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十六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五十六章遠峰不近看04
思想的分界
現在補充第三節。
密宗所講的觀想,觀是觀,想是五陰色、受、想、行、識中的第三個。
學佛要了解『思想』這兩個字。本來這二個字是佛學名詞,想是想,思是思。粗的叫想,細的叫思。譬如諸位坐在這裡,心裡想到樓下或者想到家裡。或者另有一件事掛在心上,或欠人家錢、欠人家感情的人,坐在這裡,《宗鏡錄》每一句都聽得進,可是跟人家約會,或明天要還五百塊錢,身上只有三十元,不曉得怎麼辦!心裡煩得很,佛經也不大聽進去,那個念頭去不了。打主意怎麼樣做,那個是想。
思,則沒有想的成份。譬如身體不舒服,你坐在這裡聽《宗鏡錄》,樣樣聽得進,但是,下意識覺得身體不舒服,那個可沒有去想,那是思,很細。所以,白天所想,夜裡做夢,是思的作用。
想會構成一個東西。譬如寫一篇文章、畫家構圖起畫稿,影像一想,意識境界已經有了,這個是想。所以說觀想,想是這麼粗的東西。修密法想不起來不談觀,開始想是外層,粗的,慢慢迴轉到內在,這個時候進入觀的情況。
那麼,由觀的情況進入思的境界呢?想的東西變成一個現實。等於精神病的人說某人要抓他,我們看不見,但在他是真實的,在他的意識狀態,的確看到這個境界。所以我常跟大家講,如果在精神病院住久了,很難下定論,究竟我是精神病,還是他是精神病?兩個搞不清楚,我們說他們是精神病;他們看我們絕對不正常。大家在這個世界上本來都在精神病狀態中,不過那一種病與我們的病兩樣而已!我們現在這裡也是精神病。
這是在繼續止觀法以前,綜合答覆這幾天中同學們的研究。
所以止觀這個法門要搞得很清楚,才能談學佛。一般人錯認,多走冤枉路而修。順便再告訴大[家]看到一位道友在這裡想起來,一般人學佛做功夫,可憐的是什麼?被感覺、感受牽著走。坐了幾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五天頭痛,八天血壓高,實際上他真在用功,毛病出在哪裡?他跟著感覺狀況在跑。
一打坐,腿發痲,唉!空的嘛!空是空,腿還是痲得痛,然後坐不住,背發脹,發脹是什麼道理?該不要走火入魔出毛病?那是不是在修止觀?那叫凡夫止觀。
他是在修止,因為天天打坐,修靜下來,萬事不管,如果講那樣不算修止,那又冤枉他了!那麼他在修什麼觀呢?我給它一個名詞,修感覺痛苦觀。他用萬年的功夫也沒有用,這不是修智慧的慧觀(修慧),什麼理?他沒有反過來想,感覺到痛苦這一點意念作用,怎麼把這一點意念作用突破就對了,那就恭喜他了。否則,浪費費時間、浪費米糧,坐在那裡玩這個幹什麼?
接下來看永明壽禪師的話:
止觀兩帖藥,知時並知量
又善男子,智者識怨,怨不能害;武將有謀,能破強敵。非風何以捲雲?非云何以遮熱?非水何以滅火?非火何以除暗?析薪之斧,解縛之刀,豈過智慧?善巧方便,種種緣喻,廣贊於觀,使其破惡,是名對治以觀安心。
文字大家都懂,意思是,善男子啊!一個聰明人認識了害他的冤家,曉得某件事做了會受害而絕不接受,那麼冤家就不能害他。一個真正智勇雙全,有思想、有才氣的大將軍,能破強敵。『非風何以捲雲?非云何以遮熱?』。沒有風,如何吹散天上的雲、空中的霧?反過來說,沒有一片雲,烈日當空,又如何遮蔽炎熱?所以,有風捲雲,令人神清氣爽、意態閒適;有雲遮日,使人消暑解熱。頓覺清涼。
『非水何以滅火?非火何以除暗?』水能熄火,而火能除暗。每一句話都有正、反兩面的說明譬喻,說明什麼道理呢?沒有水無法滅火……,沒有火不能照明、炊飯……,這是講觀的道理,破一切惡的念頭。為何要兩邊說明?有兩個作用,在止觀的道理都告訴你了。人要修定打坐,完全空念頭什麼都不想,念頭空久了不曉得起觀,空久了變昏沉,愛睡覺。用定來修止對治散亂心,止是一包藥,病好了卻還繼續吃藥,藥吃多了不又變成病了嗎!所以這個時候得了止定,下去主要起觀了,就要拿智慧用心觀了。用心觀,你說懂了,
又亂想想了半天,觀久了坐不住,又起散亂。所以止觀要平等等持,這就是教我們打坐做功夫修寫,與智慧觀察必須兩者並行。
至於如何並行,又有人問:『老師,哪個時候該用止?哪個時候該用觀?』唉呀!我常為這些問話火冒三丈。釋迦牟尼佛比我們本事大,佛在禪定修法的經典上告訴你,自己要『知時知量』。問我何時用止、何時起觀?怎麼不來問我吃幾碗飯會飽?你肚子曉得嘛!
吃了這餐,下一頓什麼時候吃?你餓了就吃嘛!餓了就吃,飽了就停。結果我們學佛的人做功夫,禪也好、密也好,既不知時,又不知量;既不起觀,又不曉得修止,那樣不統統變成盲修瞎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