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解密佛教:古人如何「開悟」?真知​道的人不多


時間:2019/9/27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開悟」一詞,源自《法華經》,關於開悟,經中如此記錄:佛以一大事出現於世,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令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簡稱開悟。

那麼,古人如何「開悟」呢?真知道的人不多。

我們知道,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所謂的修行或者「開悟」並沒有自修自悟的說法,而是由師傅帶,由師傅借一切萬法開示,待入門之後,方可修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見古人對於修行佛法的重視,跟我們這些現代人不一樣,我們當中,看了幾本經書就自以為在修行了,師傅拜不拜都無所謂,個人覺得這也是現代很少有人「開悟」的原因之一吧!

師傅領進門之後,就可以如《壇經》中說的行臥都能修行,也就是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皆可作為修悟的地方,再反過觀照一切的起心動念皆是生滅無常,體會到佛法即世間法,生滅即涅槃,真實不虛,也就是「開悟」即成佛。

因此,古人認為「開悟」為三大阿僧祇劫之起始,步入這後再不會回頭,經世累劫,終會成佛。但這一理念已被後人曲解,甚至把「開悟」當成神話,以為「開悟」之人就變無所不能的神仙,再加上,真實開悟者屈指可數,越來越少,以至於人們常常誤把「開悟」當成成佛,而不明就裡的附會者眾多,不以見地智慧而以神通來作為「開悟」的標準,使得「開悟」越來越來被誇大與神話。

事實上,所謂的「開悟」指的是對於真實佛法已經通達,辯才無礙,不再是凡夫,但還未實證,也非是聖人,所以,「開悟」的人稱為非凡非聖,此時的修行人已可被稱為菩薩,修行經暖、頂、忍、世第一四個加行位次,證無生法忍,這個階段為第一大阿僧祇劫。之後從初地菩薩至八地菩薩,為第二大阿僧祇劫,從八地至圓滿,為第三大阿僧祇劫。從凡夫看,這是無盡的三大阿僧祇劫,但從聖人看,三大阿僧祇劫只是一剎那,於是才有了一剎那間立地成佛的說法。

當年六祖慧能聽聞《金剛經》而悟道,悟道即「開悟」的意思,於是到黃梅山向五祖印證,之後混跡於獵人隊中,修行十五年,方得實證,最後才大開山門弘揚佛法就是這個道理。

達摩祖師傳二祖《楞伽經》印心,六祖說修習《金剛經》即可明心見性,因為這兩本經書都是為指導內凡位的菩薩修行見道所寫,不是給普通初學者的啟蒙或普及讀物。而《楞伽經》和《金剛經》都要有唯識和中觀的基礎,也就是說搞明白了唯識和中觀之後才能看得懂,這個明白就是「開悟」。

因此,想「開悟」必須先要系統學習唯識和中觀,否則不可能「開悟」,除非你是六祖慧能。

拿《金剛經》來說,《金剛經》本身就是針對如須菩提這樣的「開悟者而說,並非是對你我這樣的凡夫俗子而言。因此,佛回答須菩提時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意思是說,一個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應該如何降伏苦其心呢?可見善男子、善女人並非指我們這些善男信女,凡夫俗子,因為他們在發心時已經是明白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佛的知見,而這些是凡夫俗子不能悟得了的。

因此,真正的修行,真正的「開悟」,並不是我們理所當然認為的那樣,看幾本經書就可做到的。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金剛經》《法華經》《壇經》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