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威南居士:念佛人為何還會遭到橫死?


時間:2018/12/13 作者:心愿

偶然到某佛寺參觀,看見一本小冊子,題目為《念佛人為何還會遭到橫死?》,書頁兩邊還有小字註明「印光大師的啟示」。看了內容後了解到這是摘錄、翻譯自《印光大師文鈔》的一篇文字。因為內容不長,就在現場翻閱了一下。回家後仔細想想:覺得這篇祖師訓誨很值得自己再三反省,因此又從《文鈔》中檢索出來,準備仔細再讀一遍。

原來這本註明由馬六甲圓融精舍念佛道場印贈的小冊子,其內容是由《印光大師文鈔》中的〈復周頌堯居士書〉翻譯整理而成。《文鈔》在印光大師的回信前還附錄了周頌堯居士的來函。其來信內容原文如下: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經多年。因為信佛之人,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護念,天龍八部,大力神王,常隨擁護。往世惡業,亦漸消滅,縱有怨對,不能為害。此乃佛經所說,決非虛語。詎於三月間,接到上海舍親處來一訃聞,系一極信佛之張太太,吃素已二十餘年,常到居士林聽經。逢人必勸念佛吃素,心極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與某師兄,在馬路上行走,為汽車軋死。後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後,其家子孫曉得,始去領歸安殮。余聞悉之下,心中非常驚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會中人聞之,亦均不安。故特上書,懇求老法師開導,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臨終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說個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勝感德之至。」

因為有一位信佛的張太太,吃素已經二十多年。她常到居士林聽經。平時,逢人必勸念佛、吃素。不料有一天,這位張太太送素食給某位師兄時,正在馬路上行走的她,被汽車撞死了。事發後,她的遺體被警方收去,直到三天後,她家裡的子孫才得到訊息,前去領歸安殮。此事傳開後令這位周居士及一些佛會中人感到不安,因此特地寫信請教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回復道:「接手書,知閣下於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云: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老法師首先表示體諒:大家因為對於佛法所說的事實真相沒有真正明白,所以才會覺得疑惑不安。然後說明業力的廣大、可怕!細細想想: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從早到晚,起了多少念頭、說了多少句話,又有多少動作行為?甚至睡夢之中,還說夢話!就說這已經度過的大半生歲月吧!若是將所有念頭和言行一一記下的話,絕對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是生生世世,無始以來漫長的累積?其中的惡業恐怕絕對居多:為了財、色、名、食、睡,起貪嗔痴…只要靜下來反觀一下自己,就會知道有多可怕!正如《地藏經》上所說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我們絕對不敢存一絲毫僥倖的心,要認清事實,念念警惕、時時反省自己,在自己寫作佛教文字、講說佛言佛語,手捧佛經、身處佛教場所的時刻,在自己內心幽深之處,在那起心動念之際,是不是還有自私自利?是否依然夾雜著是非人我?冷靜觀察後不禁悚然心驚-發現自己私心私慾怎麼那麼重!表面上一層謙和恭敬,深心裡活躍著的卻是一份優越感-一份睥藐、輕視別人的傲慢!這才明白大師的當頭棒喝,是在提醒自己不要掉進自己為自己張羅的陷阱內!

老法師接著開示:「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我們必須要知道:只要是真實的修持,一定能轉業;但是業力牽引錯綜複雜,不可單憑一時的現象來任意斷言,凡夫肉眼也沒有能力徹底看清過去、未來的詳細來龍去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自己還有煩惱、還有憂愁,那一定是自己的修持還不夠,自己的改過還不徹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待自己繼續長遠努力下去。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老法師就這位老太太的案例分析說:「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不敢臆斷,謂決定往生,與決定不往生也。其可決定者,為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為善而得惡報,乃宿世之惡業果報,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我們對老太太的具體情形其實並不了解,我們又沒有他心通,怎麼敢隨便斷言呢?但可以肯定的是:「為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若是為善而得惡報,那是過去世的惡業果報,不是現在的善業果報。如能肯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然就不會胡亂猜疑,譬如說:現在有人到道場當義工,但是工作時不小心,走路時不小心看路,結果跌倒了,能說是因為當義工做善事而跌倒嗎?那時因為過去一直粗心大意沒有培養謹慎小心的習慣,結果不慎摔跤了-不是嗎?那麼現在做善事,在道場-一個充滿許多好人的地方摔跤了,立刻有許多慈悲的長者前來慰問,好心的年輕人前來扶持…那不正是現在善業的感召嗎?若是做壞事摔跤了,恐怕還會被人罵一句:「活該」-那不是很難受嗎?與做善事的結果會一樣嗎?

