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能這樣修行用功,就會得到一千二百意功德


時間:2019/6/6 作者:清凡居士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複次常精進」:再把前邊這個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常精進菩薩!

「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假使有修行的善男子和修行的善女人,在將來佛入涅槃之後,有能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人,「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對著這部經來讀,或者離開經的本子來背誦,或者為人解說,或者用筆和紙來書寫這部經。「得千二百意功德」:能這樣修行用功,就會得到一千二百意功德。

為什麼能得到這一千二百意功德呢?因為「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以這種清淨的勝意根,乃至於就是聽到一首偈頌,或者聽到一句經文。他能由這一偈一句的義理,就能明白全部經典的道理;不單明白全部經典的道理,而且又能以觸類旁通,明白沒有數量無邊的道理和義趣。

「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明白這個義理之後,又能為他人來講解一句的經文,或者一首偈頌。雖然這一句,而能發揮出來無量的義理;這無量的義理,還仍然歸到這一句經文上。

「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這一句經文、一首偈頌,甚至能講一個月,或者講四個月,或者講一年。「一月」表示一乘實相的法,「四月」表示四諦法,「一歲」是十二個月,這表示十二因緣法。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雖然是一偈一句這麼少,他能以把它合到一切法上,和一切的法都相合。他所說的法,隨順義理的趣向,都合乎實相的道理,合乎第一義諦的道理。

「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或者他講說世俗間一切的經書,好像四書五經等,所讀的這一些個書,這都是世俗的經書。或者是治世的語言,就是治理這世界的言語。或者是資生的事業,是幫助生活的職業,就是做生意、做什麼買賣之類,能以賺錢,好維持生活。「皆順正法」:雖然就講這些俗間的經書和治世語言、資生業等,都與正法相合,不相違背,隨順這個正法。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這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六道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他們心裡頭所想要做的事情;所起的動作,在心裡頭,最初打那麼一個妄想,就有這麼一個動作;所生的妄想,心裡頭起這一些個虛妄的念頭;所有的戲論,這戲論在心裡頭沒有發揮出來,就是心裡頭胡思亂想的。想什麼?想:「我若做個皇帝可不錯!」或者:「我競選總統,有沒有人能擁護我呢?有沒有人投我票呢?」本來是老年人了,他就想:「我會不會再做一個小孩子?我再像一個青年人那麼樣子?」或者青年人,就想:「那個老年人長那麼長鬍子,我要是也有那麼長鬍子,可不錯!」有的小孩子就想:「他們大人,什麼都能幹,我趕快一點長大,也就什麼都能做,這有多好呢!」這麼盡打這些個妄想,這都叫心裡頭的戲論。

「皆悉知之」:眾生打這種妄想,在講說《法華經》的這位菩薩,他都知道。你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雖然他沒有得到無漏,沒有證果,可是他的勝意根,得到這樣清淨的境界。

「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這位法師,他要是想做一件什麼事情,有所思惟、所籌量的,除非不說出來;他若說出來,都是佛法。不單是佛法,而且是妙法;不單是妙法,而且還是不可思議的一種法。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為什麼他得到呢?就是因為他受持《法華經》,他所想的和所行的,都是真實不虛。你看!很不公道的──不是不公道,這最公道!就因為他受持《法華經》。為什麼你打妄想也不成事實呢?就因為你不受持《法華經》;你若受持《法華經》,那你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也都是真實。

「亦是先佛經中所說」:這位法師,他是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但有言說,都是實相妙法,這也是以前佛在經中所說出來的道理。他雖然沒有完全把全部大藏經都看完,但是那些個道理他已經都有了;為什麼他能有了?就因為得到受持《法華經》這種不可思議的妙處。這所謂「妙三昧」,是人所想像不到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意清淨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

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世尊認為這個道理是非常的妙,所以願意再把這個道理,用偈頌來說一遍,因為它太妙了!

「是人意清淨,明利無濁穢」: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他得到清淨的勝意根。他不但聰明,而且又有智慧,沒有污濁和染污──就是非常清淨。

「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以這種勝妙的意根,能知道一切上中下的佛法。

「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乃至於僅僅聽見一首偈頌,他就能豁然開悟了!開悟了之後,就通達一切諸法實相,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

「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他說法,是次次第第的,那麼有條不紊地說,不是說得雜亂無章的。他說這一首偈頌,或者可以講說一個月,或者可以講四個月,或者可以講一年。一個月,就表示實相的大乘法;四個月,就表示四諦法;至歲,就表示十二因緣法。

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

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

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

「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內和外,所有一切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或者天上的人,或者人世間的人,或者諸龍、夜叉(速疾鬼)、鬼、神等等。

「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所有在這六道輪迴裡邊的眾生,他們所想念的有多少種,這位法師都知道。哪一個眾生願意做畜生──願意去做牛、做馬、做鴿子、做雞、做鴨、做狗、做貓、做老虎、做獅子,他都知道。所謂「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如來悉知悉見不出奇,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也都知道,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

「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是什麼道理,他都知道這麼多的事情呢?就是受持《法華經》所得到這種的果報。在同一個時候,所有的眾生這種種的心念,他都知道。

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

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妄錯以持法華故

悉知諸法相隨義識次第

達名字語言如所知演說

此人有所說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於眾無所畏

「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在十方世界所有無數佛,他們都是在往昔時,曾經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所以得到這種百福莊嚴相。「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他們為一切眾生來演說妙法。所有的佛法,眾生聽見之後就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說法亦無量」:他這一想,能由一種道理,就明白無量的道理;由無量的道理,又還為一個道理,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他說起來佛法,也無量無邊的,「終始不妄錯,以持法華故」:由開始講到最後,他所講的不會把它忘了,不會講錯的。什麼緣故他能有這種的記憶力、這種的聰明智慧呢?就因為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

「悉知諸法相,隨義識次第」:他完全知道一切的諸法實相。隨著經義,他就知道這個法的次第。「達名字語言,如所知演說」:他通達這名字和語言的三昧,照著所覺悟、所知道的道理,來給眾人講解。

「此人有所說,皆是先佛法」:這一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他有所說法,都是以前佛所說過的道理,所以他現在又把它說一說。「以演此法故,於眾無所畏」:也因為他演這種妙法的緣故,所以在人多的地方,他也無所畏懼。

持法華經者意根淨若斯

雖未得無漏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經安住希有地

為一切眾生歡喜而愛敬

能以千萬種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持法華經故

「持法華經者,意根淨若斯」: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他這個勝意根所得的清淨,就像前邊所說的這種情形。「雖未得無漏,先有如是相」:雖然他沒有得到無漏,但是先就得到這種的形相、情形。

「是人持此經,安住希有地」:這一位法師,他受持讀誦這部《法華經》。他所安住的,也是最勝、最稀有的一個地方。「為一切眾生,歡喜而愛敬」:他能為一切眾生所愛敬;誰見著他,誰就歡喜,又愛護他,又恭敬他。

「能以千萬種,善巧之語言,分別而說法,持法華經故」:他能用千萬種善巧方便的語言、譬喻,來講說佛法;他又能分別得清清楚楚的,來說佛法。為什麼他能分別清清楚楚的,講得那麼玄、那麼妙、那麼樣不可思議?就因為他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的緣故。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淺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