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禮敬諸佛』。諸佛指的是什麼呢?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就是諸佛。『情』是一切有情眾生;就是一切動物。『無情』是植物、礦物。所以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把我們對佛的那種恭敬心,轉而對一切眾生,這就是普賢心,跟一般菩薩的心不一樣。學佛的人對佛很恭敬、很虔誠,其實這個恭敬、虔誠,還不是真的。為什麼呢?諸位想想,你在聽經時,如果遇到一個更重要的人,一件更重要的事,聽經就變成次要的,佛也不要了。可見得,這種虔誠、恭敬還是不真純,要是真正至誠恭敬,聽經聞法便是人生第一大事。但就事實而言,假如有一個人在你聽聞佛法的時候告訴你:『現在有一筆生意,馬上可以賺一百萬美金。』保險你掉頭就走,再也不回來聽經了。可見得,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虔誠,是禁不起考驗的。一面對考驗,才曉得這個恭敬心、虔誠心,一文不值!一點都不真實。普賢行的恭敬是真實的,對一切眾生跟對佛完全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得罪一個眾生就是得罪佛啊,就是對佛不敬啊。對人要敬,那對桌椅板凳呢?它也是眾生哪!這個『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那對它怎麼恭敬呢?是不是每天對它頂禮三拜呢?這樣學法就變成佛呆子了。對物,你把它擺得整齊,把它保養得乾乾淨淨的,這是對它的禮敬。書本,擺在書架上,擺得整整齊齊,是對書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認真、負責,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得很好,做得很圓滿,這是對事的恭敬。對人、對事、對物要平等的恭敬,就是普賢菩薩的大行。所以六度菩薩行擴大、圓滿了,就叫做普賢行。因此,普賢行是最圓滿、最殊勝的修行方法。
第二、『稱讚如來』。第一禮敬諸佛,為什麼第二句講『稱讚如來』,他不叫『稱讚諸佛』呢?這裡用意很深!『禮敬諸佛』是從形像上說的。從相上來講,一律要『恭敬』。見到善人恭敬,見到惡人也要恭敬;不分善惡、不分邪正;正法恭敬、邪法也恭敬,沒有不恭敬的。『稱讚如來』是從性上講的。這裡就有差別了,善的,我們稱讚他;不是善的,我們不稱讚他——恭敬而不稱讚——差別就在這裡。善財童子在五十三參里,就有這樣的典範:他對每一位善知識都是禮敬、讚嘆,唯獨三個人有禮敬沒有讚嘆。這三個人,第一、是勝熱婆羅門。這個人是個外道,代表愚疑。所以善財童子只有恭敬而不讚嘆他。第二、是甘露火王。代表嗔恚。此人脾氣很大,稍微得罪了他,馬上就治罪——下油鍋、上刀山,就這樣整人。善財去了,有禮敬沒有讚嘆。第三位是筏蘇蜜多。是個淫女,善財也只恭敬而不讚嘆。這三個人代表貪、嗔、疑(三毒煩惱),他恭敬而不讚嘆。所以讚嘆是以性德為標準,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才讚嘆;如果不是善法,不是正法就不讚嘆,仍然是要恭敬。因為恭敬是清淨心、平等心,即使對於其他一般宗教我們也要恭敬;如果是正法、正教,我們也要讚嘆。像天主教是正教,他幫助人生天,當然那不是究竟,但是,能生天總比在三惡道強得多吧!所以我們也讚嘆他。如果是叫人造罪業墮三途的邪教,我們絕對不讚嘆。所以這十願的第二願跟第一願,就有這麼大的差別,但是二者的心地絕對是清淨圓滿。
第三、『廣修供養』。普賢行的特色,就是心量是無比的廣大。在大乘佛法裡,就是圓滿的性德起用。一般菩薩,雖然是見性(明心見性),但並不圓滿,所以性德的作用是部份的。唯獨普賢菩薩性德的起用是圓滿的,所以願願都是盡虛空遍法界,這是跟六度菩薩不同的地方。因此,他的供養,一供一切供,供一尊佛就是供一切諸佛——不是單指已經成佛的這些諸佛;是情與無情全部包括在其中,沒有成佛的所有眾生,乃至於無情眾生,全部都是。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就是菩薩的修學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華嚴境界。這個心量才真正是圓滿的脫開了局限與分別。普賢菩薩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因為唯有佛法能夠教人破迷開悟,教人恢復、證得圓滿的自性,這是其他一切供養布施,都不能達到的。法供養中,是『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所以在此特別提醒諸位同學,佛法是師道,一定要尊師重道,依照老師的教導去修學,我們才能夠獲得究竟圓滿不思議的功德利益。
第四、『懺悔業障』。業障是所有的人都有。人,起心動念就造業;一定就產生障礙。障什麼呢?障了我們的本性。我們真心本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盡的德能;現在智慧、德能、神通都不能起作用。什麼原因呢?就是有障礙。障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另一類是所知障。這二種障礙,我們沒把它消除,反而天天都在造。諸位想想,你什麼時候不執著?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說一切眾生跟佛本來是一樣的,沒有差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這就好像醫生一下子就把病人生病的根源診斷出來一樣。『妄想』就是所知障的根;『執著』是煩惱障的根。因此,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無量的法門、方法、手段,無非是要把我們妄想、執著打掉,一旦破二障就見佛性。因此『懺悔業障』在佛法修學裡,是關鍵、是樞紐,所有一切修學法,都是懺悔業障的。但是業障真的不容易斷啊!有業障,修行是決定不能成就啊!在無量無邊的法門裡,只有淨土法門最殊特,即使我們帶了極重罪業的業障,乃至造五逆罪業,要墮阿鼻地獄,業障還沒有懺除,只要真正發願改過自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求生淨土,業障就消除掉了,馬上就能夠成佛,就能夠做主。所以慈雲大師說: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消一切經咒消不了的業障。這話不是隨便說,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可以在大經上得到證明!