老法師非常慈悲地開示:「汝等諸人,見此老人,得此果報,心中便有為善無福,善不足為之邪見,故致驚惶疑惑。其知見,與未聞佛法之人,有何各異?」對事情若沒有深入地觀察和思考,對因果的事理沒有足夠認識,捕風捉影,受情緒所影響而亂了陣腳,依自己的習氣、妄想胡亂猜測、胡思亂想…那與沒有聽聞佛法的人有甚麼兩樣?如果真正能夠對於佛說有信心,堅定依靠佛的教誨,自然可以將自己冷靜下來依照佛所開示的真諦檢點、反省自己:那裡忽略了?那點想錯了?就不會產生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老法師說:「倘深信佛言,決不以此事,作此驚惶疑惑之態。以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因因果果互相牽引,情況就如種植稻米一般,先播種者先收成;此外,力量最強大者也會搶先引發成果。接觸佛法之前,當然總是造作的惡業多,學佛之後,我們是否把全副精力放在受持佛誡,依教奉行上?在我們心中,是佛的力量大,還是自己的貪嗔痴的力量大?在生活中,是佛所開示的慈悲喜舍的目標更吸引我們,還是世俗的五欲六塵較牽動我們的心?在我們自己的心裡,究竟是清淨、覺悟、平等的「佛力」強大,還是自私自利、貪嗔痴慢、名聞利養的「自力」大?我們真的應當認真、誠懇地好好衡量一番,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前途,我們自己的命運。所謂:「何去何從莫問天」-要問的是自己的抉擇!

印光老法師又舉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實例來幫助大家理解因因果果雖然錯綜複雜但卻條理分明的事實。以下即是老法師所說的一則真實佛門事跡:「古有一生作善,臨終惡死,以消滅宿業,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過去有一生行善,去世的情況卻很不好,下一生卻投生在富貴又有地位的家庭的例子。)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親王有勢力,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宋朝阿育王寺有一位僧人,為了修建舍利殿,想到沂親王有財有勢,便前往王府募款。沒想到對方所捐出的款項就那麼一點,這位僧人非常氣憤,就在舍利殿前以一把斧頭砍斷自己的手,結果血流不止而死。)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遊行,至掛舍利塔圖處則不哭,離開又哭。遂將其圖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此時此刻,親王府中誕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總是啼哭不休,奶媽只好抱著他四處走走-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只要奶媽一走近掛著舍利塔圖的地方,孩子就立刻停止哭聲,一離開舍利塔圖,孩子又立刻號啕大哭。於是只好將舍利塔圖取下,由奶媽經常向孩子展示,這樣一來,孩子也就不再啼哭了。)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親王知道這種情形後感到非常奇怪,於是便派人到阿育王寺請問那兒的僧人,發現斷手流血而死的僧人去世的那天正是自己孩子出世的那天!)彼王遂獨修舍利殿。(這位親王就獨資修建了舍利殿。)及年二十,寧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到了孩子二十歲那年,寧宗皇帝駕崩了,沒有太子繼位,便令這位孩子過繼,結果當了四十一年的皇帝,就是宋理宗!)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此事載阿育王山志,光於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數十日,看之。」

說完這則歷史典故,印光老法師就說了:「這位僧人之死,也算是慘死了!若不是因為他投生為親王的孩子後時常啼哭不休,見到舍利圖時卻立即停止哭泣,又有誰會知道這個孩子就是這位斷手慘死的僧人所轉世的後身呢?」老法師還說明了此事記載在《阿育王山志》中,他在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那數十天期間看到這則記載-我們由此可知,這是有根有據的歷史檔案。「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句話說得果真一點不錯,因果報應真的是點滴分明啊!

