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古代佛門有位大護法梁武帝,大家都知道。梁武帝以他國王之尊,用國家的財富造了佛寺四百八十座;度僧,就是度出家人,人家喜歡出家他也歡喜,成就人出家,十多萬人,自己以為功德很大。
那個時候剛好碰到達摩祖師到中國來,達摩見梁武帝,梁武帝很得意,在佛門做這麼多好事,就向達摩誇耀:我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人十多萬人,我功德大不大?哪裡曉得達摩祖師給他澆一盆涼水,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聽了很不是味道、很不高興,從此以後就不理他。達摩祖師沒有人護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沒人理他!達摩講的是真話,如果要說幾句奉承話,國王,你的功勞大得很!那梁武帝不變成他的護法嗎?出家人句句都是講實話,沒有功德。
梁武帝做的是什麼?做的是福德。諸位要曉得,「福德」跟「功德」不一樣。「功德」是「定慧」,你建那麼多廟、度那麼多出家人與你修定、修慧毫不相干。「定慧」是「功德」,譬如說持戒,持戒要得「定」,持戒就是「功」,得「定」是「德」,這是功德。
修「定」有「功」,開慧是「德」,智慧開了,這個是「德」。所以「功」是「因」,「德」是「果」。「功德」跟「福德」是有差別的。「福德」,我有福報可以送給別人享;「功德」沒有辦法,自己的功德,決定不能夠贈給別人。釋迦牟尼佛的功德不能給阿難尊者,阿難尊者遭了難,還要去受罪。「福德」可以給人,與人共享;功德不可能。
「並無功德」這就是說明梁武帝他老人家的成就、智慧成就,你們都念過《無量壽經》,比不上世饒王。世饒王真的覺悟了,捨棄王位,出家修行,就是法藏比丘,以後就是阿彌陀佛,梁武帝怎麼能比得上?!這就是說「功德」跟「福德」差別很大。
佛在此地這個意思勸勉我們要真正修行,這個重要!這些雜務事情是愈少愈好。
百丈大師在當年跟叢林建立的清規,他老人家叢林二十條約裡面,第一條就是「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佛法什麼叫最興盛?「無事」就是興盛。這個話很有道理,與佛在經典上、與達摩祖師說的完全相應。這是我們必須要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