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海賢老和尚的故事:孝親


時間:2019/11/12 作者:清淨自在

海賢和尚孩童時即以孝行聞名鄉里,他很小就開始辛勤勞作以貼補家用。他在桐柏山出家時,正值民國初年,軍閥割據,局勢動盪。海賢和尚的母親黃氏夫人和小兒子相依為命,度日艱難。海賢和尚很孝順,他在山上開荒種地、挖草藥換糧食,然後步行一百多里將糧食背回老家供養母親,如此九年沒有中斷。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海賢和尚二十二歲的小弟弟不幸去世了。這時,他的母親年事已高,身邊無人侍奉,這令海賢和尚頗為掛心。為了方便照顧,海賢和尚便把母親接到桐柏山主峰太白頂上的桃花洞奉養,老人家在山上住了二十七年,直到她往生的前一年,才在海賢和尚的陪伴下,下山回了老家。

依據佛制,出家必要稟告父母。如果有兄弟、子侄可以託付,才可以向父母提出出家的請求,父母同意才可以出家,否則不許剃落。出家之後,假使兄弟身故,父母沒有了倚靠,也得要減其衣缽之資,以奉養二親。所以歷史上才有長蘆宗賾養母之美談。

《淨土聖賢錄》中記載,宋朝的宗賾禪師,幼年喪父,由母親陳氏撫養成人,長大後,博通世典,二十九歲出家,深明禪理要義,後住長蘆寺,接母親住於方丈東室,勸母親念佛求生淨土,七年後,其母念佛而逝。

海賢和尚的母親在山上住了七年後,二十四年前被抓壯丁當了兵的大哥終於回來了,他找到了海賢和尚。兄弟二人離別多年,可剛重逢不久,大哥便因突發腦溢血死在了海賢和尚的懷裡。因當時條件太艱苦,海賢和尚沒有能力將大哥送回老家,只好將他草草安葬在了桐柏山上。

一九五六年,海賢和尚八十六歲的母親提出要回老家,海賢和尚便隨她一同返鄉,他在老家陪伴並照顧母親直到第二年母親往生。

海賢和尚是孝子,即使已經一百多歲了,每年的清明節或是農曆十月初一,他仍然不忘祭祖。每到這時,無論是在哪個寺院或是念佛堂,他總會念叨著:「我得趕緊回去,十月初一馬上到了,我得再回老家上墳祭祖,還要到桐柏山的寺院再去祭拜我的師父。」

中國古人提倡孝道,一年兩次祭祖。中國古時候的教育是先教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落實仁義禮智信,也就是先學做人,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才算得上是個有道德的人,然後再學做事。

大乘佛法也提倡孝道。「淨業三福」出自《觀無量壽佛經》,是學佛人的最高指導原則,「三福」裡的第一福共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由此可知,孝親尊師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海賢和尚真正落實「孝敬」二根,為他一生成就道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恭錄自《海賢和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