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照常念楞嚴,大悲十小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大懺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臥常念。又立一規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彌陀佛若干拜,再拜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三拜)。念佛或一千聲,或多或少,念畢再拜若干拜。午前一次,午後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課。初夜念蒙山,後念佛若干聲,拜若干拜,發願回向,三皈依後,心中默念佛號養息。臥時只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出聲則傷氣,久則成病。雖是睡覺,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想興寺廟。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為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
凡有來者,皆勸彼念佛求生西方。又須遇父言慈(謂教子依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以行,是名為慈。若溺愛不教,乃教令學壞,則名為害,不名為慈。此事世人百有九十九不識,故成此互相殘殺之世道。若人人都教子以道,則世道太平,無有壞人。壞人皆彼父母養成的,惜無人提倡,知者絕少,可不哀哉)。遇子言孝。遇兄言友(友愛也)。遇弟言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各人盡各人職分,是為善人。
又與女人說(亦可與男子說),女子從小就要教彼性情柔和。縱遇不如意事,亦不生氣。習以成性,不但於自己有無窮之好處。且家庭得和睦之祥,而兒女必不夭死。性情賢善,國家得賢才之慶。氣性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以一生氣,乳即變成毒汁。氣大極,餵兒立刻即死。稍小點,半天一天方死。小氣雖不死,亦必定生病。此一定不易之事理。吾國醫家絕未言及者,光以發明。現因時局不靖,道路梗塞,無法廣傳,故與汝及清泰說。凡學醫者,皆為說之。一年當救無數小孩,於必死必病之頃,即轉而為安然無恙以成人也。放生功德大,此比放生功德更大。以此功德,回嚮往生,必能滿願。有肯常與一切人說者,亦培莫大之功德。以汝知醫,此為從根本上救人,而無形跡可見之善法。吾鄉人士,絕未聞見此語。汝能與相識者說,必可一傳十,十傳百,以至千萬而無盡也。
入關儀式,亦無定章,總以至誠恭敬為主。要在先日禮佛,陳己志願。當日大殿禮佛,至關房令護關人鎖門。門上只貼(不慧明心,發心閉關,專修淨業,普為自他,懺除宿咎,增長善根)作兩行寫於一紙上,貼於門正中上節。不必學不洞(音董)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寫封條,俗鄙之極。日期自擇,亦不可請人封關。此種都是擺空架子,光極不以為然。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復明心師書」
念佛時各隨所宜。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贊佛偈。至偈畢。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則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即坐默念,約一刻,又出聲念。念畢跪念佛十聲,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恐室小難繞,則立跪坐念,皆須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
節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二》:「復馬契西居士書五」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言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污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
雖則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即念贊佛偈,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將畢,歸位跪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然後念淨土文,發願回嚮往生。念淨土文者,令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矣。淨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此為朝時功課,暮亦如之。
若欲多多禮拜者,或在念佛歸位之時,則禮若干拜佛外,九稱菩薩,即作九禮。禮畢即發願回向。或在功課念畢禮拜。隨己之便,皆無不可。但須懇切至誠,不可潦草粗率。蒲團不可過高,高則便不恭敬。
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閒暇。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淨土文。或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念畢禮佛三拜而退。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門。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極閒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閒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
又念佛之人,必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過愆。知過必改,見義必為,方與佛合。如是之人,決定往生。若不如是,則與佛相反,決難感通。
節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與陳錫周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