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西方科學界怎麼證實靈魂的存在?——「瀕死體驗研究」與「靈魂脫體經驗研究」
1985年《青年報》發表文章:人的靈魂能升天嗎?文中報導瀕死過程之謎,美國醫學界每年積累上千個死裡逃生者的醫案作研究,心臟專家司庫梅克調查2300個瀕死經歷後驚訝地發現60%的人瀕死時經歷了同樣過程:當臨近生命極限時聽到醫師宣布「他死了」,接著是親人的哭啼和其他噪聲,隨後他感到自己飄然經過一個長而黑的通道,突然又像個旁觀者一樣站在軀殼旁邊,他可以清楚看見醫師搶救他所作的一切努力。也會看到早逝的親朋,有人到了鮮花爛漫的光明處,有的則身臨幽暗陰森之地。
臨床死過已相當長時間、大腦功能消失的患者重新恢復了生命,他們往往能夠講述在另一個世界的短暫旅行中,經歷的奇特遭遇,還能夠講出病房裡所發生的一切。他們能準確地說出參加急救的醫護人員的數目,一字不漏地說出他們之間的談話,描述出急救小組所採用的方法。其準確程度說明這不可能是夢境,也不是什麼幻象,生下來就是盲人的瀕死體驗者自述在離體經歷中看見了搶救自己的醫護人員和其他一些人與事物。
1、瀕死體驗
新華網(2004-02-25)稿件來源:《大科技》雜誌
瀕死體驗,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罹患重疾但意外獲得恢復的人所敘述的死亡正在來臨時深刻的主觀體驗。國外早已把其列為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瀕死體驗」在各民族間普遍存在。1987年,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一位名叫查維·亞艾那的24歲青年工人,不幸被一隻裝有機器的大箱子壓傷,成為一個昏迷不醒的「植物人」。1990年3月的一天,亞艾那突然清醒過來,雖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鐘,卻向人們敘述了他長眠不醒時的奇遇:「我變回一個孩子,由我已去世的姨媽領著。她帶著我,走進一條發光的隧道,它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她對我說:『你要我找的永恆的平靜,在另一個世界你可得到的。』我用手掩住雙眼,但瑪麗亞姨媽輕輕地把我的手拉了回來。」10多分鐘過後,亞艾那又長睡不醒。
無獨有偶,美國一位65歲「死而復生」的商人,向搶救他的醫生們敘述了自己「死後」的情景:「我記得自己好像一朵輕雲一般,逐漸由我的肉身上升到天花板。醫院的牆壁與鐵門都阻擋不了『這時的我』。我很快地飛出醫院,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飛向虛無縹緲的太空。接著我又以極快的速度,在一條無止境的隧道中前進。在隧道的另一端,我看到有一點亮光;這個亮光越來越明亮,越來越大。當我到達隧道的盡頭,那光亮變成強烈無比的光源。我的內心充滿喜悅和愛。我不再有憂慮、沮喪、痛楚與緊張。」
有趣的是一些名人也有過「瀕死體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19歲那年就曾經歷過一次「靈魂離體」的體驗。當時他在義大利前線的救護車隊服役,1918年7月8日的午夜時分,一枚彈片擊中了海明威的雙腿,使他身受重傷。事後他告訴他的朋友蓋伊·希科說:「我覺得自己的靈魂從軀體內走了出來,就像拿著絲手帕的一角把它從口袋拉出來一樣。絲手帕四處飄蕩,最後終於回到老地方,進了口袋。」
德國大詩人歌德、法國作家莫泊桑、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國作家愛倫·坡、英國著名作家戴維·勞倫斯等,都曾有過類似的體驗,他們認為:「人的靈魂藏於人的肉體之內,而且是肉體完美的複製品,由極輕的東西組成,發光、半透明、十分適合於進行體外的活動,靈魂離開身體時,跟做夢差不多。」