印光法師諄諄告誡:「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佛語或妄。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複雜,遂致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系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於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明白真相的人,不論遭逢順境或逆境,都絕對不會懷疑因果有所誤差,或置疑佛陀的教誨-反之,在遇到不順心意的事時,我們要趕緊回光反照,反省自己是否有那裡處理不好,做得不對?今日之不幸,源於昨日之無知,造下罪業,今天時機成熟,產生結果;要怪就怪自己不夠精進,改過不徹底,藕斷絲連,業習還在-此時我們若是認真檢討,坦誠面對自己,絕不掩飾袒護自己的話,會悚然心驚:這正是因果不空的明證!一些別人可能不太清楚,自己也忽略了的錯失,正是自己今日受苦的根源!祖師提醒我們要有「正見」-「正」則「無私」,絕不私心袒護自己,因為掩飾自己的錯誤是最嚴重的傷害自己,等於阻止自己轉禍為福,就是在妨礙自己的進步,令自己繼續因同樣的錯誤而受苦-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呢?從今天起誠懇地面對自己!真念佛人必真學佛-佛豈會為自己找藉口?佛豈會將過錯推給別人?佛豈會對自己的錯失不知不覺還一直埋怨別人為何破壞、毀謗自己?真修行人會問自己還有甚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有甚麼做得不夠圓滿的地方?對別人還有甚麼可以提供的方便?自己還有那些可以為他盡的義務?從深刻的自我反省中,我們才能真正看清因果的真相,建立起對佛法堅定的信心,真正得到修學佛法的利益。

要知道我們今日努力改過,不再讓苦難的種子繼續成長茁壯,也即是不再讓災禍蔓延,這即是「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試想想:壞習氣如滾雪球,惡習愈增長,將來果報愈慘烈,就像積欠高利貸,利息滾利息,數目越滾越大。不如急流勇退,勇敢、坦然地面對過去留下的債務(現報輕報),咬緊牙根努力還債,再不去借貸(轉重報後報)。若是一味逃避,繼續放縱習氣,能不前途堪慮嗎?奉勸面對苦難,有心改造命運者:思之,思之!

印光法師又舉了另一個實例:「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適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懺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

-這是一則著名的公案,也許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然而祖師大德的現身說法到底帶給我們甚麼啟發呢?印度戒賢論師,道德高尚,感動許許多多的人向上向善,喚起了多少有緣人的良知,震醒了多少醉生夢死的人?他以身作則,活著一天,就是「為佛法、為眾生」-將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作為眾生的警鐘和甘露。但是,有一天,戒賢論師卻病了…由於過去惡業的感召,他身患重病,非常痛苦,難以忍受之際,甚至想要自殺!此時,他看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位菩薩降臨面前,告訴他道:「你過去世中,常是國王,卻沒有體恤人民、愛護生靈,做了不少傷害眾生的事,本來應當墮入惡道;幸好你迷途知返,苦海回頭,認真學佛,以身作則,將自己修行改過的心得告訴大眾,提醒、鼓勵有緣眾生改過自新,依照佛陀的教誨展開新生活,為自己和別人,乃至其他生命都帶來安寧和清涼。因為你這種腳踏實地宏揚佛法的功德,所以通過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你應當耐心忍受。大唐國有一位僧人,法名玄奘,再過三年,他就會來到這裡,成為你的學生,向你學習,接受佛法的傳承。」 戒賢論師聽了這番話後,就安然忍受病苦、坦誠懺悔,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也就痊癒了。

