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得到某種結果,就要造作與之相應的因緣;若不想得到某種結果,就要避免造作相應的因緣。這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背後的邏輯,我們若想遠離痛苦、獲得安樂,唯一的辦法是斷惡行善。——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培養愛的能力,如果你感覺從自己做起比較難,則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最能激起你心底溫柔之愛和感激的人,真誠地希望他(她)快樂。然後你把這種愛和感激投射到其他親近的人身上,並祈願他們同樣獲得安樂。
對很多人來說,剛開始即使是對親人和朋友,也無法懷著無條件的友愛,但這沒關係,做作的發願也能幫助我們超越自己的極限。如果不是發願,我們恐怕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的痳木、狹隘:不要說每天與自己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就連身邊的親友,又有幾人是我們關心的?
——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冷漠往往不是因為缺乏愛的能力,而是因為不相信自己敞開心胸的能力。培養慈心也可以看作是培養愛的能力,學習以真誠和善意去對待眾生、與外界相處。
傾盡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對生命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意義。與之相比,內心的平和富足、親情友情、慈善助人等對自己更有幫助,更容易產生幸福感。
迎面走來的人,男女老少,喜歡的、討厭的,他們都和我們一樣渴望幸福安樂,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或許很笨拙,這樣地想,我們會很自然地生起同情、寬容之心。
——希阿榮博堪布《寂靜之道》
有些人覺得自己有錢,吃得起珍貴動物的身體,在別人看來會很體面、高貴。這種想法實在淺薄。高貴的人會用自己的財富乃至擁有的一切去救護眾生,幫助他們遠離痛苦。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曾經以身飼虎,藏地現在仍有許多瑜珈士裸身在叢林中,用自己的鮮血布施那些飢餓的蚊子,歷史上也有許多高僧大德把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布施給眾生。
我們普通人雖然很難做這樣大的布施,但仍然可以有一顆高貴的心,在心裡,在行動中,尊重護衛生命。
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是人類從小就開始學習的處世之道。為什麼人對動物就可以肆意掠奪、傷害呢?人人平等的心,還不是真正的平等心,眾生平等的心才是真正的平等心。
——希阿榮博堪布《生命這齣戲》
遠離惡業是真正安樂的開始,所以關懷眾生是安樂之始。
對其他眾生的關懷,讓我們的胸懷廣闊,能以更現實的態度對待生活,不再任憑自己沉浸在對困難和問題無意義的想像中。
很多時候,痲煩、擔憂、焦慮的產生,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小,只裝得下自己。哪怕只是一個小問題,在閉塞、狹隘的心胸和眼界的「加持」下,也會變成無法承受的大困境。
每當我感到憂慮、壓力的時候,普賢菩薩高尚的誓言總能給我幫助。他說:「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想到自己的誓願,想到生活的目標,眼前便開朗了。怎樣大的困境都是可以跨過去的。
慈悲是安樂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它讓短暫而無法重來的人生有了意義。
——希阿榮博堪布《生命這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