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2018年第1期 文/宋浩
一、印光大師所處之時代
印光大師於一八六一年(清鹹豐十一年),出生在陝西郃陽(一九六四年更名為「合陽」)。大師出生的年代,正是中華民族最為危難之際,列強入侵、社會動盪,傳統文化的根基被動搖,人心散亂、倫常乖舛。大師出生後,中國發生了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北伐革命和抗日戰爭等事件。印光大師圓寂時,國家還處在抗日戰爭之中,追求獨立和救亡圖存成為近代史的主線。非止人禍,因為人心不古,天災接連而至,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思想文化界,特別是儒家思想方面,因國力衰弱,加之西方文化的強勢衝擊,許多知識分子雖然探索救亡圖強之道,但是未能洞悉根本原因,結果喪失了對儒家文化的自信。社會上興起了非儒反孔思潮。隨著太平天國運動、廢除科舉、立新學堂、帝制滅亡、新文化運動和白話文運動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逐漸喪失。
佛教方面,法運衰敗,知識日希,佛道不彰。加以頻經兵燹,鄙敗無賴之徒,多皆混入佛門。自既不知佛法,不能領眾修行。從茲日趨日下,時弊叢生。加上太平天國排斥異教,江南佛教遭到毀滅性打擊。佛教不絕如縷,幾乎瀕於滅亡的境地,以致出現欲求覓一本佛經而不可得的局面。
故印祖所處之時代,可謂國家動盪,社會大亂,儒家和佛教皆已衰微。
二、印光大師之圓滿教化
印光大師自幼學儒,二十一歲舍儒從釋。出家後參學潛修數十年,其專修淨土、深得三昧、閱藏研教、悟徹圓明。後經龍天推出,弘化十方,擔負歷史使命,分析天下大亂和儒家被棄等原因,從而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為天下太平和恢復人倫教育開出藥方,同時復興佛教,大扇蓮風,開顯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的秘密。
有關儒家被棄之原因,印光大師認為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宋明理學只吸收佛法的理諦,否定因果報應的事相規律,存在理論上的偏失。由理論上的偏失而導致因果教育的缺失,從而導致後世學人多陽奉陰違,無知者更是無所畏懼,肆意妄為,可謂倫理道德盡失。二是西學的負面影響,西方思想是伴隨著堅船利炮和強勢的物質文明進入中國的,讓時人誤認為西方思想能夠解決一切問題而盲目西化,盡廢傳統。中西內外之兩個因素的結合,導致傳統文化的崩塌,非儒反孔勢不可擋。
祖師以經典善書為載體,弘揚包括儒釋道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恢復知識階層對民族文化的信心,進而影響普羅大眾。
印光大師的佛教思想上承經典和歷代祖師之法脈,下契近代眾生之根機,可謂博大精深,集一代時教之大乘。印光大師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印光法師文鈔》之中。傳印長老多次讚譽《印光法師文鈔》為《小藏經》,且謂:「凡欲於此有限人生獲得佛法最大限度真實利益者,不可不讀《印光法師文鈔》。切切!」
印光大師之圓滿教化,試管窺歸納如下:
(一)淨土法門是末法眾生出離生死的唯一要道
從佛法與眾生根機的對應角度,印祖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抉擇。印祖云:「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在昔之時,人根殊勝,知識如林,隨修一法,則皆可證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識希少,若舍淨土,則莫由解脫。」(《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因為淨土法門「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印施極樂圖序》)。
印祖云:「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故其利益殊勝,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謂余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可謂最善形容者矣。」(《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
又婆心切囑:「須知佛法,法門無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脫死,必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夢也夢不著。唯淨土法門,若具真信切願,加以志誠懇切念佛,則便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已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別種法門,則斷難現生了脫。現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將來豈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於此法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復姚維一居士書》)
(二)儒佛二教並弘,世出世法並彰
