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問:「末法是指佛教文化在傳承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對經典的解讀越來越偏離本義,致使真義和精髓失傳,不能正確解讀經典,不解佛經真義,從而導致末法來臨。但是有人認為:只要有經典在,有經文在,就不會有末法,至於能否正確解讀在所不談。請問:僅憑有經典和經文在,就沒有末法了嗎?」您對此如何認知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佛教經典住世,為教義法理住世,也為佛法住世,可代表佛教存在世間。而正法、像法、末法時代,是根據眾生因緣善根而確立,不是僅憑有無佛教經典住世而確立。佛教經典中有正法、像法、末法時代的論述,可實際行持、體現、代表不同時代的標誌是人心,是根據人在依法持戒修行過程中所具現象與特點來判定;而正法時代也有末法行人,末法時代也有正法之士;可當佛教經典不住世時,佛教也將滅盡,世間將進入無佛法時期。
末法時代,不僅在佛教文化傳承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對戒法義理的理解、受持、踐行、證悟上也有偏離如來真實義的現象。在佛教文化上,只注重文化價值的商業利用,而忽略了教化人心向善的功能;只注重文化形式的學術研究,而忽略了滿足大眾心靈不斷需求的價值;只注重文化現象的認識理解,而忽略了植育人生善行理念的作用;只注重文化思想實用的效果,而忽略了培養人的道德品質的效應等。在佛教義理上,只注重在名聞利養上下足功力,而忽略了身心上真修實證的功底;只注重在功德名相上做諸善行,而忽略了依法持戒上的精進禪行;只注重在口頭功夫上的最上過硬,而忽略了清淨梵行上的禪定慧觀;只注重在以因為果式往生上的執著,而忽略了次第證悟道果上的實義功德等。還有,在佛門中也出現了一些亂象,雖產生原因有多種,卻嚴重的影響了佛教形像,侵擾損害了佛教法體;如毀破戒律、貪求安逸、借佛斂財、假冒僧尼等。諸如此等要素,才導致末法時代。
正法時代,有四個明顯特徵,圓融不可缺一;一是大乘經典住世;二是行人嚴持戒律;三是依法精進禪行;四是次第證得果位。大乘經典住世,為有福報智慧的大眾,擁贊護持佛教正法;並有信眾依教義法理修習,堅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弘法利生,濟度有緣;如同植物,根深才能葉茂。行人嚴持戒律,為有信眾具足受戒、守戒、持戒、得戒,堅固依正戒行作,能從心地生善,心存正知見,重戒重於生命;並依戒廣種福田,增長菩提福德;如同種田,好地才長好苗。依法精進禪行,為有信眾能法行忘軀、修頭陀行、行持宴坐、靜處閉關等,日夜六時勤行為第一要務;並放下名相執著,都攝根不偶塵而得入正定,增長菩提慧德;如同精工細作,才能使苗茁壯成長。次第證得果位,為有信眾得體悟四加行法,身心發生本質變化,能開啟定觀慧門,證悟不同境界;並次第成就阿羅漢道、辟支佛道,或不取聲聞緣覺道果,成就菩薩道;如同糧食成熟,才能豐收入倉。
正法、像法、末法時代的確立,是相對而非絕對;即正法之中有像法末法,像法之中有正法末法,末法之中有正法像法。在佛法歷經二千五百多年的當下,雖為末法時代,還有正法像法存在;而且在眾生遭受劫難業報後,眾生因緣善根有所轉化,人心思善,眾樂善行,喜聞佛法,願求解脫,正法正在復興,像法也方興未艾。即使在正法隱沒後至佛法滅盡前的七千年時間內,仍有人隱行正法,而不顯正法,多為菩薩乘願再來,密行世間,不為無緣眾生所見,不為無福眾生所聞;也為世俗世論所不容,還為災禍遍起而避世,故佛不說那時有正法住世,只說有菩薩住世。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