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觀音菩薩的名號有哪幾種譯名呢?為何「觀世音」最為流行?


時間:2018/8/21 作者:君合

觀世音在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Avalokitesvara),而在中文佛典中的譯名有好幾種,東漢的竺法護譯為「光世音」,姚秦的鳩摩羅什譯為「觀世音」,唐代的玄奘譯為「觀自在」。此外尚可譯作「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聖觀音」等。

其中以「觀世音」譯名最為流行。這主要是因為鳩摩羅什譯的《法華經》素被尊為經中之王,其中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尤為盛行的緣故。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由於須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觀世音」一變而為「觀音」,這正符合了中國人好簡略的習慣,於是「觀音」之名沿用至今。

那麼,「觀世音」或「觀音」的意思是什麼呢?

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從自修法門而言,說明觀世音菩薩是通過觀察世間音聲的虛妄不實而明心見性的,即《楞嚴經》所謂「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一是從度化眾生的途徑而言,說明觀世音菩薩是通過觀察世間的音聲而循聲救苦的。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如《悲華經》也說:「寶藏佛授記云:『汝觀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至於「觀自在」,是指通過觀照人生宇宙的緣生性空,獲大解脫,而得自由自在的意思,這主要見於漢傳佛教中最流行的玄奘法師所譯《心經》。

總之,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及有關介紹,在大乘經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如顯教中的《法華經》、《成具光明定意經》、《維摩詰經》、《放光般若經》、《光贊般若經》、《大寶積經》第82卷及100卷、《楞嚴經》第6卷、舊譯《華嚴經》第51卷、新譯《華嚴經》第68卷、《悲華經》、《地藏經》、《大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以及《觀無量壽經》等;密教的《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陀羅尼集經》、《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大日經》、《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理趣經》、《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等,都提到觀世音菩薩,甚至有專章的介紹。

又在西藏,相傳藏民族是由觀音化現所生,在藏史上的名王及高僧也多被認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如歷史上著名的松贊乾布和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領袖等,均被認為是觀音的權現。他們相信世界為一朵蓮花,西藏的拉薩即是蓮花的中心,為觀音的淨土,故將達賴的居所命名為布達拉宮,布達拉之得名與浙江普陀山之得名一樣,是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

那麼觀音的道場到底是在哪裡呢?

可以認為,觀音菩薩既為阿彌陀佛的脅侍,自然其道場在極樂世界,但因大慈悲願力和與此娑婆世界特別有緣,於是而有種種示現。南印度海上、中國的南海普陀山以及拉薩的布達拉可以說都是他無數道場中的三個著名之地而已。

從廣義來說,觀世音菩薩大悲度生,隨緣示現,何處不是觀音道場?若就眾生心性來說皆可為觀音,這正如太虛大師所說:「清淨為心皆補怛,慈悲濟物即觀音。」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