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楞嚴經的意趣


時間:2017/8/11 作者:smf

■首楞嚴王三昧它修學的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天台智者大師講整個修學分成二個部分:一、緣修,二、真修。

我們剛開始修學是仰仗一個外在清淨的因緣來修學,這叫緣修。

譬如說我們今天拜佛,我們心中要攀緣佛像,我們念佛我們心中必須有一個佛號,假借三寶的因緣來產生一種正念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從外面而來的,當外在的清淨因緣消失的時候,我們的正念也消失掉了。

緣修的特色是依法門來攝心,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是以法門為主導,以法來主導我們的正念,智者大師說這叫緣修。

第二、真修

是你剛開始修學的時候,你就要找到一個你內心真實的本性,找到你真實的心,依止真實的心發動出來,來修一切法門。

真修的特色是以心來主導萬法,你這個心是根本,我們講一心而產生萬行。當然這關鍵點就是你要找到你真實的心性,這叫真修。

首楞嚴王三昧當然它是個真修。

【筆記:真修,就是直接融入那個真心本體,不假方便。緣修就是次第修,就是漸修,就是神秀的「時時勤拂拭模式惹額塵埃」;真修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頓悟,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首楞嚴王三昧跟一般的三昧不同,一般的三昧它只是從表面上來對治煩惱。

多貪眾生不淨觀,你貪慾很重用不淨觀來對治;多嗔眾生慈悲觀,用慈悲觀來對治嗔心。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煩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沒辦法找到。我們只能從煩惱的表面上來對治它,來折損它的勢力,但它的根源還在,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好像今天對治了煩惱,明天又生起,春風吹又生。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煩惱的根源。

《楞嚴經》的特色就是找到整個煩惱的根源,然後從根本上把它拔除。

【筆記:煩惱的根源在哪裡呢?就是認妄為真。】

■覺悟是覺悟妄想是本空的!

《大佛頂》古德說是,眾生本具,諸佛所證。我們是本來具足的,但是我們沒有開顯出來,而佛陀把他開顯出來。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根本,就是你經常要保持覺照,古人說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其實妄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能產生覺照,你就隨順它而走,其實妄想本來是不真實的。

那它為什麼能夠產生那麼大的作用呢?

因為我們自己迷惑顛倒,我們迷惑了以後我們就跟著它走,認賊作父。

這地方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不隨妄轉。

《楞嚴經》的意思,它不對治妄想,它認為對治妄想會產生一個對立,那是不好的,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覺照,觀察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根本就沒有妄想,所以《楞嚴經》的觀念是沒有妄想。

■《楞嚴經》它不對治煩惱,因為對治煩惱就落入生滅法。不生滅的意思在經典上,如本經當中佛陀講出一個譬喻說:

佛陀問波斯匿王:生命是變化的。波斯匿王說:對啊!真的是變化。看我以前小時候很年輕,長大以後慢慢的很莊嚴,現在變得很老。我們的生命不斷的遷流變化。

佛陀說:你知道生命的變化當中,有一個東西沒有變化?

波斯匿王說:我沒有發覺,我發覺都在變化。

佛陀問波斯匿王說:你最早看到恆河是什麼時候?

波斯匿王說:我三歲的時候,我母親就帶我去恆河洗澡,母親說恆河能消我業障,所以我三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恆河,後來到二十歲的時候又看了幾次,我現在六十二歲,我又看到恆河。

佛陀說:你看到恆河中有什麼變化?

波斯匿王說:我小時候眼睛很好,恆河的水很乾淨,能見的眼根很清楚,所見的河也很清楚;慢慢慢慢我眼根衰敗了,看東西模糊了,恆河也比較污濁了,所以他覺得有變化。

佛陀說:你眼睛看到恆河的時候,你眼睛變得模糊,但是那見性有沒有改變?你能夠看到那個清淨的明了性有沒有改變?你眼睛有障礙看到是模糊的恆河,那是一個因緣,那是隨順因緣而變化的。但是你眼睛裡面那個見精(楞嚴經講見精),就是見性有沒有變化呢?

波斯匿王說:那個沒有變化。

那就是我們的大佛頂性,只要一個東西會變化就是對立法,如善跟惡永遠是對立的,這個就不能講大。

我們安住在大佛頂性的時候,是離開整個對立的因緣,安住在清淨的本性,那個就是大,因為它離諸對待,它沒有生滅相。

■我們今天要知道一個觀念,真如本性或講大佛頂性,不是你去修行以後你才產生的,不是這意思,而是你本來就有的,你只是把它恢復出來而已,只是恢復它本來的面目。

蕅益大師講一個譬喻說:有一個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有七寶千子,那是一個廣大富貴的境界,但是他夢為蟻子,他作夢的時候,他夢到自己是一隻小螞蟻,在階梯當中找一些瑣碎的東西吃,看到人就害怕,看到比它大的螞蟻也很害怕。

轉輪聖王夢為蟻子,但王體依然,他轉輪聖王的身體還是沒有消掉,還是好好的在那邊睡覺,只要他醒過來,他就能恢復他轉輪聖王的功德。

那麼他現在為什麼表現不出來呢?

因為他在作夢,問題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今天不是去找一個新的轉輪聖王,而是想辦法讓這夢覺醒。

■古德說:覓即知君不可見,不離當處常湛然。

《楞嚴經》的觀念就是返妄歸真,怎麼樣把這一念妄想的心轉成真如的心,這當中的關鍵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

首楞嚴王三昧過去倓虛老和尚他講到修首楞嚴王三昧有六字真言:他說整個《楞嚴經》的修學就是: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字真言。

■佛陀說明二十五圓通,你回家有二十五個方法。當然主要不離開六根,主要是六根門頭。

佛陀說:你以前從這一念心出去向外攀緣的時候,你是通過六個門六根門頭,你現在回家也是從六根門頭就路還家。

這地方它的空假中三觀的修學,主要有二個重點:一、耳根圓通,二、念佛圓通。

這段是返妄歸真,把心帶回家的方法。

■智者大師判教說:在方便的教法當中,所謂權教是用法門來攝心的。佛陀看這個人還不能了解本性,先用法門來攝持你,等到真實法開權顯實以後,那是以心來攝法。你發什麼心,你修什麼法門都跟你的心相應,那是以心作根本。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