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代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疑惑心本來猛厲,分別心也習慣了外逸散動,他們若未能在聽聞淨土法門後,生起不變的信願,同時自身的人生經歷又未能使其產生出較強的出離心,則其念佛便不會真切,這樣泛泛悠悠地念過一段時間後,因未感受到佛法的清涼甘露,許多人就漸漸失去了耐心,於是「老實念佛」這一要求也大打折扣。
平時信願不堅固,念佛也不確實,能有多少把握在臨終這一緊要關頭不隨業力漂流,而提起念佛的正念呢?
因此,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如果單純依靠持名念佛這一方法,排拒其餘佛法對淨土法門的輔助,實際上已加大了往生極樂世界的難度,失去了他力提攜的這一優勢,使本是易行道的淨土法門卻變成了難行道。
正確的方法,是老老實實遵循佛陀所垂示的聞思修這一修學法則,聽聞、參閱經論,認真思維經論的意義,然後將思維所得的聖教意義用之於修持的實踐中。
在包括淨土五經一論的大經論中,處處可見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論師對阿彌陀佛及極樂淨土的宣揚、讚嘆,每一處的宣揚、讚嘆都有佛菩薩的密意,能從方方面面增強我們的信願,不可偏廢,無力閱讀的人,則應多聽聞他人關於淨土殊勝與娑婆苦難的開示。
這時已能生起真信切願的人,應開始老實念佛,如果這時念佛仍不得力,則應及時反省自己在信、願、行三方面中哪一方面有欠缺,進行彌補。若信願不堅的人,則應拓寬視野,廣泛聞思、參閱各種經論,佛法時佛菩薩們智慧的結晶,學習後只能增上我們的信願、慧根,而不可能對往生西方產生障礙。
比如:
學了因明,便具體知道佛法的殊勝之處,而不會再受各種邪說的蠱惑,也能從理論上確立極樂世界的超勝,而自然發起真誠的往生信願;
學了戒律,亦方面了知了具體的開遮持犯,減少了因破戒而導致的往生障礙,另一方面切實認識到了娑婆世界持戒、修行的難度,而自然發起真誠的往生信願;
學了俱舍,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有漏法而與無漏法的本質、特點、分類(如娑婆世界的現象、本質、成因)等等,在與極樂世界的對比之下,在理論的高度淡薄了對輪迴世間的貪執,自然發起真誠的往生信願;
學了中觀,了知了萬法的虛妄不實,更增強了往生的勇氣和信心;
學了《現證莊嚴論》,詳細了知了佛菩薩的無盡悲願、功德,而生出無限嚮往之心,自然發起真誠的往生信願。
同時在學習這些佛陀稱之為甘露妙法時,也學到了在念佛中有效地對治煩惱、使淨念相繼的方法,如俱舍中的白骨觀、中觀中的夢幻觀、空觀等等。
在念佛不得力,枯燥乏味時,使用這些佛陀特別開出的對治妙方,使心念頓時清淨、淨念得以維繫,從而真正達到「老實念佛」的目的。而有志於弘揚佛法,繼續慧命的佛弟子,則更應廣學經教,這樣不但避免了因所知不多而在講法中有意、無意所造下的謗法過失,而且因佛法的薰陶而容易生起真實信願,有因作法布施、法供養而積累了無上的福報,故其不但往生且品位更高。
摘自智圓法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