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

朝聖聖地的形成――中國普陀山第287期明覺 文:法忍法師

朝聖聖地(pilgrim spot)的確立和朝聖傳統的發展,多與朝聖者的推動密切相關,而神靈或聖者顯靈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所以,本文將會以中國南海普陀山這個聖山的確立及朝聖傳統的發展為例,說明朝聖者與信仰對象的互動關係及其對朝聖聖地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依照《華嚴經》的記載,敘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過程之中,第二十八位參訪的大善知識,便是觀世音菩薩:說在印度的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那裡住的一位菩薩,就是觀自在(觀世音)。從這一記載看來,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就在南印度。但是,現在中國佛教徒要到觀音菩薩的聖地朝拜時,並不會尋訪印度南方的補怛洛迦山,而是會到中國浙江定海縣(古稱南海)的普陀山。至於,為什麼南海普陀山會成為觀音菩薩的道場,乃至成為中國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中國朝聖者的聖地,這與觀音菩薩的靈跡有密切的關係。這個聖地之形成包含了兩個有關觀音靈異的特色:一、觀音菩薩化身為人並濟度眾生、益蔭眾生;二、有人得到觀音附身(不論是真有其事抑或僅是當事人自稱)。

先以第一個特色論證南海普陀山聖地的形成。到普陀山朝聖的善信都會傳頌著這樣一個靈異故事――在五代的後梁貞明二年(西紀916),距今一千零五十二年之時,有一位日本僧人,名叫慧鍔,來華求法,請到一尊觀音像,想帶返日本供奉,誰知他的船隻經過舟山群島時,卻被狂風惡浪阻住了歸程;傳說當時的海面伸出了許多鐵蓮華,船不能前航,被迫將聖像請上了一個小島,築了一所茅蓬來供奉,慧鍔取名「不肯去觀音院」,即是現在普陀山上三大寺之一、普濟寺的前身。觀世音菩薩與此島有緣,日子久了,朝拜的人日漸多了起來,終於更名為「普陀山」,與文殊菩薩的五台山,普賢菩薩的峨嵋山,地藏菩薩的九華山,並美齊名,成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

其實以前在中國境內陝西之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都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觀音道場。但宋代以後就好像只有普陀山一支獨秀,成為中國宗教名勝及佛教徒朝禮觀音聖跡的聖地,其實這是因為朝聖者不斷在此得到心靈的安慰、感應觀音的濟度,而大力宣揚普陀山的靈異,為這聖地吸引更多朝聖者來朝禮,使浙江南海普陀山在芸芸觀音道場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朝聖者最嚮往的觀音聖地。可見聖地的形成之先決條件就是人們相信聖者於當地曾經顯現。

南海普陀山聖地的另外一個特色或形成條件,是因為觀音的靈異及觀音信仰中的一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慈悲精神。在普陀山有個梵音洞,有很多朝聖者都到洞中去看來生或看觀音菩薩顯靈,因為《法華經》上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是說只要我們真心誠意的祈求菩薩,菩薩定能有感則通,隨願所成,顯現色身聖像給我們看;所以凡是來山進香的善男信女們,都以一睹大士應現的聖像為快,而大士為欲堅固來山進香的善信們對佛教增加信念,有求必應。但據說過去山志記載,觀音菩薩是在潮音洞現身的,不知在什麼時候因為朝聖者的口耳相傳梵音洞之靈驗,朝聖者便改往梵音洞朝拜了,近代來山的香客可說沒有一個不往梵音洞希望看菩薩現身。所以,這樣便看到朝聖者與菩薩(聖者)的互動,而菩薩的顯現,直接影響到聖地的發展及興盛。正因為是朝聖者的影響,是他們覺到梵音洞比潮音洞靈異,所以聖地的重點便有所改變;又因為朝聖者屢屢宣揚中國南海普陀山的靈異,又有不少朝聖者在朝聖之旅中得到一些宗教經驗,或是受到其他參與者形成的氣氛所感動,而發起了無比的信心,令他們也宣揚這聖地及一再前來朝拜。

這些聖跡經由朝聖者互相傳遞,再加上觀音信仰近世紀在一般民眾間特別流行,這些都是對普陀山聖地之形成、興盛的很大的助緣。而且,自唐代以來,《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觀音「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思想,一再被強調、宣揚,滋養了中國佛教徒及一般民眾得到觀音拯救的希望,而使南海普陀山的朝聖之旅絡繹不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