據國外資料披露:在德國,曾進行過一次「死亡試驗」,參加試驗的有42名年輕力壯的男女志願者。利用藥物,使42名志願者處於與死亡相似的完全失去知覺的境地。在22秒的短暫時間內,志願者各有所獲——有的看見彩光;有的看見了親友;有的看見了自己發著藍光的「靈魂」從自己的肉體中「逸出」;有的看見了一條發光的「隧道」。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醫學界對人的臨終狀態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雖然試驗的方式和研究的成果各不相同,但對於有過「瀕死體驗」者的感受,大家的意見基本還是一致的:和平寧靜、穿過一條隧道進入另一個世界、前方出現一種光亮並進入花園等。許多從死亡邊緣回來的人相信,他們經歷了一種「生命回顧」;另有人會說,感覺像是與一種宇宙智慧型或意識融為一體。這些倖存者們因為「被帶回來」而感到憤怒和悲傷的例子並不鮮見。
許多經歷了瀕死經驗的人堅持認為靈魂離體是他們的親身經歷,絕非虛幻。然而由於這類經驗一般人很少能體驗到,儀器的測量也很難做到完全準確,因此人們對此爭論不休。
2、瀕死體驗研究
對於人類自身來說,沒有什麼比「死亡」更令人感到神秘。人死時是什麼感覺?死後究竟怎樣?人是一死永滅還是有某種東西繼續活著?瀕死體驗,實際上即是古籍中所載死而復生及昏死不省人事者復甦後自述的體驗。這種體驗雖非盡人皆有,卻也相當普遍。對瀕死體驗經過了五十年研究的威廉·巴雷特得出的結論是:「靈的世界確實是存在的,死後仍是活著的,而且死者可以和我們的世界通訊聯絡。」
在近代西方,十八世紀瑞典著名科學家斯威登堡曾宣稱自己經歷過死亡的早期階段,對死後景象作了生動的描述。1892年,瑞士地質學家海姆根據爬山跌下者的報告,首先對瀕死體驗作了現象學的描述。此後100多年來,對透露出死後境況的信息、暗示著死後續存的特殊體驗的研究,在當代西方不斷有新的進展,成為新興的「死亡學」之重要內容。
美國醫學哲學家雷德·穆迪博士於1975年出版的《生命之後的生命》(一譯《死後見聞》),分析了150名瀕死復甦者的自述。正式拉開了瀕死研究的帷幕,為人類瀕死研究奠定了基石。同類著作還有斯·格羅夫的《死亡探密——人死後的另一種境況》等。
美國心臟病科專家麥可·薩博竟毅然以身家性命為賭注,親自「去地獄出差」,他建立了一個由有、無瀕死經驗兩類人組成的小組監督,一個高水平的搶救小組負責「起死回生」,以醫學方法親自體驗了死亡,復活後寫成名著《死亡的回憶》,宣稱瀕死體驗是人類最大的奇蹟。
1985年,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肯耐斯.瑞恩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對於幾百個有瀕死體驗的病例進行研究。他們的結論是大約35%的人,會有這種瀕死體驗。美國著名的蓋洛普公司八十年代初期統計,僅僅在美國就有一千三百萬的成年人曾經有過這種瀕死體驗,「你相信還是不相信死亡之後的生命?」67%的成年美國人的回答是:「相信。」美國一流科學家中有16%的人回答:「相信。」美國一流的醫生中有32%的人回答:「相信。」
在瀕死體驗研究領域有很多著名的學者,如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科教授麥爾文.莫爾斯博士,著名的死亡問題專家、心理醫生伊莉莎白.羅斯博士和卡里斯.奧西斯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斯.塔特博士,等等。一九七八年還成立了一個「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辦有《瀕死體驗研究》雜誌,很多的研究論文都在國際的權威醫學雜誌上發表,包括著名的《柳葉刀》。
伊莉莎白.羅斯博士研究的瀕死體驗的案例就有二萬多個,她本人也曾經有過這種瀕死體驗,自己的靈魂離開了身體又回來。她的著作有很多,如《關於死後的生命》《關於死亡與臨終》《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等等。闡述她心中不變的真理:死亡並不存在;生命給人生的最大啟示,是提醒我們:珍惜「生命」當下的美好,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愛」。
加拿大安大略省立桂府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鄔居里博士,收集十餘年來調查研究之實例,出版專著《你死不了》,證實確有靈魂且遵循因果規律在幾種生命形態中輪迴。
