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創建兩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退休後出家修行,卻被政府請出山來,將面臨倒閉的航空公司救活……說起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生平,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
1932年稻盛和夫生於日本鹿兒島市,27歲時創建了日本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時創辦日本第二電信。兩家公司現均已進入全球500強,數十年未曾虧損。
央視專訪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經營企業之餘,堅持每日禪坐靜思,對企業經營乃至人生有著深刻的思考,創作了大量的管理學著作。他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卓越成績以及諸多著作言論,也讓他獲得了「經營之聖」的美譽。
稻盛和夫擁有這樣高度生命智慧與企業經營智慧,與他的佛教信仰及長年的實踐有關。本期「名人與禪修」,禪風君就與大家一起分享,稻盛和夫與禪的智慧。
1
坐禪:在靜定中反省自己
說起稻盛和夫,許多企業家都曾受到他的哲學思想影響。尤其是他那句「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更是堪稱經典。
如何讓人生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呢?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反省。「在儘可能冷靜而謙虛的反省中度過人生」是稻盛和夫的一條人生準則。而為了做到這一點,他每天都堅持坐禪。
坐禪、靜定、自省。這些看起來古老而簡單的事,收效卻並不簡單。有企業家受稻盛和夫影響,開始禪坐自省,試了幾天後,這位老闆卻哭了起來。
稻盛和夫到訪
杭州太極禪苑
原來,他發現,自己坐在那裡想了半天,腦子裡還是跑車和美女。這時候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已經偏離得很嚴重。
現代人的精神匱乏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在品格高尚的人永遠是少數的當今社會,稻盛和夫在做著一項點燃他人心中一盞燈的工作。
稻盛和夫
與馬雲會晤
稻盛和夫曾說:「心靈骯髒的人感覺步履艱難的事情,在心靈純潔的人那裡,可以輕而易舉地取得成功。因為心靈純潔的人,能夠保持氣定神閒,因而能夠看清問題的本質。」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將第二電信在京瓷之後帶入世界500強,是因為在創辦第二電信前,他連著3個月每天質問自己的動機,直至確信自己沒有私心雜念,才看清了被競爭對手的私慾和勢利所遮蓋的商業真相。
2
思考:要自利還是利他
這樣的每日禪坐自省,對於稻盛和夫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給自己減壓,更是為了淨化自己的道德與動機。可以說,稻盛和夫對於禪的功能,有非同常人的洞見。
在他的經營哲學裡,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便在於他對企業經營目的的思考。一個企業家做企業,該如何給社會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這是稻盛和夫經常思考的問題。
觸發這個思考的事件發生在稻盛和夫創業的第三年,當時新員工集體向稻盛和夫提出交涉,要稻盛和夫就他們提出的待遇要求給出承諾。
在此之前,稻盛和夫所思考的重心在於一些個人願望,而由於員工的這一次「反叛」,稻盛和夫原本創辦京瓷的目的——技術問世,在一瞬間便煙消雲散了。
稻盛和夫此時發現,企業的存在目的並不是為了實現經營者個人的願望或欲望,而是為了保障員工現在和將來的生活。
此後,他覺得「為了員工」還不能體現公司作為社會公器所應有的功能,於是他又加上了「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作出貢獻」這一條。
有趣的是,這一看似空泛的企業目的,卻讓員工從內心產生共鳴,從而團結一致,為公司的發展竭盡全力。而稻盛和夫本人也因為有了這種光明正大的目的和使命,常感到問心無愧,不受任何牽制。
從小就受到佛教利他思想影響的稻盛和夫,在這裡很驚喜地看到佛教文化套用在企業經營之中產生的奇妙變化。這也讓他開始了不斷地思考與探索。
3
出家:印證心得之旅
短期出家的稻盛和夫
1997年,65歲的稻盛和夫在圓福寺剃髮修行七個月。外人對他的這一行為通常不解,但他自己卻認為,這段生涯對他摒棄利己之心,不斷磨練和淨化心靈至關重要。
原來,在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一直強調利他,強調道德,而商場是一個利己主義昌盛的地方,兩種邏輯在起點上的相互對抗,必然導致一系列疑惑的產生。
於是,他向摯友西片禪師提出希望更深入地學習佛法。西片禪師說那你就到圓福寺來出家吧。當時稻盛感到很意外,他說:「像我這樣的生意人,也可以進寺廟修行嗎?」禪師說:「行,只要你有這個志向。」
稻盛和夫到訪
杭州靈隱寺
對於稻盛和夫來說,出家並不是一件讓他感到有壓力的事,甚至恰恰相反,在這七個月的短期出家中,稻盛和夫在經營與禪修中收穫的許多心得得到了印證。
他說:「禪宗非常注重對心的探究,指明心的存在。我非常想學習和體驗具有這樣特點的宗教,因為我向來把純化和淨化人的心靈看成人生的目的和意義。」
在某次行腳托缽的過程中,一個在公園打掃衛生的大嬸很痛快地給稻盛和夫布施了一些錢,讓他買點麵包填飽肚子,這讓飢餓中的他瞬間感到無比的溫暖,頓時堅定了他的利他信念。
而短暫出家中,讓他了知,寺廟裡,僧侶負責的煮飯打掃等日常雜事與坐禪比較,地位是相等的。這種平等又與他以往提倡的「工作禪」,也就是將精進工作中提升人格視為一種禪修的主張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