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修行怎麼保持不退轉?


時間:2019/4/1 作者:君合

皈依三寶要全心全意

很多學佛人把皈依三寶看作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認為不皈依也能學佛,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誠然,若按佛法教義調整身心,按相應法門修習實踐,多少總會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極為有限。皈依三寶,是發心學佛的第一步,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便是皈依。正如我們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通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否則,始終只是在學佛的門外徘徊,最終也難以有所成就。

另外,可能還有人會問:我發心皈依,但我只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僧行不行?

這肯定也是不可以的。所謂三寶弟子,佛法僧三寶是一個整體,缺一個就不是完整的三寶。沒有僧寶,佛寶法寶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人依法悟,法賴僧傳。我們今天還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與僧寶的努力付出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在恭敬佛寶、恭敬法寶的同時,也應該恭敬僧寶。

所以在家信眾,在學佛修行中首先應皈依三寶,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唯有這樣的皈依,才能作為我們學習佛法、覺悟人生的新起點,讓我們成為正式的佛弟子,走上解脫的道路。

日常功課要堅持精進

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哎呀,今天事情太多了,忙碌了一整天,修行的功課就少做一點,差不多就可以了,等有時間再補上,相信應該也不會有影響的。」然後收拾收拾就休息了,第二天遇到忙碌的工作時,就用同樣的藉口來安慰自己。

我們平時學習,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定一個計畫,這樣才能保證學習的效率。學佛修行也是一樣,我們在誦經念佛的時候,要把每天的功課定時定量,比如一天誦經多長時間,念多少聲佛等等。千萬不能將就,想著今天空閒時間多,就多做一些;明天忙就少做點或者甚至一點也不做。

時光不待人,所以《法句經·無常品》中說: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由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學佛修行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最重要是堅持,千萬不能將就,在種種藉口下怠惰和延宕。發下修行的願後,同時還要經常自己監督自己,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困難,每天的修行都不能落下。不然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後天,逐漸就會退轉和懈怠了。

學佛持戒要嚴格要求自己

可能還會有很多學佛人認為,學佛修行只要「心誠」就可以,而種種的戒律只是輔助修行的工具,雖然受了「戒」,但偶爾犯一下也無傷大雅,不會對自己的修行產生影響,可能還會這樣安慰自己:佛菩薩那麼慈悲,犯這麼一點小錯,應該不會怪罪我的。」

《華嚴經》偈言:「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堅持於淨戒,則是如來所讚嘆。」戒律是無上菩提的根本,也是佛法長住世間的根本。

戒律不是用來衡量他人的標尺,而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是檢視自我的行為規範。對於剛剛皈依的在家居士來說,可按照各人意願決定是否受戒。作為一個佛弟子,不管想不想受戒,持五戒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力,應當把五戒當成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但一旦受持戒律,就要在生活中處處按照戒律嚴格要求自己,以戒為師,千萬不要把戒律當作是可有可無的規矩,覺得偶爾犯一次戒也無所謂。一旦犯了戒,就要發心虔誠懺悔,並保證永不再犯。能夠受持戒律的人,才有辦法脫離貪瞋痴的控制,享有身心上真正的自由。

人生短暫,學佛修行千萬不要「討價還價」,對自己放縱、妥協,我們學佛要時時刻刻把佛菩薩的教誨,作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指南,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按照佛菩薩的言傳身教去踐行,努力完善自我人格,最終走向解脫!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