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願(五)
《要解》續說:「厭穢須舍至究竟,方無可舍。欣淨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故《妙宗鈔》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
也即是說厭舍這個穢土,需要舍到究竟徹底,舍到沒有再可舍之時為止。你欣慕淨土,也要取得徹底,到沒有再可取之時為止。
宋朝四明尊者,為《觀經》作了一個註解叫作《妙宗鈔》。在鈔中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有人問:至理是不垢不淨,無取無舍,你還要舍幹什麼?
《妙宗鈔》回答的非常好,他說:「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轍指車轍,古代都是大車,車在土路壓出兩條轍。)也就是說:你取捨得登峰造極了,就同「不取不捨」不是兩樣。這話很難懂。
圓瑛老法師有個解釋,他說你若橫超三界,永離諸苦,再也不用舍了,方叫舍至究竟。什麼叫取至究竟呢?若求生極樂,到了直上蓮台,永受諸樂,才叫作「方無可取」。
由於經論中的言句,往往有無量義,所以我從另一方面補充一點拙見。我認為一個取捨到極點的人念佛,與那個不取不捨的人念佛是平等的。一個人若舍到極點,對於娑婆世界一點也不留戀,一心所嚮往的只是極樂世界。在念的時候,就只是一句阿彌陀佛,自然不會再打閒岔。只剩下一條心,只是在念佛,這就同那「不取不捨」的人在念佛是一樣了。(《淨土資糧》,黃念祖著,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年版)
原文
大家要知道,「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真正信了淨土宗的道理,彌陀的大願,這些道理——信自信他、信事信理,要相信我們的念佛,就以這個為因,就能得念佛的果、往生的果、成佛的果。這個就是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
這六信都具足而且我們不留戀娑婆世界,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很懇切,你就是有信有願,深具信願。深具信願你決定往生!(《淨修捷要報恩談·第25拜》,黃念祖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