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前面佛簡略開三顯一,令大眾動執生疑,下面佛開始正式開三顯一,令大眾斷疑生信。經文從「爾時佛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到《授學無學人記第九》,這總共的七品半,都是開三顯一。下面我們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
這是順許。什麼是順許呢?就是順舍利弗之請而許說。汝已殷勤三請,是順;豈得不說,是許。舍利弗誠心誠意的三次請佛說法,佛順舍利弗之請,同意宣說妙法。
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這是誡許。誡就是警誡,佛答應為大眾宣說妙法,如果大眾的心散亂、不注意聽,那也不會得到法益。心不定,慧解不生,所以這裡佛警誡大眾: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智者大師解釋說:「諦聽是聞慧,善思是思慧,念之是修慧。」《大般涅槃經》中說:「四善法是涅槃因」。四善法的第一個是親近善友,第二是聽聞正法,第三是思惟其義,第四是如說修行。這裡佛是善友,諦聽是聽聞正法,善思是思惟其義,念之是如說修行,這句經文具足了四善法,也就是說,佛所警誡的都是涅槃的近因緣,能夠幫助大家證得大涅槃。
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
這段經文是揀許。揀是什麼意思呢?比方說,我們在做飯的時候要淘米,米裡面有沙子,我們要把這個沙子揀出去、不要它,揀就是這個意思。現在法會中有不堪聽法的人,要讓他們離開佛才能說法。這段經文從「說此語時」到「退亦佳矣」就是揀;最後一句「汝今善聽當為汝說」是許,這段經文就是揀許。揀眾之後,許說。
說此語時,就是佛說「吾當為汝分別解說」的時候。前面,說這句經文「吾當為汝分別解說」的這麼個時候,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法會中有五千人就退席了。蕅益大師在《台宗會義》中說:「五千在座,故如來三止,今將許說,威神遣去,故名揀眾。」就是說,這五千人退席,不僅是他們自身的原因,也是佛的威神力使他們離開的,所以是揀許。
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所以者何,就是為什麼這五千人會退席呢?下面就是解釋他們退去的原因。
我們常說有五種難得,得人身難。佛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佛,人身容易得到嗎?佛從地上抓起一把土說:「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這個掌中土和大地土的比例,那才多少?可見,得人身是非常之難的。第二是生中國難。中國不是指的我們這個國家,中國是相對於偏僻的邊地來說。中國在佛經中也可以叫做中土,就是經濟文化比較興盛的地方。第三是具諸根難,諸根就是指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六根具足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第四是值佛出難,能夠遇到佛出世也是非常難得的。第五就是聞正法難。
這五千人已經得人身、生在中土、諸根具足,而且也遇佛出世,生在佛出世的時候。也就是說,前面四種都已經有了,為什麼現在佛要宣說妙法了,他們卻又起身離去了呢?佛解釋說,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罪根深重,第二是有增上慢。
我們先來解釋罪根深重。依《大般若經》中說,重障有四種,第一是煩惱障。就是一百二十八種根本煩惱、以及隨根本煩惱而起的其他煩惱,能障礙人修行聖道,所以這些煩惱都稱為煩惱障。
第二是業障。依《薩遮尼乾子經》中說,有五種逆,第一種逆,就是破壞塔寺、焚燒經書和佛像、盜竊或者未經許可使用三寶的財物,這是第一種。五種逆的第二種,就是誹謗三乘法不是聖法。第三是在一切出家人的住所,對於有戒的、無戒的、持戒的、破戒的出家人打罵呵責,說出家人的過失。我們看,這裡不但是對持戒的,甚至破戒的出家人,我們都不能說他的過失的。或者把出家人關進牢獄、或者逼迫出家人脫去袈裟還俗等。《大集經》中說,說一位破戒比丘的過失罪過有多大呢?超過出萬億佛身血。所以我們一定少造業、一定慎之又慎。第四種逆,就是殺害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合和僧。第五種逆,就是起大邪見、謗無因果。這五種稱為五逆業障。
重障的第三叫異熟障。就是指能障聖道的種種異熟果。異熟果,就是現世造業,果報在後世來成熟,未來世成熟,這叫做異熟。比如,以後墮三惡趣、八無暇。這個暇是閒暇的暇。什麼是八無暇呢?就是轉世以後為地獄道眾生,或者是餓鬼、畜生、無想天,或者是邊地眾生,或者是持邪知邪見者,或者是出生於暗劫時的眾生。暗劫就是佛不出世,眾生聞不到佛法,甚至連三寶的名號都聽不到,這叫暗劫。或者是喑啞之人。這八種眾生沒有閒暇的時間來修行佛法,所以稱為八無暇。這三惡趣、八無暇等異熟果,能障礙人修行聖道,所以稱為異熟障。
第四是法障。就是在過去世障礙他人作善,造匱法業,匱就是缺乏的意思。因為造匱法業,感得今生不能聞法,匱乏正法。
