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一章一部偉大的哲學巨構04
第二段講,有了念頭以後,這個世界就有差別,分出欲界、色界、無色界,千差萬別。有了思想、知識以後,這個人可愛就喜歡,這個人壞就恨他,憎愛不平等,不能慈悲,還是唯心所造。若不能做到平等慈悲,念頭也就平伏不了。外相沒有關係,一切唯心。從此遺真失性,把物理現象當成真實,被萬象所迷,又被自己思想、觀念騙住。執相、徇名是兩個東西,再進一步,執相、徇名累積久了,就粘住了『情塵』。物質世界使我們對思想、感性抓得牢牢的,稱為『塵勞煩惱』。塵,代表物質世界;勞,眾生都在『黑』塵中奔忙。塵勞引起了煩惱,但是塵勞煩惱累積久了,你對它還非常有感情,捨不得離呢!妄想心如一個個浪頭過來;停不掉的。
這些對句美極了,是多麼富有文學韻味的佛學。所以要在文化思想學術界顛撲不破,文字般若非常重要。『鎖真覺於夢夜』,靈明覺性給鎮住了,晝夜長夢中,永遠在三界中沉迷,跳不出來。為何跳不出來呢?問題在『積滯者之情塵,結相續之識浪』,因此跳不出來。我們的智眼本來很亮,被人世的知識思想搞瞎了。
『於無身中受身』,我們本來是佛,不需要有這個肉身,這個身體是對抗本性最厲害的東西。《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就是第六意識的心,活動的很,上鬧天宮,下鬧地府。他還大鬧龍宮,龍王的定海針被他拔走,結果完了,天下大亂。他那麼大本事,跳不過如來手掌,被壓於五行山下。我們的肉體就是五行山,陷進去了出不來。我們現在受罪就是為肉體,一輩子生活忙還不是為了照應『它』。死了以後又要來,『於無身中受身,向無趣中立趣』。本來沒有『立趣』,心物一元,一念動來的,所以,一念動以後,第二重宇宙形成了。一有了,萬有隨著起來,千差萬別,六道輪迴。
什麼是二十五有、十二類生?佛學將眾生歸類為十二種類,這十二類眾生歸類為二十五種,有三界:天、人、畜等範圍,依處即是生命業報由來,比如我們的正報是人道,依報是欲界。這世界有很多欲望,一切環境即依報,都是唯心所造,因為有情、有思想而有二十五有。
情與想不同,情是不用頭腦的,比如鬧情緒,《西遊記》中,三個師兄弟,孫悟空是第六識,有思想、頭腦、最厲害的,豬八戒是情,豬一樣哼啊、哈啊,光是鬧事情,什麼事情都是他鬧的,他碰到盤絲洞七姊妹的情絲脫不了,七情六慾都屬情。所以要給他八戒,非戒制不可,然情絲還是戒不了,非常可怕。另外『想』也可怕,所以一切皆從『情』、『想』根由來,因此依、正有差別,『依』『正』各個有別,但是本體沒有動過。
『向不遷境上虛受輪迴,於無脫法中自生系縛。』不遷,源自肇法師《物不遷論》。僧肇法師為南北朝人,他認為萬物根本沒有動過,『旋嵐掩岳而不動,江河競注而不流。』要注意的是,這裡講的非唯物,乃由唯心論講至物理世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講得非常精采。這篇文章跟其他重要論文都收集在《肇論》這本書裡,值得好好去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