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
正確聽聞佛法的三要素:專心、信心、恭敬心。
龍樹菩薩說,一個人成功跟失敗,重點是機會來臨的時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時機。而聽聞佛法,上課的時候是最佳的時機,你平常打妄想也就罷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專心。
第二個要保持信心。佛法的修學跟世俗的學術研究是不一樣的。學術研究是抱著懷疑的心態去學習一切的世間法。佛法是以信根為本。我們講信、進、念、定、慧,以信根作根本。所以佛法很多不可思議的真理,經過祖師的傳承,我們接觸以後,第一件事情:當我們這個顛倒妄想的心跟這個真理接觸的時候,第一件事情,你先要求你自己相信。菩薩戒就是強調這個觀念,先相信,仰信真如法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第三個你要產生恭敬心,不要產生輕慢佛法的心態。我們要知道,佛法是約著眾生的根基安立的。澫益大師說:良由眾生根基不一,致使如來巧說不同。在修學過程中我們沒辦法廣學一切的法門,你今生當中只能夠選擇自己適合的法門。但是,你千萬不要對其他的法門產生毀謗。你學淨土宗的,你對於禪宗、天台宗要保持隨喜讚嘆,因為你遲早還是要通達一切法門,只是你今生的因緣選擇這樣的一個法門。如果我們毀謗會對我們未來產生障道,這是要特別注意的。
智慧的觀照,佛弟子不共於外道的殊勝之處。
佛法的重點在於「觀」,修「止」只是前方便。一般宗教的修學,能在生命中產生善業,但不能對治心中的顛倒,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在他們的教法傳承中,沒有法義能引導他們見到生命的真相。外道的積集善業,意味著他們將因此而到天上享受幾劫的快樂,之後又完全跟過去一樣,無法對生命加以改造。身為佛弟子,我們在積集善業時,每一善業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清淨而正確的觀照力在觀照,所以善業能成就一種波羅蜜到彼岸的功德。故只有佛法有資格稱為「乘」,因為只有佛法能引導眾生解脫生死,成就三乘的功德。
一個人如果沒有觀照力,心隨妄轉,這一念心與境界接觸時,會產生某種妄想或情緒,自己就完全跟著感覺走,不能產生自我克制的力量,就好像一個人沒打開眼睛,不知道何去何從一樣。如果能如理觀察生命的真相,當這念心與環境接觸時會產生感覺,但這感覺當中又會產生智慧的觀照,這時你會迴光返照來判斷這感覺正確與否。這種反省力量的生起所產生的功德不是一般的善業所能比擬的,因為它對生命產生大方向的決定性的影響力,這是修止觀的殊勝處,也是身為佛弟子不共外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