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過煩惱是菩提,或許很多大德都常常解釋這句話,也許很多同修也常常把這句掛在嘴上。但是煩惱不是菩提,你能轉境界,這煩惱才是菩提;如果轉不了境界,煩惱就是煩惱,痛苦就是痛苦,無奈就是無奈。相反轉得了境界,煩惱是解脫菩提,痛苦是出離菩提,無奈是自在菩提了。怎麼轉境界?用什麼幫助自己來扭轉境界?這個話題一延伸,就會發現這裡有了錯誤的知見。
轉境界這個詞,如果我們加個字就好理解,就是「轉我境界」,轉變我的境界,而不是轉變外在的境界。常常有人非常痛苦,因為他總想著改變世界,如歌里唱的很慘,「究竟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你和我?」
佛教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如《法華經》裡佛陀說到了佛菩薩的力量有多大?把一個佛國土放在腳趾甲上,一抬腳把這個大千世界抬到天的高度,或者輕輕一彈把大千世界丟到很遙遠很遙遠的地方去,這都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你想改變世界,要先改變自己,如果自己都改變不了,你有什麼力量改變世界呢?有法師說,講經其實不是講這些佛教的義理,而是講自己在這些義理的幫助下的改變,這才是重要的。
這裡埋藏在深處的話是什麼?是你想改變別人,先改變了自己再說,這就非常符合佛陀的教義。要觀察自己的心念,而不要去觀察外圍周遭的人事物,因為那些是靠不住的。這個改變或許是漸進很慢的,或許是速度很快的,不過快慢都是要有過程的。就算瞬息萬變的事物也是有背後的諸多微細的聯繫在左右和作用的,只是我們觀察不到這麼微細的信息罷了。
學佛的效果是通過改變自己而來。比如說我們的習氣,在沒學佛的時候,不認為這個習氣有多不好;但是學佛了,發現這個習氣里貪嗔痴具足,於是發心要對治這三毒,以某些手段來幫助自己先縛住這些,縛住就不起現行,雖然沒消滅,縛住的功夫好了,最後就漸漸讓他消滅了。你自己轉變了,依報隨正報就開始轉變了,你周遭的人事物就開始轉變了;如果我們學了很久,努力了很久,外圍沒改變,那不用猜,肯定是你自己的轉變還不夠強大和明顯。
淨土法門很殊勝,不需要業盡情空,可以帶業往生。修持淨土法門不要求必須斷除這些妄念習氣等等,只要我們能縛住他們,不讓他們起現行,不受干擾,這就是有功夫。在信願具足的基礎上,以這個功夫就是上品往生了,所以這不可思議,這也是十方世界裡沒有的事情,而要往生其他佛國必須斷除這些妄念業障,最低是阿羅漢,這門檻太高。
怎麼縛住這些?一定要思維自己的狀態,然後選擇一個適合的手段去落實。有的人適合讀經,比如建議大家早晨起床先來七遍《心經》,有的人的狀態適合快念,如某容同修十分鐘能念四十九遍《心經》。而有的同修只適合慢念,比如某皈同修,他念七遍就十多分鐘了。同樣都是《心經》,同樣都是念,但是因為狀態不同,所以要選擇的快慢也是不同的。
比如快八十歲的人了,腰腿還不好,如果念的快了像趕賊一樣,氣力是不行的,慢念就很歡喜,不那麼累了。有的人適合念的字字清楚,而有的人適合一掃而過的快速念,可能字都聽不清就念過。所以學佛真是太奇妙了,同樣是阿彌陀佛的四字宏名,可以有無量無邊多的念法。
佛陀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是因為我們有八萬四千種煩惱,只要我們有一種煩惱,在佛法里就能找到一個法門來對治。所有修行也是這樣的,修改什麼錯誤,堅持什麼行持?是要去斷除貪嗔痴,要縛住妄想執著,把染污的弄乾淨,把真的回歸到真的位置上。如果我們做的事情對消除內業沒有幫助,學佛的利益僅從消外業來,那就進步很慢了;佛法不能深達心地,所謂轉變也只是裝腔作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