印祖常云:「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復其本具之佛性。」(《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復安徽萬安校長書》)
又云:「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道以脫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茂,無翼之鳥冀其高飛也。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博地凡夫欲於現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則成無因而欲得果,未種而思收穫,萬無得理。果能將此八句通身荷擔,決定可以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三》)
在出世間法方面,印祖提倡「律為根本,淨為歸宿」的修行方法,詳細闡述了淨土超勝、淨土宗要、念阿彌陀佛及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之方法等。此外,還釐清了禪淨差異,整理了佛教制度,為蘇州靈岩山寺制訂了「五條規約」,開示了叢林道風建設等方面的內容。
(三)提倡因果,潛挽劫運
印祖所處的時代,正是兵連禍結、外憂內困之際,而水旱天災,亦交迫迭至。印祖指出劫運根源云:「人禍既烈,天災又臨,國運危岌,民不聊生,皆由不以因果報應為是之所致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復劉仁航居士論弘揚因果書》)印祖悲心悽惻,一生廣倡因果報應之說,嘗語人云:「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雖佛菩薩聖賢俱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聶雲台居士書》)因果之法,為救國救民之急務,必令人人皆知,現在有如此因,將來即有如此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須於此入手。如是則提倡因果報應,乃仰承天地聖人之心,以成全世人仁義之道德。
又云:「以世間聖人所說,但止令人盡分。唯上智之人,方能恪遵。若在中下根性,則便漠然置之。佛則詳示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及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等事理。俾上智者必期於證本有,下愚者亦不敢肆意縱情,以膺未來之苦。勢必改惡遷善,希聖希賢,雖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對佛天。」(《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廣東高州佛學研究會緣起》)
(四)親職教育,治平之本
印祖以菩薩悲願,關注社會道德境況,一針見血地指出:「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極。一班無知之民,被外界邪說之所蠱惑,競倡廢經廢倫,直欲使舉世之人,與禽獸了無有異而後已。其禍之烈,可謂極矣。推原其故,皆由家庭失教,並不知因果報應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來,日受賢父母之善教,並知禍福吉凶,自為影響,不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下不治,匹夫有責。天下治亂之本,在於匹夫匹婦之能盡倫盡分與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於母者獨多。居胎則稟其氣,幼時則習其儀。其母果賢,所生兒女,斷不至於不肖。譬如鎔金鑄器,視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豈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國家人才,皆在家庭。倘人各注重親職教育,則不數十年,賢人蔚起。人心既轉,天心自順。時和年豐,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風,庶可見於今日。」(《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石印閨範緣起序》)「故又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蟄園札記序》)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當致力於親職教育。
(五)實行圓滿慈善,賑災濟急
印光大師根據當時的環境條件,先是大力流通經典善書,後直接主持「弘化社」,將傳播佛教淨土經典、勸導世人向善之善書作為弘法的利器,以文字般若利益大眾。
一九三〇年,印光大師從上海赴蘇州報國寺閉關。大師閉關前,明道法師遵大師指示籌設弘化社,先在上海覺園佛教淨業社流通部訂立流通辦法。後業務擴大,遂更名為弘化社,一九三一年弘化社於上海正式成立。因印祖於蘇州閉關,故當年,弘化社搬到蘇州報國寺。(詳見《印光法師年譜》)
印光大師主持創辦的弘化社,印送善書,其內容涉及廣泛,包括淨土經典、胎教優生、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因果報應、儒家修身、對治煩惱、戒殺護生、節慾壽康、慈善功德等。除印送善書之外,還力倡力行戒殺護生、賑災濟急、慈幼辦學、關懷殘疾、禁戒菸毒、監獄說法、修橋補路、惜字惜谷等其他公益慈善事業。
印祖法乳凝聚在《印光法師文鈔》之中,廣度有緣!