好,我們再看這裡,這裡說了,五千人退席的第一個原因是罪根深重,就是重障的第四種法障。就是指他們在過去世障礙他人聞法,造作了匱法業,所以現在感得不能聽聞正法的果報,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他們退席的原因是有增上慢。這五千人只得色界的第四禪定,卻說自己已經證阿羅漢果,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所以說他們有增上慢。增上慢就是指證的少說的多,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證。沒有證、說證了,這叫做增上慢;如果什麼都沒有證、卻說證了,這是邪慢。證的少說的多,這叫做增上慢,沒有證卻說證了,這叫做邪慢。這五千人罪根深重,有增上慢,所以不會留在這裡聽佛宣說妙法,起身退席了。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佛對於這五千人退席的態度是默然、沒有制止、允許他們離開。下面,佛解釋了默然而不制止的原因。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
無復枝葉,就是不再有枝葉。我們都知道,一棵大樹,它的樹幹作用非常大的,可以用來做房梁或者打家具;而枝葉是不能派上用場的,而且這些枝葉經過風吹雨打就會落地。在這裡,用枝葉比喻那些不能堪受大法之人,他們聽到佛許說妙法心被驚動,再加上佛的威神力,所以就退去了。純有貞實,這個貞,是樹幹的意思,枝葉落去,剩下的就是樹幹,都是棟樑之材。比喻五千人退席,現在法會中都是能夠堪受大法的這種大乘法器。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佳是好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增上慢人走了也好,這是什麼道理呢?第一、是這些眾生罪根深重、有增上慢,如果留下來聽後面佛開權顯實、宣說妙法,會由於誹謗大乘而墮落地獄受苦;第二、他們前面已經聽到佛簡略地開三顯一了,也種下了將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因緣。已經給他們種下這個因緣了,雖說不是現在的當機眾,但是也是結緣眾,也得到了利益。他們現在退去,就不會墮落地獄,以後他們的這個善根可以繼續的增長,所以佛說「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這是叮囑之辭,能善聽,則上不負於佛之所說、下不負於自己的殷勤三請。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唯然是敬諾之詞,通俗的說,就是是、世尊。願樂表希解之意,欲聞表冀聽之心,就是希望渴求之心。願樂欲聞的意思,就是我們誠心誠意地希望能聽佛說法。以下是佛正式說法,分兩大段:第一是廣開諸佛權實,第二是廣開釋迦牟尼佛權實。廣開諸佛權實又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總明諸佛,第二是分別說明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總明諸佛分為四層:第一嘆法希有,第二說無虛妄,第三開方便,第四示真實。在廣開釋迦牟尼佛權實的時候,除了以上的四層,又多出兩層,就是舉五濁解釋方便和揀偽敦信。揀偽敦信就是把虛妄的揀別出去不要,為的是敦逼大眾,令其信受。
其實不僅廣開釋迦牟尼佛權實具有嘆法希有、說無虛妄、開方便、示真實、舉五濁解釋方便、揀偽敦信這六義,前面的諸佛、三世佛也都具有這六義。只是如果每一次都講這六種含義就太複雜了、太囉嗦了,所以佛在講的時候是前後互出。前面講的、後面也具有,後面講的、前面也具有,這樣講顯得不那麼囉嗦。我們這是把後面的分層給大家解釋明白,以便大家能夠理解後面的經文,分出層次來了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下面我們先來看總明諸佛。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
這是第一嘆法希有。如是妙法,依據明朝如愚法師在《法華經知音》中的註解,這個如是,指的是前文中所說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等的十如是;妙法,指的就是前文中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等諸法。為什麼前文稱為諸法,而現在稱為妙法呢?是因為在前面,佛還沒有許可分別解說時,大家注意,這裡非常關鍵,佛還沒有許可分別解說的時候,三乘不能混於一乘,那麼相只是相、性只是性、體只是體,乃至本末只是本末,不能與究竟覺等成一相,所以稱為諸法;到了許可分別解說時,那麼性、相、本末等法皆歸實相,都歸實相,將一切差別染淨、三乘二乘融為一法,攝無量義而為一義,所以稱為妙法。
諸佛如來,時乃說之。這句經文著重在「時」字上,世尊四十年來,雖然心中有此妙法,但是在華嚴時沒說、阿含時不說、方等時不說、般若時也不說,前四十年不說,為什麼呢?是因為大眾的根機不成熟,不能夠堪受妙法,也就是說時候未到。直到法華會上,大眾能夠堪受妙法了,時候到了,所以舍利弗三請,世尊才為大眾來宣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這樣的,欲暢佛本懷,都是要等時候到了、機緣成熟了才能說,所以說「諸佛如來,時乃說之」。
