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警官:降伏意惡的兩個方法


時間:2019/3/26 作者:心愿

所以這個意惡,意惡是真的是,它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所以老法師上次有跟我們講,他說,意惡其實比身、口還可怕。因為什麼呢?我常去形容它,滴水可以穿石,你不要看它意惡,它累積就變大惡啊。你動一個小念就有一個中念,就有一個大念,大念就去做壞事啦,對不對?你想去自殺的,他動一個念頭想自殺,剛開始想自殺、自殺,一直想,想到後來,他真跳下去,他就死掉了。所以《地藏經》裡面講,「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地藏菩薩跟我們講得這麼清楚。四大部洲,南瞻部州的人,就是我們這個南瞻部州的人,最剛強的,罪特別多,尤其是意業。他說,我們閻浮提眾生,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夜,可知者無數,不知者更多,而且惡念多過善念。

這個不要去拿別人比,就拿我自己就好,真的是,我們常常會起這個貪瞋痴慢疑。佛菩薩跟我們講善惡都有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業也有意業的果報。所以為什麼得人身的時候短,失人身的時候長,原因在這個地方。善念還可以,惡念就障礙到我們修道。所以這個意惡,就是這裡講一念不正的原因,意惡就是我們的貪、瞋、痴三毒。那怎麼辦呢?我這裡提兩個方法跟各位共勉,第一個,用方便法。第二個,其實也是方便法,但是也是究竟法,印光大師說的。

第一個方便法就是,我們學一些祖師大德也都這樣教我們,就是你先伏妄念,把妄念伏住,去習氣,方便法。這個地方講方便法,就用黑豆、白豆法。我們西天的祖師,第四祖優波鞠多尊者,他向他的老師商那和修求道。他老師說,你年紀還小,你要求道,怎麼去明心見性?怎麼去悟大道?那這個還早,你先把你的習氣拿掉,你先把你的心念端正,我再跟你講,教你悟這個大道。他老師就親自教他,說,你去觀你這一念心,用觀心。你起一念惡,你就拿一個黑豆,放在袋子裡面。如果你起一念善,就拿白豆放到那個袋子裡面去。他就這樣放放,放到晚上睡覺,結果發現黑豆比白豆多,剛開始做的時候。

所以你剛開始做的時候,絕對是惡多於善。優波鞠多尊者,祖師呢?他也跟我們一樣,是這樣示現,這樣過來的啊。後來就開始這樣,一直精進用功以後,到後來,天天這樣觀心以後,天天這樣做以後,這黑豆、白豆有點像東北《太上感應篇》共修網的他們的功過格,道理其實也是一樣。你這個今天有沒有做,那個有沒有做,你要寫下去了,對不對?像趙閱道焚香告帝,敢跟天帝報告的都不敢去做,那不敢報告的就表示你去做了,對不對?理論上是不是這樣說,跟我們一樣啊,跟佛菩薩講一樣,有做壞事都不敢報告啊,所以只能靠一個懺悔。我覺得覺照、懺悔、觀照、精進都可以提升境界,都可以幫助。

他就這樣,優波鞠多尊者就這樣用功以後,到後來不知不覺裡面,他到最後的時候,他純白無黑。他就問他老師啦,他老師商那和修尊者,西天的三祖。商那和修是什麼?是我們佛陀,佛陀把這個,佛陀滅度以後,把這個衣缽傳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傳給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就是傳給商那和修,這個第三祖。後來商那和修就教他這個弟子,教他修行的方法,不久他這個弟子就證阿羅漢果,而且度人無數。

因此修行先要除掉自己的惡念,還有不清淨的念,叫穢念,污穢的穢,才開始走上修行這一條路。否則的話,你雜毒攻心,很困難,障礙很多。所以為什麼像我們地藏法門裡面,在地藏三經裡面,蕅益大師有著作一個《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就是告訴你懺悔的方法。你拜到清淨的時後,你再去占那個木輪相法,看你的業清不清淨,也就是說你的心念清不清淨。那麼你再去學習大乘佛法,再去學習了義的佛法,那就很容易相應,很容易契入,再去學定慧。你業障沒有消,你學定慧,無有是處,障礙很多,困難重重。但是你業障如果消的話,你學定慧,它會相應、會契入。

那麼接下來,我剛才講說黑豆、白豆法是一個方便,接下來就說,怎麼把意惡能夠伏住?最少要伏住,最後就把它拿掉,斷除意惡,提起正念。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唯依念佛攝心,即可令惡念不生。印光大師跟我們這樣開示,他說,「至於念佛,心難歸一」。我們就是沒有辦法得一心,一心就是清淨心。到一心的時候,就不會起心動念了,就不會心隨境轉。一心的時候,妄想已經斷了。所以印祖說,「心難歸一」,我們念佛,我們念一念,我們還是會想其他的。我也會啊,念念念念念念,又想到別的地方去了,嘴巴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在想別的事情。誦《無量壽經》也是一樣啊,誦《地藏經》也會啊。