三、印光大師思想在新時代的繼承與發展
當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時代主旋律,在這新時代進程中,中國佛教既有傳承,也有自信與能力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教義中濟世利人的思想內涵,通過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的文化優勢,傳遞正能量,構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佛教同所處時代相適應,是佛教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規律。
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節奏飛快,人心卻越來越浮躁迷茫,看不清人生的方向。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更深層次的精神嚮往,想要找到能夠讓自己這顆浮躁散亂的心平靜的方法,開始追求心靈的安寧。然而真正能安頓身心的不只是物質,更需要精神。而淨土法門正是這樣一種安心之道。
新的時代,我們堅定繼承佛教自覺覺他的核心思想,繼承印祖的遺志,為佛教四眾弟子清淨身心,生活幸福而努力,進而鼓勵更多的人,自利利他,圓滿人生。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深信淨土法門是末法眾生出離生死的唯一要道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實現,如今正向信息化、智慧型化邁進,社會節奏加快,大眾基本上沒有大量時間用於淨心的訓練,而淨土念佛法門恰合這種節奏,能深契眾生根機,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其淨化身心,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從而覺悟人生,圓滿人生。
淨土念佛法門是佛教中的最易行道,落實極易,「不唯不礙一切職業,而且能助一切職業得易成就」(《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海門汲浜鎮助念往生社緣起》)。印祖云:「須知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論行住坐臥,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己念佛之聲。倘能如是,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士農工商之職業,不但了無妨礙,且能啟發心靈,精於本業。以心不散亂,作事有主,如理亂絲,神凝則易,心躁則難。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業,功勳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學佛得力而來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阜寧合興鎮淨念蓮社緣起序》)
念佛一法,最為方便,可以家庭為道場,即俗修真,一切世間事務,均無所礙,不但最貼近大眾生活,且最易得力。「余按《觀無量壽佛經》,淨業正因有三: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四種屬世善。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前二大小隨人,此則唯屬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回向淨土,皆得往生。」(《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凡見聞者,各宜勉旃。
所以,印祖一再提倡:「念佛法門,若具真信切願,即可超凡入聖,以專仗佛力故易。一得往生,其所得之益,比業盡情空者,高超多多。此之法門,無論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士農工商,在家出家,皆應修持。」(《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海門汲浜鎮助念往生社緣起》)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音納莫)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閒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二)修行三福,敦倫盡分
當代社會高速發展,科技漸趨發達,物質財富漸趨豐富,但大眾的精神卻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人際交往問題日益凸顯。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學習印祖,應從《文鈔》中汲取智慧,儒佛並弘以救世。印祖有云:「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即未斷葷,切勿親殺),修十善業(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慾,瞋恚,愚痴之念)。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三)大力提倡因果及親職教育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須於此入手。如是則提倡因果報應,乃仰承天地聖人之心,以成全世人仁義之道德。
如印祖云:「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勸諭之,雖亦可以收移風易俗之效,固不如從根本上致力為得也。所言從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親職教育,提倡因果報應。俾一切人,各知為人之道,各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果能人各如是,則家門興盛,子孫賢善矣。又須常凜福善禍淫,善惡殃慶之說。以之自修,復以之教家人,則其家人優入於聖賢之域而不自知。故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語非特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婦,同一責任。古人所謂『天下不治,匹夫有責』者,以天下人材,必從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賢善。家庭無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狎於頑惡,二者皆為國家社會之蠹。是知親職教育,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報應,為輔助教育之要道。自孩提以至白首,自一己以至社會,自為人以至為聖賢,自修身以至平天下,均須依之而得成就。實為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成始成終之大權。標本同治,凡聖共遵之大法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勸世白話文發隱序》)
而親職教育,母教又最為重要,如印祖云:「家教之中,母教最要,此所以世人稱女人為太太者,以其能相夫教子,以正乎內。故其效,必致丈夫成德業,兒女悉賢善。如周之太姜、太任、太姒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復白慧導女士書》)
(四)積極服務社會,敦行社會公益慈善
《二十世紀中國佛教》一書中寫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整個二十世紀,哪裡佛教界對社會貢獻大,哪裡的佛教公益、文化教育事業發達,哪裡就高懸著淨土信仰的指引,閃動著淨土宗人的身影。」
印光大師當年,以弘化社為依託,力行圓滿慈善。今日之佛教各大社團組織,應謹遵印祖《文鈔》,採用現代傳播手段,以大眾最喜聞樂見的方式,闡明佛法及世諦義理,敦行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為把印祖思想在新時代落到實處,應該繼續大力印送善書,通過「出好書、送好書、讀好書」,推進社會大眾的思想道德建設,促進文化公益事業發展。同時,更應以各種善巧方便,積極引導大眾,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以期普獲往生大利,出離生死大苦,此為究竟真實慈善事業。
吾輩學人當繼承印祖思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復以化他。祈願印祖思想,普照世界,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