美國精神研究會的專家卡里斯.奧西斯,他從一九五九年就開始從事瀕死體驗的研究,他蒐集了幾百個這方面的案例。後來在一九七二年發表了一篇科研報告,題目叫《死亡時刻》:「多數的病人在臨命終時,都進入一種糊裡糊塗的狀態;但是也有少數的人,他到最後,頭腦還保持清醒,這批人就會見到來世。他們說自己見到了各種各樣的情景,有的見到已經過世的家親眷屬,有的見到一些美麗的色彩,一些非塵世的環境,有的會見到神靈等等。他們的體驗都很有影響力,帶給他們祥和、寧靜、安逸和宗教情感。」。
精神治療師瑪麗.布朗具有「通靈」天賦,1994年她發表《死亡之後的生命》,告訴人們「天堂」「地獄」和「輪迴」是存在的。瑪麗說,只有極少數十惡不赦並且死不悔改的人才會進地獄。地獄是絕對孤獨和無望的黑暗。絕大多數人都能進入天堂——那是一個層次由低而高的世界,居住著較高層的靈魂,可以獲得較多的知識。那些死後仍然無法解脫人世牽掛的人,會暫時停留在過渡層,因而可能為活著的人看見或進行溝通,這就是人們有時能夠看見已故者靈魂的原因。
研究者們調查的瀕死體驗自述者,大略有兩類人:一類是腦電圖和心電圖都成了一條直線,已被醫生判定或宣布為死亡而又復生者,另一類是在事故中受到嚴重損傷而接近肉體死亡者。這些人在死亡幾分鐘到幾個小時後,又活過來,向醫生們講述死亡時他們在幹什麼,在外面的過道里發生過什麼事情,有誰坐在等候室里……
有人用大腦缺氧、大腦能製造與嗎啡類似的化學物質等來解釋瀕死體驗,他們忘了大腦在無意識的條件下無法產生任何體驗,記憶無法在無意識的條件下形成。
瀕死研究是由科學家發起並主要由科學家從事的嚴肅的研究和探索,在早期研究者隊伍里出現最多的是醫學家。生理學、心理學、神經學、精神病學、藥物學、心靈學、現代物理學和新興的全息學的專家學者聯合對此進行攻關。瀕死研究關係到人類的實質、命運和超越已知界限的發展,標誌著無限的希望和最大的挑戰。
3、《起死回生後的追憶》
——關於人的機體死後殘留意識活動的研究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海蒙·莫迪(美)
這部作品在美國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周日新聞》發表了一篇長文「人死了以後還有生命存在嗎?」文章的開頭對伊莉莎白·羅斯博士關於瀕死者心裡活動的卓越研究工作,進行了評論和說明。這些研究揭示了這樣一些事實;用新的技術手段使臨床死過已相當長時間(直至12個小時)的患者——他們呼吸中斷,心臟停止跳動,大腦功能消失——重新恢復了生命,並且他們往往能夠講述在另一個世界的短暫旅行中,他們經歷的奇特遭遇。他們還能夠講出他們在意識喪失、生命跡象消失之後,在他們的病房裡所發生的一切。他們的準確程度說明這不可能是夢境,也不是什麼幻象。這說明在人的機體沒有生命活動之後,在人的身上還有某種意識形式東西的存在;這種存在可能構成了死亡後生命的第一個根據。
海蒙·莫迪是一位哲學和醫學博士,他撰寫的這部科學報告性質的著作,是以非常可靠的事實為依據的,因為他已經被公認為是一位優秀而誠實的研究員、探索者,富有邏輯性的見解和嚴肅公正的態度;並且他自己的研究工作也證明了這一點。
典型案例。一位年輕的婦女說:當時我想:我是死了,但是並不是死亡的本身使我憂慮苦惱,使我苦惱的是我不知道應當去到哪裡?我的思想意識和在現實生活中完全一樣,但我始終不能弄清楚所有這一切,我重複說道:「現在我要做些什麼呢?我應當去向何方?」接著我又說:「我的天,我竟然死了!這是不可想像的事!」因為人們永遠也不會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要死去(至少我沒有這種感覺),這種事只能發生於其他人身上。儘管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值得懷疑之處,但是也還沒有達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程度。於是,我終於決定等待這種忙亂結束,等著人們搬走我的軀體;在這之後,總應該看一看我是否能夠最終找到我的去向。
有位年輕的姑娘,在她處於臨近死亡狀態時,便離開了她的肉體,並且走到了隔壁的一個房間。在那兒,她遇到了她的姐姐正淚流滿面地說:「啊!卡蒂,我請求你,不要死吧;我懇求你不要死吧!」不久以後,當卡蒂對她姐姐準確地說出,這時候她正在那個房間,並且一字不漏地向她姐姐重複了她說的那段話時,後者驚得目瞪口呆。
4、《死人看到的人間》
德國64歲的拉莫夫突然腦溢血死亡……但,死了的拉莫夫卻一直記著兩件事:一、我一定要還魂,決不能就這樣死掉!二、看看家人在葬我的時候都做些什麼?