「心淨則國土淨」-我們常說「感應」,有「感」就有「應」,就如一般人所說的「相由心生」,佛經中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文殊、普賢、觀世音三位菩薩,分別代表智慧、行願和慈悲,我們自心中的慈悲湧現,願力發動、付諸實行,智慧萌生,菩薩即降臨眼前;否則的話,「話不投機半句多」,即是菩薩來到面前,我們也是對面不相識,無動於衷,視若無睹,不是嗎?戒賢論師久受佛法的薰習,雖然一時受到病苦的衝擊,但是內心對佛法堅定的信仰,對佛菩薩的仰慕,有如磐石堅固不動,感得菩薩降臨,告訴他玄奘法師將來之事。論師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為佛法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培養人才,為眾生造就將來普度一切的龍象,於是借苦磨鍊自己,在苦中反省自己,在病痛中實際演練、深入「離苦得樂」的佛法!念念反省,時時自問,以真誠的懺悔「破迷開悟」!論師了解有果必有因,菩薩降臨是自己學佛、弘揚佛法的成果;病苦是自己積累了生生世世的噁心惡念惡行的結果。此時此刻,真學佛即須真懺悔-為了佛法的傳承有人,為了眾生的得度有緣,論師更深入地解剖自己、更徹底地改造自己、淨化自己,經過一番認真努力之後,結果,病好了!

三年後,玄奘法師來到了戒賢論師的面前,戒公令弟子對玄奘法師訴說他當時病苦的狀況,講說之人說到師父病中種種痛苦之處,不禁哽咽淚流,我們由此可以想像其中痛苦的情形有多麼悽慘。假如不明白這是宿世種下的苦因,不是又要疑惑為何眼前如此大修行人,竟然還得如此慘病,佛法還有甚麼靈感利益?印光老法師說:「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我們處事待人要看全面,不能片面-「因果通三世」:凡事都有過去的成因,也會演進成未來的後果;生命是一條長流-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個連續不斷發展的過程,若是只看眼前,短視近利,卻無視於所造成的流弊,不考慮前因後果,得意忘形之中隱藏的是禍患無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古語值得我們再三玩味。有些人因為過去的付出和誠實而獲得別人的信任,卻不能堅持下去,反而以欺騙的手段去從這些信任自己者的身上獲得利益,還以為不打妄語、不耍手段不能成功,實際上是多此一舉,而且還弄巧反拙!想想看:別人是因為信任自己而「上當」,往後發現此次被騙後,以後還會再相信自己嗎?結果自以為「聰明」「騙」來的,其實還是因為自己過去誠實付出所換來的福分,現在的欺騙卻換來以後長遠的不信任,損失了自己的信譽。萬一訊息傳開,後果就更加得不償失!仔細想想,別人今天對自己的信任當然是來源於之前自己認真的付出,那何不繼續誠實努力下去,讓自己永永遠遠值得被信任下去,福報也得以繼續綿延下去。這才是真實的利益。

同樣的,我們若不天天認真檢討、改過,那些潛伏的宿業一旦發作時,恐怕會讓我們措手不及。無論如何,面對逆境和苦難時,一定要認真檢討,找出自己不對之處,用心改正;不僅不應對佛法生起懷疑,還要更加確定佛法的真實不虛,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轉危為安。人生最可貴的就是「覺悟」,而覺悟之中最珍貴的就是「自知」,所謂「自知者明」。能發現自己的缺點才是真正的聰明。反之,掩飾自己的過失是最嚴重的無知,那會把自己毀掉!想想看:戒賢論師這樣的大德,在我們一般人看來已經是無懈可擊,人格十分完美了,卻還是有宿業未消,酬償業報時還得受那樣的病苦折磨-我們能不警覺嗎?捫心自問:我們的德行如何?起心動念,言行舉止,是否符合佛陀的教誡?是否還有自私、傷害別人的想法和做法?有因就有果,我們今日所作所為將來會帶來什麼樣的果報?敢不懺悔改過嗎?

在生不如死的病苦當中,戒賢論師一心為正法久住,在忘我無私的狀態中細細檢討自己對不起一切眾生的地方,認真懺悔、改過,讓自己的身口意更溫暖、更柔和地面對一切-有愛心,更有決心!有慈悲,也有勇猛精進!結果不僅轉變了自己個人的命運,更轉變了無數人的命運!玄奘法師到印度求學回國後,將所學傳播給大唐子民,影響所及,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所謂「三世諸佛,以苦為師」,論師在病苦中生起了大智慧、大慈悲和大願力-是病苦成就了他,讓他在修行上有更大的突破!此時,再回想印光老法師所說:「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我們也就找到了念佛人在遭逢厄運時的應變之道,而不會惶恐退轉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