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這十條佛教知識,你一定要知道,否則學佛很容易學偏了。
第一、懺悔不等於後悔。
佛教經常提到懺悔一詞,很多人都把懺悔理解為後悔,後悔自己 過去的惡行。這樣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佛教中真正的懺悔,並不是後悔這樣簡單的,而是要及時發現自己的惡行,並心生悔過,從此絕不再犯。
只有徹底斷除過往的惡業,下定決定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才是真正的懺悔,如果一邊後悔一邊繼續造業,這不是真正的懺悔。
第二、禮佛不等於燒香拜佛。
很多人都把禮佛當成是燒香拜佛了,真正的禮佛是要在佛前懺悔自己的行為,要心存善念,在佛前保持懺悔心、清淨心、慈悲感恩心。而不是在佛前燒一燒香,求一求佛就是禮佛了。
第三、忍辱不等於忍氣吞聲。
佛教經常提到忍辱,很多人都認為忍辱就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其實佛教中的忍辱是一種至高的處世境界,並不是無底線的忍讓,一味的忍讓是懦夫的行為,而忍辱是智者處理事情的巧妙方法。
忍辱在修持自己內心,用自己的內心去化解一切來自外在的怨恨,而不是忍著怨氣不去發洩。忍辱是讓怨氣無法傷害到自己,同時自己也不去傷害他人,忍辱是用大愛化解仇恨,避免用惡行去對峙惡行。
第四、修行不等於打坐念佛。
很多人都把修行當做是念佛打坐,其實修行無處不在,吃飯睡覺都是在修行,只要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種行為就是在修行,念佛打坐只是諸多修行方法之中的一種方法而已。
第五、不分別不等於沒區別。
佛教經常教育我們,對待一切眾生內心要不起分別,內心不起分別,不等於外在的事物是沒有區別的,我們要正確理解這句話才行。不分別是內心的一種境界,佛法說的萬物平等是在本性上,萬物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形態還是有區別的,善與惡長與短智慧與愚痴,這些並不是沒有區別的。
第六、修行不等於行善。
很多人認為修行就是在行善,其實行善只是修行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真正修行到一定境界,內心是不善不惡的,做一切事情都是在修行,不作惡是修行,吃飯是修行,與人交往是修行,所以不要把修行理解為只是行善。
第七、學佛不等於出家。
很多人認為學佛就是出家。其實學佛是不分在家出家的,真正的出家也不是去寺廟裡剃了頭髮就是出家了,真正的出家是內心出家,而不是身體出家。心若向佛在家也是出家,心若貪戀凡塵出家也是在家。
第八、不執著不等於無追求。
佛法說不執著是要我們不要貪戀萬事萬物,不貪戀不等於不追求,我們該學佛還是要學佛,該好好生活還是要好好生活,該追求夢想還是要追求的,只是要抱著一種去留隨意不悲不喜的心境去對待萬物,才能不因萬物的消失而悲傷,不因萬物的聚合而歡喜。
第九、活在當下不等於及時行樂。
佛教常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是指要珍惜當下,珍惜不等於讓你縱慾行樂,這一點要明白才行。
第十、出離不等於厭世出家。
佛法經常講到學佛要出離世間,出離並不是厭世,而是歡喜世間又不留戀世間,是內心的出離而不是身體的出離。心不被世間外塵所染污,這就已經出離了,若身體想要出離世間,跑到世間之外去是不現實的。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