開始他在死寂中聽到一陣輕盈的歌聲,像從遙遠的地方傳來,又像在耳邊,後來他看見自己變成了小孩子,玩耍、讀書……他一生的生活情景像過電影似地在眼前重演了一遍,而他早已死去的母親就在遠處向他招手。
第二天早晨,當兩個前來準備解剖的醫助掀開床單時,拉莫夫用盡全身力氣讓左手食指和中指動了一下,兩個人嚇得汗毛直豎,驚叫道:「死屍又活了!」拉莫夫真的活了,他到慕尼黑電視台現身說法,向無數的觀眾描述了死後看到的「人間」——「陰間」。
5、《光覺之內》
在生命的盡頭,人會看到些什麼呢?澳大利亞科學界正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洲紐斯維大學心理學家沙麗·施芝婭博士最近寫了一本題為《光覺之內》的新著。書中敘述自己「死而復生」的經歷與體驗,立即吸引了醫學,心理學,神經學等有關方面的專家的興趣,並對「死而復生」者的感受進行科學論證,試圖揭開這個謎團。
施芝婭博士在書中寫道:她在醫院裡生第二個孩子時,因難產,心跳停止跳動7分鐘左右,後因醫院搶救得法,她得以死而復生。她回憶道:當時自己很清醒,突然感到一切痛苦完全消失,自己已不在產科房裡,而在空中飛行,越過一個黑暗的坑道,眼前展現一片光明,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一片金碧輝煌。「我看到了已故的親人和朋友在歡迎我到來,我很迷戀這個地方,和故人們聚集在一起。忽然我聽到自己孩子的叫喊聲,我應該回去照料孩子,因此,我決心離開這個地方。」就這樣,她回生過來。
許多科學家不相信這些回憶,更不相信人死後到另外一個世界的感受,他們認為這一切是面臨死亡的腦髓組織產生出來的一種幻覺。施芝婭博士不同意這種說法。她說,當時自己的感覺很清楚,絕對不是模糊不清的幻覺。自己是心理學家更懂得心裡的真正感覺,她認為世人不應對這種感受,回憶持否定態度或嗤之以鼻,而要設法去理解,運用各種神經化學及心理學理論去研究這一深奧的「死亡學」,一定能為人類在這門科學上打開一扇明亮的視窗。
6、《生命·靈魂》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克里斯多夫是位物理學家。3年前,他的妻子死於白血病。最近,他對友人說:我的亡妻卡娜麗婭每晚都來看望我,替我蓋被子,收拾房間。」友人們認為他精神有毛病,產生了幻覺,而他本人卻堅決否認。他說,自己是物理學家,難道還分不清幻覺與真實嗎?並說自己與亡妻相會沒有一點恐怖感,而是親切感。克里斯多夫教授一本正經地說:「我要從物理學的角度來探索死亡學,追蹤思維空間的來訪者。」
克里斯多夫教授在房間裡安裝了錄像機,錄音機,微波探測儀,等待亡妻的「幽靈」到來。到了午夜,「幽靈」來了,這些設備全部自動打開。結果,錄音機有音,錄像機空白,微波探測儀收到電磁波訊號:發現有物體在室內移動。教授信心十足,他決定做更深入的探索,他將最先進的微波探測儀安裝在一家大醫院的太平間裡,對每具死亡不久的屍體進行檢測,終於發現:人在死亡後的幾小時裡,有一種肉眼看不到的物質離開人體,大約持續四五分鐘的時間。克里斯多夫和俄羅斯的人腦研究所得出同樣的結論。他認定是「靈魂」離身,標誌著人的真正死亡。他還驚奇的發現年輕人的屍體電磁波訊號強,老年人屍體電磁波訊號弱。克里斯多夫教授根據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的親身體驗寫出了《生命·靈魂》一書,成為美國研究「死亡學」方面最暢銷的書。
克里斯多夫在美國幾所著名的大學舉辦了死亡學講座,連教室外的走道里都擠滿聽眾。他告訴聽眾,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追蹤「靈魂」的去向。他要求美國科學界,打破舊框架,把「死亡學」作為真正的科學探索。