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優曇缽,梵語全稱是烏曇缽羅,譯為祥瑞靈異。此花是天花,人世間沒有,但是如來下生,金輪王出世的時候,才會以大福德力感得此花出現在世間。就是說,如來下生、金輪王出世,這有大福德力,此花才在世間出現,平時我們世間沒有。這裡的比喻,是用世間希有難現的優曇缽華,來比喻出世間第一希有之法,這就是嘆法希有。
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
這是說無虛妄。因為佛將要說一乘妙法,義理甚深,與以前說的三乘教不同,會中大眾智解受局限,不能證達,佛擔心他們聽了之後起疑生謗,所以先勸信,讓他們相信無虛妄人說的是無虛妄法。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這是第三開方便。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諸佛是隨眾生的根性、欲樂等施設權便法,但是這個權便法,大家一定要知道,並不是佛的本意,佛的本意是讓眾生通過所說的這些權便法,最後一定要進入真實教。但是眾生在學習這些權便法的時候,很難明白佛的本意。比如,聲聞乘修學四諦法門,斷了見思惑,證了阿羅漢果,就認為自己了脫生死、證了涅槃了。他們認為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其實他們所證的只是小乘的涅槃,不是究竟涅槃。小乘涅槃只是化城,比喻在漫長的道路上,只是中間休息的一個地方,中途休息的驛站,不是終點,證得佛果才是最終。聲聞乘的人,把佛說的方便當成了真實,沒有明白佛的真實用意,所以說意趣難解。下面是解釋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
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我,是釋迦牟尼佛的自稱,我們前面講過,是先總明諸佛的,這裡為什麼又提到釋迦牟尼佛自己了呢?佛佛道同,這是世尊引自己的事情來說明諸佛的事情。無數方便,種種因緣,種種譬喻,種種言辭。指的是世尊四十年來,隨眾生的根性所說的三乘法。這三乘法,就是佛為眾生施設的方便,來引導眾生進入真實之教,也就是引導眾生入一佛乘。這三乘簡單的說,就是為了引導眾生入一佛乘的,方便。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這是對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的總結。是法,是承上文,指所演諸法。諸佛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都是為了讓眾生入一佛乘,所以從佛的角度來說,開方便、演說諸法,皆是一乘,所以是法指的就是實相之妙法。諸佛雖以種種方便演說此實相妙法,但是此法決不可以思量分別來解。所以二乘人用思惟來解妙法,這是不能究竟的,此即權即實之妙法,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下面是第四示真實。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裡說明諸佛出世的用意。諸佛世尊為什麼要出現於世間呢?是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因緣,就是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用意。一大事因緣,我們一個字一個字的來解釋。
這個一是指什麼呢?一,就是指一實相。蕅益大師說:「一則一實相也,非三非五非七非九,故言一。」三,這個三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五,就是聲聞、緣覺、菩薩、然後再加上人、天二乘,這就是五、五乘。七,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五乘,再加上通教的聲聞和緣覺,這是七乘了。九,就是七乘再加上通教的菩薩和別教的菩薩,這是九、九乘。一實相又叫做一乘,「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一、一實相、一乘。佛開權顯實,三乘、五乘、七乘、九乘,都屬於被開之列,只有一乘是真實。這是解釋一的含義,一就是一實相。
大,指的就是其性廣博。這個實相的體性廣博、無邊無際,三乘、五乘、七乘、九乘這些人,由於執著自己修行的法門,心量就小了,如果能放下對這些權便法的執著,讓自己本有的佛性顯現出來,那麼他的心就與實相之理契合了,他的心就會無邊無際,這是大。
事,智者大師解釋說:「諸佛出世之儀式,故名為事。」這個事指的不是小事,不是我們做一堂佛事、或者開個光、奠個基,而是諸佛出世的儀式。
因,因是什麼?就是眾生有此機來感佛,眾生能感的這個機就是因。佛法講因緣,如果眾生沒有能感之機,佛就不會來應。
緣,就是佛稱眾生之機來應,這個就是一大事因緣、就是佛的本懷、是佛出世的本意。那麼佛的本意,既然是為了說一乘法、說真實教,為什麼不是成道之後,立刻就說一乘法呢?還要先說三乘法,還要先設方便,不如直接說一乘法了?智者大師說:「而今開三者,為一弄引耳,如人慾取,先當與之。」意思是說,佛成道後,先開方便,說三乘法,其實是為一乘法作引導的。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