第五、『隨喜功德』。是對治凡夫很重的一個煩惱——嫉妒。嫉妒心是與生俱來的。你看嬰兒幾個月大,或是一歲大的,給他吃糖的時候,別人多拿一點,他心中的嫉妒就自然表現出來!嫉妒心對於修學是很大的障礙,所以普賢菩薩特別提出這一願,教我們要修『隨喜功德』。不但不嫉妒人,更進一步知道別人的好處,就是自己的好處,一定要成人之美。隨喜,不單是看到別人的善行、善事,能夠生歡喜心,還要盡心盡力促成他、幫助他,這就是儒家講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如果我們自己能力不夠,無法幫忙,我們有個歡喜心讚嘆,那也是隨喜功德。隨喜的時候,不僅是不嫉妒,還要發心成就,並且盡心盡力幫人,才是真正隨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盡力幫忙,或是單單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的隨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歡喜容忍別人超過自己,那隨喜的功德就殊勝了。
第六、『請轉法錀』。我們佛弟子,受佛的教育,得到真實的利益,要用什麼方法回報老師——佛——。我們供奉佛菩薩的形像,每天給他上供,這能報答嗎?不能報答。供養佛像,在佛前大供,這種儀式是提醒我們念念不忘報恩。真正能夠報答的,就是我們要怎樣把佛的願望實現。佛的心愿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聞到正法、依照佛法修學、早日圓成佛道。滿他的心愿,以佛心為己心,才是真正報佛恩啊!所以真正報佛恩就是請轉法錀。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禮請法師大德來講經說法、來弘法利生。這也是最大的福德。為什麼呢?這是對一個地區法供養。雖然說法的是法師,但是沒有禮請的助緣,他不會自己來啊!所以禮請的人福報是很大的。一般講修福,不管是為自己修福、為大眾修福、為亡人(祖先或親人)修福,念經的功德就很大了;如果講經,那功德就更大了。念經,有許多人只種一點善根,實際的教理並不明了。但是請法師講解,對經典就完全理解了,便能歡喜讀誦、依教奉行。如此,講經的福德不知道比誦經增加多少倍啊!
第七、『請佛住世』。『請轉法錀』主要的目的是宣傳佛教——把佛教普遍、廣泛的介紹給大眾。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學想要得到真正的成就,請轉法錀還是不夠的。諸位想想:那一個人一生之中聽一次經、二次經就開悟、證果了呢?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佛滅以後就沒有了,所以必須要『請佛住世』。就是要請好老師常住,以便天天教導我們,使我們接受長期的薰陶,才能夠得到成就。
第八、『常隨佛學』。是給我們說出以佛為修學榜樣、學習的典範。佛今天不在世,佛的經典還留在世間,依照經典修行,就是常隨佛學。這是修學佛法所要取的最高標準。
第九、『恆順眾生』。這是指面對法界一切有情眾生,一定要順。『順』是非常難做到的,所以中國人講『孝』,底下接著講『順』;不順就不孝了。學佛是盡大孝、順眾生;在恆順當中觀察機緣,誘導眾生斷惡修善,助他破迷開悟。這一定要知道時節因緣,什麼時候我該怎麼做,才能恰到好處,收到圓滿的效果。所以要有智慧、善巧、方便,才能夠恆順。
第十、『普皆回向』。是把我們自己所修、所學的功德,毫髮都不保留的,全部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回向菩提、回向實際,把自己的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到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大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