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法要新白話版2


時間:2019/4/10 作者:常念彌陀

普賢菩薩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為了求得無上菩提,發心要證這個三昧,這個人必須要先修智慧,因為這個三昧,是由智慧得到的。修智慧的人,應當遠離妄語綺語,以及種種散亂無益的事。到精舍中,目睹佛的形像,金色莊嚴,或純金成像,身相具足莊嚴,無量的化佛,在圓光中,依次而坐。這個人就在佛像前,恭敬禮拜,作這樣的思惟,我聽說十方無量的佛,現今仍在世上。所謂一切義成佛、阿彌陀佛、寶幢佛、阿閦佛、毗盧遮那佛、寶月佛、寶光佛等。對於那些佛,隨心所願,尊重之處,生起大淨信。想佛的形像,當作是那如來的真實之身,恭敬尊重,就如在眼前,上下仔細觀看,一心不亂。去空閒的地方,端坐思惟,如佛出現在面前,有一隻手那麼長的距離,心中常繫念,不要忘失。如果暫有忘失,應該再去觀看。那麼觀看的時候,生起極為尊重恭敬的心,如佛的真身,出現在面前,了了分明,不再看成只是形像而已,然後就應當在那佛前,以美妙的華鬘,末香塗香,恭敬右繞,種種供養。他應當這樣的一心繫念,常常就如世尊出現在面前安住。但是佛世尊,是一切能見到,一切能聽到,一切能知道,全都知道我的心念。這樣的反覆觀想,觀想完成後,再回到空閒處,一心繫念,不要忘失。那麼一心勤修,滿三七二十一天,如果有福德的人,就見到如來出現在面前。那有過去世造了惡業障,不能見到的,如果能一心精勤不退,更沒有別的念想,還能很快見到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有人求無上菩提,在一件事中,專心修習,沒有辦不成的。譬如有人,在大海中,捧一把水喝,就等於是已經喝了閻浮提中的一切河水。菩薩如果能修習這個菩提海,那就是已經修一切三昧所有的法忍、所有的菩薩地、所有的陀羅尼。所以應當常常勤修不懈怠,不要放逸,繫念一心,要使自己能現前見佛。這樣修習,初見佛時,作這樣的思惟,是真佛呢,是形像呢?知道那見到的像,是因為觀想生起,甚至廣大虛空,細小到毛尖,見到的一切真佛,也都是這樣。猶如虛空,平等沒有差別,自己的心作佛,離開這個心沒有佛,甚至三世一切的佛,也是如此,都是沒有一個實體,唯有依自心而起現。菩薩如果能了知一切的佛,及一切的法,都是唯心現量,能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快速生到妙喜世界,或往生極樂淨佛土中,常見如來,親身供養。(《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馬鳴尊者

眾生因為常住在這娑婆世界,自然害怕不能常遇到佛,而親自供養,恐懼信心難以成就,想要退悔。應當知道如來有殊勝方便,攝護信心,只要憑藉專意念佛的因緣,隨願力可以往生他方佛土,常見到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如果有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的善根,回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能往生。因為常見到佛,終究不會退失。如果觀那佛的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能得往生,因為住正定的原故。(《傳燈錄》)

龍樹尊者

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的煩惱,以及前世的罪業。其它三昧,有的能除淫,但不能除瞋;有的能除瞋,但不能除淫;有的能除痴,但不能除淫恚;有的能除三毒,不能除前世的罪業。而這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所以菩薩要度眾生,其餘三昧,沒有比這念佛三昧的福德,能快速滅除所有的罪業。再其次,佛是法王,菩薩是法將,他們尊重的,只有佛世尊,所以應常念佛。譬如大臣,特別受皇上恩寵,常念著他的主子。菩薩也是如此,知道種種的功德,無量的智慧,都是從佛法中得到的,知道恩重所以常念佛。又說:「常想不離所有佛,菩薩每世的出生,常遇到所有佛。」問道:「菩薩應當度化眾生,為什麼常想遇到佛?」回答:「因為還有沒入菩薩位的,還有沒得阿鞞跋致的,還有沒授記的,如果遠離所有佛,便會壞掉所有善根,埋沒在煩惱中。不能度自己,怎麼能度他人?如人乘船,船到水中央壞漏了,想要度他人,反而自己沉沒了。又如很少的熱湯,倒進大冰池,雖然化掉一點冰,反而更凍成冰。菩薩沒有入法身位,如果遠離所有佛,就憑一點功德,沒有方便力,想要化度眾生,雖然有一點利益,反而更墮落。聲聞辟支果位,雖然有涅槃的利益,因為沒有一切智,不能教導菩薩。而佛因為得到一切種智,能教導菩薩,如大象沒入泥中,不是別的大象幫助不能救出,菩薩如果落入其它道中,只有佛能救,因為大道相同。再其次,菩薩這樣想:『我還沒有證到佛眼,像盲人一樣。如果不被佛所引導,就找不到方向,會錯入其它道。如果聽了佛法,到別處去行使,卻不知教化時機,實踐法化有多少?』再其次,菩薩見到佛,如果親眼見,心就清淨;如果聽佛說法,心就歡喜,得大智慧,隨法修行,而得解脫。這種親近佛的無量利益,怎麼能不一心要見到佛呢?如嬰兒需要母親,行道需要糧食,高溫需要涼風冷水,寒冷需要熱火,過深水需要船,病人需要良醫。菩薩需要諸佛,超過了上面列舉的事。父母、親屬、善知識、人天中的王等,都不能有如佛那樣的利益,佛能利益諸菩薩,遠離各種苦處,達到世尊的境地。」問:「怎樣能不離諸佛?」答:「眾生有無量劫的罪業因緣,雖然修福德,智慧太少;雖然修智慧,福德太少。菩薩求佛道,要修行生忍法忍,因為修行生忍,所以要在一切眾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因為修行法忍,所以要破除一切法的無明,得無量智慧。兩種修行和合,世世不離諸佛。再其次,因為菩薩常愛樂念佛,所以捨棄報身再受報身,總能遇到佛。如眾生貪慾心重,就轉受淫鳥的報身;瞋恚心偏多,就轉生到毒蟲類中。菩薩因為不貪戀轉輪聖王的人天福樂,只願念諸佛,所以隨心念的偏重,而受相應的身形。再其次,因為菩薩常常喜好修念佛三昧的因緣,他們出生常常遇到佛。如《般舟三昧經》中說,菩薩入般舟三昧,現生就往生阿彌陀國。」