所以這個心,妄想心像猴子一樣,就跑得很快啊,你根本抓都抓不住,什麼時候跑進來,你也不知道,跑掉你也不知道啊,對不對?結果印光大師就說,「心難歸一」,你「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那「攝心之法」,就是「至誠懇切」,「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念或是默念,你都要怎麼,「念從心起」,你要發這個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就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我們所謂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用耳根最容易修持,耳根來修。因為耳根你可以聽十方,六根裡面,在《二十五圓通》裡面,我個人還是覺得耳根最容易得到定功,把煩惱伏住。印祖這個方法就教你念,你聽自己的念佛聲音,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句句分明,你要聽得很清楚,他用這樣的方法去攝住你的心。他說,如果你能「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妄念自己就息掉了。

他說,如果還是沒有辦法,「猶涌妄波」,妄想像大海的波濤洶湧一樣,一波又起,一波又來。我們這個心叫性海,但是這個妄想像波浪一樣,一波一波的來。印光大師說,如果你還伏不住的時候,那麼你就用「十念計數」,全心的力量放在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上。他說,如果你用這樣的話,用十念計數,它妄想「雖欲起妄,力不暇及」,那個妄想沒有空隙可以插進來。「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因為「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屢試」,不斷的去實驗,不斷的去靈驗,「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不是隨便說說的。他說,印光大師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我們都是鈍根,什麼叫「鈍根」?不是說你腦筋很笨,不是,「鈍根」就是執著很不容易放下來。印光大師說,這樣的話,用這種「十念計數」法,可以「令萬修萬人去」。

「所謂十念計數」,就是說你不用拿念珠,你就是念佛的時候,你從第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念到十句,就以十句為止。你必須念得很清楚,每一句都念得很清楚、分明,到第十句的時候又從頭開始,又第一句到第十句。你不能夠十句以後,再二十、三十,這樣不行,就是只有十句。「隨念隨記」,不用念珠,「唯憑心記」。如果你覺得十句,一次念十句你會忘記,不然你念看看。你說,南無阿彌陀佛,好像念到十一句去了,對不對?有時候,好像,誒,剛才是念九句還是八句,你會弄不清。我也曾經把它實驗過,誒,我剛才是念五句還是七句,誒,尤其是八句到九句,九句到十句時最會忘記。稍微一個東西給你乓一聲,你就忘記說,誒,剛才是念九句還是十句。不然你試試看,我就這樣實驗過,這個心真的很難調伏,你在念佛,外面只要電話聲一響,誒,剛才是念到第幾聲,又忘記了。

所以印光大師說,不然就是,如果你覺得說,這樣十句你記起來很困難的話,那就你分成一到五,六到十,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五句,五句嘛。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子,這個是一個方法。你如果覺得費力的話,定弘法師那天在這邊演講時候,也是這樣教我們,三三四,你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十句了。

誒,我給它實驗過,真有用。我不敢保證說,我大概給它算一下,我用我的速度,就這樣早課、晚課,你這樣給它念的話。你用老法師那個方法也可以,早上用餐前、中午用餐前、晚上用餐前、中午上班前,你用老法師那種方式都可以,看你用什麼方式。你要早、中、晚也可以。那我就這樣給它實驗過,大概頂多十分鐘到十五分鐘,一千聲,十句的話,我這樣給它念的話,十句,大概一千聲,可以一千個佛號。如果你這樣給它念下去的話,你一天少則四千到五千,一個月十五萬,一年的話,一百多萬,十年的話就一千多萬。一到三、四到六、七到十,做三氣念也可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落腳,「著腳」就是落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你那個定功就會出來。

其實一切的萬罪的根源,來自於妄想、來自於煩惱習氣。我們講煩惱、習氣、毛病,其實就是這個妄想。這個如果只要你把妄想伏住了,你功夫成片,入場券就拿到了。所以印祖說,大勢至菩薩裡面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個「三摩地」是什麼?三昧也,就是定慧等持。他說,利根就不用說了,「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像我們這種鈍根的。「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印祖跟我們點出來,像我們這種的執著很重的,你想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太難,真的太難。那不要講開悟啦,根本不要講開悟啦,對不對?那開悟都沒有,那往生淨土沒有,那就到六道了,那壞的話就到三惡道。所以所有東西都沒有用的時候,《無量壽經》有用,這句阿彌陀佛有用。不一定要認識字,你只要會說話,就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鍋漏匠就是一個例子,這是佛的大慈大悲。

所以印祖說,「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各位你看起來好像很淺,一到三、四到六、七到十。你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你試試看,你看你的心能不能伏住,所以「即淺即深」。為什麼「即深」呢?它可以讓你功夫成片,到事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等同實報莊嚴土,法身大士。「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你不要說你自己有多聰明,你就懷疑說,這有用嗎?以致於你多劫以來這些善根,從此斷掉了,不能夠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四十二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