7、對脫體經驗的研究
脫體經驗:「一個人似乎從身外的角度知覺世界並常常報告說看到了自己軀體的一種經驗」(《心靈學》523頁)。古籍中所載神遊、魂游、入冥、出神、靈魂出竅等,及許多瀕死體驗,都可以看作脫體經驗一類。
這類在中國古籍中屢見不鮮的特殊經驗,在西方人士中也非屬罕見。十七世紀瑞典著名科學家斯威登堡,從55歲到84歲逝世,每日接連做神識脫體的「白日夢」,在「夢」中神遊天上地下,會晤天使和眾多古代帝王、聖人的魂靈,與月球、水星、火星人交遊,對其神遊經歷有詳細的記述。他依神遊經驗及與天使的交談,創立了「幽明對應」理論。
對神遊、脫體一類現象的研究,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929年,英國卡林頓與美國馬爾登合著的《離開軀體的靈體》,列舉有許多靈體神遊的事例。
據有關專家們的調查統計,脫體經驗是一種相當普遍的體驗,有這種經驗的人出乎意料地多。從美國、英國、冰島、荷蘭等地調查的大學生和市民中,承認有過脫體經驗的人,竟然占8—34%,有許多人有數次脫體經驗,個別人聲稱能任意引發這種經驗。這種經驗與宗教信念和興趣無關。大多數有這種經驗的人都堅持說,它們與普通的夢境不同,在脫體經驗中能更清晰地思考、回憶。
脫體經驗的一般事例,如格林所調查的一名婦女自述:她那時病勢沉重,躺在病床上,病房是L形的,根本無法從病床上看到拐角處。一天早晨,她感到自己飄浮起來,俯視著其他病人,看見自己正靠在枕頭上,十分虛弱蒼白,她妹妹和護士帶著氧氣衝到她床邊,拐角處的病床上,有個頭上纏繃帶的大個子女人坐在床上,用藍毛線織東西,臉蛋很紅。忽然,一切都變成一片空白。等她睜開眼睛時,看見妹妹正伏在她面前。她告訴妹妹剛才的體驗,妹妹大為吃驚,因為她所說的情景完全符合事實,而這不是躺在病床上昏迷的她所能看得見的。
有這種經驗者,都把他們的體驗描述得逼真生動,說在脫體經驗中,視覺要比平時更為明亮清楚,視線能穿透牆壁,能懷著一種輕鬆愜意的愉快感隨意行走,任何實物都不能阻礙其行動。但當他企圖移動某物時,他幾乎總是失敗。力圖使別人看見和感到自己的嘗試也總是失敗。
在被診斷為死亡而又復生者和瀕死者的體驗中,多有脫體經驗發生,大多數脫體經驗,出現在身心松馳,如正要躺下去休息、鬆弛地坐著之際。有的脫體經驗中有能遙視遠方等超感官知覺。
西方有關方面的專家用多種方法對脫體經驗作了探測研究。對一些能隨意進入脫體經驗的人用各種儀器測試的結果表明,在進入脫體經驗時,心率、腦電圖、眼動等生理指數都逐漸發生了變化,然與睡眠和作夢時的這些生理指數有別,說明脫體經驗並非在睡眠中發生,是與一般的夢不同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
用磁強儀、紫外線和紅外線探測器、應變儀、熱變電阻器及磁電效果探測器等測定脫體經驗時,很少發現儀器上有反應,說明脫體經驗中沒有已知的物理實體逸出體外,或逸出體外的東西難以探測,尚未找到可靠的探測方法。
1975年帕爾默通過放鬆身體、呈示單調的聲音和景象,加上脫離身體的暗示,成功地使受試者們獲得了脫體經驗。研究者們還對脫體經驗中的超感官知覺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其命中率比在直接的超感官實驗中測試到的略高些。1973年,美國奧西斯測試的l00名受試者中,有15%能提供脫體後辯物的可靠證據,有些事例證據確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