。經典上說成佛需要三大阿僧劫。祖師們講一念發心,勇猛精進,可以超百劫。如此說來,這個劫數隻要心念轉變,剎那間就可以超越。尤其是新發心的菩薩們,由於這顆初發的勇猛心,一念之間就可以趕上已經證果的人。佛教經常講學佛首在發心,發心是學佛入道的敲門磚。

雖然我出家已經二十幾年了,但只能說入佛門比你們早一些。《圓覺經》裡有一句話,它的意思是一個初發心學佛的人,他的菩提心可以和久學佛的人處在同一個等級。今晚大家的心肯定都處在一個境界裡。學佛講究的就是這顆心。實際上眾生與聖人唯一的差別就是思想境界的差別,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心態上的差別。佛教的未來要靠大家來發心,尤其是你們年輕人。

在座的各位都很發心,一旦發了心不再退失,就能趕上釋迦佛祖。臨濟祖師曾經說過,要具備「意踏毗盧頂,行拜童子足」的氣魄才能學佛。它的意思是說,學佛發心的膽識氣量可以超過佛祖,甚至可以不把佛祖放在眼裡。所以你們千萬不要想:我學佛不可能超過我的師父,不可能超過佛祖。

沒有超佛越祖的氣魄是學不了佛的,有這樣的氣魄才能真正學佛,才能開悟。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在學佛的過程中,即便碰到小孩子,只要他的口中有真理,能讓我們學到東西,我們也要向他彎腰鞠躬,向他請教。也就是說學佛要從高處著眼,從低處著手,所謂「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學佛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佛法最後就是落在「用」上。學佛的整個過程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戒定慧」「體相用」。慧就是用,用就是慧。一個人修行的內證功夫有多高,普通人很難看清,只能從他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事和言行舉止一窺其貌。

同學們來參加夏令營學習班,相信大家的發心都是正確的。這一念正確的發心,將來必然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這次來參加學習班的有一大半是學生。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無論做什麼都需要知識,需要智慧。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尤其是佛法的弘揚更要靠年輕人。看過祖師傳記的人都知道,過去的祖師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小出家,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佛教事業,奉獻給了自己的信仰,才有了非凡的成就。

諸位在工作中、生活中還能不忘修道,這種精神也非常難能可貴。如果能把佛法融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會更有利於大家學習、工作和生活。因為佛法是用來調整我們的身口意,讓我們的身口意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眾生。

中國文化不外乎「儒釋道」,三者合一才構成了傳統文化。有一句話概括了中國文化的演變:三教生九流,諸子演百家——這就是中國文化最鮮明、最準確的寫照。中國文化就是來自三教和諸子。拋開三教、諸子,中國就沒有文化了。

我們都知道唐宋八大家這些著名的詩人和文豪,他們的詩詞文采斐然,至今仍然大放異彩。因為他們都不同程度地涉入了中國的儒釋道,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很多近現代的作家,諸如魯迅、巴金、老舍、柏楊等,他們的作品也都是以儒釋道的思想為底蘊。

中國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墨客,他們以傳統文化為食糧,引領著時代的步伐。我們只要花一兩年時間,就可以理出一個頭緒,找到一個輪廓,再配合現在所學的文化,就會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造福社會。

一種所謂的「文化」不經過數百年的沉澱,稱不上文化。如果在座的是有心人,就會發現近十餘年來,很多企業,甚至很多機關單位都請一些學者去講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已逐漸為學校、政府、企業和民眾所重視。現在,傳統文化已經融入到幼兒教育中了。

很多高學歷的學生讀了很多現代的書,卻跟社會格格不入。而那些懂一點傳統文化的人卻很容易融入社會,和他人融洽相處。尤其是學了佛的人更容易融入社會,與人溝通交流。當然,也有少數人學了佛以後,曲解了佛的思想,佛學經過他的理解已經不是佛學了,變成了什麼呢?變成了「我學」,變成了「他學」。