覺明妙行菩薩

你只要息止妄想定住思慮,一句接一句地念下去,要使聲音合乎心,心隨著聲,念久了,自然一切妄念澄清,心境空明,證入念佛三昧。但是平日必須多念,從千到萬,心沒有間斷,那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強要一心,終究不能一心啊。

心行處就寂滅,是諸佛的常住真心;心行處就實有,是眾生的生死業心。兩者之間容不得絲毫差別,如果你們能夠綿密的用功,使這個心沒有一點空隙,才能有幾分相應。不要大概做個半年十月,便認為我能苦心修道,不知道這正是障礙修道的地方,千萬要慎重。又雖然用功努力,如果沒有到銅牆鐵壁,推不倒移不動的境界,還不是打成一片,千萬不要見到有一點效應,就停下來,結果半途而廢,必定前功盡棄,毫無益處。這又是學道人的一大通病,不可不知。要知道佛法如大海,越入越深,絕不是小小的知見就能夠窮盡的。應該是盡一生來修習,以登峰造極為目標,千萬不要以為很容易!

善男子,心本來沒有念,念是隨妄想生的,這妄想虛妄不實,所以輪迴生死。你應當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不是從妄想生,不是因念頭而有,不住內心與外境,沒有形狀相貌,就是這樣斷盡一切妄想。與諸佛如來清淨微妙的真實法身,不是一致也不是不一致,不可分別同與不同。這樣的念,煩惱塵勞,沒有什麼斷絕也沒有什麼纏縛,只是一心而已。必定要一心,才能叫做執持名號,才能叫做一心不亂。淨業的功夫成就,直接就是上品。如今你應當發大願,願往生極樂世界,然後至誠懇切,稱念阿彌陀佛。必須使聲音從心裡發起,心念隨著聲音,聲心相互依從,如貓抓老鼠,久久不會失掉,就入正憶念三昧了。想要更上進,應當廣泛的參訪善知識,廣博的參詢高明大德,領悟到即心是佛的妙諦。

一般修淨業的人,行住坐臥,起居飲食,都應該向著西方,這樣就容易感應,根境容易成熟;室中只供一佛一經,一爐一桌,一床一椅就可以了,不必放多餘物件;庭院中也掃除潔淨,使得經行繞佛無礙。要使這個心一絲不掛,萬種思慮都忘掉,空洞洞的,不知有身體,不知有外面的世界,並且不知道我今天正在作的是修行的事,這樣就與佛道越來越親近,與塵世越來越疏遠,可以趨向淨業了。那麼你在生時撇得乾淨,拋得乾淨,念頭上不存一點牽掛,臨終的時候,灑灑脫脫,不作出兒女情長顧戀身家子孫的情態,豈不是大丈夫的舉動?所以要你一心一意修行,沒有別的沾連,正是為了這一大關鍵啊。至於修淨土法門,超不出專勤二字。專就是不為別的事,勤就是不虛耗一時一刻。你從今晨起,就誦讀《阿彌陀經》一卷,持念阿彌陀佛佛號一千聲,向佛前回向,念《一心歸命文》,因為這篇文字言詞簡潔而意思俱全啊。這是一個課時的課程。如果是剛開始修,或者身心沒有安定,一天就四個課時;稍有安定,增加到六個課時;然後漸漸增加到十二個課時,總共誦經十二卷,佛號一萬二千聲。更在回向時禮佛百拜,也可以分作四個課時,這是每天的常課。其它工夫不必計數,或默念或出聲,只是專心致志的念而已。再有持名的方法,必須字字句句,聲心相互依從,不夾雜分毫的世俗妄念。久久成熟,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坐上寶蓮華,登上不退菩薩地,努力吧努力吧。(《西方確指》)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