本來是佛的思想,到了我們身上,由於智慧不夠,變成了個人的知見。所以我經常感嘆:我們要弘揚佛法,真的要先入佛知見。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境界要跟佛的一樣,從我們口裡講出來的才是真正的佛法。否則講出來的都不是佛法,都是自己的法,也就是「我法」——個人的知見。

這麼好的機緣讓我們聚在一起,我真誠地希望在這短短的七天當中,你們每個人真的都能放下,把心打開。我們台上坐的這幾位法師也會用心地把他們的所學傾囊相授。為什麼佛說他成就了以後一定要讓大家也成就,把大家都度盡了,他才真正入佛位,才會真正感到自在、快樂呢?因為佛與眾生是一體的,眾生快樂,他才快樂,眾生痛苦,他也痛苦。

所以佛雖然成就了,但不入佛位,還在等著我們,希望我們也開悟,和他融為一體,只有這樣他的工作才算完成,才告一段落。所以在夏令營期間,我也會把我的個人所學,這些年學佛的心得感悟,用心地介紹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

我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要把心靈的大門打開,否則什麼也得不到。就像一個杯子,要想把好的茶水裝進去,必須把原有的茶水倒掉,把杯子清洗乾淨。實際上,我們學佛通常說的放下,並不是要你把過去所學的完全放棄、扔掉,只是讓你暫時放下。因為你現在要學其他的東西、更好的東西,要跑步,你心裡裝的、身上帶的、手裡拿的,要暫放一旁。

等跑完步回來你會發現,你什麼都沒有失去,什麼都沒有放棄,你已經全部得到,全部擁有了!如果你捨不得暫時把你的東西放下,你就沒辦法跑步,沒辦法獲得新的東西;即便跑完回來,你會發現你什麼都沒有得到。大家來到這裡,你打開多少,放下多少,我就能給你裝進多少。學佛的人有一句話:學佛先學貧,貧來貧去道方親。這個「貧」就是空的意思。

學佛就要先學空,空來空去,空到不能再空了,連空也把它空掉,道才會現前,才會和我們融為一體。大家知道我們喝茶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嗎?是我們山上的山泉水。我們整個東華山都是石灰岩地帶,在這樣的山上有水是不可思議的。石灰岩的山上沒有土,存不住水,下完雨,水都沉下去流掉了。可是在我們禪堂背後那麼高的山頂上還有泉眼,我們今天喝的水就是從上面的泉眼裡流出來的。

喝茶要有好水,泡茶以山泉為最佳。古人講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人長多高,身上的氣血就會升到多高。所以水就是山和土的氣血。我們的山頂上有一個穴位,把它挖開,山的氣血——水就流出來了。古人說地下的石油是大地的精髓。萬物都有生命,都有靈性。

我們今天喝的茶,用的也不是一般的水。水占人體體重的百分之七十多,這百分之七十幾的元素改變了,你的整個格局、命運、心態都會改變。所以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華山的茶也喝了,飯也吃了,空氣也吸收了,我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很好的心態。把心靈全部打開,把你們聽到的、看到的全都收錄進去。要先聽,先接受,然後再打問號。千萬不要先打問號,否則你就吸收不到精華了。

作為「學佛」的人,應該相信一切,而不是懷疑一切。只有相信一切,才能使一個人完全處於深信的狀態,他心靈的大門才會完全打開。

我們台上坐著的幾位法師,別看他們年紀輕,也都是「老和尚」了,在佛學裡面、禪海裡面都已經遨遊了一二十年。如果大家把心靈打開,我們這一二十年的所學都會讓你們全部複製過去。但前提條件是你們的心靈必須打開,必須空掉。希望你們每個人來到東華寺都能如願以償,滿載而歸。

學佛的起點就是終點,你的啟蒙老師決定了你這一生在這個領域裡所能達到的高度。古人講,寧做一件新衣服,也不願改一件舊衣服;寧願教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學子,也不願意教一個已經學了很多、學得很雜的學生。你們有的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有的可能已經嘗試過了。不管大家屬於哪一種,既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就要把過去的所學暫時放下,只有放下才能擁有。在這幾天當中,我會用心和大家交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